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书院即白鹿洞书院,它“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洛阳人李渤年青时隐居此地求学,养一白鹿自娱,白鹿十分驯服,常随主人外出走访游玩,还能帮主人传递信件和物品,因此以鹿名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长庆间(公元821--943年)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便在此处筑台榭,植花木,以鹿名地,称此处为白鹿洞。 唐朝末年,兵荒马乱,各处学校毁坏,到庐山隐居、避难的读书人,常到白鹿洞研讨学问,交流心得。南唐元四年(公元940年)朝延在此设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白鹿国学、匡山(庐山)国子监,与金陵国子监齐名,任命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白鹿洞洞主,掌管教育和学习。后书院历经沦桑,屡兴屡废。直至南宋朱熹任知南康军,方得以兴盛。这就是白鹿洞开办学校之始,比濂溪书院约早30余年,成为庐山的第一所学校。
dN;C-XF3s 北宋之初,江州乡贤在洞中建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自此始,与岳麓、嵩阳、睢阳并称为全国“四大书院”。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出任南康知军,全面复兴了白鹿洞书院,使之成为后世书院的楷模,他所订立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后人奉为准绳,影响波及海内外。元明清时期,书院屡毁屡建,经久不衰,鼎盛时期生员达到千余人,房屋三百六十多间。千百年来,白鹿洞书院为传播文化、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和“海内书院第一”。
dN;C-XF3s 白鹿洞书院,在儒家理学思想的指导下,凭借庐山这块风水宝地,并依靠历代文人学者和热心教育者们的精心耕耘,获得了一种精深文博的厚实,区别于庙堂式的州、府、县学,令人向往、探索和追求,这正是它一千余年来生命力的所在,精魂所系,魅力所在的缘由。
dN;C-XF3s 白鹿洞书院现存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由书院门楼、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建筑群落组成。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
dN;C-XF3s 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dN;C-XF3s dN;C-XF3s dN;C-XF3s dN;C-XF3s dN;C-XF3s dN;C-XF3s dN;C-XF3s dN;C-XF3s dN;C-XF3s dN;C-XF3s dN;C-XF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