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花》下(6) 4RJ8 2yq-
. 陈孺人背着幼儿上吊自尽这个悲剧发生在清光绪辛卯年末(1891年),不幸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四乡五邻,不 4RJ8 2yq-
但大夫第上上下下几十人无限悲痛,邻里乡亲也纷纷垂泪,替年轻的陈氏惋惜(时年29岁),也为嗷嗷待哺的乳儿心疼。在善匆忙跑回家 4RJ8 2yq-
一看,蹲在地上抱头痛哭,无端一句气话或是戏说,竟枉丧有功人命一条啊!世上没有后悔药,无论怎么捶胸顿足,死 4RJ8 2yq-
者长已矣!眼前之急就是怎么安内抚外,家里正是盖屋用钱之际,又添了这件事真是雪上加霜。当家的长房也无可奈何,不 4RJ8 2yq-
久前为买陈氏花了一笔钱,现在丧葬只得从简。按传统规矩在祖坟下方的山脚买块地安葬。(因为是偏房,又是二婚命 4RJ8 2yq-
运可想而知。幸好有这骨血承继,才得以优待的)。她的山里娘家也来人了,大家好言相劝,好生安抚。山里人很淳朴 4RJ8 2yq-
,也很通情达理,弄清出事原因纯属于误会,也不添乱,只希望小外甥能得到很好的抚养。林孺人虽然很生丈夫的气, 4RJ8 2yq-
可是看到他都抬不起头,又不忍心多指责,只是抱着小孩儿不停的抹眼泪。暗地里又悄悄的给山里舅家一些费用,表示 4RJ8 2yq-
不足以弥补自己的歉疚。风波不生全凭大姐之为人,自此也一如既往,山里兄弟到省城照样来看望大姐和小外甥。 4RJ8 2yq-
为了小儿振江(在善长子,字大波,又名振纲)林孺人请了乳娘帮奶(乡里奶水多的妇人只喂他奶,拿些报酬。请 4RJ8 2yq-
了长房常年的住家雇工六凤州赵依和的胞妹来带他,这个女孩此时十岁,林孺人看她很乖巧,就和长房王孺人商量后同 4RJ8 2yq-
意给自己家当义女。按大夫第的排行称她为六姑。十五岁时六姑以义女的待遇从大夫第嫁出,夫家是台屿乡的陈姓大户人家。在善因为 4RJ8 2yq-
遭受这些打击,没少被兄嫂数落,经济上的负担也更重了。他原本性格就内向,经不起折腾,病倒了。从此,身体一直不好 4RJ8 2yq-
,终于在清光绪庚子二十六年去世(1900年)享年五十一岁。此时林孺人年近半百,振江才八岁,母子俩相依为命,这个儿子成了她的命根子。她守着一点家业,白天去菜园果园干活,颠着小脚;晚上等儿子睡下了在烛光下做着针线。她自己的娘家上辈人很少了,侄儿辈也少走动,倒是这山里的舅家常来常往,为她分忧。他们合计着节约过日子,一定要好好培养振江。因大夫第设有书院,有很好的攻读条件,况且振江非常的聪明,据他的同学以及叔伯兄弟们的回忆,记载说他平时懈怠读书,紧急时稍微阅看即能背诵理解。他很孝顺嫡母,小小的年纪便明白嫡母是他唯一的亲人了。林孺人更不用说,陈氏和丈夫留下的这个小孩就是她的一切了。因为是独苗急于传宗接代,又因为还是长房大伯在当家,凡事有人做主,急着给儿子定亲事。振江这时才十四虚岁,和舅家通气后大家一致同意给他说亲。以前儿女亲事讲究门当户对,当然是要聘大家的闺秀了;再则振江年幼,要有个年长的女子可以照顾体贴他。俗话说:女大三,正相当;身材不能太高大,怕对比强烈振江不乐意。因此费了好一番功夫,好容易才看上了陈桥村的一个陈姓大户人家的女儿陈氏三妹。陈三妹上有二位姐姐,下有一个弟弟,母亲早逝。此时二位姐姐都出嫁了,她便像母亲一样的照顾小弟弟,很受邻里的赞赏。陈三妹先有了这个好名声,再加上长得清秀、娇小玲珑,很快就得到了大夫第长辈的认可,这亲事就定下来了。 4RJ8 2yq-
