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相国—游吉的故事
游 吉 简 介
zGlZ!t:
游吉,公孙虿之子。春秋时郑国正卿。年少有仪度,支持子产改革,受到重视,前522年继子产执政。长于外交辞令,多次出使晋、楚大国,为政先宽后猛。时郑、宋一带流民结集在雈苻之泽(今河南中牟东北)。他大发徒兵,前往镇压,博得孔子的赞赏。
游吉长得秀美,举止又温文,宜于交际。——《中国史纲》
游吉的故事
zGlZ!t: (1)子产诫游吉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刑,无令溺子之懦。”及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刑,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 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译文:
子产做郑国的丞相,病得很重快要死了。他对游吉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得到郑国的重用,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制度。火的样子很可怕,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水的样子看起来很弱,可很多人却淹死在水里。你一定要严厉执行你的刑法,不要让老百姓看到你的懦弱而触犯刑法。”子产死了。游吉不肯实行严厉的制度。于是郑国的年轻人就在萑泽这个地方竞相作乱,就要逐步的变成郑国的大祸了。游吉率领车骑与他们作战,激战了一日一夜才战胜他们。游吉感叹地说:“我早日要是听了子产的教导,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后悔。”
zGlZ!t:
.
(2)《郑国春秋》第四十回 渔翁偷渡伍子胥 游吉反诘士景伯
且说费无忌始终为太子建的事儿担心,生怕他将来继位,饶不了自己,于是找机会在楚平王面前说他的坏话,说太子建如何因为孟嬴的事心怀怨恨,和伍奢暗中派人勾结齐晋两国等等,说得是有鼻子有眼儿。楚平王本来就想废建立珍,又被费无忌说动了心,不由得他不信,就派人去拿太子建和伍奢。结果太子建得到密报,携妻带子逃奔宋国,只拿到伍奢、伍尚父子俩。费无忌劝楚平王也杀掉伍奢的儿子伍员,务必要斩草除根。伍员,字子胥,生得膀大腰圆,虎背熊腰,有扛鼎拨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见楚平王前来捉拿,不肯束手就擒,冲出重围,投奔太子建而去。费无忌就派人四处张贴榜文,画影图形,不管何人,抓住伍员,赏小米五万石,官封上大夫,谁要敢容留或是放走伍员,全家斩首。同时下令各路关卡渡口,对来往行人严加盘查。此外又派使臣遍告列国诸侯,谁也不准收留伍员。 伍员历尽艰辛找到太子建,俩人抱头痛哭,各自诉说冤屈。太子建说宋国内乱,大夫华亥 和宋元公君臣相攻,听说华登还要到楚国借兵。伍员说:“宋国不是久留之地,不能呆了!”就和太子建一家往西投奔郑国。后人有诗曰:
千里投靠未歇喘,已闻金鼓响震天。
孤臣孽子多苦难,又向新郑快著鞭!
此时郑国上卿子产刚刚去世,郑定公伤心无比,早听说伍员是一代忠良之后,文武双全,英雄无比,其父兄含冤而死,天下皆知。虽说郑国和晋国和好结盟,与楚国作对,但是郑国夹在大国之间总是一个楔子不砸死,两脚能踩两条船惯了,心想若是将来伍员能保太子建回国继承王位,郑楚两国可保长年友好,于是就召太子建和伍员来见。不一会儿,二人前来拜见,郑定公见伍员身材伟岸,气宇轩昂,而太子建年轻少壮,相貌堂堂,甚是欢喜。太子建一见郑定公,伏地痛哭,诉说冤情,两边文武大臣也听得啜泣垂泪,两人请求郑定公出兵伐楚,报仇雪恨。郑定公心道出兵伐楚简直是痴人说梦,楚国不来伐郑就算万幸了!就说:“楚王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纳媳为妻,实在是乱伦背义之人!只是敝国地狭民贫,兵少将寡,伐楚之事,当容寡人从长计议。寡人将南里赐与太子和将军,先安置下来,然后再图良策!”太子建和伍员忙磕头道谢。当天,郑定公命相国游吉为二人接风洗尘。
