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353
-
- 注册时间2009-03-20
- 最后登录2025-04-10
- 在线时间5791小时
-
- 发帖266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金钱37395
- 贡献值2888
- 交易币15
- 好评度3357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2665
- 金钱
- 37395
- 贡献值
- 2888
- 交易币
- 15
- 好评度
- 3357
- 家乡
- 江西省南城县徐家镇游家村
- 性别
- 男
|
次修(第二修)老谱序原文
   B
I3fk B
I3fk 次修旧序译文 B
I3fk 我族取姓游,始自子游,我六祖是宋代名儒理学家游定夫公第十代孙。这里和平地域,古为著名地区。有八山秀丽,如环绕画屏,一水带连,因而文章光耀。古人卜卦说,此地风水好,定有考试中举为官,名扬全国的子孙。有幸时至今日,祖宗有灵,家训传读诗书,我先父及伯叔兄辈,奋发励志教子,先后进博士科生员八人,进学堂有十二三人,到志笃接下蒸蒸日上,学习举子,准备应试者,不少于20余人,一时期人文昌盛,立起词章一面旗帜。到今未理贤书,而自癸卯(1483)大朝廷考试以来,我族中每次科举考试,无不和南昌争名次,不仅盱中(盱江流域)知有东游(指和平读书人),而京都人也都知道。 B
I3fk 甲子年遇宾兴亡何,邑有地方教育问题,以至通郡停科考试,我族就无人中举。眼下交秋,人忙我空闲,因此想备酒杯,召集宗亲父老子弟,告诉他们:“我宗谱自尚斌祖修谱(1465年)至今(1624年),已经历数代,岁时聚会,多次议论重修,而未开始。现值秋天空闲无累,愿尽微薄能力,以完成志愿,是否可以?”族里人都欢欣鼓舞,拱手钦敬说:“这正是今天迫切任务,依赖各位文人学者共图完成。”由是选出八人,开始编辑,各尽心力,有新的续写,缺的补充,有错误订正,善事表褒,恶事讽刺。比以往族谱,更感到明白。经三个多月,刻书而谱告成。 B
I3fk 我又重新考虑,吾族之美好,在和平和谐,生同一祖先,居同一乡里,籍贯相同,同喜庆,同哀吊,而祭祖独不同祠。主意广宣孝德,归纳各门派,使后代不存在分割心情,不至各自骄傲自己门户比他人高,不和谐则怎能见先人于地下呢?吾愿修谱以后,父教子,兄勉劝弟,说:“族中人虽有亲疏,自祖先看来,都是亲人。”贤者有智慧,不保守而传授他人。富者不吝惜而互通。小过要忘记,不记别人对己的过错,至亲不应抛弃,则积德愈厚而流传更显荣光。能使获福禄于当前,也使余庆延及子孙,考试及弟为官,以振兴发扬家门,可立等了。则金瓯题名,昔人的吉兆,并不骗我。凡我同族的人,共同诚实结下宗族的情谊就好了。 明代天启四年甲子(1624年)九月初八日 十二代孙崇礼叩头百拜撰 B
I3fk B
I3fk 续修谱跋原文  B
I3fk 续修谱跋译文: B
I3fk B
I3fk B
I3fk 明天启4年甲子(1624年)初秋之第二天,鳌经过宗祠,伯叔对我说:“我族谱牒自五代祖平十二(指尚斌)修后,距今已十世,简编鱼蛀,今后怎能阅读。今再修之,使作为前人的继续。我答应可以。由是就和诸父兄辈,日忙这桩事。经过三个月,谱册告成。伯父又叫鳌写后序——跋,我谨以瓦砾的才能,接受叙言於卷末。 B
