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88阅读
  • 20回复

[讨论]游文肅公海子詩中"五年三第"不知何指?有宗親了解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强

发帖
1011
金钱
4082
贡献值
294
交易币
98
好评度
77
家乡
重庆市垫江县包家镇凤翔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5-03
请看见这张
应德公30世孙。中章公24世孙,鹤游“古”字辈 。鹤游 字辈 开来绍古贤,毓秀美东川。

发帖
8456
金钱
107145
贡献值
2196
交易币
3
好评度
1622
家乡
福建平潭县白青南盘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5-03
分享了。
《中华游氏网》微信公众号为:《游氏网》。
欢迎各栏目版主与会员投稿,邮箱:380515888@qq.com
福建游氏QQ交流群:15633809
离线游贵文

发帖
2795
金钱
13217
贡献值
112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71
家乡
重庆江津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5-03
回 9楼(游安民) 的帖子
游安民:            登科及第 不一定就是指中了进土 。 |m 5;M$M)  
    游氏祖训游酢『诲子』诗 |m 5;M$M)  
    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 |m 5;M$M)  
    .. (2013-05-03 20:23)  |m 5;M$M)  
|m 5;M$M)  
我以前在游氏网上看到一种解释,是说门上挂着的衣服。不是说门前的两座山。到底怎么解释啊?
我是福建二三郎公30代孙,乐山公27代孙,三让公22代孙,富农公21代孙。迁重庆江津曰玑祖的11代孙。
离线游正宽

发帖
2326
金钱
8214
贡献值
1728
交易币
18
好评度
2377
家乡
四川成都彭州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05-03
回 9楼(游安民) 的帖子
游安民:            登科及第 不一定就是指中了进土 。 |m 5;M$M)  
    游氏祖训游酢『诲子』诗 |m 5;M$M)  
    三十年前宿草庐,五年三第世间无。 |m 5;M$M)  
    .. (2013-05-03 20:23)  |m 5;M$M)  
|m 5;M$M)  
酢公所谓的“第”应该是进士第,宋代的进士录取人数太多了,乡试不足道。每榜制科统考取中的叫登进士第,完整的称呼为:“登进士第?名”,由于宋代每榜进士同年录现仅存朱熹那榜等三榜,因此无法叫出进士榜的名次。最金贵的是“宏词科、宏词兼茂科、博学宏词科”平均每榜仅录取1.5名,而登进士第每榜大约500名,同时还有恩科。合计近千名
离线游新源

发帖
8904
金钱
124409
贡献值
2441
交易币
0
好评度
1258
家乡
福建省上杭县同康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05-04
学习了
因为一个游字,紧紧的把我们连在一起
离线游学京

发帖
10686
金钱
57952
贡献值
2626
交易币
9
好评度
1831
家乡
广东省雷州市松竹镇山口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3-05-04
长见识了
为理清粤西游氏源流而努力;
欢迎各地宗亲加入游氏廣平堂柒群(粵西)
群号105680760

发帖
8482
金钱
65591
贡献值
3198
交易币
14
好评度
5345
家乡
湖南株洲姚家坝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3-05-04
网上有很多研究北宋科举制度的文章。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话题:一些研究游酢公的学者认为此诗不是游酢公所做,其理由有三:首先,诲子诗无任何文采,与游酢公的诗风格完全不同。其次,游酢公的父亲游潜为官不可能宿草庐。第三,游酢公后来基本没回建阳住过,不可能看到门前的豸山。根据以上三点认为:此诗及可能是某位后人为激励子孙而伪游酢公名而作的
待人以真
离线游章宙

发帖
660
金钱
20633
贡献值
36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0
家乡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风池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3-05-04
有道理
南平凤池游酢公33代孙广交游氏朋友
离线游家良

发帖
2084
金钱
22411
贡献值
660
交易币
12
好评度
464
家乡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逆江坪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3-05-05
只恐儿孙不读书是主体
离线游文邦

发帖
956
金钱
64223
贡献值
1495
交易币
0
好评度
833
家乡
祖籍福建詔安秀篆青龍山保石霞紊紫頭房現住台灣高雄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3-05-27
回 10楼(游强) 的帖子
游强:请看见这张 (2013-05-03 20:33)  C[Ap&S  
C[Ap&S  
請問此紙出自何書?或何處?
尋尋覓覓,尋跟(根)之旅。念四公18代子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