光阴荏苒,不觉春去秋来,一年过去了。楚平王早知太子建逃奔郑国,当时晋郑结盟和楚为敌,楚平王无心争霸,只图享乐,也不放在心上。而太子建住在郑国,虽然不愁吃喝,但是寄人篱下,心中总觉得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常来哭诉,请求出兵伐楚。郑定公见他报仇心切,就说:“敝国实在是兵微将寡,无力为太子报仇,太子何不求助于晋侯呢?若晋郑合兵,方可与楚一战。”太子建回到南里和伍员商议,伍员说:“郑国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如求晋!”太子建嘱托他照顾妻子马英和儿子公子胜,自往晋国借兵。
当时晋昭公已死,世子去疾即位,称为晋顷公。晋顷公听太子建把事情前前后后细说了一遍,派人把他送回馆驿,然后召集执政六卿商议。那六卿是:魏舒、赵鞅、韩不信、范鞅、荀寅、荀跞,六卿各管自己的一摊子事,谁也不服气谁,谁也管不着谁。当时晋国君弱臣强,晋顷公成了空架子,什么都管,又什么都管不住!而六卿之中只有魏舒、韩不信忠心为国,其余四个都是争权夺利之辈,而荀寅尤为厉害。郑国子产主持国政时,对晋以礼相抗,这六卿都有点儿畏惧,又拿不住什么错儿动兵。等到游吉执政,荀寅暗地向他索要贿赂未遂,荀寅就想挑郑国的毛病。这时见是机会,对晋顷公说:“伐楚必先破郑,而郑国夹在晋楚之间,阴阳不定,其心不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太子建在郑国很受信任,倘若他肯做内应,再发兵一举灭郑,把郑国封给他,然后再慢慢图谋楚国,岂不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晋顷公听从他的计谋,命荀寅和太子建商议。太子建心想得了郑国,然后再回楚国报仇,哪里用得着求郑定公呢?就欣然同意。
太子建辞别晋顷公,兴冲冲地回到郑国,和伍员商议。不料伍员却劝阻说:“不行!不行!想当年秦国让杞子、杨孙图谋郑国,机密泄漏,事不但没办成,连个存身之处也没有了!再说,别人在危难之际收留我们,咱们怎么可以去打人家的主意?这种事儿不能干!”太子建说:“可是我已当面答应晋国君臣了。”伍员说:“答应了只要不去做,也不算错!要是作晋国内应图谋郑国,就会信义俱失,诸侯们就再也不会可怜我们了,今后怎么存身做人?你一定要这样,马上就会招来大祸!”
太子建口上应允伍员,心中却可惜快要到手的肥肉。于是就不听伍员的劝阻,用家财私自招募死士,又结交收买郑定公的侍从。一日他出门活动,路上马惊翻车,扭伤了脚。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太子建本是心中有事度日如年,自然心中烦闷,又碰上这等倒霉事儿,岂能不恼!盛怒之下,把车夫打了个皮开肉绽,车夫虽然不敢吭声,心里却是恨之入骨。
再说荀寅和太子建勾结共灭郑国,就派人扮作商人前来联系,车夫听此人口音异常,心中甚是怀疑。当晚就溜到太子建住房窗下偷听,得知荀寅和太子建密谋灭郑的机密。车夫当下心里欢喜,立即将此事报告相国游吉,游吉不敢怠慢,忙一面派兵暗中监视南里,一面禀报郑定公知道。郑定公将信将疑,命令不可惊动太子建,要严加监视。果然荀寅的使者密谋后一出南里,即被郑国士兵抓获,拥到郑定公面前,来了个竹筒倒豆。
次日,郑定公和游吉邀请太子建到东门郊外园圃中游园,设宴相待。太子建自以为机密,全然不疑,欣然前往。酒过三巡,郑定公开口说道:“寡人见你蒙受不白之冤,好心好意收留你,对你以诚相待,居处饮食供应有加,不曾怠慢!实在是希望太子异日回国即位,两国永结友好。不想你非但不思报恩,反倒勾结晋国图谋敝国,该当何罪?”太子建一听,顿时吓出一身冷汗,但很快又镇定下来,硬着头皮说:“绝无此事!”郑定公厉声说道:“事到如今,还敢抵赖!寡人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喝令左右侍卫:“带上来!”太子建一见到五花大绑的晋国使者被武士簇拥而来,情知事已败露,双膝一软,磕头如捣蒜,请求饶恕。郑定公大怒,喝令将太子建和收买的侍从二十余人一并斩首。
早有太子建的随从逃回南里,报与伍员。伍员大惊,忙带马英和公子胜一块儿逃命。没走多远,马英心慌,一脚踩空,崴伤脚脖,跌倒在地。伍员心急如焚,心想若不快走,性命难保。马英见此情景,心一横,说:“伍将军,太子这一点儿骨血和不白之冤都托付与你了!”说完就一头撞进路边的井中!伍员情知她势再难活,含泪叩头,抱起公子胜大步而去。后人有诗曰:
亲父换妻如仇敌,郑伯相留反谋侵。
人情难料皆如此,冷尽英雄好义心!
