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353
-
- 注册时间2009-03-20
- 最后登录2024-11-13
- 在线时间5785小时
-
- 发帖266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金钱37359
- 贡献值2888
- 交易币15
- 好评度3357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2665
- 金钱
- 37359
- 贡献值
- 2888
- 交易币
- 15
- 好评度
- 3357
- 家乡
- 江西省南城县徐家镇游家村
- 性别
- 男
|
p,u<gJUL 沉痛悼念游效曾先生 I 他奋斗一生,把全部生命奉献给了科研、化学与教育事业 p,u<gJUL 2016-11-21 南京大学 p,u<gJUL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游效曾先生因病于2016年11月19日17时16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3岁。 p,u<gJUL p,u<gJUL
游效曾院士,原籍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游家村,1934年1月出生、1955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7月在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62年9月至1964年9月在吉林大学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物质结构讨论班”学习。1978年12月任讲师,1979年7月任副教授,1980年6月至1982年7月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伊利诺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进修,1984年1月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11月任教授,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p,u<gJUL 游效曾院士毕生致力于无机化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成键、性质和光电功能分子材料的研究。他综合运用现代物理方法和理论阐明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在我国开拓了光电功能配合物这一新领域,取得了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卓越成就,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亚洲化学联合会基础研究报告奖,原苏联科学院无机化学研究所秋加叶夫奖及部委级奖励2项。他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配位化学研究所”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长期指导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研究,曾两次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金牛奖”,为我国配位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p,u<gJUL 游效曾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家,先后担任“物质结构”、“结晶化学”、“结构化学”等基础课和“结构研究方法”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所著《结构分析导论》、《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子材料——光电功能化合物》等教材深受广大师生欢迎,2004年获科学出版社优秀作者奖。他长期倾心投入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无机化学杰出人才,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p,u<gJUL 游效曾院士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崇尚科学,坚持真理,淳朴善良。他淡泊名利,默默耕耘,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了化学教育与研究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游效曾院士的逝世,是我国无机化学界、化学教育界和南京大学的重大损失。他的科学精神和高尚品德是南京大学师生员工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鼓舞和激励南京大学全体师生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游效曾先生:他奋斗一生,把全部生命奉献给了科研、化学与教育事业 p,u<gJUL 艰苦岁月求学路 p,u<gJUL 1934年游效曾出生在吉安县永阳镇游家村,名字是祖父取“效法先贤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意得来。日寇的入侵让祖国河山满目疮痍,也让游效曾亲眼目睹了乡亲们颠沛流离的凄苦生活,“抗战和逃难”成为他童年里最深的记忆。 p,u<gJUL 抗战胜利后,11岁的游效曾考入学风严谨的省立南昌二中。1947年,南京大学校友、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教授回南昌二中母校为中学师生作报告,其对真理和科学的执著追求精神给游效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萌发了也要做这样人的决心。” p,u<gJUL 解放后, 游效曾就读于南昌联立一中。1951年,中学毕业后的游效曾又独自卷了一床破被入读武汉大学化学系。强烈的求知欲让游效曾心无旁骛,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学习,吸收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尤其是对于千姿百态的化学现象,他总渴望追根溯源,探寻内在规律。 p,u<gJUL 1955年夏天,大学毕业的游效曾由于成绩优异被推荐至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游效曾笑言他的经历就像是一路坐船顺江而下,比较顺畅和幸运。