振江生性淘气,又被母亲娇惯着,听说给他定亲很不以为然。大家都说他太小不懂事,因为他是在年末出生的,实际年龄才十三岁。可是他天资聪慧,实际上也懂得一些人伦。于是他对长辈说:你们都说很好,要让我自己瞧瞧才能算数的。林孺人很听从他的意愿(古训是妇女夫死从子),就借着去女家相亲之机带上他,远远的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到了迎亲的时候,趁着大家忙碌,一不注意他就钻进彩轿里,放下了轿帘子。轿夫也没在意,风风火火的到了陈桥村,他猫在轿子里,新娘上轿来了,遮着盖头,也看不见他。就这样一路吹吹打打花轿进了门。一家人可忙乎了,偏又找不到新郎官,急得火烧眉毛。花轿停在天井,喜娘去把新娘子扶出来,一掀轿帘子,怎么有一对儿?小男孩猫着腰面向里坐缩着头,新娘子面朝外坐盖头盖着脸,端端正正的一动也不动。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顿时哄堂大笑,笑声、鞭炮声为这喜事增添了许多乐趣......多年以后,大夫第的前人还把这件事作为今古奇观向后辈传说。与振江相处的一伙同学常常取笑他当新郎连轿子都不会坐,竟然给坐反了!惟有林孺人很揪心,高兴不起来。因为她很迷信,觉得小两口成亲先就这么对面坐,方向相反了不吉利,应该要并排坐才好的。但是她怎么能说的出来?只是自个儿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 4RJ8 2yq-
4RJ8 2yq-
4RJ8 2yq-
7. 4RJ8 2yq-
再说长房的在榜公,他的长子振镕在1887年病逝,年方23岁。振镕的妻子是凤岗石边头村大户马家的闺秀,22岁 4RJ8 2yq-
的妙龄便失去了夫君。能当上大夫第长房媳妇自然是百里挑一了,她尚存一张照片:苗条的身材、白净的皮肤、鸭蛋脸 4RJ8 2yq-
、精致的五官,是个很端庄典雅的少妇。年纪轻轻居孀,未有儿女。她坚守节操,不愿再嫁。振镕的三弟振飞16岁就病 4RJ8 2yq-
逝了,长辈们后来把老二振鸿(在榜次子,字大鹏)的三子联庆承嗣与他。振鸿的妻子是台屿村的陈氏孺人,比马氏小 4RJ8 2yq-
了五岁,她们俩妯娌情同姐妹。陈孺人把自己的长子联钊出继给她,联钊字毓奇、又名莲秋。马氏把嗣子视同己出,非 4RJ8 2yq-
常细心的教养。陈孺人的次子联锦又名瀚波、字伏侯,兄弟间只相差二三岁,也都在一起学习、生活。此时大夫第在字 4RJ8 2yq-
排行三个房头的子弟有好几位,都知书识礼,联钊和联锦尤为出色。他俩言行守正,举止持重,在凤岗里素负盛名。联 4RJ8 2yq-
钊以童生岁试录取进学,进学的生员俗称秀才。此时大厝落成好开樽,登门祝贺的亲友不少。当时清廷正在整军经武, 4RJ8 2yq-
联锦即瀚波被录取于南京军事学堂。1909年联钊科试录取得中福建法政学堂制科第一期第五十二名,由福建提学使奏奖 4RJ8 2yq-
“中式举人”。捷报:贵府老爷游毓奇中式,指日高陞(旧制中秀才称相公,中举人有为官的资格故称作老爷)。而后 4RJ8 2yq-
立一块“文魁”匾额,上题:钦命一品顶戴闽浙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松寿为。落款:大清宣统已酉元年,乡试中式 4RJ8 2yq-
第五十二名游毓奇立。匾额高悬于后落厝正门额枋。马氏劳苦功高,族长赞她品德高尚、可敬可钦,以“贞妇典范”予 4RJ8 2yq-
以褒扬。 4RJ8 2yq-
毓奇在学时加入福建同盟支会,宣统二年与台屿村陈氏瑞玉结婚,陈氏瑞玉和她的婆婆都是台屿村的系族亲。宣统三年(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八月的 4RJ8 2yq-
武昌起义福建响应,毓奇也参加了革命党人林斯琛、彭寿松与孙道仁商定的九月十九日起义。孙道仁为总督,许崇智为 4RJ8 2yq-
前敌总指挥,十九日拂晓起事,午后结束。闽浙总督松寿吞金自尽;驻防将军朴寿化装潜逃被俘,次日斩首于九曲亭, 4RJ8 2yq-
福州光复。1912年岁次改元民国,联钊任侯官县首届参议,兼署凤岗局行政,是凤岗名士之一。瀚波1914年毕业于保定 4RJ8 2yq-
军校,选入北京模范团(团长为袁世凯,他为排长),1917年带原职原薪入陆军大学深造,暑假回家与岭后村陈贞桴先 4RJ8 2yq-
生三女儿舜英结婚,婚礼是大夫第开天辟地的第一个西洋式的婚礼。1919年瀚波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第五期,相当于前 4RJ8 2yq-
