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兵游金辂祖籍在莆田
游金辂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1761年(乾隆26年)奉旨接任裴镜担任台湾镇总兵,是台湾清治时期受台湾道制约的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
游金辂,行伍出身,自幼随父寄籍湖南辰溪,系秀屿房始祖拔之公第二十世孙。有关游金辂的籍贯,《莆田县志》、《莆田紫霄圭浦游氏家乘》等本已有记载:
“金辂公,选举金门总兵,秀屿房,载在(莆田)县志。”
游金辂之父游尚功,莆田秀屿人,授湖广辰州守备,终广东肇庆都司,正四品,子金声、金辂、金耀;叔游崇功(1662-1721),字仲嘉,选举水师游击,《莆田县志》有传。
证据比较确凿的还有刻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的瑞云祖庙之《志德碑》。
清乾隆年间,莆田曾发生一桩官府强征戏船运送“饷米”,引发众戏班集体状告官府的事件,《志德碑》记载了这一事件的始末。瑞云祖庙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村,庙祀戏神雷海青,俗称田公元帅,是福建较著名的戏神庙。碑文曰:
梨园戏班子民双珠、云翘等,为鸿恩峙同山岳,勒碑永颂千秋事:缘珠等各班,自备戏船一只,便于撑演,贮戏箱行李。通班全年在船宿食。以船为家。因听雇溪船,每遇海坛雇运饷米,多有撑避。押运员目恐干稽延,遂勒珠等戏船接载,致珠等演毕夜半而回,觅船不见,通班宿食无门,在岸露处,惨莫尽言。珠等于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将情佥叩署水师提督游宪辕(即游金辂),蒙批:“载运兵米,自应募雇民船。谋食戏船,奚堪勒载,致累营生。若果情实,赴海坛镇呈请饬禁可也。”四月初三日,匍叩海坛总镇府杨辕下,蒙批:“据呈,业另批饬,不许乘溪船躲避,混雇戏船,以误营生。但戏船应当分别有据,方无错误。”二十九日,具呈县主太老爷王台下,恳照珠等承管班名赐给据别。蒙批:“准给示饬禁,每班给示一张,在船为据,免致错误。”珠等深叨提、镇两宪大人大老爷,暨县主太老爷复载鸿恩,为此谨勒《志德碑》,朝夕焚香,叩祝三位大老爷福寿绵绵。奕世金紫。谨颂。乾隆贰拾柒年贰月日 戏班子民双珠、云翘等仝立。(原文载《文献》季刊 2006年7月第3期)
《志德碑》为后人提供了莆田戏班的勒碑缘由,以及“水师”、“海坛镇”与“游宪辕”等官员的重要信息。碑中提及的清代官员均为历史真实人物,即福建水师提督府总兵官游金辂、海坛镇府总兵官杨瑞、莆田知县王恒。戏船被征之事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与这三位官员的上司有关,时任(乾隆二十六年)水师提督的是屏南人甘国宝,甘为人乐善好施,关心民间疾苦。游金辂原籍莆田涵江,寄籍湖南辰溪。其叔游崇功曾率军镇压台湾朱一贵叛乱,当时游金辂与几位堂兄弟随军渡海入台作战,战功卓著,由“把总”升至“总兵官”。戏班因戏船被征,上告水师提督府,负责办理此案的正是游金辂,于是发生在他家乡的事很快得到批复。总兵官杨瑞,广东潮州府人,曾二度任职海坛镇,可见深得上司信任,故对上司的批复迅速做出回应。莆田县知县王恒,山东郯城人,曾为兴化府《莆田县志》撰序云:“莆之理学名儒、贤臣义士,煌煌炳炳,乃若斯之盛也。”戏班为感谢这三位官员,于次年特地勒碑致谢,并将之悬挂于瑞云祖庙,亦为后世研究莆仙戏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史料。
另据闽台地方一些史志记载:
游金辂,辰州人,乾隆九年至十四年(1744 — 1749年)任泉州城守营、守备(清道光庚寅《晋江县志》卷之二十九 职官志武秩);
乾隆十五年(1750)任灌口讯都司(民国丙辰《同安县志》);
乾隆十六年,圣驾南巡,游金辂亲带浮水兵丁赴浙江接驾,指挥操练水师以供圣览,因对答合称,深得干隆皇帝赏识,赐金牌彩锻加三级(即连升三级),升迁广东南澳总兵官至乾隆二十年;
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1756-1760年)任金门镇水师总兵官。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高宗皇帝召见游金辂,得旨:“今用汝为台湾总兵,即宜速赴新任。此最要地,一切勉之“。(见《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六百二十五页);
乾隆二十六年(1761)春正月十七日“以福建台湾镇总兵甘国宝为福建水师提督,调福建金门镇总兵游金辂为台湾镇总兵;以福建澎湖协水师副将谈秀为金门镇总兵。”(见《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六百二十九页)。
乾隆二十六年四月至二十八年任镇守福建台湾等处挂印总兵官左都督署理水师提督(即水陆二提督)。
乾隆二十八年(1763)冬十月,因浙闽总督杨廷璋参奏“贪黩不职”一折返回省城福州候审途中,船在候风之际,于鹿耳门外妈祖庙空屋中以小刀自刎(据《台湾文献丛刊》第173种《台案汇录乙集卷四》载),终59岁。卒后,追封为定国将军(正一品),墓在莆田东海镇(又名灵川)坪洋村石梯寺附近,碑文曰:“清台湾镇总兵君载游先生(中),副室夫人林氏暨(左),如夫人陈氏之墓(右)”。2004年10月27日,经莆田市人民政府批准游金辂墓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古建筑类)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