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01阅读
  • 3回复

[分享]魏晋隋唐广平游氏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子聪
 

发帖
296
金钱
25287
贡献值
986
交易币
1
好评度
336
家乡
万年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1-03-16
魏晋隋唐广平游氏研究 p,u<g JUL  
翼犀稀 p,u<g JUL  
教师/直播/书评人,阿德勒忠实信仰者。 p,u<g JUL  
来自专栏历史问题思考 p,u<g JUL  
魏晋隋唐时期属于中国中古社会的中间阶段,自东汉以来的豪门大族在这一期间经过了发展、繁荣、兴衰、消亡。在众多政治决策当中,家族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方向是每个家族当家人所必须考虑的内容,作为这些家族之一的广平游氏,自曹魏起家,在十六国北魏时期迅速崛起。经过分家、出仕尝试、文化转型、家族联姻等方式最后成为北魏中期的重要政治力量,对中国法制史产生深远影响。以广平游氏为代表能够发现当时各大家族的地缘政治发展方向,体现中古时期皇权与家族权力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p,u<g JUL  
一、文献综述 p,u<g JUL  
广平游氏作为北魏时期的显赫大族,其发展过程当中能够体现很多大族的政治选择,包括分家、转型以及联姻等内容。现阶段学界对于广平游氏的研究较少,仅有少数对福建游氏(主要是游酢)的研究却很少提及其本家的发展。 p,u<g JUL  
p,u<g JUL  
本文基于对传统史料,包括正史,主要是《三国志》中的《魏志》、《晋书》、《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地方志主要参考民国四年编撰的《任县志》以及光绪年间编撰的《邢台县志》等;在涉及相关地理时,主要以郦道元的《水经注》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了大量谱系书籍,包括林宝的《元和姓纂》以及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以及出土文物等,对魏晋隋唐时期广平游氏的发展进行详细论述。 p,u<g JUL  
p,u<g JUL  
广平游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独特的发展策略,为研究当时大族的发展逻辑提供了很多借鉴模式,通过对其研究能够更清楚的展现当时的政治逻辑。 p,u<g JUL  
p,u<g JUL  
当代学者的论著当中,陈寅恪曾在其《隋唐制度渊源考》当中提及到包括游氏的河北士族的文化状况,以及相关学者对于河北律学世家的研究,如郭东旭、申慧青的《渤海封氏——中国律学世家的绝响》等文,对河北的律学家族进行了个例分析,为广平游氏的研究提供很好的借鉴效果。 p,u<g JUL  
p,u<g JUL  
二、分家与政治选择——曹魏时期 p,u<g JUL  
曹魏时期,随着政治的大规模变动以及家族发展规划的改变,此时广平游氏选择与其本家——即冯翊游氏分离,为的是脱离原本的家族组织寻找新的政治机会。此阶段的游氏经历了曹氏皇党与司马氏之间的斗争,其仕途亦受此影响。下面将详细论述其政治选择过程: p,u<g JUL  
p,u<g JUL  
唐朝著名谱牒姓氏著作《元和姓纂》中对“游”姓的起源作出解释:“郑穆公子偃字子游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游氏源自西周郑国王室之后,本为贵族,至后汉依旧是当地的显族。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引《三辅决录注》“既以殷邦之宿望,难违其旨,乃许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游殷托子张既。张既为冯翊高陵人,幼年为游殷所识,有知遇之恩,固可推出游殷当是冯翊人,居郑国故地。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辩证》当中对“遊”氏条进行解释:“游氏亦作遊。魏河南尹游述,始居广平。今游氏望出广平,遊氏望出冯翊。”广平游氏与冯翊游氏应承郑国之统,在曹魏时期才分家为广平游氏和冯翊游氏两支。而其分家之原因根据现存史料分析有二: p,u<g JUL  
p,u<g JUL  
(一)分家原因考察 p,u<g JUL  
本为郑国王室后裔的游氏东迁原因在《三国志》中有些许表现:其一,游殷在任郡功曹期间与司隶校尉胡轸有间隙,胡轸将其构陷致死,方才有游殷托子之事。所以可见冯翊游氏当家人游殷与当地高层之间并不和睦。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游殷托子也许还有另外一个解释——通过张既的介绍而放弃通过家族身份仕宦。 p,u<g JUL  
p,u<g JUL  