清武进士功名,后任本校骑术助教,后改派湖北萧耀南部、北京陆锦部、郑州孙岳部,皆中校军衔。历西北冯玉祥部上 4RJ8 2yq-
校参谋、山西陆军军校中校战术教官、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一旅中校联络员,参与北伐战役,翌年代军部少将联络 4RJ8 2yq-
员。此后,长期任山西军校战术教官,授陆军骑兵中校。卢沟桥事变,太原失守,资遣回籍。这期间,两兄弟引荐了好 4RJ8 2yq-
几位的弟侄、亲友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入各种团体学习。大夫第此时十分兴旺,两兄弟为冯宅游氏增光不少。他们的 4RJ8 2yq-
父亲振鸿上承在榜的慈善事业,下又因子而贵,是当时凤岗里的名流,尊为太老。人们把大夫第又称振鸿厝;水道头定 4RJ8 2yq-
名振鸿道;1924年瀚波任第十三混成旅中校参谋长时振鸿公赴北京照料他的家眷,1928年客卒于北京。在那时大夫第子 4RJ8 2yq-
弟改称牌匾下子孙。彼时为媒者络绎不绝,有的闺女因为是平足,为了嫁入大夫第,十二岁了还特意去缠足,多少苦楚 4RJ8 2yq-
。有的年幼因身材长得高大就虚报年纪求得婚姻...... 4RJ8 2yq-
家銓公的次子在道,以奉直大夫养尊处优。他的林孺人也很有远见,让自己的长子振华学医,次子振炎掌管家业 4RJ8 2yq-
,三子振丰经商,四子振彬去邵武“聚亨店”当学徒,学有所成。也曾被推举为旅邵同乡会会长、解放后任邵武市工商 4RJ8 2yq-
主任、县政协委员。振华擅长楷书,尤通医术,来看病的都称他为钟湘先生。(这一带名医高手钟华钟贵老前辈)其知 4RJ8 2yq-
名度不亚于他们。振华妻林孺人(与婆婆在道妻林孺人系姑侄辈,同是雁滨村)为人温和宽厚,待人至诚,对婆婆林氏 4RJ8 2yq-
、孀居承嗣的大伯母以及几位妯娌之间都能友好相处,是这一代妇女的楷模,后生无不敬重。 4RJ8 2yq-
在善的林孺人半百之人,因为孤儿寡母分家后要维持生计(1899年在榜去世,王孺人主政到1905年因体力不支,人 4RJ8 2yq-
口也越来越多,大夫第以三个房头分家各自过,大家庭生活自此结束,历经了一百二十六载),因此她主张守住产业,上 4RJ8 2yq-
不欠钱粮,下不短私债,勤俭持家。因此振江不再续读,娶妻后生子维持家庭,生活也无所虑。林孺人话语不多,常说的是 4RJ8 2yq-
这句话:尔为官、彼亦为官,能有许多横案(办公桌)供尔等坐!勤俭度日,纵添几口又何妨?1906年她的元孙元官出 4RJ8 2yq-
世,她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她明白自己单丁子单薄,急需繁衍人口,壮大自己的队伍,所以她无力求官,就求人丁兴 4RJ8 2yq-
旺。这三妯娌各有各的打算,都能脚踩实地,做出成绩。大夫第的女人,实在是不亚于男人的。 4RJ8 2yq-
4RJ8 2yq-
4RJ8 2yq-
8. 4RJ8 2yq-
振鸿公的次子联锦、官章瀚波,民国三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民国八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第五期。先后任骑术教官、战术教官;各部的中校参谋、历西北冯玉祥部上校参谋......参与北伐后长期任山西军校战术教官,授陆军骑兵中校。除了寒暑假、探亲假等回家团聚,几乎过的都是戎马生涯。 4RJ8 2yq-
