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m{c- 在举办“首届海峡两岸游酢文化节、纪念游酢诞辰960周年暨中华游氏网成立六周年”前夕,我与闽北日报记者到延平区南山镇南山中心小学、凤池村的游定夫学校,实地考察采访了两校的校长及个别教师,感触颇深。 [Z$H<m{c- 文化具有本地独特的风格与气质,必须依托并植根于当地文化的土壤。利用好当地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乡土文化自身的延续和发展,也有助于弘扬当地乡土文化的优点,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游酢“程门立雪,尊师求学”的道德品质,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先贤、感悟先贤、接受先贤思想的熏陶。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师生到游定夫纪念馆等德育基地参观实践,开展“德育一日游”活动,对培育学生爱国爱乡情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现登闽北日报记者撰写的文章,以飧读者。(恒照) “立雪”古风在 桃李满园春 [Z$H<m{c-
----延平区南山学区弘扬游酢文化侧记
[Z$H<m{c- 11月2日,记者走进延平区南山镇凤池村的游定夫学校(这是闽北两所以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学校之一),只见一座精巧的亭子映入眼帘,亭子的正面悬挂着“立雪亭”三个字。校长吴永松介绍,立雪亭由南平市教育局于1993年专门拨款建造而成,并被列入南平市首批十大德育教育基地之一,其目的就是时刻教育凤池村的游氏后裔秉承游酢“程门立雪”的精神,发扬“尊师重教”的治学之风。 如今,20年过去,“立雪亭”前学子来往无数,游酢尊师重教的精神也在延平区的南山小学学区里扎根,开出时代的新花。
凤池村是游酢文化的核心地,它成为海峡两岸游氏后裔的文化交流桥梁。凤池小学于1992年更名为游定夫学校后,就与游定夫纪念馆、游定夫书院一起被确定为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南平与台湾双向交流突破项目实验基地等。每一次在凤池村举办的海峡两岸游酢文化研究活动,游定夫学校都成为台湾游氏宗亲必定到访的地点之一,游定夫学校成为文化交流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不断的两岸交流中,1993年,在台湾广平游氏宗亲和南平游酢文化研究会的共同努力之下,两岸共同出资在游定夫学校建立奖学金制度,在学校的游酢文化陈列室里,台湾游氏宗亲的助学之举被详细记录下来,激励着学生刻苦学习,2005年至今,凤池村里每年都有游姓学子考上大学,其中不乏厦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侨大学等重点本科院校。
日常教学中,游定夫学校把游酢文化和精神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2002年,该校组织力量最早编写了“程门立雪”校本课程教材,并每年开展“红领巾”解说员活动,让学生加入到宣传游酢文化活动中。六年级学生游文宇同学是“红领巾”当中一名出色的解说员,担任校园学生参观游定夫纪念馆的解说员。游文宇说:“我们是游酢的后人,学习程门立雪的精神,弘扬尊师重教的文化,让我们有很强的自豪感。”
作为学区核心学校的南山中心小学,游酢文化是该校“三个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南山中心小学校长吴里斌介绍,近年来,学校根据当地人文特色,将南山镇“游酢文化”、“至德文化”、“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本土文化走进课堂,学校确立了《利用本土资源促进学校德育建设的实践性研究》这一德育研究课题,“程门立雪”校本教材的开发成为这个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该学区开发的《程门立雪》校本课程教材,也成为全区中小学的乡土教材之一,“程门立雪”的精神得以升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孩子们在活动中穿越时空,对话南山的历史,家乡文化的精髓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广大师生的人格、修养、能力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吴里斌说。游酢文化在全学区的普及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的不良习气明显少了,老师们更加团结敬业。校园里的“程门立雪”雕塑旁,每天都是学生晨读的身影,这里是学生晨读“抢位”的热门地点。学生吴芳说:“在这里我们读懂了程门立雪的精神,作为这里的学生我们更要积极践行这种精神,好好学习,尊重知识,将来有机会报效家乡。”
游定夫学校老师王秀珠对学生们的变化也有同感。她认为,特色乡土文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了解家乡,从身边的氛围中汲取德育的养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有教育学者评论:“知识有可能过时,但是高尚的人文素养却能让学生受益终身。”南山镇小学学区普及 “立雪精神”的实践,正是对这句话的写照。(龚祖雁文/摄)
游嘉瑞宗长为游定夫学校题
作忠宗亲为游定夫学校题
[Z$H<m{c- [Z$H<m{c- [Z$H<m{c- [Z$H<m{c- [Z$H<m{c- [Z$H<m{c- [Z$H<m{c- [ 此帖被南平游恒照在2013-11-22 17:2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