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酢昆弟关系考补_李懿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生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卒于徽宗宣和五年(1123),神宗元丰五年(1082)登进士第,后为太学博士,历知汉阳军、和舒濠三州。游酢曾师事程颐兄弟,是北宋中后期有名的理学家,与杨时、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时人尊称其为廌山先生,亦称广平先生。《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收录《游廌山集》四卷。
《宋史》卷四二八有传,《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宋元学案》卷二六对其理学传承情况均有叙述。关于游酢的生平事迹,见于杨时《龟山集》卷三三《御史游公墓志铭》一文。此外清人游智开编有《游定夫先生年谱》[1],概述其仕履、亲属生卒及著述等等。由于文献史料记载颇为丰富细致,游酢其人的生卒、世系、仕途、求学、交友等均可查证。但与游酢关联密切的游醇与游醳,却因材料的语焉不详而导致世人在认识含混不清甚至出现误解。例如有关游醇和游醳,《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以下简称《索引》)中说:“游醇字质夫,建州建阳人,潜子。元丰二年进士,仕至奉议大夫,文章理学,一时推重。”[2]2767 又《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以下简称《补编》
)载:“游醳,瓯宁人,一作建阳人。元祐六年马涓榜进士。为邵武司户参军,知莆田县,迁泉州通判。”[3]1227 经笔者考察,游醇并非游潜之子,而游醳乃游酢亲弟,《索引》所述明显有误,
而《补编》之记载显然遗漏了关键之处。全文试图通过相关文献的还原与梳理,厘正辨明游氏三人的亲属关系,
这对深化建阳游氏家族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传统文献对游醇、游醳的记载
传统文献史料对游醇、游醳的记载较少,叙述也较为模糊,且有陈陈相因之势,因而令人难以弄清二游身份的来龙去脉。
游醇其人,《宋史》无传,最直接的记载见于《福建通志》卷三三:
“元丰二年时彦榜进士,建阳县游醇奉议大夫。”[4]由此可知,游醇乃建阳县人,在元丰二年(1079)进士及第,官至奉议大夫。但该记述过于简略,其他事迹则不得而知。对游醇的间接认识,更多地转见于记录游酢的文献中。《宋史游酢传》:“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与兄醇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宋人杨时《龟山集》卷三三《御史游公墓志铭》:“公讳酢,
定夫其字也,建州建阳人。初,与其兄醇俱以文行知名于时,
所交皆天下豪英。公虽少,而一时老师宿儒咸推先之。”又王称《东都事略》卷一一四:“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也。兄醇与酢俱以文行知名。酢初受业于程颢,颢知扶沟县,以道学为己任,酢为掌其事,由是问学益进。”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七“游酢广平先生”条:“公与兄醇俱以文行知名于时,所交皆天下豪英。”黄震《黄氏日抄》卷四一:“御史游定夫名酢,与兄醇俱以文行知名,历守四郡,从二程,有《中庸义》、《二南义》、《〈语〉〈孟〉杂解》、《文集》,藏于家。”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三二:“宋朝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也,兄醇与酢俱以文行知名。酢初受业于程颢,颢知扶沟县,以道学为己任,酢为掌其事,由是学问益进。”明人凌迪知《万姓统》卷六二:“游酢字定夫,建阳人,与兄醇俱以文行知名,师事河南二程子,第进士,调萧山尉,累官监察御史,历知汉阳军、和舒濠三州。”