I3fk 宗族有谱系太史公司马迁世家体例的演变,说三世不修谱,就是不孝。长期不修,是吾这一辈的羞耻。为什么不在几年前修谱,而选择今天因为今年甲子年,天道60年一回复始。这次任务或说是和天运俱新吧!为什么数月前不修,必到今日秋天?因为霜露既降,君子履霜坚冰,必定小心翼翼。这就是族以敬宗,敬宗以尊祖,或说是水有源,木有本的要义。宗谱寄孝思,其意义本于联结涣散,正名份、辨别是非、厚实恩情。即类族辨物是易经教导、亲近逊让和睦是书经教导、寄语比事春秋传教导、善必美誉,恶则讽之是诗经教导、吉凶庆吊,往来不废是礼记教导。 B
I3fk B
I3fk 不仅如此,追求始祖,一定要得其真正的不致为儒家所笑。六祖尊为第一代和平的起始祖。符合苏公尊重宗族由来,不是取遥远贵胄,使知道的人见笑。没有伯父兄之力相助,那能有此。鳌系儿童辈,没有知识,恭逢盛事,且附几句说,几乎可说是小鸟学鸣。岁重阳前二日。 B
I3fk B
I3fk 十三代孙化麟,原名鳌升,顿首 B
I3fk B
I3fk 明天启甲子(1624年)九月初七 B
I3fk B
I3fk 三修旧序原文 B
I3fk B
I3fk   B
I3fk B
I3fk 三修旧序译文 B
I3fk B
I3fk 设立宗谱,古代人认为可以继续,也可以传承。但是有传还更重要有继承续接。我和平宗谱,自五代尚斌祖提倡修纂以来,到十二代当时进士承德郎,字履之,并同我兄弟叔侄于明代天启4年(1624年)甲子年继续其谱传,加以再修写,宗祖本源,亲疏远近,开书一目了然。所有记名记字记官爵、记生卒、记出葬、记公记母、记妻、记婚年、记德行和惩处。凡例详细明白、公正,堪为千百代效法的范本。岁月迁移,今欣逢圣主登基(指清代),国运更新。我宗族前后三十年来,繁衍生息,家道升沉有不同,其中出生、结婚、出葬,以及为人忠孝节义等事情,如果不进行继续记录,只恐后代子孙就无法传接,亦使修前谱感到遗憾。 B
I3fk B
I3fk 某日,我同各个侄辈商量继续修谱,大家都表示说:“很好”。由此,各个尽力,互相协力,手拿谱本,到各家挨户采访查询,了解生平,一一核定,依照前谱凡例,详细登录。没有遗漏,集齐抄写完整成两卷。上下二个宗祠各保持一册,以为完卷,等待付印,有助前谱更加光大。今天这一举措,也是保存先前的,等待后继的一大关键吗?加以补充,使下次修广平堂、祠堂屋宇外巩固壮观,内藏宗谱渊深宏博。外秀内贤,尽显阴阳和谐之理。 B
I3fk B
I3fk 凡我族属,共同讲究宗亲团结情谊,读诗书效法圣贤,以孝慈尊敬祖宗,以忠义报效朝廷。更加和谐合作,经常思考和平二字,没有各立门户,不要各抱自己机智才能,不要专私自己钱财米粮,不要互相蓄怨积怒。宜仰望追随祖先美德。前兆吉祥,昔日金瓯之卦签,一定会在今天我子侄辈应验发祥,重视振扬门第,光耀前人,则宗谱为可继续,可传流。岁次 B
I3fk B
I3fk B
I3fk B
I3fk 皇清顺治12年乙未(1655年)夏至日 B
I3fk B
I3fk 十二代孙崇让顿首百拜谨撰 B
I3fk B
I3fk B
I3fk 四修旧序原文 B
I3fk B
I3fk   B
I3fk B
I3fk 四修旧序译文 B
I3fk B
I3fk 听闻宗谱用以记载宗族支系,忠诚于根本和睦宗族,一切归趋于真实,而不取浮夸轻薄虚假。因此必要有学问的文人,精通名义且心地纯正者,起用这样人才修谱,可谓得其人才。似我这样不敏慧、学业不足,不能完善自我,一旦误担修谱的重任,不怕自感羞愧吗?但是修谱是公事,也不敢言不能而推卸。 B
I3fk B
I3fk 我族谱自前朝尚斌祖主修以来,经明代天启甲子复修,到清顺治乙未又修。今到新甲子例应复修。现召集兄弟叔侄辈,谨告宗祖,开局编纂,从公从慎,其中记名有分别,记终记没也有区别,凡例都依照从前样子。 B
I3fk B
