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门立雪”大弟子游酢 zGlZ!t:
据《含山县志》第三十二章第一节人物传记载:游酢(1053――1123年),字定夫,北宋大理学家,福州建阳人(今属福建),人称荐山先生。少时与兄以文章、品行闻名乡里,曾受学于程颐,并有“程门立雪”的佳话。据《宋史・杨时传》记载:1093年冬天,游酢、杨时冒着大风雪来到程颐家,程颐正在休息,两人不敢贸然惊扰先生,就恭敬地侍立门前静候,等到程颐醒来时,雪已积一尺多深,这就是反映尊师重教的著名典故“程门立雪”。游酢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程颢、程颐)门四大弟子。 zGlZ!t:
游酢是宋元丰六年(1083)进士,历任越州(今属浙江绍兴)萧山尉,颖昌(今河南许昌市)府学教授,太学博士、签书,齐州(今属山东历城县)判官厅事、泉州(今属福建)签判。宋徽宗即位后授监察御史并出任和州。出任之初,他接受十多年未决的疑案,查知详情后,及时明断,众人叹服。游酢治理和州期间,清德惠政,民爱戴他犹如父母。后辞职定居含山。宣和五年(1123年)五月二十三日病逝,享年71岁。葬于林头车辕岭,建有墓祠,后又建祠于登科桥北。游酢治理学有显明禅学倾向,认为“前辈不曾看佛书,故诋之如此之甚”。著有《易说》、《诗二南义》、《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荐山文集》等。 zGlZ!t:
二、游酢墓的发现经过 zGlZ!t:
1984年,全国开展文物大普查,所查的是各地地面文物分布情况。国家文物局在普查的文件中,告诉各地文物工作人员,普查的地面文物分别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窟,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等,对调查出各类地面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确定它们的等级。也介绍了具体的普查方法,主要是查阅历史典籍,即各地方志,实地走访调查,特别对地方掌故了解较多的学者、教师、老人,从事文物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的走访。我们根据普查部署,看了《含山县志》,到和县档案局看了《和州志》和《历阳典录》,摘抄了有关资料。在《含山县志》卷十七有车辕岭栏目,介绍中说:“在苍山之阳一名察院岭、旧有宋游夫子讲院,今其地础石尚存,或曰墓亦在此未详”。这本《含山县志》是赵灿修,唐廷百纂于康熙二十三年,共30卷。同一志书中说:“游定夫墓在南十三都俗呼其山为察院岭,墓碑犹存”,登科桥游公墓碑云,墓在升城乡察院岭。......有游夫子讲院础石尚存,或云墓亦在此。这里所述“登科桥游公墓碑”应为“登科桥游公祠碑记”。因为登科桥曾有游公祠(登科桥在含城南门外),以上两节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康熙年间墓还是完整存在的,因为墓碑犹存。县志中还记载:“所谓南十三都,正升城乡也。其曰:察院岭疑辕岭之音相近也”。游酢曾经任宋监察御史,当时尊称为察院,游酢墓地称察院岭,后老百姓叫白了便叫成车辕岭,车辕即板车扶手。在现代含山县行政区划图中有车辕岭,是今林头杨山林场属地。 zGlZ!t:
在查阅资料后,我们便和当地文化站同志一道到实地考察,当地老百姓向我们指点了车辕岭,岭上没有别的墓葬,只有该处有古代大墓的一些设施,有一些造象石,有石香炉、有墓葬两旁的石构件。当地老百姓告诉我们说:祖上传下来说这里有一个大官墓葬。在墓的西南200米处有几间屋大的房屋基础,后来杨山林场在这里盖了场部,以后去的时候,房屋基础就没有了。 zGlZ!t:
当时调查到我县古代名人墓葬的,除了游酢之外还有明代大学者危素墓,明代巢国公华高墓,皖国公仇成墓,茂国公李彬墓等等,还有其他地面文物。根据《文物法》要求,对以上的墓葬要实施保护。 zGlZ!t:
三、游酢墓考证认定 zGlZ!t:
元朝延佑年(公元1171年),游酢五世孙游以仁为了纪念游酢,在福建省南平市专门建了“游酢祠堂”,朱熹曾为祠堂撰写碑记。清朝嘉庆年间,游氏家族300多人迁到台湾宜兰县,并建了游氏家祠,每年在台湾的游氏后代都要到此祭拜。1985年,福建省为了加强两岸交流,对游酢祠堂和书院进行修复,并成立了游氏宗亲会,目前福建省南平市已成为两岸游氏后裔的交往中心。 zGlZ!t:
几百年来游氏后裔一直牵挂的就是游酢墓至今没有找到,林头退休老干部王兆仓的一个笔记本里清楚地记录着1989年10月21日,游酢的一个后代曾来到林头镇寻找游酢墓,当时负责林头镇地方志编写工作的王兆仓接待了他,并和当时已70岁的杨山林场场长吴光英一道陪同他前往车辕岭找墓,通过走访群众和现场察看,初步确定了游酢墓的大概位置。今年以来,游氏后裔多次来到含山,再提找墓一事。 zGlZ!t:
在大青山脚下的一块棉花田上方,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个比正常坟墓大3-4倍的土墓,王老介绍说:“这是当年第一次找墓时,群众认为的游酢墓。”说这座墓是游酢墓,理由就是大,古时官越大墓也越大。在这座墓的四周,有一些零碎的石构件,在其中一块类似石柱的构件上我们发现了莲花图案,尽管石柱已经风化,但图案还是能够看清楚的。在石器上雕刻莲花图案从唐朝以后开始盛行,主要是人们崇拜佛教的缘故。 zGlZ!t:
穿过一片荆棘,在这座坟墓的上方约10米处,有一座低矮的坟墓,王老说:“也有一些群众认为这座坟墓是游酢墓。”理由是这座墓尽管不高,但面积很大,而且这里的位置非常好,它座落在蜿蜒的大青山怀抱中,秋日的阳光一览无余地照耀着这里,按照风水学的观点,后面的大青山象一条龙,叫“来龙”,背靠大山、朝南向阳最适宜建阴宅。 zGlZ!t:
含山县文物所副所长、助理馆员郑宏在这座坟墓附近的树丛中发现了几块残缺的古构件,并在其中一块上发现刻有白虎图案的兽面和门环组成的图案,郑宏说:“这叫铺首,是古人刻在墓门上为了驱邪避鬼的,仅从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墓葬的主人当时是有身份的。”在这座坟墓的不远处,文物所的工作人员又惊异地发现一块高50厘米、宽20厘米的青石,上面刻有“和州州界”字样。 zGlZ!t:
看到这些实物,文物所的同志肯定地说:“游酢墓就在这里”。因为:“《含山县志》作为历史文献,具有连续性,县志上记载游酢在任知州时,曾经购买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安葬地,而且县志注明游酢死后就葬在这里,‘和州州界’这块界碑就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另外,从发现的石构件风化程度和雕刻图案,也反映出这里有比较大的、重要的墓葬。” zGlZ!t:
通过分析两座坟墓,文物所的同志都倾向上面那座是游酢墓,因为第一座虽然很大,但说明年代很近,而真正的游酢墓经历900多年的风吹雨打,再加上没有后代扫墓,不应该有那么高大了。至于第一座坟墓前散落的石构件,应该是暴雨、山洪从上面冲刷下来的。 zGlZ!t:
2006年5月份,县文物所申请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历史文化名人游酢墓进行鉴定。6月初,省文化厅组织的“宋监察御史游酢墓考察论证会”上,来自省文物、考古、高校、涉台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在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并查看相关资料后,一致认定:游酢墓就坐落在含山县林头镇杨山村的车辕岭。专家们认为:游酢墓的认定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政治意义,同时,也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论证会并就墓址的后续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打算。专家们也呼吁: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对墓区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jp\JwE
目前海内外的游氏后裔有30万人,游酢众多后裔先后和省台办及含山县联系,要求前来瞻仰祖墓。一些从事实业的游酢后裔,还要求在含山投资兴业。 jp\JwE
目前,含山文物部门和林头镇正在着手对游酢墓的周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对坟墓周围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将通过技术手段对游酢墓进行进一步证实,争取早日让游酢墓重见天日,使之真正成为连接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