陈氏舜英育有三男两女,先时还得侍奉公婆,后来时局动荡(八年抗战、内战不断)瀚波南征北战居无定所,大夫第分家后各家要自己掌管家业,再被子女拖累也无法随军。丈夫不在身边,肩上压着一副重担,里里外外非常的操劳。她为人谨慎且贤惠,夫妻感情很好。瀚波每想到这一点就心存感激和内疚,只能尽量在回家的时间帮帮她,平时生活节俭些多寄些薪水回家安抚她。可这个愿望也很难实现,长期的兵荒马乱,交通隔断,倒给舜英增添了许多的牵挂,弱小的身躯终于被压垮了。缠缠绵绵病了一段时间还勉强支撑着,后来挺不住了,只好去请了一个福州的女佣人来照料家事。大的女孩出嫁了,小的女孩瑞芳才十一二岁,聪明勤劳,体贴母亲爱护兄弟,她也用她的弱小身躯分担家务,起早摸黑。舜英的长子瑞祥乳名大宝出差外地,时年不过十七八岁。二宝三宝少不更事。舜英缠绵于病榻就靠着瑞芳悉心照料、女佣料理家务。此时雪上加霜,1941年三月日军在连江、长乐两地登陆,二十五日(阳历4.21)福州沦陷。大夫第仅剩两家人看家,其余都疏散邵武。一路颠簸病体难支,山区的气候、生活环境不适,再加上担心着丈夫的生命安危,病越发沉重,大口大口的吐血,可谓呕心沥血了。眼看自己快不行了,她把子女佣人叫到床边交代遗言。她觉得自己才45岁就要离开很无奈,放心不下的是这些年幼的儿女和战场上的丈夫,她在征得女佣同意后让她代替自己挑起这个家。一切都打点停当,舜英在当年农历七月底去世。女佣人是福州市内萧门赖氏名妹皋,寡居无依靠才出来帮佣,时年27岁。后来瀚波让她改名继舜,作为继室。 4RJ8 2yq-
次年,瀚波的大儿子大宝在邵武执行公务时被邵武三溪的村民击毙,年方19岁。次女瑞芳自母亲去世后因操劳和悲伤也得了肺病,1945年流离到南平病殒年仅17岁。继舜比瀚波整整小了22岁,在家候着瀚波的消息,可是这个年代到处兵荒马乱,哪有踪迹?于是她在忍不住的情况下抱着她刚出生不久的小儿瑞顺去找瀚波,说是赴洋口谋生,从此音讯皆无,不知所终,这事发生在1946年。同年五月他们的长女瑞瑜在夫家病逝,享年27岁。二宝在1948年流离到台湾去了,在台湾娶了本地宜兰人苏氏从此定居台湾。瀚波共有六个子女最后仅留一个三宝在身边了。 4RJ8 2yq-
在善因为是幺子,中年以后才得子振江。因此长房的联钊、联锦兄弟姐妹以及二房在道的几个子女,虽说是联字辈和振江的年纪都相差不了很多,就瀚波来说仅比他小一岁。因为林孺人的主张,不愿意让他求仕途而离开家,他小小的年纪就娶妻,在光绪甲申年(1904年)振江婚礼,林孺人的娘家港头和陈氏孺人的山里亲戚皆光临祝贺。1906年的八月林孺人的长孙元官满月,山里舅公把珍藏多年的一颗特大老虎牙,用银镶嵌了一只“麟鱼锁”,作为外孙弥月的吉祥物,道是:佩戴他可镇邪长命。此后大夫第有喜丧事等舅家也都有来走动。 陈氏三妹过门后很得林孺人的疼爱,振江也喜欢她。陈氏三妹很争气,至1912年就拥有了三个男孩。长房的联钊在这一年生了个长男,联锦因为连续读军校,为了仕途晚婚。在善的林孺人很满意,她自己没生育特喜欢小孩,日子虽然过得很辛苦,看到三个孙子绕膝,那个高兴劲甭提了。振江遵母命谨守家业,虽天赋聪明却为之弃学,转为研究星象命理和医学。林孺人婆媳相处得和睦、她身体康健;陈三妹虽然娇小玲珑又是三寸金莲,可是体力好能吃苦耐劳。婆媳俩把里里外外打理得有条不紊,振江只专心他的星象医理自得其乐。可以说很顺意了,可是林孺人担心的事情终于慢慢露了端倪,儿子和儿媳从老三出生后渐渐的合不来了,时不时的会产生磨擦。原因是婆媳俩忙得团团转,家务、纺织、喂养孩子、还得管理菜园和果园,水田的活不多也要请人帮忙,因为振江不善农事袖手旁观很悠哉,三妹因此气恼他。振江从小娇惯没吃什么苦,凡事有他的嫡母做主,起初三妹把他当弟弟护着,他也很听话。可现如今他不但长大了又当了爸爸,拿出了大丈夫的气派可又不善于谋生,三妹自然有意见了。但以前的女人讲的是三从四德,何况是大夫第的女人?三妹怕婆婆知道惹她生气,所以只是在心里闹着别扭。 4RJ8 2yq-
林孺人先是不很在意,但过了好几年,她一直盼望的老四怎么迟迟不来呢?古时的人家生七八个儿女是常事,这才三个还远远不够,于是把他宝贝儿子叫来询问明白了大致,把他训了一通后,心里打算着要让她的儿子做些实事。便和几个主事的长房、二房的侄辈商量,决定让振江在大夫第书院教书。振江本来就很聪明,这下可来劲了,不再到处游走像模像样的当起私塾的老师。不久以后给老人添了一个女孩,取名莲芳。虽是多子多福,可得个女孙也很不错,林孺人很疼爱她。在1926年陈氏三妹又生下一子取名季康,乳名秀官,字游漩;又名游牧。在高兴之余,潜伏的危机也渐露,振江与三妹因为家事从不满引起误会,又因为误会产生怨恨,最终导致夫妻反目。振江远走他乡,飘泊南洋,此是后话。林孺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地里和掌事的族人商议后,决定在年内给长孙元官娶亲。 4RJ8 2yq-
