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在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落,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VQ)}HW;k
闽学又称“紫阳学派。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1130~1200)在福建讲学,创办书院,讲解经书,宣传理学,培养了大批弟子多为福建人,形成的学派世称“闽学”。朱熹自号“紫阳”,后来学者称朱熹为“紫阳夫子”,他的思想代表了理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他最重视知识训练,并把知识的培养与首先的修炼结合起来,为明中叶以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精神资源。他总结了北宋以来理学的成就,为理学之集大成者。在朱学思想体系中,不仅熔铸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而且还吸取了佛、道思辨哲学的营养,更定于理论思维色彩。朱子闽学在宋元之际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国,17世纪欧洲人开始注意朱子闽学,18世纪初有人翻译了朱熹的某些作品,可见,朱子闽学的研究已超越了国界,朱子闽学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哲学理论。朱子闽学,最早的创始人就是游酢。虽然缘于北方的河南二程,但却在南方发扬光大,在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历史传承中,游酢(1053-1123),开朱子理学之先河,宋理宗特敕文表彰,并在其故里建阳敕建豸山书院,为道南学派主要创始人之一,上承程颢、程颐,下启朱熹,对理学起了重要的中继作用。酢公将二程理学思想先传罗从彦、胡文定、黄中,后传李侗、胡宪,再传朱熹集理学之大成,成为朱子闽学的鼻祖。是在中国继孔子之后又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VQ)}HW;k
理学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曾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 、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的作用。 <VQ)}HW;k
<VQ)}H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