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传》中有这样一段话:“心犹面也,是以甚致饰焉。世人咸知修面,不知修心。面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不修,贤者谓之恶。面丑犹可.心恶尚为人之乎!”诸葛亮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宁静无以致远”。《礼记·大学》中又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上述警句中不难看出,修身正心的内含和本质就是劝告人们要注重修养,因为修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灵魂,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注重修养的典范。 X/-KkC
何谓修养,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这里的“修”主要是指整治、锻炼、学习、提高;这里的“养”是指培养、涵养和熏陶。它包括举止仪表、学问技艺、政治思想及品德情操等多方面的陶冶、锻炼和造诣。概括地说,修养主要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目的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品质。 X/-KkC
从伦理学及道德观来看,修养是将社会道德规范变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及道德行为的关键环节。因此,儒家典籍《大学》、《中庸》,不仅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提,而且把修身作为前提和基础来看待:“身修尔后家齐,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修身首先要正心,修身的意思不仅限于外表的修饰,更重的是内心的修养,即所谓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X/-KkC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难看出:修养,是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修养,是实现道德规范的关键环节;修养,不是要人们成为谨小慎微的人,富于开拓精神,亦是修养的重要目标;修养,是使人成为人才的桥梁,它的目标是使个体的人具有人类中先进人物共有的精、气、神;修养,不是束缚,而是解放;修养,是哲学。它使人不断改正缺点和错误.成为完善的人;修养,是为人的根本,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X/-KkC
在光辉灿烂的中外历史上.大凡成就事业的英雄豪杰。无不都是修身正心的典范。清朝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在京做官期间,为人豁达。有一天。他收到家书一封,说是家中为三尺屋场基与邻居争执,闹得几动干戈,要他速归。何绍基一笑,提笔复函道:“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它道出了何绍基豁达大度的胸襟。被人们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二十多岁就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光谱.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自命不凡,也没有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是谦虚地说:“如果我所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怎样看法,不过我自己只是觉得好像在河滨玩耍的一个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到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还在我面前未被发现。”它体现了牛顿为人谦逊、对学术孜孜追求的良好品德修养。 X/-KkC
毛泽东主席逝世后,人们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两件睡衣,一件是灰色的,一件是黄色的。这两件睡衣都是用普通毛巾被改制而成,由于穿的时间长.打的补丁多,已经找不到原来的布底了。人们数了数,其中一件上有66个补丁、另一件上有59个补丁。它不仅记录了毛泽东生活节俭、衣着朴素、从不奢华、心中只有国家和人民的领袖风范,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代伟人杰出的人格魅力。还有,“精忠报国”,体现了岳飞的高尚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范仲淹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的良好修养。 X/-Kk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现在正处在产业化、系统化、自动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新技术革命时期。全球化竞争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特点、新要求,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投身于新技术革命、参与全球化竞争,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坚决根除陋习,自觉修其身、正其心,使自己成为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民族的人! X/-K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