9. 4RJ8 2yq-
且说二房在道公的四子振丰娶了史厝里史氏孺人,小两口情投意合。可是俗话说恩爱夫妻难到头,天有不测风云,没曾想振丰竟在25岁青春华年(1908年)抛下了史孺人与伊阴阳两隔了。史孺人也未育有子女,她立意向长房振镕的马孺人学习,承嗣了振丰长兄振华的次子毓桢为继子,从小抱过来抚养视同己出,母子俩苦守苦熬。可是毓桢不像联钊那样喜欢读书,生性活泼顽皮。史孺人也不强求,学了几年私塾就让他去当学徒。去当学徒以后,他很羡慕瀚波堂兄一心想习武。习武也得考试,于是他便又拿起书来认认真真的学。1924年瀚波任第十三混成旅中校参谋长,在他的要求下介绍堂弟毓桢入该旅学兵连学习。1925年毓桢考入了冯玉祥创办的“西北军干部学校”,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军阀混战,西北军在南口败绩,毓桢和离队的三十几个学员一起奔走北平,由其中的一个名叫周嘉贻的同学向北平的党组织报告,因此会见了他的老师李大钊前辈。他通过同学认识了李老师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4RJ8 2yq-
毓桢离家后,史孺人孤孤单单像似丢了魂。因为她又牵挂儿子,又担心未婚媳妇林望平的家境差,(林家原本也是大户人家,她的父母都嗜鸦片)会让女孩受委屈或发生意外。大家都很可怜同情史孺人,建议她是否把小女孩接过来,一可以做伴;二可避免意外的事故。振华公很支持,亲自策划在前落厅堂设置扩大人家斋,此时林孺人拜托振华让振江来教学,不但大夫第好几个叔伯兄弟侄子都在学,也收了乡里邻村亲友子弟,济济一堂。振江很得意,即日上斋授课,特邀石边头亲家(林望平父亲)来做客参观,席间肆意编排,说是舍侄毓桢来信要接望平来大夫第和婆婆做伴,又可以在这里读书,日后很有好处。林氏亲家想想也是,既然已定亲,未婚女婿也不在家,一来可解史氏寂寞,二来学了文化和毓桢能匹配岂不美哉,当即一口答应了。第二天大夫第来了第一位平足的未婚媳妇到书斋就读、到游府陪伴婆婆。这位十三岁的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很是伶俐。她非常体贴婆婆、读书也很聪明,而且从不说要回家去。史氏乐的合不拢嘴,对望平也倍加的怜爱。 4RJ8 2yq-
毓桢和李大钊前辈联系上了以后,经组织同意赴粤参加大革命,以后又参加了南昌“八一”起义。再由第四军政治部江董琴主任介绍在本军参谋处工作,在参谋长叶剑英同志领导下,随师返粤参加广州起义,被编在赤卫队。赤卫队所部归张太雷同志指挥。1928年由杨正英同志介绍,充任黄埔军校学生队队长。在广州辗转了三年一直到1931年。这期间因为组织突然遭到破坏,与上级的联系中断了,毓桢明白其中定有变故,即时离粤返闽。毓桢的长子1929年出生,此时大革命处于低潮,党组织常常遭到破坏,毓桢夫妇为幼儿拖累,望平恨这个孩子生不逢时,给他取乳名“恨生”,顾名思义,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恨生长大后入学读书毓桢才为他取了学名叫少侠。 4RJ8 2yq-