其二,游殷之子游楚在曹魏任职,历任陇西太守、驸马都尉、北地太守等,其仕宦通过张既介绍,所以两家之间发展成为一种相对亲密的关系。据史书记载,游楚应出仕于太祖即曹操时期,而其亡故时间应在齐王曹芳时期或之后。本为曹魏驸马都尉的游楚在其最后一段时间被调出京师,任北地太守,据史料分析应该是受到曹爽与司马懿之间的斗争牵连。张既之子张缉“嘉平中,女为皇后,征拜光禄大夫,位特进,封妻向为安城乡君。”所以张既家族是名副其实的皇党,而游楚因为介绍原因也被归为皇党,这才会有晚年出为北地太守。 p,u<g JUL  
p,u<g JUL  
而在曹魏时期,除了游殷、游楚之外,广平游氏始祖游述也在其中任职。《金石录》卷二十《大长秋游君碑》:“右大长秋游君碑云,君讳述,字庶祖。按《元和姓纂》云,魏河南尹游述始居广平,六代孙后魏尚书明根,生仆射肇。今碑亦云述广平人。惟《姓纂》云述为河南尹,以碑考之,盖未尝为此官。又按《后汉书•百官志》大长秋承秦将行宦者,景帝时更名大长秋,或用士人,中兴常用宦者。述尝为冤句长、尚书郎左丞、元城令、治书侍御史、南安、北海、安平、东郡太守、符节令,遂为大长秋,皆非宦者之职,然则魏制盖亦参用士人矣。”大长秋为皇后官,据前文分析是游述所任此职应该便是在齐王曹芳时期。 p,u<g JUL  
p,u<g JUL  
所以到司马氏得势,游楚被调出权力中心,张缉被杀,“其诸子皆伏诛。”在这种情况下,游述的分家行为是为了在政治上寻找新的可能性,所以选择迁往广平。 p,u<g JUL  
p,u<g JUL  
(二)选择广平原因考察 p,u<g JUL  
游述选择分家的原因应该是基于政治上的考量,那么选择广平的原因又为何?首先,广平大族力量较弱,尚未出现如清河崔氏、弘农杨氏等特大家族。池田温先生根据敦煌写本还原了唐代郡望表,其中广平郡四姓为“宋焦啖游”。而在曹魏后期,这些家族皆未盛。广平宋氏是在“慕容雋徙邺”后迁至广平,至北魏方为大兴;而广平焦氏当时未有在中央任职者;广平啖氏似乎是氐族后裔,前秦有秦州刺史啖铁,系武都氐,其在曹魏并未有显宦大儒。所以,游述选择广平自是看中其世家势力较小适合发展。 p,u<g JUL  
p,u<g JUL  
在史书记载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及游氏的家传,但是其先祖三代所职便是礼乐。姬偃在郑成公六年“春,郑伯如晋拜成,子游相,授玉于东楹之东。”襄公二十八年八月,“郑伯使游吉使楚”;九月,“郑游吉如晋”;昭公元年,“郑游吉如楚葬郏敖”等等。接待贵客有昭公六年,“楚公子弃疾如晋。报韩子也。过郑。郑罕虎、公孙侨、游吉,从郑伯以劳诸柤”。据所载可发现,游吉所从事之事亦多为仪礼之事。游吉之子游速在定公十年“冬,齐侯、卫侯、郑游速,会于安甫。”由此发现,游速所承担之事务与姬偃极为相似。据此推测,游氏家族当以礼学传家,而当时的礼学大家郑玄及其弟子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青州、冀州一带,故猜测迁移至冀州有此考虑。因政治斗争而无法跻身中央权力中心的游氏转向对学术的发展事很有可能的。 p,u<g JUL  
p,u<g JUL  
而且曹魏的政治核心亦在河北、山东一带,自曹操被封魏王,其定都邺城,靠近广平郡南部边界。曹魏皇党之人多集中在此处,于中山国有甄皇后之族,包括甄畅之子、甄逸、甄像及其后裔;于安平郡有郭皇后之族,包括郭钊等人;于清河郡有曹植妻族即清河崔氏。因曹魏后族多出自末流,所以其更加依赖皇族,其权势的起落跟随着皇权的兴衰,为皇党的核心成员之一。又如曹魏淮南三叛之一的王凌所在的太原王氏、诸葛诞所在的琅琊诸葛氏,亦是皇党的核心成员。曹魏起家依靠青州兵,青州是其龙兴之地,冀州是曹魏的重要政治中心,军队多掌握在皇党手中,而关中一带的军队则多在司马氏手中,权衡利弊故选择东迁。 p,u<g JUL  
p,u<g JUL  
经过司马懿典午之变,司马氏与皇党之间的权力斗争浮于表面,曹爽兄弟、何晏等人被杀,皇党的政治势力受到严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游氏开始其政治转型,首先便是将家族分为主要两支,一支留在冯翊,以游楚为代表;一支迁往广平,以游述为代表。选择广平有经济、文化与军事三重意义,为游氏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基地,在此过程中,游氏受到当地的郑学影响,发生其文化转型,这在下文会详细论述,而同时曹魏皇党剩余的军事实力对河北进行了很好地保护。故以此可见,游氏的分家选择是非常明智且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为之后在各大势力的尝试出仕奠定了基础。 p,u<g JUL  
p,u<g JUL  
三、坞堡与尝试出仕——两晋十六国时期 p,u<g JUL  
随着政权的变革,广平游氏开始尝试在各势力出仕,但是其出仕对象是占领冀州的割据势力,且其出仕是依据背后的军事实力,即坞堡。西晋在元康元年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整个北方陷入了军事动乱当中,大量割据势力开始涌现,而世家大族为了保障自己家族的安全,在附近修建坞堡以防御敌人入侵,《晋书•石勒载记》中有“广平游纶、张豺拥众数万,受王浚假署,保据苑乡。”据此可以推测出:第一,游纶已经成为坞堡主,且受王浚假署,任主簿一职。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坞堡主为寻求庇护而投靠本地的割据势力,而割据势力则是用政治庇护手段来获得坞堡主的军队和粮食,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稳定地方局势。这样的合作史书上有多次记载,包括汉族势力和胡族势力。比如,“河内督将郭默收整馀众,自为坞主,刘琨以默为河内太守。”这是刘琨与坞主的合作典例。郭默在之后亦投靠前赵,仍旧据河内之地,《水经注》中有载:“怀城东有殷城,刘聪以郭默为殷州刺史,都督缘河诸军事,治焉。”可见不论是汉族还是胡族统治者都需要依靠坞堡主在地方上的控制力来稳定势力范围。 p,u<g JUL  
