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2410
-
- 注册时间2009-11-14
- 最后登录2023-01-14
- 在线时间2719小时
-
- 发帖1097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金钱159239
- 贡献值3562
- 交易币2
- 好评度4567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10972
- 金钱
- 159239
- 贡献值
- 3562
- 交易币
- 2
- 好评度
- 4567
- 家乡
- 福建省福州市
- 性别
|
2016-07-01 诗刊子曰 vz,LF=s2 vz,LF=s2 众所周知,步别人韵的诗词是很难写的,因为韵脚受到限制,宋人唱和别人的诗词,必须和别人的原韵一样,所以难免出现削足适履、因形式损害内容的现象。苏轼诗词里有大量的步别人韵的作品,却几乎都能做到天然妥帖,甚至屡屡超越别人的原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列出的“十大”,只是着眼于原作者本身也是名家的基础上。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10.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vz,LF=s2 三年枕上吴中路, vz,LF=s2 遣黄耳、随君去。 vz,LF=s2 若到松江呼小渡, vz,LF=s2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vz,LF=s2 vz,LF=s2 辋川图上看春暮, vz,LF=s2 常记高人右丞句。 vz,LF=s2 作个归期天定许, vz,LF=s2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vz,LF=s2 vz,LF=s2 苏轼的这首《青玉案》是唱和宋词大家贺铸的。贺铸的原词是: vz,LF=s2 vz,LF=s2 凌波不过横塘路。 vz,LF=s2 但目送、芳尘去。 vz,LF=s2 锦瑟华年谁与度。 vz,LF=s2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vz,LF=s2 vz,LF=s2 飞云冉冉蘅皋暮。 vz,LF=s2 彩笔新题断肠句。 vz,LF=s2 若问闲情都几许。 vz,LF=s2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vz,LF=s2 vz,LF=s2 这是贺铸代表作,甚至他因此而获得“贺梅子”的雅号。苏轼的和作有没有胜过贺铸的原作,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苏轼的作品确实让贺作无法专美于前。清末朱祖谋选编《宋词三百首》,把苏轼的这首词收进去了,是罕见的本身是和作而入选的词。贺铸词里最精彩的部分是结尾处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苏轼的“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则为清代词坛大家况周颐抚掌喝彩:“是清语,非艳语。与上三句相连属,遂成奇艳、绝艳,令人爱不忍释。”自己的代表作被人追成这样,贺铸定当为之叹服。 vz,LF=s2 9《次荆公韵》 vz,LF=s2 vz,LF=s2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vz,LF=s2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vz,LF=s2 vz,LF=s2 这是苏轼唱和王安石的诗。王诗为: vz,LF=s2 vz,LF=s2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vz,LF=s2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vz,LF=s2 vz,LF=s2 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的寂寞与闲适,本身就是宋诗佳作。宋代《优古堂诗话》说王安石的“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脱胎于王维的“兴阑啼鸟唤,坐久落花多”,但“辞意益工”。而苏轼的和作,却更加为人熟知,因为它是苏王二人和解的的见证! vz,LF=s2 vz,LF=s2 苏轼和王安石的恩怨是宋史中颇为人所关注的内容,但两人的人格都无可怀疑,对彼此的才学更是倾慕有加。苏轼读王安石的作品,不止一次叹息:“此老真野狐精也!”王安石读苏轼的作品,也向别人叹息:“不知几百年方出此等人物。”元丰七年,王安石闲居金陵,苏轼从黄州流放归来去看望他。王安石野服骑驴到江边迎接,并叫苏轼不要拘礼,“礼岂为我辈所设”,两人一笑泯恩仇。 vz,LF=s2 vz,LF=s2 苏王的会晤和相聚,一直是宋人笔记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但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惟有这首诗告诉了人们最后的结果。“劝我试求三亩宅”,可见王安石已经把苏轼看作是余生可相依伴的密友;“从公已觉十年迟”,说明苏轼倾慕于王安石的人品才学,愿意跟从相随。 vz,LF=s2 vz,LF=s2 王安石的原作是写景,苏轼的和作是写事,所以苏诗并不是在艺术上胜过王诗的。但仔细推敲,苏诗还是更自然流畅,几乎就是信笔写来,虽然是和韵,却没有任何滞碍。而王诗毕竟可以看出是经过认真雕琢的。 