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9日 03:48:37 大公報 "jl1.Ah
"jl1.Ah
冬至是我國古代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時間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或23日,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各地氣候都將進入最寒冷的時節。因此,人們常把冬至作為寒冷時節到來的標誌。 "jl1.Ah
俗話説:「冬至大似年」。在古代,冬至節非常重要,人們一直是把冬至當作另一個新年來過的。先秦時,每逢冬至,君主們都不過問國家大事,而要聽五天音樂,百姓們也可不事生産,而在家盡情玩樂。漢代以後,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冬至節這一天都是很熱鬧的。 "jl1.Ah
從冬至起,白晝逐日加長,黑夜一天天縮短。晝陽夜陰,天陽地陰。中國古代禮天崇陽,因此,冬至日祭天是歷代統治者都很重視的活動,是一項國家大典。到了這一天,「太廟行薦黍之典,朝廷命宰執祀於圜丘。」(《夢粱錄》)祭天前皇帝要先行齋戒。冬至時,到皇城南郊圜丘祭天,祭天的儀式很隆重,也很繁瑣。皇帝只是按照禮儀官的引導完成早已熟悉的規定動作。冬至日的朝會也很熱鬧。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參加這隆重的朝會。屆時,文武官員要整齊地排列在殿中,宋時俗稱「排冬儀」。皇帝駕臨前殿,接受朝賀,其儀式和元旦時一樣。《漢書》説:「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jl1.Ah
古人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一個吉日,所以值得慶賀。《後漢書》、《晉書》等史籍都有冬至日賀冬的記載。到唐宋時,這一習俗尤為盛行。「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東京夢華錄》)「最是冬至歲節,士庶所重,如饋送節儀,及舉杯相慶,祭享宗禋,加於常節。」(《夢粱錄》)到了這一天,車馬喧嚷,街巷擁擠,行人往來不絕。「嶽祀城隍諸廟,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明清之際雖曾一度廢止,但清代以後直到近世,民間仍有冬至節之俗。 "jl1.Ah
冬至節賀冬,最具特色的是「履長」與「隆師」。所謂履長,是指晚輩禮拜尊長,尤指兒媳獻履獻襪。冬至日的禮拜尊長不同於居常的昏定辰省,一定要鋪排家宴,向父母尊長行禮。此外就是媳婦給公公婆婆獻履獻襪,這正是「履長」的本義。這種儀俗在魏晉時已形成了。 "jl1.Ah
摘自「華夏經緯網」 "jl1.Ah
"jl1.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