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大地上,大年三十(小建廿十九日),俗称除夕。除夕凌晨一时左右开始,各家备办红团(莆田地区一种特有的年糕),挂面,红柑,茶酒等,以祀天地神祇,祖先,俗叫,“辞年”。燃爆竹,贴春联,寓有除旧迎新之意。亲友以礼物相馈送的,俗叫“馈岁”以酒食相邀请的,俗叫“别岁”,除夕晚上厅堂灯火通明,全家男女老少同桌同食同饮,欢聚在一起,笑语声喧,叙天伦之乐,俗称“围炉”,乃是取团圆之义。“围炉”时,桌上的小菜一般为六小碟,其中鲫鱼,(俗名叫“鲫母”,莆仙方言谐音“积宝”)和咸蟹(要“十脚全”的,寓意十全十美之意)是必不可少的。盘菜多少道,视人家经济情况而定,总是有鱼有肉,炒的,汤,冷的,热的俱备,富有的人家则是全桌好酒席,故有“好食三十晚”的俗谚。 dN;C-XF3s
“围炉”后上辈人给16岁以下的未婚子弟压岁钱,男的女的人人有份。压岁钱多少随大人的意,有的伯叔辈也互给压岁钱,所以幼小的下辈受惠最多。“压岁”的意思在体有二,一是孩子增了一岁了,大人祝他茁壮成长,一是供孩子游春买果饵之用。现在不仅大人给小孩子压岁钱,已婚的子女,孙辈,还给父母,祖父母压岁钱,这是家庭文明的好象征。接着,年少的相约不眠,聊天,娱乐,俗叫“守岁”。 dN;C-XF3s
上面所说的,“做岁”“围炉”“压岁钱”,在旧社会对穷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事。当时,每年除夕,涵江神隍庙必定演戏,戏金是由看庙的人从以前香金积累中拿出来的。除夕人家都忙着“围炉”,“守岁”,哪有闲人去看戏呢?唯有无力还债的穷人,被债主所迫,走投无路,以不敢回家门,只好溜到城隍庙去看戏,这样,债主就不敢在城隍爷面前向他们索债了。此俗叫”看鲁戏”。所以“三十晚看鲁戏”成为避债的隐语。如今,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改善,涵江城隍庙在除夕就不再演戏了,“三十晚看鲁戏”也成为历史典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