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洛学”在此开创,理学在此奠基,程门立雪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l q~^&\_#
有一位记者朋友就伊川学院的现状,发表了一篇文章,现摘要如下: l q~^&\_#
破败,荒芜,孤寂。 l q~^&\_#
暮色中,伊川书院愈现凄凉。 l q~^&\_#
河南省伊川县鸣皋镇。记者在这里一路打听伊川书院,可被问到的人却都一脸茫然。书院近在咫尺,年轻人却全然不知其所在,当记者提及第四高中旧址时,他们才恍然大悟;而老年人只是依稀辨得书院的大致方位,却讲不清书院的具体名字和来历。 l q~^&\_#
——伊川书院曾经的风光早已随风而逝。它即将被这里干干净净地遗忘。 l q~^&\_#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注明理学家程颐在此建立伊皋书院(元朝改名为伊川书院)。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的伊皋书院正房5间为讲堂;东西厢房各3间,为弟子居所;书院内有稽古阁,作贮书之用;大门上悬:“伊皋书院”匾,为程颐所题。 l q~^&\_#
此后20年间,程颐长期在书院讲学,其思想体系和著述传道活动大多在此间完成。那时,四方学子纷至沓来,“讲易学、授理学,求教者日夕盈门”,“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程颢、程颐二兄弟的弟子中较有名的又80多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吕大临、杨时、谢良佐、游酢等人。广为人知的“程门立雪”的故事即发生于此地。 l q~^&\_#
游酢、杨时的求学精神,深深影响着后世的“洛学”,它对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具有开创之功。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评价,“伊川书院是理学的策源地之一”。应该说,在皇皇中国书院史和思想文化史上,医院书院有着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 l q~^&\_#
…… l q~^&\_#
记者在河南省文物管理局网站上了解到,伊川书院于2008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从记者实地走访掌握的情况看,这已是形同虚设。 l q~^&\_#
清“伊川书院二程祠记”碑云:“兴学育才之地,榱坏垣崩,草菜榛莽,至久废不举者,虽曰物力而人心居半焉。”——历史上曾己修己废、命途多舛的伊川书院,如今又在被谁遗弃? l q~^&\_#
l q~^&\_#
在此,呼吁河南的游氏宗亲,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