小时候,我到县城西关卧佛寺塔游玩,常听说塔下原来有井,里面埋着娘娘,当时年幼,不曾深究。现在想来,估计就是马英的埋骨之所了。卧佛寺塔位于城西关双洎河东岸,原为新郑名胜,塔顶有一铁制火焰宝珠式塔刹。听人传说,塔成之时,原为金顶,后来金顶换银顶,银顶换铜顶,直到现在的铁顶,再无人费那个事去换顶了。
只说伍员和公子胜恐怕郑国军兵来追赶,一路上昼伏夜行, 千辛万苦,就不必细说了。伍员寻思晋国靠不住,那么只有到吴国碰碰运气了。沿途见到处都是捉拿悬赏自己的告示,不敢大意。不几日来到长江边上,远远望去,只见江面浩浩茫茫,波涛万顷。伍员心里是火烧火燎,心急:“今晚若不渡江,万一天明,楚兵来搜,岂能逃脱?”忽然间看见一个渔翁,划着船从下游逆流而上,伍员不由喜出望外:“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于是急忙呼喊:“渔夫救我!”那个渔翁刚要把船靠过来,却见远处隐隐约约一彪人马,于是就放声唱起来: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亲亲的阿妹还没来到?
你我相约在大江岸边上,
无边芦花咯咯地笑……
(原词: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伍员听到歌词,知道了他的意思,就沿着江岸往下游快走,来到一片芦苇荡里,藏在里面。一会儿,渔翁把船靠了岸,找不到伍员,就又放声唱起歌来: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找不见阿妹我心发焦,
皎皎的月亮爬上树梢,
她怎么渡过这万顷波涛?
(原词: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伍员和公子胜从芦苇丛里钻出来,渔翁忙叫他们上去,俩人踩着石头上了船,渔翁将长篙一点,小船便悄无声息地划开银波,不消半个时辰,便到了对岸。伍员扑通一声跪在渔翁面前,咚咚咚一口气儿就是三个响头,小船立时晃碎了明镜一样的江面。渔翁慌忙丢下手中的长篙,搀起伍员说:“伍将军,不必行此大礼!”伍子胥心中一惊,忙问道:“老人家如何知道某家的名字?”渔翁说:“楚王画出图形捉拿伍子胥,普天之下,谁不知你身遭奇冤的伍子胥?”伍员一听此话,悲从中来,不由洒下几滴英雄泪:“可惜我伍员空有一身本事,却不能保全父兄性命,只落得东躲西藏落魄江湖而已!”渔翁说:“将军不必灰心,老天爷饿不死瞎眼的麻雀,草鸡还有两个爪,更何况伍将军英雄盖世呢?将军恐怕还不曾用饭吧?”一听此话,伍员才觉得肚子里咕咕直叫,真是前心贴后心了,不禁长叹一声。渔翁见此情景,对船尾掌橹的儿子说:“你且陪着将军,我去去就来。”说完把船系在岸边杨树根上,说声将军稍等,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且说伍员此时正是逃难之际,日日奔走如同惊弓之鸟,见渔翁一去多时,不由心中着急,扭头见公子胜呆呆不语,终不大放心,心想:“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隔肚皮,这渔夫会不会是叫人来捉拿咱们?”于是又藏在芦花深处。