p,u<g JUL  
其二,游纶所据之宛乡便是其家族所在地,“魏收《志》:任县有苑乡城。”此条在今魏收书中未载,据郦道元《水经注》中认为宛乡并非城,当作“宛乡”,所以在《魏书》中不再收录,而记载于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当中。此条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证明,石勒“至柏人,杀主簿游纶,以其兄统在范阳,惧声军计故也。”柏人城属于赵国,“汉置柏人县,属赵国。后汉及晋因之。”柏人城位于赵国的东南角,而任县位于广平郡的北部,二者距离非常近,所以石勒经此将游纶除去是符合历史记载的。 p,u<g JUL  
co93}A,k  
但是广平游氏据守宛乡的游纶被杀却没有让游氏没落,很大的原因也在于其“狡兔三窟”的生存策略:《资治通鉴》卷八八:“游邃、逢羡、宋奭皆尝为昌黎太守,与黄泓俱避地于蓟,后归廆。王浚屡以手书召邃兄畅,畅欲赴之。邃曰:‘彭祖刑政不修,华戎离叛,以邃度之,必不能久,兄且盘桓以俟之。’畅曰:‘彭祖忍而多疑,顷者流民北来,命所在追杀之。今手书殷勤,我稽留不往,将累及卿,且乱世宗族,宜分以冀遗种,遂从之,卒与浚俱没。”在这种策略下,游氏成员分奔各个割据势力,但是依旧是以广平郡为中心出仕。以下分列游氏成员在各势力出仕情况: co93}A,k  
co93}A,k  
(一)出仕前赵——游子远 co93}A,k  
随着家族势力的不稳,游氏部分有才之人选择出仕前赵,其原因在于当时北方名义上为后赵所统治,其时石勒尚未称王,况且家族势力为石勒所迫,所以前赵是一明智选择。其代表为游子远,“子远,广平人。幼聪明好学,年十五至洛阳,为张华所称,后仕刘曜为光禄大夫,直言敢谏,累迁至仪同三司。” co93}A,k  
co93}A,k  
游子远是广平游氏在十六国时期率先出仕之人,其在前赵地位颇高,在刘曜被巴氐之乱所祸时,其因直言劝谏而被幽禁,但在狱中依旧不断劝谏,在刘曜决定杀他之时,刘雅等人劝谏“若子远朝诛,臣等亦暮死,以彰陛下过差之咎。天下之人皆当去陛下蹈西海而死耳,陛下复与谁居乎!”可见游子远当是前赵汉族官员中的核心,最后位居三公之一的大司徒,司徒主人事教化,自汉以来,司徒为经学大家担任,从此可以看出游氏当是经学传家,有其家学渊源。 co93}A,k  
co93}A,k  
(二)出仕王浚——游畅、游纶、游统 co93}A,k  
据史书记载,游氏族人出仕王浚者最多,因王浚任冀州刺史,辖广平郡故,其最好的合作对象便是王浚,但是其能力一般,所以游畅有言其刑政不修、人而多疑,皆地缘政治之产物。游纶时任主簿据宛乡,游统任司马据范阳,游畅在其处所任职务不详,所以游氏前期的出仕情况是非常保守的,最后的结局是三人皆被石勒所杀。 co93}A,k  
co93}A,k  
(三)出仕燕国——游邃、游泓 co93}A,k  
时前燕慕容廆意图改革,“以北海逢羡、广平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奭、河东裴开为股肱。”这次的招贤为北魏游氏地位的攀升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此过程中却不比渤海封氏,渤海封氏在仕燕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高层知识分子,封奕、封孚任一品太尉,封嵩任三品尚书左仆射,封放、封衡等人任尚书。而游氏除游邃外仅有一人记载在史书中,即游邃兄子游泓,可能是游畅之子。 co93}A,k  
co93}A,k  
《资治通鉴》中载:“(咸康四年)(石)虎遣使四出,招诱民夷。燕成周内史崔焘、居就令游泓、武原令常霸、东夷校尉封抽、护军宋晃等皆应之,凡得三十六城。泓,邃之兄子也。冀阳流寓之士共杀太守宋烛以降于赵。烛,晃之从兄也。营邱内史鲜于屈亦遣使降赵,武宁令广平孙兴晓谕吏民,共收屈,数其罪而杀之,闭城拒守……(慕容)皝分兵讨诸叛城,皆下之,拓境至凡城。崔焘、常霸奔邺,封抽、宋皝、游泓奔高句骊。”游泓背叛原因不详,但据推测应与游氏在燕国的地位有关,故而投降于后赵或许是一种试探,最后以失败告终。 co93}A,k  
co93}A,k  
虽然在前燕的仕途坎坷,但是游氏依旧在谋取政治上的发展,在后燕慕容熙时期,游鱓出任乐浪太守,在北燕冯跋统治时期,游幼出任广平太守。根据《任县游氏宗谱》载,游鱓为游泓之子,若以此发展来看,游邃一支主要任务便是在燕国积累政治资历,虽未有大发展,却也有两位两千石官员的积累,对于之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co93}A,k  
co93}A,k  
所以游氏虽然尝试出仕,但除游子远外都未有过多建树,且家族损失惨重,按理游子远为三公其子嗣不应未载,或是前赵灭亡连带着游氏在前赵的努力也前功尽弃。狡兔三窟在魏晋时期屡见不鲜,包括琅琊王氏、琅琊诸葛氏等大家族,为了家族之延续不断努力,但从历史来看,广平游氏这一计成效不显。但是游氏在北魏的迅速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最后在三游时期达到极盛。 co93}A,k  