I3fk 但我说今天修谱,加倍困难比之过去。以往我家族聚居本地,子孙世代相承久了。但到 岁序乙卯(1675年)老壮幼弱,无不迁移流离搜录资料不能得其真实,缺失又不可让其灭迹。比之向来朝夕相处,适应其风俗,安居其事业,可以就其人而纪其事,明显有据的也大不与实相同了。有幸诸位学者,老成专家,做到抓详细,抓要点,各自细心考核,逐一注明,没有遗憾。至于遏恶扬善,略示劝赏或惩贬,都出本公心,不敢偏持个人意见。也不曾偏从私人之意,做到上可以对得起宗祖,下可以对得住子孙。使阅读这本宗谱者,有一定感悟而振作起来,那末显示光明,可以继续以往,也可以传流到后代。是为序,岁次。 B
I3fk B
I3fk 皇清康熙27年戌辰(1688年)10月吉日 B
I3fk B
I3fk 十四代孙孝治顿首百拜撰 B
I3fk B
I3fk B
I3fk B
I3fk 四修谱跋原文 B
I3fk    B
I3fk 四修谱跋译文 B
I3fk B
I3fk B
I3fk 和平族谱,先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尚斌祖寻支列派,大修成册,经百多年,至天启甲子(1624年)子孙繁衍,条绪更多,伯祖名秩宗者,提出聚集族众重修,有我父鳌升,诸位文人学者瑞寰,任之、孟旋、辉卿、霖伯、伯韬、仲宪等英贤,大家一起搜集登记,不过三个月告成刻印。 B
I3fk B
I3fk 到清顺治已未(1655年),伯祖去世,叔祖任之恐宗未愈大则愈难修,由是同叔侄们作小修,写本纂述者有辉卿伯,助编有卜朋、颛朋,对采集材料多加探讨,和我互相帮助,所以订正无遗,可惜未付刻印。以后老人都去世,加之年运不好,饥荒连年,更将此一事放下来不管,这样怎能继承历代叙族敬宗的心意,用以传示今后呢?先兄允思于戊辰年(1688年)作序文,又复欲效乙未(1655年)增修抄写,未办成。今又过18年了,我不肖每次静思,有我与翼士、伟士、周士等后起之秀不参加续修,将有愧对诸多前辈。续修而奖惩不得当,将有愧于前人,得罪于祖宗之灵,那能脱逃呢?于是上告高曾先祖,下告叔侄兄弟,于祠堂开始工作,从公从慎,细加校核。凡是从乙未(1655年)以来生存者、终葬者、流离迁移者,详细登记,至于品题则宁可严格一些,不滥出溢美的评论。前人已录不敢遗失,前人所未录,不敢乱加。其中有去繁杂取简要,务必定依公不从私,做到不负前人的志愿,不留后人的羞耻。使后代子孙,一打开宗谱,对源流支派,贤否得失都一概清楚明白,思念水有源,木有本的义理,感动振兴立志为孝子,为好兄弟。这样一来,如果不高大门第是不可能的。是为跋,岁次。 B
I3fk B
I3fk 清康熙45年丙戌(1706年)12月吉日 B
I3fk B
I3fk 十四代孙胜治 顿首百拜撰 B
I3fk B
I3fk 五修旧序原文 B
I3fk   B
I3fk B
I3fk 五修旧序译文 B
I3fk B
I3fk 我族有宗谱由来已久,自五代尚斌祖修谱至12代名秩宗再修。历30年任之又修,过50年名讴思者复修,今又过41年了。幸逢清代圣世,治化英明,朝野清廉安定,民生比过去更加富裕繁华。族中有志惇厚者,都认为修谱为急迫任务。今天在学尚有八人,而考中秀才者更多,有这么多人才而不修谱,确是一项缺憾事情。因此聚集族中人,敬告祖先修谱,各尽心力,而我也自发地参与这桩事。记派系,记名用以表彰其人,记生、记死用以纪念其在生寿龄,记结婚用以明白其配偶,记儿子用以明白其后代,记葬地、以誌其墓所,使能春秋祭扫。其中有良好行为可称孝悌节义(孝顺父母、和睦兄弟、夫妻恩爱、朋友交情)足为模范者,更突出记载,使读谱者知道为善事最快乐,有芳名可爱,凡是这些,全部依照过去条例,不敢单凭个人私见。 B
I3fk B