过了一会儿,渔翁拿着麦饭、鲍鱼羹,还有一罐汤,来到绿杨树下,一看伍员不在,心中明白了八九分,就小声呼唤:“芦中人,芦中人,我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伍员待了一会儿,见的确无人跟来,心中不由暗道一声惭愧,就从芦花丛中走了出来。渔翁说:“我知道你如今是又困又乏,特地给你拿来饭菜,为啥还要藏起来?”伍员说:“老伯,我这条性命就在您的手心里捏着哩!只在您一句话的功夫,可是我大仇未报,小公子又在身边,不敢有丝毫大意。万望老伯能体谅子胥一片苦心!”渔翁也不再怪他,二人就饱餐一顿。
临别之时,伍员解下佩剑送给渔翁说:“这是先王赏给我祖父的宝剑,这剑上嵌有七颗宝石,人称‘七星龙渊’,是铸剑大师欧冶子和干将联手所铸,我家已经佩戴了三代。拿去可以换上几百两金子,大恩不敢言谢,千万请老伯收下,聊表子胥一片感激之情!”渔翁一把拦住他说:“伍将军这是什么话?楚王有令:‘捉拿伍员,赏小米五万石,封上大夫之职。’这么重的奖赏我不希罕,如今却要你这把宝剑吗?”伍员又说:“老伯既然不要宝剑,请您老人家留下尊姓大名,容我日后报答!”渔翁很生气地说:“我因为你是个忠臣孝子,又含冤负屈,才帮你一把,你却这样作贱我,根本就没有大丈夫的气概!”伍员说:“我知道老伯不是施恩图报的人,可是我连您的姓名都不知道,叫我如何过意得去呢?”渔翁说:“今天咱们相逢,你逃脱了楚国的追捕,我放走了楚国的逃犯,怎么还能留下姓名呢?况且我这船上的活计,飘泊不定,就是留下姓名,何年何月又能相见呢?万一老天爷让咱们有再次相见的缘分,我叫你“芦中人”,你就叫我“渔丈人”,也足以相见无妨了!”伍员只得收起七星宝剑,再拜而别,直奔吴国而去。明代冯梦龙记载在武昌东北通淮门外,有座解剑亭,相传就是当年伍子胥解剑赠渔翁的地方。后人有诗曰:
扁舟渡得楚亡臣,聊舒敬慕忠良心。
施恩非为图后报,千古传名渔丈人!
郑定公十三年病重去世,相国游吉率群臣扶立他的儿子世子虿继位,史称为郑献公。郑献公五年,晋顷公死。郑献公年纪尚小,就命游吉前去吊唁并送葬。晋国上卿魏舒派士景伯质问游吉,说:“从前我们先君悼公去世时,贵国上卿子西来吊唁,上卿子虫乔来送葬。如今你却一人身兼二职,是何道理?”游吉说:“诸侯之所以归服晋国,在于晋国以礼待人!大国能爱抚小国,小国才能侍奉大国。侍奉大国在于恭敬地执行命令,按时朝贡;爱抚小国在于体恤小国的难处,有难就去救助。敝邑处在大国之间,不但要及时地朝贡,还要参与战备以防意外,更不用说忘记吊丧送葬的礼节?周礼规定:‘诸侯丧亡,士人吊唁,大夫送葬,只有朝聘等大事才由卿一级的官员出面打理。晋侯有丧,当敝国闲暇无事时,先君也曾亲来执挽送葬。如果国内变乱,即便是士大夫也难于派遣。大国应体察小国的苦衷,只要是礼仪具备,就可以认为合于礼了。当年周灵王大丧,我们先君简公在楚国,委派先大夫印段前去送葬,他仅仅是一个下卿而已,天子体察小国的难处,并没有责怪我们!如今贵国却来诘问为何不依从旧例来办?旧例有隆重有省俭的,依照隆重的办理,寡君年幼不能前来;根据省俭的旧例,那么我已经来了,怎么办才得当,请大夫考虑一下!”士景伯被诘问的哑口无言,只好不了了之。这正是:以子之矛攻子盾,看尔何言来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