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对所有中国人来说应该都是一个难以忘却的时代,那是一个列强入侵,神州陆沉,中国人民遭受极大屈辱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志士云涌,中华儿女力图拯救民族危亡的时代。在那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有许多英雄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他们既被时代所成就,又被时代所毁灭,只留下青史上记载他们不朽功绩的几段文字,徒使我们这些后来人唏嘘慨叹。抗法英雄,老将冯子材就是这样一个人。
;~-M$a
}4 接受招安,农民军的血换来政治资本原始积累
冯子材,字南干,广东钦州(今广西钦县)人,号萃亭,日后威震敌胆的萃军便是以他的号所命名的。从他早年的人生履历来看,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如果他遇上的是所谓的“康乾盛世”的话,即使他有冲天本事,在腐朽的满清军队里也只有默默无闻的份,最多就像李太白那样发出“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的浩叹。但那是19世纪,一个非同寻常的时代。鸦片战争的失败,国内经济的凋敝,使人民对满清政府怒火中烧,农民起义的烽火在两广大地上迅速蔓延。冯老将军遇上了一个脱颖而出的大好机会。
;~-M$a
}4 公元1851年,即咸丰元年,广东天地会首领刘八起义,途经博白,冯子材便在博白加入了起义军,从此开始了他的行伍生涯。
;~-M$a
}4 然而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在参加农民军很短的时间后,冯子材却脱离了起义军,拉出一部分人向
博白知县游长龄投诚了。这使得后世的一些史学家在叙述这位民族英雄的历史时相当尴尬,而他投降清政府的原因也一直是个疑团。也许他贪图荣华富贵,出卖了自己的弟兄;也许他根本不想反清,只是迫于生计暂时参加农民军;也许他同宋江一样,时刻想为朝廷效力,农民军只是他投靠朝廷的跳板……
;~-M$a
}4 冯子材故居
总之,事实就是:在接受招降后,他的部队被改编,立即掉转枪口参加了对以前兄弟刘八部的镇压,然后又跟随向荣、张国梁等参加了镇压太平军的战争,太平军被镇压下去后,他又去镇压了贵州苗民起义,还三次出镇南关到越南追剿起义军……,冯子材用同胞的鲜血完成了政治资本的原始积累,被清廷赐穿黄马褂,从副将一直升到广西提督,可以说这是冯子材的第一个闪光期。
;~-M$a
}4 遭小人算计,托病辞职回归故里
在镇压了国内农民起义后,这位被湘军悍将张国梁“拊其背”称赞到“子勇,余愧弗如!”的勇将却沉寂了下来。这也是时代的缘故,当时清朝与列强的关系正处于一个“蜜月期”,对外无仗可打,对内战争也结束了。在和平时期,清廷的腐败风气又暴露出来了:冯子材曾经弹劾过徐延旭,引起了这个小人的记恨。徐延旭升任广西巡抚后,立即将冯子材的侄儿冯兆金革职,其用意不问可知。冯子材一怒之下,托病辞职。回到了故乡钦州白水塘,从此沉寂下来,这是公元1881年的事。
;~-M$a
}4 如果按中国历史的一般规律,这将是一个标准的以英雄落寞为结尾的悲剧故事,但不久,命运之神又向这位老人伸出了幸运的橄榄枝,一场让这位老将千古留名的战争爆发了。
;~-M$a
}4 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屡败被迫人事调整
现在我们知道这场战争叫做中法战争,它的爆发也是与大时代紧密相连的:当时的主要欧洲列强,正飞速沿着帝国主义的轨道急驰,争夺殖民地成了他们最主要的目标。在对远东的争夺中,法国来迟一步,缅甸马来被英国收入囊中,中亚是沙俄不容染指的地盘,荷兰拥有富庶的东印度群岛,菲律宾是西班牙在亚洲的的最后据点。失望之余的法国把目光投向了越南,中国的西南边疆即将升起阵阵狼烟。
;~-M$a
}4 老实来说,法国并不比中国有更多优势,通过洋务运动,中国军队的装备已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中国军队在家门口作战,又有越南义军的帮助,比作为客军的法军占便宜。在心理方面,法国也没有优势,因为在中国人看来,法国是一个比较窝囊的列强,先是与英国争夺霸权屡战不胜,皇帝还被外国人流放,后来干脆让普鲁士把首都给一锅端了,而且这还是不久前的事。因此著名将领刘永福在他的《谕黑旗将士檄》里自信地说,如果法国入寇,就要“先登陷阵,奋不顾身,饥剥法夷之肤,渴饮法夷之血,灭此朝食,所向无前”。
;~-M$a
}4 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战端一开,情势竟然坏得不可收拾。先是法国舰队以不宣而战的方式消灭了福建舰队,然后那位公报私仇的广西巡抚徐延旭大人望风而遁。清廷震动,立即将徐延旭革职,派湖南巡抚潘鼎新办广西关外军务,接统徐延旭军。潘鼎新也是一个草包,在谅山大溃,狼狈逃回关内。法军随即进攻镇南关,总兵杨玉科力战,中炮身亡。法军占据了镇南关,退走前炸毁了关隘,并在废墟上立起一块木牌,疯狂叫嚣:“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中国军民收复镇南关时宣誓道:“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时为公元1885年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