vz,LF=s2 vz,LF=s2 vz,LF=s2 8《和孔密州东栏梨花》 vz,LF=s2 vz,LF=s2 vz,LF=s2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vz,LF=s2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vz,LF=s2 vz,LF=s2 孔宗翰接任苏轼为密州知州,苏轼曾作《和孔密州五绝》,这是其中之一。 vz,LF=s2 vz,LF=s2 这首诗通篇弥漫着淡淡的伤感,用词、音韵和婉凄美。有人不喜欢宋诗,就是因为宋诗重理趣,字面上不像唐诗那样美丽动人。然而苏轼的这首诗,却完全可以和唐诗比蕴藉空灵等唐诗本身的特点,而其浑然天成,句法严密,把浓重的人生悲哀用淡然的笔法写出,却又胜过唐诗。 vz,LF=s2 vz,LF=s2 宋代诗坛名家张耒经常吟咏这首诗,“击节赏叹不能已”,感叹自己不能企及。 vz,LF=s2 vz,LF=s2 vz,LF=s2 7《子由渑池怀旧》 vz,LF=s2 vz,LF=s2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vz,LF=s2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vz,LF=s2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vz,LF=s2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vz,LF=s2 vz,LF=s2 苏轼兄弟从四川赴京时,曾经过渑池,住在当地的僧舍里,并在壁上题诗。五年后,苏轼去凤翔做官,苏辙留在了京师,写了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 vz,LF=s2 vz,LF=s2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vz,LF=s2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vz,LF=s2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vz,LF=s2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vz,LF=s2 3wEVjT- 苏辙的诗主要是写兄弟深情,苏轼的和作则是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的诗“长于譬喻”,则站在了人生的高度,准确细微地写出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奈。“雪泥鸿爪”一词,从此脍炙人口。 3wEVjT- 3wEVjT- 3wEVjT- 6《和秦太虚梅花》 3wEVjT- 3wEVjT- 3wEVjT-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3wEVjT-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3wEVjT-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3wEVjT-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3wEVjT-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3wEVjT-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3wEVjT-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3wEVjT-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3wEVjT- 3wEVjT- 秦太虚即秦观,宋词婉约大家,诗也写得很好。他的《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同参寥赋》,咏梅花有独到之处: 3wEVjT- 3wEVjT- 海陵参军不枯槁,醉忆梅花悉绝倒。 3wEVjT- 为怜一树傍寒溪, 花水多情自相恼。 3wEVjT- 清泪班班知有恨, 恨春相逢苦不早。 3wEVjT- 甘心结子待君来,洗雨梳风为谁好。 3wEVjT- 谁云广平心似铁, 不惜珠玑与挥扫。 3wEVjT- 月没参横画角哀, 暗香销尽令人老。 3wEVjT- 天分四时不相贷,孤芳转盼同衰草。 3wEVjT- 要须健步远移归,乱插繁华向晴昊。 3wEVjT- 3wEVjT- 一时间很多诗人都与之唱和,而苏轼的和作一出,则立刻超越了秦观的原作。 3wEVjT- 3wEVjT- 苏轼一直很喜欢秦观,他在诗中赞许秦观的作品压倒了诗人林逋著名的《山园小梅》,这显然是溢美之词。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咏梅的绝唱,秦观诗虽好,恐怕还不能与之相比。 3wEVjT- 3wEVjT- 但是,苏轼和作中的“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也同样是咏梅名句。清人王士桢、纪晓岚都认为高于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底谁更好,大家各有看法。不过苏诗有一点确实要强于林诗:还是自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刻意推敲出来的句子,“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完全是一挥而就的即兴之作。 3wEVjT- 3wEVjT- 苏州网师园有“竹外一枝轩”,即从苏轼诗意中来。 