1931年四月,朱、毛率红军自赣入闽,歼灭白军刘和鼎五十六师,趁胜追击至将乐、顺昌,回师建宁建立革命根据地。1932年九月周恩来代政委、朱总司令率红军自广昌向建宁、黎川、泰宁进军。一军团直指黎川,敌驻军许克祥闻风而逃,红军主力进入建宁县,五军团向闽西挺进。主力军在建宁以及附近几县建立苏维埃政权......蒋介石调动五十万兵力进行第四次围剿,红军奉命反围剿。冯宅外出谋生的人开始陆续返回。一日,祠堂前驻下许多人马,原来是东南作战军改番号为“红东方军”,准备攻克宁化、清流......冯宅人口猛增,大夫第也甚是拥挤,联昌立即在前落左书院尾搭盖一平易住房应急。晚餐后大家都聚到一起听驻军说普通话,觉得很新奇,还要他们用普通话叫自己的名字,然后各自捧腹大笑。不久队伍开走了,其所过之处据说是为反围剿筹集军费。十月,十九路军老上级陈铭枢策动“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以李济深为主席。蒋介石调动大批嫡系部队入闽“讨伐”,蔡廷锴将军率十九路军主力于十一月二十八日撤离福州,昼夜抢渡乌龙江南下漳平。有部分来不及抢渡之官兵,身着崭新灰色军服,一件长棉大衣,肩后垂一顶漆有“十九路军”黑色笠帽,向沿江的百姓讨路费、换民服,也有六七个躲到大夫第,主人招待食宿赠送盘缠、给予服装,数日后由叔康护送到洪山桥作别。 4RJ8 2yq-
毓桢回家后没多久,和福建的郑乃之同志联系上了以后与张英、潘作桢、刘突军等人一起加入了十九路军,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日,后随军入闽,参与了倒蒋运动。后来十九路军“闽变”失败,部队撤走,毓桢他们就转入了地下工作。1934年早春,小郭(刘突军)、郑乃之、潘作桢前来毓桢家做客,他们和毓桢同系十九路军中之共产党人。这次聚会,是奉组织指示拟在冯宅创办小学,作为掩护革命工作之据点。潘先生留驻毓桢家。入秋,冯宅游氏支祠里开办“凤泽小学”,毓桢当校长,委刘、郑、潘为本校老师。课本选用陈铭枢在福州成立时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不读旧书籍。这一年是犬年,大夫第三房头叔伯兄弟共出世了七个男童戏称“七犬”。正月初四按乡例迎天后娘娘,凡是添丁之户需摆宴迎接,谓之“接喜”。大夫第设宴之多,破冯宅历史记录。元宵后,初具规模的凤泽小学开学就读,生源激增,本家就有八位小孩入学,年龄最小的剪着刘海发,穿着开裆裤,外衫内还羁着红肚兜,上学下学鱼贯而行,族人都道:洋中厝“学生哥”又多又俊。不久,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之枢(即陈拱北)被铺叛变,刘突军被逮捕,刘突军机智勇敢,被捕后想方设法逃出,毓桢闻讯匆忙隐蔽。潘作桢其时正在冯宅小学(冯宅的游氏支祠“凤泽小学)参加地下党召开的秘密会议,学校被包围了,经过了一番战斗,死伤了一部分同志,潘作桢老师不幸被捕,入狱后遭枪杀。郑乃之在群众掩护下潜入粤隐匿,游毓桢则远避于山东(鲁)。 4RJ8 2yq-
1935年毓桢到武汉抗日救亡投入197师1140团任副团长、团长。“八一三”全面抗战参加上海南翔作战,旋回湖北大别山区,从事编练新团的工作。在这期间,由他的军校同学王梓木同志介绍他到武汉晋见了董必武同志,毓桢向董老提出请求,要去延安学习。董老开导他说在国统区工作,同样是为了革命,于是他坚持地下工作。1940年毓桢由陈希周同志推荐在七十军李觉部任军干部教育。这期间张英、郑乃之等先后前来协助工作。不久陈希周同志在福建被暗杀,七十军内共产党支部同时遭受严重的打击,军长立即召见毓桢,向他出示上峰批捕潜伏军内的共产党员名单。毓桢能够临危不惧、随机应变,想方设法让潜伏军内的共产党人安全疏散。如果不是李觉的“泄密”,如果不是毓桢的机智果敢,潜伏的共产党人就会全部牺牲的。1944年福州沦陷以后,旋日伪维持会政权成立福州秩序稍定,避难的家人和乡亲陆续回来,毓桢就设小型织布局于前后落厅堂作为幌子实则开展抗日活动。抗战胜利后望平带家小离邵回乡,协助丈夫参加地下党掩护工作。林望平为人聪慧理智、有见识,先是一位贤惠的家庭主妇,再是一个很能干的知识女性。抗战期间旅居邵武暗地里都在和毓桢互相联系为革命奔波,所以颇有名气,邵武人称她是游家女人“三杰”之一 4RJ8 2yq-