虽然少年时生活艰辛,但养成了他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持乐观向上,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p,u<gJUL 更上层楼在南大 p,u<gJUL 游效曾从青年时就好奇钻研,求新立异,从不喜人云亦云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个性格给了他不断汲取新知识的动力。1957年,游效曾研究生毕业留在南京大学当助教,师从李方训院士,从事电解质溶液理论研究。其间,游效曾担任了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电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独立主讲了《物质结构》和《结晶化学》等化学系的基础课,从而打破了专业的界线,奠定了深厚的化学基础,开拓了广博的知识面。 p,u<gJUL 有一次,李方训院士在和游效曾讨论溶液的活度系数的计算公式时,试探地询问:“现在研究过双组分体系,而对多组分体系没有讨论,你能不能考虑一下?”年方23岁、敢于“标新”的游效曾欣然领命。他首先想到自己曾系统学过的统计力学,并用这一理论将著名的Guggenheim溶液活度系数公式推广到任意混合电解质溶液。他还大量引用实验数据证实了自己推导出的一般公式的适用性,受到李院士的赞赏。 p,u<gJUL 1962年,游效曾又被认贤识才的匡亚明校长和戴安邦院士推荐去参加国家教委主办、吉林大学量子化学泰斗唐敖庆院士等专家执教的“物质结构讲习班”。两年期间,好学的他不知疲倦地游走于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理论化学和实验化学的交叉领域。1964年,游效曾回到了南京大学,活跃在结构化学第一线,独自完成了半经验离子极化率等方面的论文。 p,u<gJUL 正待他欲展宏图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正是在这样的艰难岁月中,他竟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结构分析导论》一书的初稿,并在文革后由中科院卢嘉锡院长推荐在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 p,u<gJUL 国际舞台显身手 p,u<gJUL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游效曾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0年,他作为国家教委选派的早期访问学者赴美进修。他常常在用功到半夜的时候,碰见邻室出来的著名结构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道尔院士。老先生被游效曾的勤奋和认真所吸引,常常找他讨论一些有关自己实验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刚到美国的第一年间,游效曾与导师们合作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并成为道尔院士出席“中日美国际金属有机和无机化学会议”的邀请报告,后来选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有机金属和无机化学新前沿》一书。 p,u<gJUL 回国后,游效曾被推荐筹建并担任了南大配位化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87年,游效曾主持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在我国召开的最大规模国际学术会议――“第25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该会永久秘书长克希纳尔教授专门在写给时任国家主席的邓小平同志的致谢信中特别提到“在中国南京举行的国际配位化学会议,是历届该会中最成功者之一”。由于游效曾在配位化学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他和国内戴安邦、徐光宪和陈荣悌教授三位化学家同时荣获前苏联科学院授予的秋加也夫奖章。游效曾除了在我国多次主持了“全国无机化学会议”和“全国配位化学会议”外,还先后和国内同行于1996年和1997年共同发起了二年一次的“世界华人无机化学会议”和“中韩双边无机化学会议”。 p,u<gJUL 1995年,两年一度的亚洲化学会议在菲律宾召开,30余个国家的数百名化学家济济一堂。中国化学会推荐的惟一人选游效曾最终凭借《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的主题荣获大会设立的惟一“亚洲化学会基础研究报告奖”,他也是唯一荣获该奖项的中国学者。 p,u<gJUL 老骥伏枥志千里 p,u<gJUL 从年轻时开始,游效曾始终崇尚老实做人、勤恳做事,对待科学的态度就是认真和执着。在他看来,科学没有捷径可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p,u<gJUL 除了赴异地开会和访问,游效曾的生活轨迹基本上就是家和实验室这“两点一线”。在坚持了半辈子这种看似单调的日子后,就在他和同事带领年轻人把我国的配位化学推上发展的快车道之际,积劳成疾的他突然患病住院。而在手术成功后不久,他躺在床上又看起了专业书和学生的论文,还和医生风趣地讨论起了“药物的分子结构和机理”。病愈后的他以能继续他的事业而感到无比欢欣。 p,u<gJUL 生活中的游效曾院士充满活力、朴实乐观。繁忙的研究之余,他喜欢看书、学习,从中外经典名著到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都看。游效曾笑称自己现在不仅是个杂家,科学、人文尽收眼底,更像个“老顽童”天天和年轻人在一起,指导研究,培育新人,自得其乐。在这样的状态中,他常常能感受到思维的活跃,生活的美好和责任的重大。 p,u<gJUL 据游效曾院士的夫人阎居梅老师回忆,游教授在家时从早到晚,就是在他书房里看中外书籍。学校就是去实验室里。他没有上班、下班的概念,阎居梅老师11点喊他吃中午饭他就11点吃,下午3点喊他吃中午饭他就下午3点吃。有时从家里穿着棉拖鞋就出去了,而且两只脚上穿的还是两样的。哪怕酷热暑期,年近80的游院士也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由于天热,他中午不回他家所在的南大院士楼,每天都是阎老师做好饭给他送实验室去。 p,u<gJUL p,u<gJUL p,u<gJUL p,u<gJUL p,u<gJUL p,u<gJUL p,u<gJUL [ 此帖被游安民在2016-11-22 17:19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