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錄:「游、楊二子,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既覺曰:『尚在此乎?且休矣!』出門,門外雪深一尺。」 7K
/qu J
謝應芳「楊龜山祠詩」:「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門雪。」『程門立雪』的著名典故,相信只要是讀過書的中國人,就很少有不知道的。這個典故的創造人,是宋代的兩位大學者游酢和楊時,其中的游酢,是當時的福建建陽人,則隨著這個典故而被爭相傳誦,一千年來福建游氏家族聲名遠播,實在可想而知。 7K
/qu J
自唐末的五代時期以來,游氏家族在我國南方的福建地區,的確是興盛無比。這番盛況近年來並且延伸到了臺灣,目前在臺的游氏子孫遍及全省的每個地區,在臺游氏的始祖就是「程門立雪」的主人翁游酢。「宋代由汝南渡江西,以宋儒游酢為遠祖,以游二三郎遷居上杭者為始祖,嗣再分徙閩南及粵東一帶。」 7K
/qu J
由此可見福建的游氏家族,是自河南而江西而浙江,然後逐步播遷到南方各地。游氏起源於舂秋時代的鄭國,是鄭穆公之子公子偃的後裔,由於公子偃的字子游,所以子孫才「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游。 7K
/qu J
源自鄭國公族的游氏,可以說甫一出現更神采飛揚,聲譽響亮異常,當時游氏家族人才輩出,他們的出色表現一再出現於春秋三傳的記述上,其中又以當時官拜鄭國正卿的【游吉】表現最為不凡。 7K
/qu J
這位游氏傑出先人的事蹟,依照「左傳」的記載,大致是﹕「即太叔,美秀而文,熟於典故,繼子產為政,不忍猛於寬,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興徙兵以攻之,盡殺乃止。」兩、三千年以前游氏的先人就曾高高在上主持一國之政,游氏家族在歷史上的成名之早,由此可見。 7K
/qu J
除游吉的出人頭地之外,同一時期的游楚、游騰也都是名登史籍的人物。就這樣從兩、三千年前開始,游氏家族的光榮傳統就已經被建立使得千秋萬世的子孫頂著這份祖傳榮耀,表現一天比一天優異和精彩。 7K
/qu J
首先是南北朝時【游雅】、【游明根】兄弟在後魏朝廷上的揚名顯赫。根據「魏書」記載,游雅是魏太武帝的東雍州刺史,以甚有惠政而著聞﹔游明根是游雅的從祖弟,以綜習經史而深受太武帝的器賞,其後到了魏孝文帝時,他更歷任儀部尚書及大鴻臚卿,賜爵新奉侯,歷官五十餘年,以處身仁和,接物禮讓而為時論所貴。游雅、游明根兄弟是當時的河北廣平人。自從兄弟兩的出人頭地之後,廣平的游氏家族有長時期的盛況。譬如游明根的兒子【游肇】便曾於後魏明帝時高官至尚書右僕射,以外寬內剛,耽好經傳,善周易毛詩,尤精三禮,而名重當世。 7K
/qu J
唐末五代時期,福建游氏開始顯名。當時福建建安今建甌的【游恭】、【游簡言】父子更是大大有名的人物;游恭是南唐的進士,博學能文詞,曾累官知制誥,著有「小東里集」、「廣東里集」等書﹔其子游簡言名氣更大,於李昇時累遷內史舍人,一時典冊,皆出其手。到了李景繼立,更高官至吏部尚書及同平章事,以親治簿書,督責嚴峻而為朝廷所重。 7K
/qu J
有宋一代福建建陽的游氏表現更是精彩,除【游酢】、【游醇】兄弟的名傳千古,宋室南渡後宋理宗端平年間的【游九言】、【游九功】兄弟也雙雙都是出身於建陽的了不起學者。游九言。就是傳統學術界大大有名的《默齋先生》,他一是大學者張栻的得意門生、學問好官也作得不小﹔其弟游九功也是一位講明理學的學者,被尊稱為【授齋先生】,在仕途上的成就,似乎超過乃兄,曾經累官司農少卿及刑部侍郎,都以清慎廉格而被譽為循吏。 7K
/qu J
此外福建的莆田、南平、福寧等地於宋、明‧清之際,也出過不少傑出的游氏人士譬如﹔宋代宣和年間莆田的【游輔】是一位當世名吏,出知潮陽縣及梅州時,以討平梅州的猺賊而聲名遠播。明代嘉靖年間莆田的【游日章】也是一位出名的好官,出知臨川五載,潔己惠民最後官至廉州知府,並著有「駢語雕龍」傳世。同一時期南平的【游居敬】,則是當代的名御史,於巡撫雲南時把恣橫的鎮守沐朝弼裁之以法,又剿平東川酋阿堂的作亂,是後被擢升為刑部左侍郎,名聞天下。明末萬歷年間福寧的【游樸】更在朝廷上享有盛名,於出仕刑郎中時,三主法曹,無一冤獄,備受敬重。 7K
/qu J
實際上我游氏家族並非僅僅分佈於福建一地,在我國其他地區,游氏子孫也很多而且同樣有名氣,這種情形從宋代四川南充的【游仲鴻】、【游似】、【游汶】父子祖孫,金朝山西崞州的【游完】,以及明代江西上饒的【游志遜】諸人的事蹟,足以說明四川南充的游仲鴻,是宋光宗紹熙年間的名臣,深受宰相趙汝愚的器重,據說當時光宗以疾久不朝重華宮,他曾忠心耿耿的上書給趙汝愚,陳宗社大計;其子游似成就更為不凡於宋理宗淳祐年間拜相,又進爵國公,榮宗耀祖;游似的兒子游汶也是宋末的一位名臣,曾經跟當國的賈似道懇切討論國事,可惜未被採納。後來宋亡於元,游汶不但隱居不位而且在自己的衣背上大書「前宋遺民」幾個大字,無論寒暑都穿在身上,崇高的風範令人感佩不已。 7K
/qu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