I3fk 谱字的含义为普遍,写下记下并且尊敬它叫做修。全族的人都应该体会修字的意义。就是说以忠信修自身品德,以孝友修于家庭,以和谐和睦修于村族。学习文艺而诗书水平有名声,修养伦理而礼让习而成风尚。对上思修忠义以报效朝廷。其次修品行,以光耀祖宗美德,这样深刻理悟修字要义,那末宗族不更加繁衍,后代子孙不就象喜鹊雄飞。所以说,修谱目的寄厚望于未来子孙。宗谱修成,付梨枣木刻印,使之永远流传,以光续以往历次修谱的心愿,而且告慰先祖在天之灵默佑的心愿。在此谨序。岁序。 B
I3fk B
I3fk 清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二月吉日 B
I3fk B
I3fk 十五代孙濂顿首百拜撰 B
I3fk B
I3fk 五修谱跋原文 B
I3fk   B
I3fk 五修谱跋译文 B
I3fk B
I3fk B
I3fk 今天成谱者长幼尊卑秩序不乱,美赞恶责劝惩分明俱备,虽十八传宗支,而千百年世系依赖此不坠没。那里有淹没其尊祖敬宗的心,而不追溯过去的成就呢?余族谱旧例三十年一修,今经历42年了。其典籍少缺未补,叔祖名询,叔名大苏者,奋起认为已是不可以不修的时候了。由是族中群众讨论,集资开局工作,但族属繁多,或迁信地,或移闽中,或居抚州,各不怕千里路途,走访其生没葬娶,经月余才收集齐全,有名参汉者,似草未遂志就亡,名瀚者年高难以担任烦事,总核者名濂,内外总理者名灏与家父宗言。纂述者名溶、名大行、名梦元、名遇、名云、名扬和我。若湛、若调、若云路、若谦,正在求学,不敢叫其担任分配任务。并且校刻有人,督促有人,都是自愿乐意从事。 B
I3fk B
I3fk 这本宗谱修于丙寅年11月,成于次年丁卯初夏,谱告成,命我纪其始末,我辈分低而才差,族中祖辈父辈都是大文人,乃是让之后起,视我小子怎敢命简续貂动笔呢?但遵长上之命作跋,乐道先祖,愧无文词而直书,为激扬后人,望阅读这谱者,能粗略见到前功的不泯灭,而有志者事终有成功。是为跋,岁次。 B
I3fk B
I3fk B
I3fk B
I3fk 清乾隆12年丁卯(1747年)四月初一吉日 B
I3fk B
I3fk 十七代孙对庭顿首百拜谨跋 B
I3fk B
I3fk B
I3fk 六修旧序原文 B
I3fk    B
I3fk B
I3fk 六修旧序译文 B
I3fk B
I3fk 我族谱自尚斌祖提倡修纂以来,直到我高祖名秩宗,高叔祖名任之,一而再,再而三,已经五次修谱了。依赖祖宗保佑,历代英才辈出,人文蔚起,互相同心协力,互相帮助更新群策群力,以修谱为要事,诚足以快慰人意。无奈族中运气的变化,盛衰不同,有志者抚今思昔,前后境遇不同,无限感叹在心。然而说族中运气的盛衰,固有穷通的时候,不足奇怪。但应检讨只因为我这一辈人,平凡碌碌,不求振作,以继承祖先大业,以及发扬祖先大志,怎么可以让不够模范的后裔,妄自参加文笔呢? B
I3fk B
I3fk 但是家族有谱乃为一族的大典,不应以穷通盛衰而故意废弃,不进行续修,而不过问。 B
I3fk B
I3fk 我族谱每三十年届,例行一修,其中和睦宗族、厚信崇义,使不致风俗轻薄,人情涣散,看如秦越不相识,互相倾轧不团结,事关重大不轻。今天什么时候,稍有推诿,甘愿留下不孝罪名,那罪责更加难逃了。 B
I3fk B
I3fk 和族人商讨,长幼尊卑都说:“修谱好事。”而且欢喜踊跃,聚集资财开始修谱,我辈中的几个人,不顾自身学识浅,没有文采,担当编修重务,决心小鸟学舌,且勉强续编往代的典谟。一切名字支派生卒娶葬,都按照旧例,详细核对登记,中间宜赞美、宜讽刺,略作劝戒。实际按大家评定好恶,不任意作出爱憎。 B
I3fk B
