廉政的基本含义是为政清廉,消除腐败,实行廉洁政治。游朴有着强烈的立廉思想,他满怀迫切的救世济民的责任心,坚持不懈地与腐败现象作斗争,充分显示了他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精神品质。 %2f//SZ:
游朴廉政精神的闪光点,主要体现以下四方面: %2f//SZ:
一、游朴廉政精神的思想基础——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2f//SZ:
综观游朴为官二十余年,其执政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民为本,为民请命。作为一个开明的封建官僚,他深知安民养民而后国富强的道理,因此他为官一任便造福一方。其间,无论是清理冤狱、惩奸除恶还是废止政弊、厉行改革,亦或赈灾济困、兴修水利,都是他基于对“民生”的关注,对民瘼的关心而作的努力。 %2f//SZ:
在游朴的诸多上书中,其恤民思想尤为深切,在《议冗员书》中他无不感慨地说:“夫有一官,则有一官之费,计每年柴马俸钞、门皂工食不下一百四十余金,此皆取给与百姓。以无当之冗员,糜有限之民脂,亦无谓矣。省一员即宽一分,而民则受一分之赐。”特别是《议征输书》中,他写道:“窍见江油县,地方水田产米,民之生理,专在稼穑,别无经营,税、粮、差、徭一皆取给此。有司征粮,例在秋收不熟之时征粮。时谷价方贱,农民急於欲售,一石易抵银二钱五分,抵官银不值二钱;倾销折耗又去十之一二,是谷一石率得银一钱五六分而止耳。中间买户刁难,又有未必得此数者,农之心肉己剜矣!”他提议:“夺买主之权,以苏农民之困,……秋征改为收谷,每银五分三百征大米一斗,征完收贮,待官府买粮之时,照原价每石扣银五钱三分,给此当年解户完纳粮额。如此则农民无减价贱售之苦。……此特便於细民,大不便於豪民者……既在断然以必行,又可以经久而常行……则责在该县。其书痛陈病民之政,亲切悯农之心跃然书上,令人起敬。 %2f//SZ:
二、游朴廉政精神的个性品质——果敢刚正,清操历节。 %2f//SZ:
在强权当道的封建社会,主持公道有风险,有阻力,很可能失败,甚至遭受迫害打击。这就要求执政者必须具有“果敢之气、刚正之节”,游朴正是具有这种独特个性的人。游朴为官,吏不容贪,法不容情。三主法司,无一冤狱,正是他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真实写照。在《议土官书》中,他揭露土通判得到官府名衔,与地方官对抗,争权争管,侵理民事,侵占土地为私有等劣迹,于书中愤慨指出:“龙安蕞尔之区,硗确未平,安集未定,岂足以堪此二大蠹哉?……议予裁撤……”。激烈愤懑的措辞,足可见游朴治吏之严,打击贪墨之剧。他不惧“身微而当众怒”,厘奸剔蠹不遗余力,所任之处,都留下他刚正不阿的节操:任广东按察司副使,揭发总兵李栋恶行,几遭诋毁,仍将其绳之以法;迁湖广布政司参政,剪除悍恶宦官,整饬政纪,特别在与恶霸李天荣的斗争中,游朴不顾威胁恐吓、性命之虞,毅然将李天荣铲除;当部属潘一复蒙冤被黜,游朴愤而辞官,彰显了一个清官所具备的气节。 %2f//SZ:
三、游朴廉政精神的核心内容——儒法相济,悉心任事。 %2f//SZ:
作为法学家,游朴精通明律,他执政的闪光处就是善于以“法”革弊,用“法” 维护百姓利益,把法制作为廉政建设的强大保障。这一点不仅在他的各种上书建言中多有体现,而且还身体力行,如他任广东按察司副使,职司盐屯,针对商有厚利,国无实税,民有食盐之苦的时弊,他立马制定盐法,严令盐商遵行,用法律手段为百姓谋得实惠。 %2f//SZ:
封建社会受刑罚的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游朴审案倍为小心,焦心劳虑。初任推官时,他就率领官员遍行四川各地办理冤狱,多予平反,两院誉其“听断则原、被忻如见日,而洗冤雪枉凛乎蛟日烈霜……”任大理寺评事时,大小狱辞均细心研究、分析、判断,不枉不纵,纠正了很多冤、假、错案,其判决记录被转为刑部的随审录。奉旨恤刑浙江时,他三清监狱,整理编成《浙江恤刑谳书》,全国司法人员竞相将此书作为审判案件的样板。 %2f//SZ:
游朴虽为法家,但他极力反对用严刑酷法治理国家、加于民众,因此他在明正执法的同时,非常注重用儒家思想教化民众,力主“明礼以导民”的教化思想,这种思想在《游参知文集》中颇多体现。如在《缪见南先生墓表》中,褒扬缪见南先生“好古循礼”;在《黄氏祠记》中,记述福宁州黄氏家族“彬彬乎见先民之遗风已”等。他非常重视教育,入仕后多方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倡士习而淑人心”,他说:“教之豫而化导之,严熏陶,长养材,贤出焉。”他告诫当政者:“夫学不讲,则道术不明,而世变随之,是仁者之所隐也”,并要求当政者以自身的“宽厚温恭”影响带动民众循规蹈矩。虽然封建教化的本质在于让人民心情愉悦地接受统治,但与霸道的酷刑相比,人民总归要幸福得多,从中亦可见游朴的“民本”思想。 %2f//SZ:
四、游朴廉政精神的实践目标——除弊兴利,革故鼎新。 %2f//SZ:
游朴是一位富有改革精神的法学家,他具有辨证思想,注重因时而变。在经世治政方面,他力主革新,反对因循守旧和不利于民的政令,强调“则惟顺民之情,而破去一切禁令之烦苛而已乎”。在《上四川两院书》、《议灌县验粮书》、《议征输书》、《议石泉县供亿书》诸篇中,充分体现了他破除弊政,裁减冗员,济民之危等革新建策。在《上四川两院书》中,他针对地方当局鼓铸铜钱的弊端,指出:“今省中开局鼓铸已三年,糜费钱粮已数千,铸钱已数百万矣,然而闾阎之下未得一钱之利,徒有督促苦,骚然而动,嗷然而怨,公私病焉。”游朴大力疾呼,要求改变这种由官府铸钱摊压民间用铸钱买银交官的做法,让铜钱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从而公私两便。针对边镇钱粮和屯田管理的弊端,游朴在《议灌县验粮书》中指出:“省此一官,则脚头无迎送之烦,无供亿之费,无劳役之苦,无胥吏之耗,又可以专力于完粮。”主张裁减这一官职,改由当地县官兼管。《议冗员书》中,游朴直陈时弊:“县中除上司勘合案扎及催督册籍文移之外,并无别务,终日束手空堂,苟延清昼,而地方安谧,即典吏亦无一事可为,然则主簿之设,闲冗甚矣。”其力求精简机构,裁减贪赃,提高行政效率的变革思想可见一斑。在游朴的诸多政论中,涉及了革新吏治、纯洁政风、减轻赋税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对于纯正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当时的腐败政治和贪官污吏,则是无情的揭露和冲击。 %2f//SZ:
虽然游朴所做的努力对于明王朝的日益腐化而走向衰亡于事无补,但在暗沉的专制社会里,这一线光明显得更加难得可贵。以古为镜,从游朴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廉政意识和廉政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纯正世风,尚有极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