3wEVjT- 3wEVjT- 苏轼还用同样的诗韵写了《再和潜师》: 3wEVjT- 3wEVjT- 化工未议苏群槁,先向寒梅一倾倒。 3wEVjT- 江南无雪春瘴生,为散冰花除热恼。 3wEVjT- 风清月落无人见,洗妆自趁霜钟早。 3wEVjT- 惟有飞来双白鹭,玉羽琼林斗清好, 3wEVjT- 吴山道人心似水,眼净尘空无可扫。 3wEVjT- 故将妙语寄多情,横机欲试东坡老。 3wEVjT- 东坡习气除未尽,时复长篇书小草。 3wEVjT- 且撼长条餐落英,忍饥未拟穷呼昊。 3wEVjT- 3wEVjT- 这是和参寥唱和的梅花诗,依然精彩动人。任何诗韵在苏轼手里都能运用自如,甚至反复使用也毫无难色。 3wEVjT- 3wEVjT- 3wEVjT- 5《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3wEVjT- 3wEVjT- 3wEVjT-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3wEVjT-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3wEVjT- 3wEVjT-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3wEVjT-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3wEVjT- 3wEVjT- 这首词作于何地有争议。有人认为是黄州,有人认为是杭州,还有人认为是儋州。孔凡礼先生认为苏轼在杭州时心态没有如此失落,在黄州时苏辙又在筠州,位于黄州以南,与词意不符。加上苏轼在海南写的诗有句云:“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与词中描写的情境相似,因此这首《西江月》应该是在儋州写的。 3wEVjT- 3wEVjT- 苏轼《寒食雨》诗中的句子:“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被前人评为“极荒凉之境”。而苏轼的这首词则可以称得上是“极悲凉之境”。刚到儋州时,他“杜门默坐,喧寂一致”“静极生愁”,默想此生,恍然一梦而已。谁共明月,只能把盏北望“天涯老兄弟”。 3wEVjT- 3wEVjT- 《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近古罕见”尤其是针对宋代的状况来说的。宋代兄弟同朝为官的名人很多,如曾巩与曾布,蔡京与蔡卞等,都因为利益关系最后互不相容,而苏轼兄弟从小到老,无论富贵贫贱,兄弟挚爱,终生如一。所以苏轼说:“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苏辙说:“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少良朋。”晚年两人均流落南荒,有一次风雨阻隔了海道,收不到苏辙的信,苏轼非常着急:“停云在空,黯其将雨。嗟我怀人,道修且阻。”苏辙也说:“瞻望匪遥,槛穽斯阻。梦往从之,引手相抚。”把盏凄然互望,是他们此时共同的慰藉。 3wEVjT- 3wEVjT- 苏轼的这首《西江月》虽然极度悲凉凄冷,却依然广为流传,甚至今天还有一部电视剧叫《人生几度秋凉》。而苏辙的原词却没有流传下来。 3wEVjT- 3wEVjT- 3wEVjT- 4《观棋(并引)》 3wEVjT- 3wEVjT- 3wEVjT- 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从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3wEVjT- 3wEVjT-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 3wEVjT- 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3wEVjT-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 3wEVjT- 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3wEVjT-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 3wEVjT-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3wEVjT-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 3wEVjT- 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3wEVjT-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3wEVjT- 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3wEVjT- 3wEVjT- 苏轼曾承认自己下棋不如人,但历代棋诗中,苏轼的这首却是上上之作。苏轼在儋州时,儋守张中对苏轼父子很照顾,让他们住在官衙,派军士给他们修房,后来张中竟因此被罢职他调。苏轼送别张中的诗里写到:“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卯酒无虚日,夜棋有达晨。”张中经常和苏轼父子下棋喝酒。苏轼有一次在旁边观看苏过和张中下棋,写下了这首四言佳作。 3wEVjT- 3wEVjT- 苏轼晚年因心境变化,于是遍和陶渊明的诗。清人王文诰认为苏轼的这首诗“驾陶而上之”,超过了陶诗,因为“陶无此脱净之文”。苏诗宁静淡远,清谧幽美,超脱于得失之外的理趣是陶诗所不具备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更是成为后人耳熟能详的话语。 