I3fk 经过数月,卷帙告成付印,内容星罗棋布使后人开卷有益,慨叹一水同源头,迂回流转希望不停息;思念八山并立真秀丽,更望能无终止。这样和平山川爱聚灵秀,复古风归返淳朴,家庭学习诗书,家中人都懂得礼貌和音乐,往前行可以看到化衰落成为振兴,沉沦不会久,积厚重光,迎来鸿福大喜、车马盈门。 B
I3fk B
I3fk 穷后必亨通,而继续兴盛,以灵验古时金瓯的遗签,依靠祖宗神灵暗中给赐保佑,加以福庆,是我辈一点之心愿,念念不停,望后来理解体会此心意,加以自己勉励自己。岁序。 B
I3fk B
I3fk 清乾隆44年已亥(1779年)十月吉日 B
I3fk B
I3fk 十六代孙杨 顿首百拜撰 B
I3fk B
I3fk 六修谱跋原文 B
I3fk B
I3fk   B
I3fk 六修谱跋译文 B
I3fk B
I3fk B
I3fk 惟天最高,日月星辰在天空呈现其形象。惟地最厚,山川河岳在地中流布。惟人最灵,祖孙父子世代相传,叫做合天地人三才而为一。万物本乎天,人本由于祖。故能敬宗才能和睦家族,而族之和睦,依靠修谱。我族谱已修五次。丁卯春我祖瀚、叔祖濂都是名声扬学府善主笔墨,家谱靠他们得以重修,到丙申(1776年)已三十年。原祖宗制度三十年一修。当年元旦到宗祠拜祖,族众和我们商量,有志重修,我听后,很高兴说,这是好事。祖宗功德非谱不显著,昭穆次序,生卒娶葬没有谱无法传流。谱之当修是急务。由是编写有人、校核有人,即使有人迁居异地,也走访征询,无不欢喜共助完成这些事情。今天谱牒告成,记载顺序,仿照苏欧旧法,由始祖递降到高曾祖,推正嫡旁及支庶,不会前略后详,或这个好,那个差,原原本本、是是非非,全不是一人私见,可比日月经过天空,江河流过大地,遵循前人的制度,遵循已往的凡例。后人阅读谱册,应该想到用诗礼传家,求科名振起,这是先人的愿望,也是我族有光荣。是为跋,岁次。 B
I3fk B
I3fk B
I3fk B
I3fk 清乾隆44年已亥(1779年)11月吉日 B
I3fk B
I3fk 十七代孙谦 百拜谨跋 B
I3fk B
I3fk 七修旧序原文 B
I3fk B
I3fk  B
I3fk B
I3fk 七修旧序译文 B
I3fk B
I3fk 闻说宗谱含普遍之意,排列长次、尊卑,极尽星罗棋布的繁多,集萃为珠联璧合的丰盛,而接续修谱有一定难度,进度也慢。我族六次修谱,每次相距年代长短不同,已亥重修算是六次中最后一次。当时人文辈出,熟悉修谱者人才很多,我也跟在后面协助,距今有21年了。近来欢喜出生人丁多,但从前老练修谱者,大都去世。因此族中人都说我:“近来你精神尚壮,为何不带领族中学儒的同代有名之铭者,复起修谱,一则容易纂修,另则带领后人熟练。”我听说不敢推却,敬从群众建议,择日告祖,详细查询,抄稿付印,其中记房派、名字、生娶、聘请、终殁葬,一律遵循旧例,登记注明,至于表扬劝惩亦照旧,不敢偏见,以求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住子孙,则接近可说无缺憾。至于今后续修,予现年纪过65岁,过后定难协助盛举,寄望后人能好好继接此修谱的事。谨序岁次。 B
I3fk B
I3fk B
I3fk B
I3fk 皇清嘉庆4年已未(1799年)12月吉日 B
I3fk B
I3fk 十 八代孙玩 顿首百拜谨撰 B
I3fk B
I3fk 七修谱跋原文 B
I3fk   B
I3fk B
I3fk 七修谱跋译文 B
I3fk B
I3fk 从来家族有谱犹似国家有史,难道辉煌典藉能以宗族时运稍降而不继续修编吗?我族宗谱自五代尚斌祖,寻找亲友,倡修成书,传到第十二代祖名秩宗者再修,又经过30年,任之祖又修,再历50年,名讴思者复修,再而三修编,代代有谱,开卷阅读,不但年代名儒贤人没有不录的,且世代源流,尊卑远近,没有不详明完整的,这确是尊祖敬宗的道理。今天虽然文运稍有不同,还是不应该认为续修可以慢一步。何况我族人口繁衍,盛过以往,岂可以已亥(1779年)重修距今仅21年,就可以稍慢一些呢?因此族人经过反复议论,正是当前急务。 B
