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海,男,江西省
上饶市玉山县六都乡郑家墩村洋塘人,1965年5月生,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
C+B`A9 王江海出生在农民家庭,母亲是文盲,父亲是地地道道的淳朴、勤劳而善良的农民。1982年在玉山第一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进中国地质大学,198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改考本校岩石学专业研究生,主攻变质岩石学,两年后获硕士学位。由于他在研究生期间成绩全优及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中国地质大学首次破例批准他免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中国地质大学在评选“十佳优秀学生标兵”中,他名列榜首。到1990年,仅以两年时间就完成了23万字的博士论文,又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岩石学博士学位,时年仅25岁。接着于同年11月,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开始博士后科研工作。1993年初出站后于同年4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当年便被聘为副教授,1994年12月晋升为教授。
C+B`A9 王江海博士是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科学家。他直率、豁达、实干、肯吃苦,对生活要求不高,对地球科学却执着追求。他坚信,只要勤奋、敬业,在国内同样可以出高水平的成果。事实正是这样。在攻读岩石学硕士期间,他就立志要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他选定混合岩成因机制作为主攻方向,不久,便首次提出混合岩是典型的非平衡有序现象,混合岩化则是参考态失稳转化为热成分耗散结构的过程。这一独到的见解是对变质岩石学界公认的混合岩成因理论的大胆挑战。他的见解刚一提出,便在中国地质大学引起了极大震动。
当他把论文初稿和10万字的报告交给导师游振东教授时,这位我国著名岩石学领域的权威无限感慨地赞叹说:“后生可畏呀!”老教授不仅为地质科学领域有了新突破而欣喜,更为看到年轻一代已担当起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而高兴。进入博士阶段,他系统地自学了非线性科学理论,凭借扎实的数理和地质基础,对岩石矿物中宏观有序结构成因的难题开始了冲击。他首先选定固溶体中的振荡分带问题。经细致的动力学分析,获得了优于前人的理想模型。一万余言的论文投在《矿物学报》上,审稿人叶大年院士连连称赞:“是篇水平很高的文章,为矿物学界应用耗散结构带了个好头!”接着,他另一篇有关柱状节理成因的论文同样获得《岩石学报》审稿人的高度赞赏。他在主攻的混合岩领域,成就更为突出。他不畏艰辛,八进大别山,获取野外第一手资料。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大别山杂岩分为三个构造岩石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在麻粒岩中发现堇青石紫苏辉石冠状体,制定了绝热减压的p—t轨迹。首次提出大别表壳岩系具有绿岩带性质的新认识。确证了TTG系列岩石在大别杂岩中的存在及其与角闪质岩石的空间和成因关系,建立了大别杂岩的三阶段演化程式。
C+B`A9 王江海博士对混合岩的研究不仅系统、细致,而且处处体现出创新,他采用多种方法对混合岩开展了多角度的研究,建立了大别混合岩三阶段成岩模式:热异常诱导交代,交代诱发深熔,最后为深熔后的交代的复杂过程的新认识。在运用前人方法时时有创新,如在混合岩构造解析中考虑了“粘性褶皱”效应,丰富了霍普古德倡导的建立构造变形序列的原则和方法。在空间分布计算中考虑了几种特殊情况,提出R值判别法。基于大别山混合岩的基本事实和模型实验结果,从非线性动力学建模角度论证了具热中心混合岩田的成因机制。他的博士论文,专家们一致认为“是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为混合岩研究翻开了新的一页。”
C+B`A9 在博士后期间,他考虑到所内项目的配套,毅然转向对他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研究领域:陆相热水沉积作用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反映出他具有扎实的地质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和很强的科研适应能力。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他不仅圆满完成了博士后阶段的任务:陆相热水沉积判别标志研究,写出了30万字的高水平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出版了二本专著。他的专著连同发表的论文系统阐述了地质自组织理论基础,创立了一门新的综合性边缘学科:非线性地质学。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解决
C+B`A9 地质宏观有序现象的成因问题,这在国际上也刚起步。在这些成就中,包含了他妻子郑玉蓉律师的极大理解和支持。
C+B`A9 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后,由于该所的开明领导和优良的科研环境使分如鱼得水。在他的主要倡导下,以李献华研究员为首的青年科研人员获准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地球化学青年实验室,他是其中的中坚力量。在他的周围,团结了一批大有潜力的青年科技人员。无论是对自己的研究生还是对其他青年科技人员,他在学术上耐心地指导,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言传身教,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C+B`A9 近年来,王江海博士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其他项目五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了论著《大别杂岩的早期演化及混合岩成因机制》(1991年)、《大别变质杂岩的岩石与构造学》(合著,1994年)、《绿泥间蜡石》(合著,1996年)、《Wang,Jiyang and Wang Jianghai etal(1996年)、Geothermics of china》、《陆相热水沉积》(1996年)等六部。1991年参加了全国青年地学家学术讨论会,1992年赴日本参加了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1993年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畅谈会,1994年参加了第二届青年岩石矿物地化学者研究会,1995年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暑假活动,1996年赴香港大学访问,同年参加了广东省中青年专家考察云南、贵州的活动,1997年8月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合作研究。
C+B`A9 王江海博士在科研工作中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奖励;1991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1992年获中国矿物岩石地化学会“侯德封奖”;1994年被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并担任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职称评定委员会。同年,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科学院周光召院长的祝贺。同时得到广东省科协的奖励,并获“西南西北地区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被中国科学院增列为博士生导师,时年仅32岁。他的成就,《中国科学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画报》等报刊和《地理化学》、《矿物学报》、《岩石学报》等国家一级专业刊物先后作了长篇报道并刊登了他的多幅照片。
C+B`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