1946年春,省委书记曾镜冰与王一平、苏华来乡下传达任务,望平与苏华对外假称是亲戚,接苏华到大夫第客居,人们称苏华为“阿姐”,她俩做了很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大量掩护工作。她们胆略过人,实在令人钦佩。毓桢夫妇参加革命的同时,还不忘宣传共产党的路线和光辉思想,动员发展了大夫第的成员以及亲属投入地下工作。比如毓桢介绍他姑妈(四姑)的次子承团表弟、振江公的长子联源(元官),次子叔康(敏官)先由瀚波介绍考取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赴湖南南岗分校学习,后来和毓桢一起工作,他的妻子也长期协助配合掩护。叔康又介绍了胞弟季康(游牧)参加秘密工作,此是后话待续。八年抗战,大夫第经受了战乱的洗礼,厅堂所有的红木家具以及防洪水架、插屏门都毁坏殆尽,厝边的好几棵大果树也枯朽了。可是在这八年里大夫第也磨练出了不少的人才。 4RJ8 2yq-
4RJ8 2yq-
10. 4RJ8 2yq-
二房在道的三子振琰娶潘厝弄 林氏孺人育有二子一女,女孩幼年送给岩洲刘姓鞠养,大家都叫她岩洲妹。次子联登在逃难时旅居邵武,1942年卒葬邵武,年27岁未娶妻 ,承嗣胞兄联德次子。联德的妻子浦上村陈氏玉娇比联德整整小了十岁,她的父母为了让她嫁入大夫第虚报了她的年龄(多报五岁)。陈玉娇性情娴静,平时很少和妯娌们说笑,都只听人家说话,默不作声。古时女人都称自己为“奴家”,大夫第的男人自称“阿奴”以示礼重。此旧习沿袭至抗战前夕乃止。女性称奴持续到解放后,而陈玉娇是大夫第妇女里唯一称奴到1990年临终,始终没有改口称我的人。别看她不言不语,与人无争,干活是个能手。1930年凤岗一带的妇女都以织带子作为常年的女红收入。陈玉娇是织带能手,婆媳俩靠织带的工钱收入一年当家绰绰有余。因此时间就是金钱,起早贪黑的织,甚至漏夜。陈玉娇一心一意织带以至忘了回娘家。母亲身体不好思念她,她只匆匆去探看也不留宿就急着回来赶着织带,外人都以为她的婆婆严谨以致如此。她住在后落厝,只有去河里挑水洗衣等才会在前落看到她的身影,厅堂前回廊坐满了人在高谈阔论,看到她就招呼她来说说话休息休息,可是她只是停下来搭个话就回去后落厝了,她总是说有这些时间说话,奴可以把家里的许多事都做好的。她家后院空地接近菜园后花园种了几棵白玉兰树,非常高大,在花树里白玉兰树堪称冠军。屋后种了几棵,夏天非常凉爽(后厝西照阳光充足夏天挺热)。花开季节两落厝都弥漫着花香,白玉兰一年开花两次,春天开的是春花,秋天开的是秋花,含苞的花朵很值钱、开放的次之,散落的花瓣、叶子捡起来也可以卖钱,所以很多乡村都有栽种。这白玉兰树虽然高大,枝桠碗口粗、质地却很脆,风大时也会被吹折。因为它易折所以经常出事故。摘花的要用竹梯纵横架在花树上,梯子捆紧在枝桠上,竹竿选够长的大大的两根,再把竹片或硬木片嵌在两根竹竿之间,距离均匀,每层长与宽都不会超过二尺,为的是轻便,梯子太重不但移动不方便也会使树受伤害。竖着的梯子供人一级级攀登,上下、左右采摘,还随身带根小竹竿做的钩子可以勾远些的花枝,腰上绑着花篮。横在树上的梯供摘者穿越走动。上树的人必须身轻、手脚灵便,胆大心细,不是一般人都会干的活。到了春秋两季经常都有人从梯上或树上摔下来,因为以前没有安全带保护,上树摘花很危险。轻的摔成残废,重的当场毙命,甚至脑浆四溅惨不忍睹。我少时看到的她已是年过半百,还一天到晚不停的忙碌着,总不舍得让她的丈夫儿子多干活。大夫第仅有她这个媳妇能上树摘花,五十几岁了勇气和灵巧也不减当年。她让她的小儿子在花树下拾落下的花瓣和花叶,接她递下来的花篮,作跑腿使唤。让她的丈夫傍晚把这一天的收获拿去卖,再买回鱼肉、日用品,她始终不让俩父子上树。我小时也爱爬树摘花儿果儿,可是我只能登上竹梯第十级采几朵花下来赏玩或插在发辫上,再也登不上去了。因为站久了脚底生疼、头晕目眩,因此我特佩服她。 4RJ8 2yq-