I3fk B
I3fk 因此,我不考虑才疏学浅,和同辈名玩者,恭敬遵从公议,向列祖告知,开始挨家详细查问,很远的都采访登记,集中在祠堂编写校对,记录房派、名字、封爵、生终、书聘、殁葬,全部遵循旧例,根据实际刊书,至于激扬奖励本来想向前人学习,略作增加。但因人言不一致,舆论难定,不敢随意加添。 B
I3fk B
I3fk 经过几个月,工作结束,不敢自称有功劳,但也几乎使祖宗传衍源流支系清晰,使阅读这本谱,开卷明白,不失尊祖敬宗目的。谱成,用笔为跋,用以劝勉后代。岁次 B
I3fk B
I3fk B
I3fk 清嘉庆四年已未(1799年)12月吉日 B
I3fk B
I3fk 十八代孙之铭 百拜谨跋 B
I3fk B
I3fk 八修旧序原文 B
I3fk
  [attachment=56278] B
I3fk 八修旧序译文 B
I3fk B
I3fk 宗谱的设立原为分长次、别尊卑、联络涣散、辨别亲疏、支派分别清晰如艳丽的日月经天,源远流长浩大如江河流经大地。族人繁衍仁德如麒麟,宗支巩固如磐石,历千百代、人传数万亿,无不综合条理贯穿于其中,宗谱的意义真大。 B
I3fk B
I3fk 我族谱自尚斌祖倡修以来,经过再修三修,到戊年七修(1798年),我也参加列在后面协助,至今20余年。族中生息人丁增多,支派繁盛,几乎难以纂述。如果再推迟,按例30年一修,恐怕人广事多,更加麻烦难理,不如今日就开始不遗留困难于后日。就和族中人商量,族中人都鼓励说:“说得踏实,此正是族中急务。不可有所拖延。”但是修谱,祖先和今人都寄托良好希望,不是熟悉至深者,不能胜任。族中群众叫我负责,我不顾浅识,参加修谱此事,并邀19代孙名涵者,同为纂修,考订,尽心力,挨户采访,开始编写。一切记派记名记官爵记字、生于何年、终于何日、葬于何地、娶何氏女,都按照旧例,据实刊写,秉公谨慎,不敢偏私,经数月而工作完成,今天见到其顺利完成,即长次有序、尊卑确定、联接涣散、辨明亲疏,上承先人之心愿,下启导后人的孝德,使看宗谱者,一目了然,心中明白,几乎达到世世代代相传,以至永远不朽。岁次。 B
I3fk B
I3fk c:$:j,i} 清道光2年壬午(1822年)11月上旬吉日 c:$:j,i} c:$:j,i} 十八代孙之铭 百拜谨撰 c:$:j,i} c:$:j,i} 八修谱跋原文   [attachment=56279][attachment=56280] c:$:j,i} 八修谱跋译文 c:$:j,i} c:$:j,i} c:$:j,i} 我族自六祖安居和平以来,子孙相承传衍二十代,相距400余年(1400余-1800余)经七次修谱,嘉庆已未(1799年)涵父玩同叔之铭续修,到今又二十余年,族大丁繁,人口倍增于往日,如果不急于打算接修,恐怕人丁愈多而事愈难查考。由是今年春天,族中长辈协议兴修设局,乡中有寄居他乡别郡者,不辞奔走劳苦遍查,抄录提供待编书。 c:$:j,i} c:$:j,i} c:$:j,i} 当时涵客居姑苏(今苏州),邮信叫当立即回家,专管笔墨的任务。我接信捧读之后,低头深思,这事何事,乃尊祖敬宗,亲近亲人,崇重义理,序列长幼,正名份,列派分支,罗集精华不令族属涣散、迷离。系本来重要的事。我素质愚笨,又涉足江湖,放疏笔墨,怎能当此重任?但长上之命,兼得群众推举,不敢对自己略有一技之能而保守。初夏就收拾行装,回乡就职,不避大热天,不顾愚昧,文化水平低,竭尽心力。细心编纂研究,遗缺补充,错误纠正。