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ebr~_\
一边照顾久病在床的儿子,一边进行繁杂的姓氏研究 z#gebr~_\
一边照顾着久病在床的儿子,一边进行艰苦繁杂的姓氏研究,家住迎泽区起凤街宿舍的八旬老人段学仁,苦中作乐走过了13年。如今,他收集的姓已有8989个。8月16日,在段学仁老人家中,记者听他讲述他的故事。 z#gebr~_\
照顾重病儿子引发追求 z#gebr~_\
今年80岁的段学仁有四个孩子。其中,身患脑瘤的大儿子于1995年进行了手术,手术后呼吸心跳和平衡等功能严重衰退,吃喝拉撒都需要照顾。老人责无旁贷,承担起了这份重任。那一年,他已66岁。 z#gebr~_\
“照顾儿子空闲的时候坐着无聊,就琢磨着干点有意义的事。”老人回忆起十几年前的时光。有一次,段学仁偶然在地摊上看到美国作家哈利描写寻根的经典名著——《根》,让他对寻根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姓氏对寻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人决心对姓氏进行研究,并在1996年深秋买了《百家姓》《千字文》《康熙字典》等资料,以及解放前出版的《中国民族史》。 z#gebr~_\
“《康熙字典》有很多生僻字,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老人说,研究在刚起步时非常艰难,何况还要照顾重病的儿子。“孩子走不了路,呼吸也很差,每睡两个小时都要醒来看他一次。” z#gebr~_\
尽管如此,姓氏资料搜集还得赶快进行。每天搜集一点点,看到比较生疏的姓就赶紧记下来。“一些很生僻的姓,家里的工具书上根本找不到。”因此,段学仁经常骑车到书店去查。“儿子生病在床,只能等问题积累到一定数量再去集中解决,每次在书店最多也就两个小时,看不完的把页码记下来,下次来了接着看。” z#gebr~_\
有时候,书店也不能完全满足他的要求。一次,为了核实自己的几项研究,老人独自骑车去了晋源镇,家里人担心了一整天,还以为他走丢了。 z#gebr~_\
这是一门有遗憾的学问 z#gebr~_\
自从开始研究姓氏,老人特别注意与姓氏有关的东西。比如每年本报刊登的高考录取名单,他都会认真地检查比对。“这种机会十分难得,你到哪儿还能找到这么多的名单。” Zl>SeTjB-
老人说看这些名单有两个目的,“一要看有没有我还没记录的姓,二要看看这些姓氏是死姓还是活姓,比如从名单中突然发现一个我记录过的稀罕姓,那么就可以判断这姓是活姓。”老人有一次看高考名单,发现一位同学姓“铆”,“这就属于我没有记录到的姓,而有一次我在社区选举名单中发现了一个姓‘四’的,原以为这是一个死姓,但这个身边的发现证实了它是活姓。” Zl>SeTjB-
老人还非常注重资料的真实可靠,“所有文学类著作上的名字都不用,很多文艺界的名字都是艺名,小说中的主人公名字很可能是作者随意杜撰出来的,也不能用。” Zl>SeTjB-
在研究当中,段学仁把稀有的姓按现在分布地的经纬度记录下来。“这也算一个独创吧,在同类研究中还没发现有这样做的。” Zl>SeTjB-
段学仁在2001年底基本完成了姓氏研究的第一份手稿,儿子开玩笑地称为“世纪工程”。可是用老人的话说,“这是一门有遗憾的学问,永远没有完,很多在继续发现”,所以写完一稿后,每有新的发现,都被及时添进去,手稿也就被更新过三次,最新的第四稿是前年刚写完的,可老人觉得依然不完美,现在正准备写第五稿。 Zl>SeTjB-
不出书,手稿留给子女 Zl>SeTjB-
老人说,他研究姓氏不为名利,只为有一份精神寄托。“研究中发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姓,果、橙,这都是姓,全国才十几个。我们山西有一个村子全村人都姓醋。还有姓毒的,原以为是个死姓,后来一次读报时发现福建还有这个姓,看来是个活姓。饕餮、第五,这也是姓,很有意思。”老人一脸成就感。 Zl>SeTjB-
目前,他的第四稿上已收集了8989个姓,整理在14个笔记本上,其中12个本记录姓,按字母顺序排列,标注读音、郡望(就是某地的名门大族)以及姓氏集中地的经纬度。另外两个笔记本,专门记载姓氏趣闻故事并进行汇总。“很多专家说我国有一万多个姓,我的近期目标是突破九千个,当然这很困难。”“我不打算出书,手稿就留给子女吧,家里经济条件差,没什么可留给他们的。”老人淡淡地说。“现在的第四稿依然需要重新修订,我想在闭眼之前整理出一个相对完美的第五稿来。”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