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二六廌山学案“文肃游广平先生酢附兄醇”条:“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与兄醇俱以文行知名于世,所交皆天下英豪。”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文肃游广平先生酢”条:“游先生酢,字定夫,建阳人,与兄醇俱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
士。”清人游智开所编《游定夫先生年谱》:“神宗熙宁元年甲辰,公十六岁。与兄质夫从族父执中于家塾。”[1]3387
宋至清代的文献记载呈现出沿袭、模式化的倾向,在谈及游酢与游醇时,文献中大都使用“兄”、“其兄”之称,极少数时候才出现“从弟”二字。如《福建通志》卷三三“元丰五年黄裳榜进士,建阳县游酢”后小注“淳从弟”[4]25-26,原文之“淳”当为“醇”之误。《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奉议大夫游质夫先生醇”条:
“游醇字质夫,建阳人,执中犹子。醇夙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从弟定夫得游程门,与杨中立先生倡道闽南,而醇私淑家庭,上下议论,参考互订,文章理学,一时推重,仕至奉议大夫。”材料的有限和叙述的支离,未能融会贯通前后史料,没有直接道破二人的联系,容易使人混淆和忽视游醇的
真实身份,误以为游醇便是游潜之子。
游醳较之游醇,其资料记录明显更少。《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文肃游广平先生酢”条载:“嘉熙二年,勅扁廌山书院。弟醳,元祐进士。”又《福建通志》卷四七建宁府人物“游酢”小注曰:“学者称廌山先生,谥文肃。弟醳,元祐进士。醳子操,宣和进士,官秘书少监,权礼部侍郎。操子开,同上舍出身,从朱熹游,编集《中庸注》,文学优赡,熹尝称之。”[4]597 而《补编》亦载:“游醳,瓯宁人,一作建阳人。”《福建通志》卷三三:“元祐六年马涓榜进士,建阳县游醳。”[4]28-29 又“(游醳)为邵武府司户参军”[4]293。游醳,元祐六年(1091)进士及第,既然是游酢之弟,则当为建阳人,为何又有瓯宁一说,《补编》就此并未详加说明。且《宋史游酢传》、《御史游公墓志铭》、
《宋元学案》等对游酢的翔实介绍中均未提到游醳,反而频频提及游醇,文献的语焉不明,使人对三游的关系产生疑问。
二、游酢昆弟关系的厘定
笔者在阅读之余发现陈瓘《中奉大夫游公墓志铭》一文,对梳理三游之亲属关系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此文见于王行《墓铭举例》卷三[5],另见中华本《永乐大典》第四册卷八八四三[6]4049-4050/1A-2A。王行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
吴县人。生于元至顺二年(1331),卒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享年六十五。《明史》卷二八五有传。《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成书时间晚于《墓铭举例》,很可能从
《墓铭举例》中将此文辑出。今将此文从《永乐大典》中抄录如下。
中奉大夫游公墓志铭
居士讳潜,字升叔,家建州建阳之唐石里,累世为名族。居士少敏慧,风力过人,遇事无所屈。蚤丧母,竭力事父,乡人皆推其孝,性乐善,无媚嫉。闻人善庆如在己,终日言不及人过恶。有盗聚劫,过居士之门,相戒以勿哗,且呼于道曰:“
毋怖毋怖,里俗亲殁,即分财析居。”居士毕丧且十年,犹不忍与兄弟异食。居士居家严整,以身教子弟。二子举进士,中第。酢试太学录,居士携酢之官,京居数年。亲旧至者皆馆焉。俸薄用窘,居士约身从俭,以率其家,唯恐不足为亲旧欢也。酢除太学博士,命下,辞,得知西京清河县。二年命再下,就职。
未几,复请外官,签书兴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初,酢将欲求外补,先请于居士。居士曰:
“士行其志,出入适宜,无不可者,我何容心乎!”