3wEVjT- 3wEVjT- 晚清的林纾说: 3wEVjT- 3wEVjT- “东坡之居惠、居儋耳,皆万无不死之地,而东坡仍有山水之乐。读东坡之《居儋录》,诗皆冲淡,拟陶虽不似陶,鄙见以陶潜之颓放疏懒,与东坡易地以居,则东坡不死,而陶潜必死。盖陶潜虽有夷旷之思,而诗中多恋生恶死之意。东坡气壮,能忍贫而吃苦,所以罝之烟瘴之地,而犹雍容。”(《古文辞类纂选本》卷九) 3wEVjT- 3wEVjT- 林纾认为,把陶渊明和苏轼换一下,让陶渊明流放到当时蛮烟瘴雨的南荒,陶渊明必死无疑,因为他没有苏轼的超然气度。 3wEVjT- 3wEVjT- 苏轼的这首诗影响深远。赵朴初《围棋赠陈(毅)将军》,调寄《清平乐》,上阕写到:“纹秤相对,谁解棋中味?胜固欣然败可喜,落子古松流水。”完全从苏诗中化来。 3wEVjT- 3wEVjT- 3wEVjT- 3《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3wEVjT- 3wEVjT-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3wEVjT-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3wEVjT-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3wEVjT-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3wEVjT- 3wEVjT-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3wEVjT-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3wEVjT-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3wEVjT-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wEVjT- 3wEVjT- 这个没什么说的,完全是和韵作品的奇迹! 3wEVjT- 3wEVjT- 宋代张炎《词源》:“东坡次章质夫杨花《水龙吟》韵,机锋相摩,起句便合让东坡出一头地,后片愈出愈奇,真是压倒今古。” 3wEVjT- 3wEVjT- 明代杨慎《草堂诗余》:“质夫词,工手;坡老词,仙手。” 3wEVjT- 3wEVjT-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苏轼的这首词步章质夫的原韵,难度很大,却偏偏比原唱更自然,押韵更妥帖。才华这种东西,真是不可强求。 3wEVjT- 3wEVjT- 王国维还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宋代以咏物著称的著名词人史达祖毕生的代表作《双双燕·咏燕》,竟也只能屈居苏轼的这首和作之下。 3wEVjT- 3wEVjT- 记得叶嘉莹先生给我们作讲座的时候,曾开玩笑说章质夫词里的“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我看是章质夫没有才思。”其实这首词是章质夫的得意之作,里面有的句子,状写杨花神态,极其逼真生动,完全称得上是咏物名篇,只是很不幸,遇到的对手是苏轼。 3wEVjT- 3wEVjT- 3wEVjT- 2《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3wEVjT- 3wEVjT- 3wEVjT-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3wEVjT-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3wEVjT- 3wEVjT-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3wEVjT-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3wEVjT- 3wEVjT- 这里的西湖不是杭州西湖,而是颍州西湖。欧阳修曾知颍州,写过一首《木兰花令》: 3wEVjT- 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3wEVjT- 舞馀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3wEVjT- 3wEVjT- 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么花十八。 3wEVjT- 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3wEVjT- 3wEVjT- 欧阳修的这首词是婉约佳作,流传颇广,在很多词选中都录入了。四十三年后,苏轼又知颍州,在西湖畔听人唱歌,感怀恩师,于是写了和作。 3wEVjT- 3wEVjT- 苏轼和韵,经常让人觉得他写的才是原唱,而别人的却是和作。原因无他,才太高了。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很少有人故意将其与欧词比较,因为毕竟欧阳修是苏轼之前的文坛盟主,强行比较高下似有不妥。 3wEVjT- 3wEVjT- 但苏词确实胜过了欧词,确实比欧词更有原唱的神韵。 3wEVjT- 3wEVjT- 一是难处见巧思。欧词第三四句“舞馀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写歌女的神态,没有什么深意,也没有高明之处,但这个“抹”字太难押了,让后来和韵的人几乎无从下笔。结果苏轼来一个:“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叹为观止!