co93}A,k  
四、乱世重典与北魏三游的思想探究——北魏时期 co93}A,k  
到了元魏时期,广平游氏迎来了其极盛期,积淀虽然不深,但却正好抓住了时机。所谓乱世用重典,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律学家,曹魏有高柔、王朗等人,西晋有张斐、杜预、刘颂等人,而在北朝则出现了诸如崔浩、游雅、郭祚、高绰、封琳、孙绍、宋世景这样一批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律学家。广平游氏起家之时,正是元魏扩张之际,乱世之中,寻常的儒家经义无法帮助战争胜利,所以法学的兴起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co93}A,k  
co93}A,k  
而在北朝的律学家之中,崔浩为清河崔氏、游雅为广平游氏、郭祚为太原郭氏、高绰为渤海高氏、封琳为渤海封氏、宋世景为广平宋氏,皆为河北士族,应与郑学在河北的传播有关。《北史》载,“汉世,郑玄并为众经注解,服虔、何休,各有所说。玄《易》、《诗》、《书》、《礼》、《论语》、《孝经》,虔《左氏春秋》,休《公羊传》,大行于河北。”而清河崔瑾传习郑玄门下徐遵明的《周易》,而徐遵明正是“北学”的代表人物,据《晋书 •刑法志》中记载,“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而郑玄的《汉律章句》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注释律学的代表作品,所以在河北出现如此多的律学家实非偶然。为更明确广平游氏的学术思想,下文将分律学、经学以及文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co93}A,k  
co93}A,k  
(一)律学传统 co93}A,k  
广平游氏自曹魏迁至河北地区,受到当地北学流派思想观点的影响,其家传的礼学与当地的文化产生了交互,所以在北魏出仕的三游可以明显看出其礼法结合的思想。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稿论》中,“游雅之律学其传授始末虽无可考,然据魏书北史魏世祖纪、高允传、游雅传等,知魏太武神䴥四年(431)九月壬申诏征诸人如范阳卢玄、渤海高允、广平游雅等皆当日汉人中士族领袖,其诏书称之为‘贤隽之胄,冠冕州邦’。夫所谓‘贤隽之胄’者,即具备鄙说所谓家世传留之学术之第一条件。所谓‘冠冕州邦’者,即具备鄙说所谓地方环境薰习之第二条件。观游雅之高自矜诞,及高允之特别重雅,则雅之家世学术必非庸泛。” co93}A,k  
co93}A,k  
前赵游子远被封为大司徒体现其经学造诣颇高,在《晋书》中的多次劝谏中都可以体现其儒学思想,且游氏自春秋战国以来便是行礼法之事,出任外交之使。而在魏晋时期游氏学术思想发生了一次转变,受到了郑学影响,故而涌现出游雅、游明根、游肇等律学家。《魏书•帝纪第四•世祖纪下》:“诏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游雅与胡方回等人合作编修了《正平律》;《魏书•高遵传》:“后与游明根、高闾、李冲入议律令,亲对御坐,时有陈奏。”而游肇在北魏所任之职正是主管刑律的廷尉,所以北魏三游都在律学上有所建树,这与当时的政治状况是无法分开的。 co93}A,k  
co93}A,k  
北魏自建国之初道武帝时期,便命崔宏制定了《天兴律》,开启北魏政权修订汉法的历史,至太武帝时期,司徒崔浩主持编修了《神律》;正平元年,又令游雅、胡方回制定《正平律》;孝文帝时期,令高绰、封琳等制定《太和律》;宣武帝时期,令孙绍、宋世景等人修成《正始律》。由此可见,北魏一朝对于律学的重视,政府的重视引发学者对于律学的热情,所以在一朝涌现出众多的律学家,以谋求政治机遇。而当时对于律学的重视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即郑学所影响的范围内,其受到玄学的冲击较小,能够保持原有的经学传统。 co93}A,k  
co93}A,k  
(二)郑学传统 co93}A,k  
游氏受郑学影响之据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从游雅与陈奇之间的争论中可以体现,陈奇“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始注《孝经》、《论语》,颇传于世,为搢绅所称。”在之后与游雅的辩论中,游雅的论点都是从郑学出发,这侧面可以反映出游氏的经学应是郑学的一支。 co93}A,k  
co93}A,k  
第二,在礼法问题的讨论当中,游明根、郭祚、封琳等人所引之义是郑氏之义,太和十三年,“尚书游明根、左丞郭祚、中书侍郎封琳、著作郎崔光等对曰:“郑氏之义,禘者大祭之名。大祭圜丘谓之禘者,审谛五精星辰也;大祭宗庙谓之禘者,审谛其昭穆。圜丘常合不言祫,宗庙时合故言祫。斯则宗庙祫趾并行,圜丘一禘而已。宜于宗庙俱行禘祫之礼。”可见郑氏之义在当时成为讨论礼制问题的重要依据,受到士人的广泛认可。 co93}A,k  
co93}A,k  