一切记录生卒、葬娶等仍旧遵照古代制度,逐一考核,注册登记,中间有表扬好行为,都按公正恰当,不敢偏私。经三个月抄写,才编成册,付印刷,现在宗谱告成。 c:$:j,i} c:$:j,i} c:$:j,i} 自思以涵的拙才庸笔,原不配传给后人,但还可继先人的志愿,续前人的模范,希望我族属认真遵照祖宗遗训,人人重视礼乐,家家勤学诗书,常常怀念孝道,不伤害同宗情谊,这样一来,定将见到文化兴起,考试联接高中,承祖宗留下好榜样,沿着祖宗伟业再延长接续,一定会有光大于前方。是为跋,岁次 c:$:j,i} c:$:j,i} c:$:j,i} c:$:j,i} 清道光2年壬午(1822年)八月上旬吉日 c:$:j,i} c:$:j,i} c:$:j,i} c:$:j,i} 十九代孙涵 顿首百拜谨跋 c:$:j,i} c:$:j,i} c:$:j,i} c:$:j,i} c:$:j,i} 九修谱序原文 c:$:j,i}   c:$:j,i} 九修谱序译文 c:$:j,i} c:$:j,i} 从来宗族有谱和国史并重。不创修谱于前无法联系其涣散,不继续修谱于后,无法继承其宗支。我和平族谱,自道光壬年(1822年)经兄之铭同侄涵第八次纂修后,今又历22年了。 c:$:j,i} c:$:j,i} 族大人丁旺,人口比以往倍增,继修的任务更为急迫。岁秋天协议兴修,设立写字楼在宗祠中,核对刻印编辑有人担任此烦琐任务,总理者有人承当其事,对旧谱详细参考稽核,对新增人口挨户搜集,秉公从慎,不偏私,互相同心尽力,互助更新。凡是一切生年、死葬以及名派爵禄等,无不了如指掌,长次序列不紊乱。祖宗功德加以发扬,不淹没。对下启发后裔的孝思美德。表彰善行,讽刺恶行,历代有之,经兄之铭编修。有些事人言舆论不一致前次不敢擅加,这次也不敢妄录。 c:$:j,i} c:$:j,i} 这次谱修于重阳前二日,族中躬逢盛事。经数个月尽心尽职,而功告成,书既成,兆骏作序于前。但才识庸劣,不敢急行承担此重任。但念诸位长辈存抱敬宗尊族之心情,助成好事,兆骏不辞狗尾续貂(前好、后续者差)的批评,不负盛情,不顾浅识,勉凑粗文,希望后人,文化提升,考举传美名,远追游定夫公立雪程门的遗风,使吾和平族的谱帙,和国史争光。使这次纂修之功,做到长垂不朽,是为序。 c:$:j,i} c:$:j,i} 岁次 c:$:j,i} c:$:j,i} 清道光23年癸卯(1843年)10月吉日 c:$:j,i} c:$:j,i} 十八代孙兆骏百拜谨序 c:$:j,i} c:$:j,i} 九修谱跋原文 c:$:j,i}   c:$:j,i} 九修谱跋译文 c:$:j,i} c:$:j,i} 道的伟大原出于天,人的伟大原本于祖先,前人寻找宗族来源,创造宗谱,后代续支系重修,故有一代人,就增加一代谱,祖孙父子接世相传,岂能经历八修后,就失去聚族敬宗的心,而不想继续再修呢? c:$:j,i} c:$:j,i} 我和平族谱,自道光壬午(1822年)经伯父之铭同兄涵第八次纂修后,今又经过22年了,族大丁增,人口繁衍比过去添盛。因此继续修谱不容慢慢来。我族今秋协议兴修设局,祠中一切生终娶葬,以及名派爵位,都按照旧例,据实际刊录。自始祖以来,传递二十余世的源流支系,秩序不乱,使后世看这个谱牒,瞭然在眼睛,无不明白在心中。族属的情谊,既明白仁爱之情,也可预料后世。或能仿效前一代的心意。经二、三十年商谋族众重修之举,不至渐疏长幼次序,不至混乱昭穆长次,不至颠倒谱牒,不至有缺失。思族本之情,都相亲相敬,都和气抱有亲爱至亲,尊敬尊长,崇尚义理,敦厚族本的心情。