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sYMgi D
sYMgi D
杨时 sYMgi D
杨时(1053-1135)字中立,北宋中期至南宋初期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小时候就很聪颖,4岁开始读诗书,8岁就会吟诗作文,15岁潜心钻研经史。宋熙宁九年(1076年),他进士及第。 sYMgi D
1081年,河南程颢(hào)和弟弟程颐河洛地区讲孔子、孟子宏伟独到的学术,当地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授徐州司法,听到这个消息后,没有赴任,而是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因为学业优异,成为程颢的得意门生,与游酢(zuò)、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杨时学成回家时,程颢目送他,慨然道:“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sYMgi D
1085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1093年,他再度北上洛阳,转师程颐。这时的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他与游酢一起去看望程颐,发现程颐正在厅堂上打瞌睡。两人不忍惊动老师,便侍立在门外等候。等程颐醒来时,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而两位弟子浑身落满了雪,一脸虔诚地站立着。 sYMgi D
这里我们注意到一个人,与杨时一起来的游酢。 sYMgi D
当年,他比杨时早拜程颢为师,在程门四大弟子中列居首位,后两人一同拜别老师。程颢的那句“吾道南矣!”,主要还是对游酢而说。但后人在津津乐道这个故事时,却只说杨时而不提游酢。 sYMgi D
后来的“程门立雪”也是类似,似乎杨时是故事的男主角,而游酢却成了陪衬。 sYMgi D
这么偏心的原因,固然跟游酢去世较早,未能载道南归发挥作用有关,但使他身后受到伤害的是因他晚年好佛。二程既吸取佛学的思想营养,又要维护儒家正统而批评佛学。而游酢违反二程的告诫,主张对禅学应该深考。 sYMgi D
跟师傅对着干,难免被程门所贬低。 sYMgi D
sYMgi D
sYMgi D
二程 sYMgi D
“程门立雪”中,两位四十多岁的学生如此敬重的老师,又是何许人也? sYMgi D
二程,指的是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他们二人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 sYMgi D
兄长程颢字伯淳,长期居住洛阳聚徒讲学。程颐前后从事讲学和著书达30余年。 sYMgi D
二程思想各有侧重,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则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传世。因二人在重大问题上意见一致,后人对他们的思想言论不加细分,便将两人的语录和著作合编成《二程全书》。 sYMgi D
程颢、程颐在前人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学思想。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君王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行以顺道”,以德为主,与法制兼顾。这些思想自成一家,独成体系。因二程一生主要活动在洛阳,所以,后人就把他们创立的这套思想体系称为伊洛学派。后来,经过朱熹的提倡、研究和深化,最终使二程的理学思想发展为“程朱理学”。 sYMgi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