第三,《魏书•游明根传》:“肇,字伯始,高祖赐名焉。幼为中书学生,博通经史及《苍》、《雅》、《林》、《说》......治《周礼》、《毛诗》,尤精《三礼》。”《苍》为《三苍》,《雅》为《尔雅》,《林》为《字林》,《说》为《说文》,皆是训诂作品,而且游肇治《三礼》,这些都是受郑学影响的重要证明。 co93}A,k  
co93}A,k  
在河北一带,形成了以清河崔氏为中心,河东柳氏、渤海高氏、渤海封氏、太原郭氏、广平游氏、河间邢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等相结合的政治网络,这些家族互相联姻、政治帮扶,在北魏政治权利中心占据着重要位置,而连接他们的枢纽便是相同的文化共识即郑学的作用。 co93}A,k  
co93}A,k  
(三)文学地位 co93}A,k  
《周书•庾信传》有载,“洎乎有魏,定鼎沙朔,南包河、淮,西吞关、陇。当时之士,有许谦、崔宏、崔浩、高允、高闾、游雅等,先后之间,声实俱茂,词义典正,有永嘉之遗烈焉。”游雅本人最早任职为著作郎,但不勤著述,其代表作品有《太华殿赋》,其诗作史书中仅记载了一篇:“人贵河间邢,不胜广平游。人自弃伯度,我自敬黄头。”这段话虽然被史书评价为“贵己贱人”,但是从中也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时广平游氏地位虽有所提高,但是距一等豪族还尚远,根本原因在于北魏看中的是汉魏旧族而非当朝显宦,河间邢氏在汉魏都有太常在职,属于当时的高门,而广平游氏在汉魏的记载中仅游述一人任大长秋,相形见绌,故而游雅此诗亦可看做是一种自嘲。《周书》在论述永嘉诗风的时候,将游雅列在其中,正是因为其诗赋、论述反映的是社会现实,而没有大量玄谈参杂,以游雅为代表的“这些士人多为经术士 ,承袭汉代传统象数之学,为文温雅厚重,典正古朴;此外,战乱 中流亡的士人多数都有着个体的不幸与家族的灾难,于乱世中又颇存有救世求生之强烈意志,为文多有梗概不平之气。” co93}A,k  
co93}A,k  
北魏统治中期,应和国家政治要求而积极出仕的游氏在此时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游雅任太子少傅,游明根任尚书、大鸿胪卿,游肇任尚书右仆射,游肇子游祥任尚书郎中,由此游氏发展到极盛时期。但是观史书可以发现,游雅一支本应为主支,其子嗣后裔见史者很少,仅其子僧奴、孙双凤袭爵,其弟游恒、侄昙护,皆不显。而明根一支却不断发展,据《任县游氏宗谱》所载,游雅之后不再为主支而明根一支代而取之。 co93}A,k  
co93}A,k  
游雅为人喜评论他人,因陷害陈奇而遭人诟病,又经常轻薄高允的才能,其任职虽有惠政,但其在接任秘书监,以主国史之时,却“不勤著述,竟无所成。”这成为其仕途的严重阻碍之一,且游雅于神麚四年应诏出仕,至和平二年卒,为官共三十年。而游明根历官五十一年,其资历之厚为北魏前列,故而其死后作为国老礼待有加。“明根历官内外五十余年,处身以仁和,接物以礼让,时论贵之。”经此对比可以发现,明根资历、为人上皆强于雅,这就使得其所在支脉地位不断提高,最后取代为主支。在《民国任县志》中载“旧志曰:史称游雅才华高允之亚,明根朝之旧德,国之老成,二公并著于时。然游雅绝世莫祀,明根之后相继贵显,何哉?游雅险族陈奇,才优于德,明根处身仁厚,德优于才,报施之理由由然矣。” co93}A,k  
co93}A,k  
除三游外,还有游明根叔父游矫任中书博士,其孙游馥任国子博士、游思进任尚书郎中,主要为文学之官。《元和姓纂》载明根有从祖弟游奇,北魏梁州刺史,可见游氏于此时官运亨通,在地方、中央皆有大员在职。但是在魏晋南北朝后期游氏也盛极而衰,据民国四年《任县志》中的记载,“《隋书》论曰:游氏显于元魏,迄今更历数朝,时逾千载,其苗裔之在任者,虽未有如先世之显达,而子孙蕃衍,耕读传家,亦可谓世泽绵延,久而弗替之者。”隋朝仍有游宝藏在周朝任太守,其子游元在朝中任治书侍御史,所司以刑狱为主,“宇文述等九军(辽东之役)败绩,帝令元按其狱。”这恰好可以反映游氏的律学传统,此之后再无广平游氏在隋朝中央的明确记载。 co93}A,k  
co93}A,k  
五、打压与后期政治活动——唐宋时期 co93}A,k  
随着李唐王室对全国的控制逐渐加强,王室开始打压河北、山东旧族,主要体现在两次编撰《氏族志》,“欲崇重今朝冠冕”,这对于游氏来说是一次重大打击,李唐起家以关陇集团为核心,游氏在本朝无显宦在朝,政治上受到打压。但是此时的广平游氏对于当时的打压,虽做出让步,但其影响依旧还在,主要表现在仕宦与婚姻当中: co93}A,k  
co93}A,k  
(一)仕宦情况 co93}A,k  
广平游氏在朝有记载者寥寥无几,据《元和姓纂》记载有游子骞,玄宗年间曾任屯田员外郎、河北道度支营田使、通直郎行殿中侍御史,其所掌为公田、执法之事,可见至唐朝游氏成员主要任官范围仍以执法之官为主。有游仁宗,为游元之子,隋朝任正议大夫、弋阳郡通守,林宝载其于唐朝任“比部郎中”。 co93}A,k  
co93}A,k  
据《任县游氏宗谱》记载,唐末有游植“世居广平任城,讳肇世孙。仕唐末大理寺评事后迁泉州别驾。”游植后迁居福建莆田,为游氏南支始祖;游植弟游匹,号金玉,“唐末与游植同时自任地入闽,定居建阳长平,是为游氏北支始祖。”游植之子游獬任推官,孙游鄜任奉礼郎、游邰任平化知县,游獬子游彖任太常卿;游匹之子游吴任唐镇使,这些游氏成员皆未载于史册。 co93}A,k  
co93}A,k  