再说振江公四子季康(游牧)在1926年出生(民国丙寅年),陈三妹那时已是年近四十的妇女。旧时的女人到这个年龄已是高龄产妇,因先天不足、奶水不足,季康特别瘦小。振江会看星象,为了季康的健康平安,再三交代母亲和妻子要延长他的哺乳期,不能剃去他的胎发,以此弥补这些不足。因为联源长子已经成家,振江觉得老母和妻儿有了依靠,遂把家事交给元官把持、当家,自己告别了家乡亲友出外谋生,省得在家和三妹赌气。这元官的媳妇是“亲保亲”,系林孺人的娘家嫡侄女介绍,这个侄女是元官媳妇王玉梅的婶婶。双方门当户对、沾亲带故、自然很快就成就了这个美满的姻缘。林孺人和陈三妹吃够了缠足的苦楚,决计给元官找一个平足的媳妇,恰好王玉梅自小平足、她长得端端正正、神采奕奕、身体强健。她在娘家能干贤德是出了名的,父母一心要为她找个好婆家,到了20岁才结婚。因此她的体质非常好,她不但是大夫第第一个平足的新娘(林望平是第一个来家就读的平足未婚媳妇),而且是家里家外一把手。高堂上有太婆、婆婆,下有小叔、小姑等十几口人吃大锅饭她要料理;园里的活甚至是水田的活她都能承担。林孺人再也不用愁田里的活人手不够,王玉梅细活粗活样样干得出色。做家务在她是小菜一碟,做针线那针脚的细密、绣的花的精致,都让人赞叹不已。园里的锄草、栽种、收成不在话下;难得是拔秧、插秧可神了,拔的秧不但拔得快、洗得干净、还分得均匀捆得巧;插秧时简直如蜻蜓点水,步伐架势没得说,插得又快又整齐。她插过的秧长的特别快、特别好,人们一眼就能认得出来。割稻、挑谷不亚于男人,有速度有质量。她不为自己能干而怠慢长辈、疏远小叔小姑,待人接物大气又得体。林孺人认为这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得到一个这么好的孙媳妇。王玉梅辛勤耐劳的同时也让她在大夫第、在第三房中奠定了自己的基础,树立了自己作为长媳的威信。1928年王玉梅生下了第一个女孩,取名瑞英。瑞英只比最小的叔叔季康小了两岁。王玉梅年轻体健,奶水多的瑞英吃不完,为了干活方便,她把多余的奶汁挤掉。林孺人看到了慌忙去拿了杯子装来给季康喝,这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笑佳话。王玉梅共生育了四男三女,除了二女儿送人、长子夭折外其余个个成才。现代人把女人比作半边天,王玉梅何止顶起了一半?她是面面周到、无不丰收的。振江的孙女出世,虽说是女的,可也是古时人们传颂的36岁牵孙过桥的人呢。 M&rbXi.
振江挣了些钱回来交给她的母亲,交代了一些话,就带着他的三子敏官(叔康、也叫联发)去了南洋。1927年快过年了,他打发三子带了二十块大洋回家给家里过年用,并附了一张书信(这封信保存至今,家乘里有复制)。信的主要内容是问候母亲大人,说明养育之恩不能回报,身在南洋不能侍奉晨昏,请原谅她的不肖。再说到三妹不顾二十多年夫妻情分,和他反目。又说到听家乡来人说三妹把季康的胎发也剃去了,夫妻不和为什么虐及幼子?再三交代的话可以置之不顾而付之东流。本想元官娶了亲后三妹对他会有转变,谁知越发不把他当回事,而母亲又一日也离不开三妹,叫他难有立足之地.....以后关系如果有转机,他又能挣到钱,说不定会回来探亲。如果还是照样,他会成为番僧。这次敏官带回的大洋是长支三个月的工资,因为半年都生病的原因。家事元官会把持好,余下的一些产业也够度日。另乡亲传话说母亲大人牵挂他,问为何没有平安信?因为不肖每次提笔总生愁绪,致使无法成书,不是不懂每月应有一封信向大人请安。接着说他交代了这些话以后,不用再和他说家事,儿不愿闻。书难尽言、补报于来生。 M&rbXi.
年后,敏官立即又漂洋过海独自去南岛找父亲(敏官是1912年生人,此时十五岁)。十五岁的男孩孤身从南洋往返两趟,当时交通阻碍能平安无事也不寻常。他见到父亲时,父亲已奄奄一息了,振江于1928年正月初六去世。敏官料理丧事,把父亲葬在槟城坎市公墓。(过去海上坐船来回,船家不允许旅客带骨骸之类的东西上船,说是不吉利会招来灾难,所以很忌讳,上船要检查的。)谁也想不到这个从小没娘、可怜的孩子没做成番僧,倒以38岁的年龄客死他国,乃一恸事憾事!而叔康年仅十五岁能在异国他乡料理好这一切,平平安安返回,不能不说他从小就是个能人,也实属难得啊。 M&rbXi.
M&rbXi.
M&rbXi.
M&rbXi.
M&rbXi.
M&rbXi.
M&rbXi.
M&rb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