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j1I
01、如何生存 0j1I
一位有德之士一直为住在城市的东区而苦恼。他举止文雅,行为中正,而东区的人们粗俗随意;他生活有规律,从不过分,但东区的人们却喜欢肆意狂放;他品质高洁,从不能容忍自己有微小的不检点,东区的人们则似乎不太注重这些,市侩气功利心重。 0j1I
于是他向一位智者求助,究竟是搬迁别处,还是做其他打算。 0j1I
智者听完他的叙述,静静地过了一会儿,一句话也不说,便带着他去了一个山谷。那个山谷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更有成千上万只乌鸦在这里盘旋、静立、打闹、栖息,整个山谷异常和谐。可是,黄昏的时候,来了一只苍鹰,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0j1I
0j1I
苍鹰仗着自己身强体壮,飞翔能力强,气焰嚣张地一会儿挤占这群乌鸦的地盘,一会儿啄咬那一群乌鸦。和谐热闹的乌鸦群变得混乱惊慌起来。它们四处逃窜,惊慌失措。骚扰了一阵后,苍鹰似乎很不屑与乌鸦们为伍,又趾高气扬地飞走了。 0j1I
0j1I
看着眼前这一切,智者缓缓开口说:“苍鹰以为自己和乌鸦相处是受了委屈,殊不知乌鸦并不乐意与苍鹰在一起。对于生命而言,其实没有高下,只是生活方式存在差别。所以,你不应该嫌弃东区,而应持有感谢之心,感谢他们对你这个不同类人的容纳。你自以为居住东区是一种耻辱,而对东区的人们来说,你的生活方式和所谓的道德优越其实是一种‘骚扰’,与苍鹰对乌鸦群的行为无异啊。” 0j1I
有德之士很惭愧。他以为自己卓尔不群,没想到实际上只是需要别人接纳才能生存的可怜虫。自己嫌恶想要离之而去的人们,恰恰是自己最珍贵的财富。 0j1I
0j1I
02、悲从何来 0j1I
古时有一个大财主,吃斋念佛多年,50岁方得一子,视为掌上明珠。 0j1I
儿子渐大,财主发现儿子只会笑,不会哭。财主想尽各种办法,夺他东西,不哭;骂他,不哭;打他,不哭。正无可奈何之际,适逢一云游高僧前来化缘,财主遂求其为儿子诊治。 0j1I
仆人把孩子抱来。孩子不认生,冲高僧嘻嘻直笑。财主上前,咬咬牙狠狠地打了孩子屁股一下,孩子皱皱眉头,随即平静,一声不哭。 0j1I
0j1I
财主冲高僧一摊手:“高僧,这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0j1I
0j1I
高僧不说话,顺手从果盘里拿出一根香蕉和一串葡萄,在小孩儿面前一晃。 0j1I
小孩儿想了想,伸手接过了葡萄,并微微一笑。 0j1I
财主在一边解释:“儿子从小就不吃香蕉。” 0j1I
高僧点点头:“知取舍,智力没有问题。” 0j1I
财主伸手拿走了盘子中的香蕉,孩子愣了一下,不悲亦不哭。 0j1I
“您看,失去却不悲不哭,不会是前世高僧转世吧?我这万贯家财还指望他继承呢,我可不想让他出家。您给想想办法吧。” 0j1I
高僧沉思片刻,端起桌上果盘,说:“跟我来!” 0j1I
一行人走出财主家的大门,恰逢三个小孩儿在门前玩耍。高僧瞅瞅小孩儿,再瞅瞅果盘,果盘里恰巧还有三根香蕉一串葡萄。于是高僧伸手把孩子招呼到身边,分给每人一根香蕉。三个小孩儿接过来,兴高采烈地剥开就吃。 0j1I
这时,财主的儿子忽然伸手指着香蕉,大声叫起来。财主赶紧拿过葡萄哄儿子:“那是你最不爱吃的香蕉,这是你最喜欢吃的葡萄!” 0j1I
财主的儿子夺过葡萄,气急败坏地扔到地上,仍是伸手要香蕉。三个孩子很快吃完,拿着香蕉皮得意地冲财主儿子笑笑。 0j1I
“哇!”财主的儿子忽然号啕大哭,把财主和仆人都吓了一跳。 0j1I
财主欣喜之余喃喃不解:“他平时一口香蕉也不吃,今天怎么会为香蕉哭了呢?” 0j1I
高僧微微一笑:“世间大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bx gg'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