可以发现,在唐末游氏家族成员再次分家,但是这次分家与曹魏时期不同。毛汉光先生在其《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中认为知识阶级的地位在于整个社会的教育不普及以及对于经典的信仰,而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学术的中心在家族当中,所以大的家族成员能够更好地获得出仕机会。但是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普及、科举制的不断发展,全社会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使得门阀士族的观念逐渐在社会消失,并且唐朝政府的政治倾斜,使得门阀士族对于科举制逐渐重视,而唐制以诗词为重,儒家经义逐渐被放在第二位,这样以郡望为中心的家族团体不断分离,大量家族的支脉开始向其他地区转移,最主要的转移地区在京师地区。 co93}A,k  
co93}A,k  
(二)婚姻情况 co93}A,k  
游氏在唐朝的记载中有两次重要的婚姻,一个是与龙义,一个是与李孝恭,从这两次婚姻可以看出广平游氏虽然不断衰弱,但其依旧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co93}A,k  
co93}A,k  
与龙义的婚姻在《龙君墓志》中有所记载,“大唐故骑都尉龙君墓志铭君讳义,字怀亮,晋阳人也。夫人游氏,广平贵族,卿相盛门,□合哲人,□□□□;懿哉芳树,倏雨先凋。譬彼双鸾,存亡忽异;方斯□剑,□後俱沉。”龙义死于唐高宗时期,可见在唐朝前期游氏依旧可以称上“卿相盛门”。 co93}A,k  
co93}A,k  
与李孝恭的婚姻记载于《游氏墓志》当中,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蔺李村西发掘的墓葬中发现(编号M36)。这方墓志当中提及“唐故将军、陇西李府君故夫人姓游氏,京兆人也。”但是其在唐朝被封为“广平县君”,最大可能便是其支本居广平,后随曾祖在京师一带定居,其祖父游昭倩,雁门府折冲都尉;祖游铣,朝议郎、衡州司马;父游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皆在京师一带任职,所以举家迁移实属正常。 co93}A,k  
co93}A,k  
从这两次联姻中可以发现,当时广平游氏主要的联姻对象是军官,看中的是实际上所拥有的政治权力,而当时的陇西李氏作为皇族与各大族、军官有大量的联姻,在《唐文拾遗》、《全唐书》中有大量记载,其联系范围包括汉魏旧族(如弘农杨德裔、吴郡朱萱、广平游氏等)、关陇集团(如河南独孤府君等)、本朝权贵(如河州刺史冉实、秘书少监权皋等),而正是对整个政治权力的平衡。 co93}A,k  
co93}A,k  
广平游氏在唐朝的官方记载中并未多次提及,可见其家族势力已然衰弱,但其文化底蕴尤在,使得在政治打压之下依旧能够保持其卿相盛门地位。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以广平郡为发展核心的游氏家族再次选择分家,而此分家的原因是为了提高其政治活力,一部分游氏成员迁至京师地区以政治活动为主;而另一部分则迁到福建地区更多从事文化活动,游恭曾“以文才见推”,著有《小东里集》等作品,至宋朝更涌现出游醇、游酢等儒学大家。家族虽分,但支脉皆以广平游氏为宗,各支活力支持主脉,为优势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所以在《太平寰宇记》当中论及广平大族时依旧有“游氏”一条。 co93}A,k  
co93}A,k  
六、总论 co93}A,k  
广平游氏在其发展历程中,因受到当时司马氏与曹氏之间的权力争斗,时任大长秋游述与冯翊游氏分家而迁至广平郡。在司马氏当政期间,游氏出仕机会匮乏,故选择在十六国各政权中尝试出仕,但其出仕范围狭隘,主要集中在冀州一带的割据势力,包括前赵、王浚、燕国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游氏积累了一定的政治履历,但较汉魏旧族差距较大,甚至不及当时的新兴家族渤海封氏等家族。 co93}A,k  
co93}A,k  
经过百年的发展,受到河北地区郑学流派的影响,广平游氏在其家传的礼学之外,开始文化转型——即儒法结合,转型后的游氏充满活力,迎合“乱世用重典”的政治要求,开始涌现出诸如游雅、游明根、游肇的一批杰出律学家。而在这时,因游雅与游明根为人性格差异,明根一支逐渐发展并取代游雅一支成为主支,这是家族内部竞争带来的结果,如在清河崔氏崔浩一支便也经过了主支脉的变化。 co93}A,k  
co93}A,k  
进入隋唐之后,因朝廷确立科举制,重视诗赋而将经义放在其次,使得原本的家学传统被打破,河北、山东大族被政治打压,而新兴的关陇集团开始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虽然政治上未有显宦,但是游氏在唐前期依旧是当世显族,故皇室通过政治联姻,将各个家族围绕在以陇西李氏为核心的政治网络当中,以稳定政治局势。为激发家族内部的活力,唐后期的广平游氏将大家族分为一个个小家族,分往各地,主要集中在京师地区和福建地区,以保全整个家族的延续。 co93}A,k  
co93}A,k  
以广平游氏为代表的北方士族,处于士族的二位阶梯,虽不及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等大家族,但也能代表一批新兴士族如渤海封氏等的发展情况。这些家族通过分家、文化转型等各种政治策略,以谋取在新兴王朝当中的发展空间。因此,广平游氏能够显于北魏,至唐宋依旧是当世显族,当是各个时期家族家族内部的合理决策保持了整个家族的上升活力。 co93}A,k  