则这次续修的功绩不是算大吗? c:$:j,i} c:$:j,i} 今既成卷册,伯叔父兄辈命璠作跋,璠浅见笨拙才能,原是不堪操文笔的任务,因承长上之命,不计闭塞简陋,叙述先人修谱的心意,补充成万代不朽的家谱,使今后代代子孙,不失尊祖敬宗的心情,且勉强修谱而续貂(承先前美好文章)是为跋,岁次 c:$:j,i} c:$:j,i} c:$:j,i} c:$:j,i} 清道光23年癸卯(1843年)10月吉日 c:$:j,i} c:$:j,i} 十九代孙璠 顿首百拜谨跋 c:$:j,i} c:$:j,i} c:$:j,i} 因老谱年代久远保存不善,十修谱序、谱跋原文破烂残缺无法翻译上传 (遗憾)。 c:$:j,i}  c:$:j,i} c:$:j,i}   c:$:j,i} 和平游氏族谱十一修谱跋 c:$:j,i} 和平游氏族谱自明朝成化乙酉(1465年)初修至清朝光绪壬辰(1892)十修迄今已历543年,第十次纂修距今也已116年。由于社会变迁等历史原因,游氏老族谱虽保存完好,但祖先所定宗谱30——50年一修未能实现。 c:$:j,i} 光阴易逝,斗转星移,1995年仲秋,石城县和平游氏后裔历经四年寻根问祖,终于寻找到和平游家为其先祖所源地。台湾石城籍宗亲游贯石,石城县游春华叔侄二人倡议游氏族谱必需再次续修,以利于游氏后裔将来寻根知源。有了他们的倡导,村中各房耆老积极响应,1996年春续修族谱工作很快开展起来,设立谱局,外寻内查,登记造表历时七个月,后因诸多原因使修谱工作搁浅。2007年底石城县游春华再次倡议修谱,有了上次的经历2008年春节前,原谱局理事长游新华冒着严寒从打工地广东珠海千里迢迢赶来再次领头修谱,重新设立谱局,增选新理事,制定新的工作方案,短短一个月内村中及外迁者纷纷将修谱款、资料数据交齐,修谱工作顺利进行。在此告慰已作古的前谱局理事游国光、游生财两先辈在天之灵,先辈遗愿将被尔等后辈完成。 c:$:j,i} 在修谱过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谱局采用现代化网络通讯,在网上发表寻亲书信,使百余年前祖先赴湘为官,现居湖北黄石的和平游氏后裔游念东,通过网络牵线千里追寻,于三月下旬亲临我村,索老谱查找到其先祖名字及详情,确认为我族本亲,吾和平游氏家族又添一房远宗亲,此事令全族振奋欣幸,同时倍感续修宗谱意义深远重要。 c:$:j,i} 本次宗谱重修得益于热心宗亲慷慨捐资赞助,众族人的鼎力支持,这盖出于先祖恩德,裔孙的孝心,促使族谱续修圆满成功,百年老谱重现荣光,新修宗谱衔接细祥。千秋续谱光前裕后,更有待于后来者上。鉴往知来,寄望吾和平游氏子孙尊祖敬宗代代相传。 c:$:j,i}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谱中所撰人员众多,地域分散,加之相距年代久远,虽尽心竭力,废寝忘食,历时大半年前后三次修稿,今谱虽成,付梓面世,但不尽人意,无法做到尽善尽美,错漏、不详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族人及后辈子孙予于谅解。 c:$:j,i} 本宗谱在撰著编辑过程中,得到福建省南平市游酢文化研究会、游酢后裔宗亲会游恒派理事长、游梦熊、游成田秘书长的帮助、鼓励和指导,81岁高龄的理事林镜清老先生为古谱序、跋作了详细地翻译,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c:$:j,i} 公元二00八年六月六日 c:$:j,i} 二十三代孙:安民谨撰 c:$:j,i}  [ 此帖被游安民在2013-05-30 11:45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