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南城县,人杰而地灵,是豫章故郡在先泰时期的十八古县之一,建县有2200多年的历史,而我们游氏自来南城定居,目前有最早记载的是游文肃定夫酢公之长子,文林郞存英撝公,先来南城任县尉,见姑山盱水秀美而定居城北20里之青绥,为我们现知的南城祖,也是立雪程门定夫酢公的嫡传,其后之子孙再分涉赣闽等地,此为后话。 #;nYg?d=
为了弄清楚存英撝公以及后来迁入的存诚操公在南城的繁衍情况,我们很有必要对其后的游氏迁抪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确认期间的许多疑虑和误会,从而对南城这个游氏重要的传播之地做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但因我南城游氏在南城这个地方就经历900年多年的繁衍,特别是经历了北宋、南宋、元、明、清、民国及新中国建立的各个阶段的变迁,当时的名门望族经历逐渐衰落,分散在各地游氏经过这么多年的变故,家谱遗失,来往闭塞,从此各为其家而少有联系,由此而对当前的家史清楚的很少,为了使我南城游氏重新换发活力,逐渐振兴家族,南城分散于各地的游氏必须首先联合起来,对现在的集中居住地如徐家的游家村游家;万坊镇邓家边村的官家,大徐村的大游源、小游源(合称界山);新丰街镇梅溪村的界潭,新丰村的上街坪;天井源乡新建村的新建,南源村的游坊、蒋游;上唐镇包坊村的游家,上乌石村的游家边;以及分散各地的散户,都要团结起来,共同参与游氏源流的研讨,从而来弄清楚自己家族的源流史。 #;nYg?d=
我游氏自郑子偃字子游公立世以来,已经经历了2641年,其后代繁衍传播104代(可能还不止,这只是我界潭的最小代数,应该还有质夫醇公,酢公之兄的后人传播更快)。要弄清所有源流不是易事,但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我们要有心。如今恰逢盛世,修家谱序源流条件成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把80—100余年未修的家谱先续上,然后大家对我们一地的源流来进行研究,开发游氏人文和古迹,把对游氏的敬仰之心推向极致,使我游氏源清流顺,团结和睦,从此踏上振兴之路。 #;nYg?d=
为此,我倡议南城游氏成立南城县游氏源流研究会,设立会务机构——南城县游氏源流研究会办事处(秘书处),人员编制等有待于大家讨论,希望得到论坛委员会的支持,各位会员的帮助,特别是南城籍的各位宗亲,并通过你们的关系向所有南城游氏宣传,征求意见和建议,力争在今年农历年前成立。 #;nYg?d=
希望大家对本倡议进行修正和补充,也望大家涌跃加入倡议人行列。 #;nYg?d=
倡议人:游大亮 #;nYg?d=
2009年4月17日 #;nY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