co93}A,k  
附:魏晋隋唐广平游氏族谱(据《任县游氏宗谱》修改) co93}A,k  
co93}A,k  
【参考文献】 co93}A,k  
co93}A,k  
[1] 杨筠如:《杨筠如文存》[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co93}A,k  
co93}A,k  
[2] 扬联陞:《东汉的豪族》[J],北京:《清华学报》第11卷4期,1936年,第1007—1063页。 co93}A,k  
co93}A,k  
[3] 陈啸江:《魏晋时代之“族”》[J],上海:《史学专刊》第1期,1935年,第153—194页。 co93}A,k  
co93}A,k  
[4] (日)守屋美都雄:《六朝门阀一研究——太原王氏谱系考》[M],东京:日本出版协同株式会所,1951年。 co93}A,k  
co93}A,k  
[5] (日)矢野主税:《张氏研究稿》[J],长崎:长崎大学《社会科学论丛》第5期,1955年,第1—39页。 co93}A,k  
co93}A,k  
[6] (日)矢野主税:《郑氏研究》[J],长崎:长崎大学《社会科学论丛》第8期,1958年,第21—36页。 co93}A,k  
co93}A,k  
[7] (日)矢野主税:《韦氏研究》[J],长崎:长崎大学《社会科学论丛》第11期,1962年,第49—64页。 co93}A,k  
co93}A,k  
[8] (日)矢野主税:《裴氏研究》[J],长崎:长崎大学《社会科学论丛》第14期,1965年,第17—48页。 co93}A,k  
co93}A,k  
[9] 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co93}A,k  
co93}A,k  
[10] 刘淑芬:《北魏时期的河东蜀薛》[J],东京:《中国史学》第11卷,2001年。 co93}A,k  
co93}A,k  
[11] (美)姜士彬:《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M],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 co93}A,k  
co93}A,k  
[12] (美)伊沛霞:《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co93}A,k  
co93}A,k  
[13]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co93}A,k  
co93}A,k  
[14] 周征松:《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co93}A,k  
co93}A,k  
[15] 叶妙娜:《东晋南朝侨姓高门之仕宦:陈郡谢氏个案研究》[J],广东:《中山大学学报》第3期,1986年,第43—51页。 co93}A,k  
co93}A,k  
[16] 卜宪群:《琅琊王氏政治地位研究》[J],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1988年,第59—67页。 co93}A,k  
co93}A,k  
[17] 孟繁冶:《汉魏晋南朝时期颍川鄢陵庾氏家族源流考》[J],河南:《许昌师专学报》第3期,1992年,第97—102页。 co93}A,k  
co93}A,k  
[18]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co93}A,k  
co93}A,k  
[19] (唐)林宝:《元和姓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co93}A,k  
co93}A,k  
[20] (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co93}A,k  
co93}A,k  
[21] (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co93}A,k  
co93}A,k  
[22] (宋)赵明诚:《金石录》[M],钦定四库全书本。 co93}A,k  
co93}A,k  
[23] (日)池田温:《唐代的郡望表——以九至十世纪的敦煌写本为中心》(上)[J],《东洋学报》第42卷第3号,1959年,第295—298页。 co93}A,k  
co93}A,k  
[24] 左丘明:《断句十三经经文•春秋左传》[M],台湾:台湾开明书店。 co93}A,k  
co93}A,k  
[25] (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co93}A,k  
co93}A,k  
[26]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co93}A,k  
co93}A,k  
[27] (北齐)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 co93}A,k  