不仅押韵天然妥帖,而且形容时光飞逝如电,形象生动之极,含有无尽的怅惘,意境远胜欧词。 3wEVjT- 3wEVjT- 二是易处见不凡。欧词最后两句:“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写离别情怀,韵脚“月”字太好押了,但也正因为容易,所以很难写出精彩来。苏轼化简易为神奇,写出“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如此深情的句子,道尽了人事已非的的凄清,知己不再的孤单,和绵绵不尽的怀念。欧阳修地下有知,亦当为之欣慰叹服。 3wEVjT- 3wEVjT- 当年欧阳修读苏轼试卷时,曾惊叹:“吾当避此人一头地。”历史证明,他没有看错人。苏轼是欧阳修之后的文坛盟主,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这一事实,谁也无法撼动。 3wEVjT- 3wEVjT- 3wEVjT- 1《谢人见和前篇二首》 3wEVjT- Pu'lp
O Pu'lp
O 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 Pu'lp
O 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Pu'lp
O 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 Pu'lp
O 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Pu'lp
O Pu'lp
O 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 Pu'lp
O 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Pu'lp
O 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Pu'lp
O 台前日暖君须爱,冰下寒鱼渐可叉。 Pu'lp
O Pu'lp
O 这是苏轼自己步自己的韵写的诗,他在此前曾写过《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Pu'lp
O Pu'lp
O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Pu'lp
O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Pu'lp
O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Pu'lp
O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Pu'lp
O Pu'lp
O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Pu'lp
O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Pu'lp
O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Pu'lp
O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Pu'lp
O Pu'lp
O 这些诗都是写雪的,是宋诗咏雪的代表作。方回称赞为“冠绝古今”。 Pu'lp
O Pu'lp
O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马耳是山名,意思是在北台望马耳山,只剩下又高又尖的双峰没有被白雪埋没。 Pu'lp
O Pu'lp
O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表现的意思是楼台被雪装点成琼阁玉宇一般,到处白茫茫的雪堆如同银海波涛。唯独王安石读到这两句诗,才懂得苏轼的用意。原来道家把双肩称为玉楼,把眼睛称为银海,因此这两句诗又可理解为风雪把人懂得双肩起寒粟,白雪也让人两眼眩花。该诗实有多层含义。苏轼用典之妙,不仅在于非常贴切,而且经常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看不出他在用典。只有王安石这样才高学博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妙处。 Pu'lp
O Pu'lp
O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尖”和“叉”都是险韵,很少有人能押好,人们写诗时都不敢用到它们。“刘叉”是唐代诗人,写过《冰柱》《雪车》。苏轼把这些险韵押得非常巧妙。 Pu'lp
O Pu'lp
O 苏轼的《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很大轰动,和韵者数不胜数,但佳作很少。王安石就至少写过六首和作,比起苏轼来都差距不小。如王安石为了押“叉”字,用了“诸天夜叉”“交戟须叉”等别扭的字眼,非常的勉强。 Pu'lp
O Pu'lp
O 如此多的人争相唱和,使得苏轼又写了《谢人见和前篇二首》,自和其诗,押韵写意依旧天然奇妙,“忍冻孤吟笔退尖”“冰下寒鱼渐可叉”,毫无做作吃力的感觉。所以方回赞叹:“偶然用韵甚险,再和尤佳。” Pu'lp
O Pu'lp
O 这是苏轼自己和自己的诗,之所以把它们列为这个话题的第一名,是因为它们很典型地说明了一个问题: Pu'lp
O Pu'lp
O 苏轼唱和别人的作品,经常胜过原作,出现和韵而似原唱的奇迹。 Pu'lp
O Pu'lp
O
其他人唱和苏轼的作品,从来没出现过超越苏轼原唱的事件。 Pu'lp
O Pu'lp
O Pu'lp
O Pu'lp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