兄之子醇为广西机宜,卒。居士闻讣,哭之过哀,日夜以其兄为忧,即分先畴岁入,以助其生。未几,居士得疾,卒于齐州之官舍,绍圣二年
三月己未也,享年六十有六。夫人黄氏,有令德,生二子。酢今为朝散大夫、提点成都府长生观。醳出继为南康军司理参军勋之后,自高邮尉解官奔齐州,与其兄扶居士柩以归,今为奉议郎,提辖淮南路直达纲。孙男八人。撝,文林郎、洪州司兵曹事,余皆幼。女孙三人。
以绍圣四年三月辛酉葬于唐石里之松原,前葬居士,长子定夫以承事郎江汝舟所述行状属铭于某,以迁窜南北,不暇叙述。今蒙恩自便,憩于九江,盖自绍圣丁丑迨今政和丁酉,二十有一年,居士之墓木拱矣,而定夫仕不加显,所以奉承先训,磨励素守,久益着也。光扬德美,其要在是。奚复假于衰惫之言乎?辞不获已,愧不足以助发挥也。
居士自定夫升朝,累赠至中奉大夫。
铭曰:闾里推孝,盗不忍哗。人与其诚,善积于家。言无枝叶,诲子以身。斥闻取道,唯是之循。于官学省,再求补外。得请于庭,动告无悔。舍彼所争,我实训之。取彼所弃,恪守弗违。白首未行,不贰以俟。殁而弥彰,庆在有子。
此铭是陈瓘为游酢之父所作。陈瓘(1057—1124),字莹中,号了翁,南剑州沙县(今福建南平县西南百二十里)人,北宋中后期有名的谏官、理学家,《宋史》卷三四五有传。从
“今蒙恩自便,憩于九江,盖自绍圣丁丑迨今政和丁酉,二十有一年。居士之墓木拱矣,而定夫仕不加显,所以奉承先训,
磨励素守,久益着也。光扬德美,其要在是”等语得知,此铭应作于政和丁酉年,即政和七年(1117)。游潜(1030—1095),字升叔,建州建阳人。早丧母,事父。性乐善,不言人过。居家严整,以身教子弟。绍圣二年(1095)卒,享年六十有六,
以游酢升朝,累赠至中奉大夫。
墓志铭一般对逝去者的生平经历、家属游宦等都有详细的记录,此文中明确提到“兄之子醇为广西机宜,卒。居士闻讣,哭之过哀,日夜以其兄为忧,即分先畴岁入,以助其生”,又“夫人黄氏,有令德,生二子。酢今为朝散大夫、提点成都府长生观。醳出继为南康军司理参军勋之后,自高邮尉解官奔齐州,与其兄扶居士柩以归,今为奉议郎,提辖淮南路直达纲”,
“长子定夫以承事郎江汝舟所述行状属铭于某”,诸语都充分证明了三游的昆弟关系:游潜二子为游酢、游醳,游醇乃游酢从兄、游潜从子,游醳才是游酢的亲弟,后来过继给游勋。“出继”一词,对于疏通文意极为关键,即过继给别人做儿子。《福建通志》卷三三载:
“(游勋)瓯宁县嘉祐八年许将榜进士。”[4]19- 20《补编》:
“游勋,瓯宁人,嘉祐八年许将榜进士。”[3]1226 由此,认为游醳为瓯宁人便在情理之中。文中“二子举进士,中第”一语,易令人产生误解,元丰二年(1079)游醇曾中时彦榜进士,加之宋代文献极少提到游醳,因而导致后人混淆三人身份。
游酢在《家谱后序》中说:“酢膺祖父之休,承乏俎豆,而顾使先人之泽散佚无传焉,是谁之咎哉?独不敢少有侵假,令支系混淆,世次紊乱,蹈雷同附和之讥。是编之葺,兄醇倡其事,酢用成之,则惟以别其流者澄其源,庶无负乎敦伦睦族之训也已。”家谱可以辨清支系世次,别流澄源,现存有福建宁化、漳州、诏安等地的游氏族谱或宗谱[7]541,游酢所言之家谱,今已亡佚,无法窥见。全文通过对《中奉大夫游公墓志铭》等相关文献的勾稽与还原,澄清考补了三游的昆弟关系,
有利于建阳游氏家族文化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洪泽.宋人年谱丛刊(第五册)[Z].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
昌彼得、王德毅等编.宋人传记资料索引[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
李国玲.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4]
福建通志[Z].《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五二九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5]
(明)王行[A].《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一四八二册[Z].商务印书馆,1986.
[6]
(明)解缙等.永乐大典[Z].北京:中华书局,1986.
^uS/r#l ^uS/r#l [ 此帖被湖南游建国在2013-11-22 16:5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