co93}A,k  
[28]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co93}A,k  
co93}A,k  
[29]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co93}A,k  
co93}A,k  
[30] (唐)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co93}A,k  
co93}A,k  
[31] (唐)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co93}A,k  
co93}A,k  
[32] (五代)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co93}A,k  
co93}A,k  
[33] (清)赵铖,劳格:《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co93}A,k  
co93}A,k  
[34] (清)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co93}A,k  
co93}A,k  
[35] (清)陆心源:《唐文拾遗》[M],光绪年间本。 co93}A,k  
co93}A,k  
[36] 张宁:《隋唐五代墓志汇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 co93}A,k  
co93}A,k  
[37] 政协任县委员会编:《任县游氏源流》[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 co93}A,k  
co93}A,k  
[38] 郭东旭、申慧青,《渤海封氏——中国律学世家的绝响》,河北:《河北学刊》2009年第5期,第82—85页。 co93}A,k  
co93}A,k  
[39] 民国四年《任县志》。 co93}A,k  
co93}A,k  
发布于 5 月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co93}A,k  
2条评分好评度+3贡献值+3
游荔生 好评度 +3 支持原创 2021-03-17
游荔生 贡献值 +3 支持原创 2021-03-17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1铎公2正宗公3昭明公4时宁公5文瞻公6庆辰公7宗益公8士云公9光礼公10福海公11秉和公12安信公13珍甫公14沧涧公15季芳公16复初公17良卿公18尚高公19子璋公20端义公21善庆公22章七(即志七公,万年后塘游氏支祖)23受四公24爵七公25凤祥公26猛生公(万年后塘游氏始迁祖)27大罗公28胜快公29明保公30馀贵公31世荣公32南喜公33元胜公》34永柱35月富36子聪
离线游荔生

发帖
7729
金钱
24745
贡献值
1012
交易币
4
好评度
6015
家乡
莆田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1-03-17
支持原创
离线游子聪

发帖
296
金钱
25287
贡献值
986
交易币
1
好评度
336
家乡
万年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1-03-17
回 游荔生 的帖子
游荔生:支持原创 (2021-03-17 07:56)  co93}A,k  
co93}A,k  
不是原创,是转载与分享。谢谢
《1铎公2正宗公3昭明公4时宁公5文瞻公6庆辰公7宗益公8士云公9光礼公10福海公11秉和公12安信公13珍甫公14沧涧公15季芳公16复初公17良卿公18尚高公19子璋公20端义公21善庆公22章七(即志七公,万年后塘游氏支祖)23受四公24爵七公25凤祥公26猛生公(万年后塘游氏始迁祖)27大罗公28胜快公29明保公30馀贵公31世荣公32南喜公33元胜公》34永柱35月富36子聪
离线游冠文

发帖
2396
金钱
19378
贡献值
6956
交易币
102
好评度
14584
家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游地街一巷3号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1-03-17
到处都是支持原创 感觉是在软件刷贴 >{QdMn  
人不去学习,哪来知识。不去工作,哪来财富。不去拼搏,哪来成功!不参与大趋势,哪来的机会!不相信一切,就要被时代所淘汰。所谓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走出家门就有路。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视野。有信心不一定赢,没信心一定会失败!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深度,格局决定结局。思想决定一切,播种正面积极的思维,才会收获健康成功的人生;一种良好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