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40阅读
  • 1回复

[历史地理]古代官职的历史知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巍
 

发帖
1698
金钱
32548
贡献值
2588
交易币
3
好评度
354
家乡
湖北省通城县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8-10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b2[*  
]||b2[*  
中央官职 ]||b2[*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b2[*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b2[*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b2[*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b2[*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b2[*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b2[*  
  (4)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b2[*  
  (5)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 ]||b2[*  
  (6)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b2[*  
  (7)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未废。 ]||b2[*  
  (8)少府寺:掌山泽之事,后又掌宫中服饰衣物、宝货珍贵之物,隋改为监,历代因之,明始废。 ]||b2[*  
  (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b2[*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 ]||b2[*  
]||b2[*  
地方官职 ]||b2[*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b2[*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b2[*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9)举:提升官职,对无官认识的提拔。 ]||b2[*  
   ]||b2[*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b2[*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b2[*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b2[*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b2[*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b2[*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b2[*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b2[*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b2[*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b2[*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b2[*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b2[*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b2[*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b2[*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b2[*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b2[*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b2[*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b2[*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b2[*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b2[*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b2[*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b2[*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b2[*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b2[*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b2[*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b2[*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b2[*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b2[*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2[*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b2[*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b2[*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b2[*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b2[*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b2[*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b2[*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b2[*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b2[*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b2[*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b2[*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因之”是吴默的字。 ]||b2[*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b2[*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 ]||b2[*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如《梅花岭记》“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 ]||b2[*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b2[*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b2[*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b2[*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b2[*  
]||b2[*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一览表 ]||b2[*  
  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 ]||b2[*  
  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职方 ]||b2[*  
  太师 太傅 大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 ]||b2[*  
  封人 工正 相国 庶长 令尹 柱国 公主 驸马 三公 ]||b2[*  
  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b2[*  
  将军 洗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议郎 令史 ]||b2[*  
  尚书 六曹 合阁 仆射 侍中 内史 刺史 州牧 别驾 ]||b2[*  
  主薄 郡守 太守 长史 从事 督邮 县令 县尉 三老 ]||b2[*  
  亭长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台 都督 录事 护军 可汗 ]||b2[*  
  六部 三馆 学士 总管 元帅 留守 判官 巡检 提刑 ]||b2[*  
  提辖 通判 孔目 押司 大人 内阁 厂卫 太监 都司 ]||b2[*  
  知府 亲王 总督 巡抚 监司 州判 知县 提督 总兵 ]||b2[*  
  参将 散官 流内 流外 贝勒 ]||b2[*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台 ]||b2[*  
  大司马 郎中令 大司农 大将军 执金吾 中郎将 ]||b2[*  
  尚书省 尚书令 结事中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b2[*  
  关内侯 中书省 中书令 门下省 秘书省 枢密使 ]||b2[*  
  员外郎 著作郎 国子监 节度使 招讨使 都点检 ]||b2[*  
  观察使 按察使 衍圣公 大学土 宣政院 集贤院 ]||b2[*  
  军机处 翰林院 钦天监 内务府 布政使 未入流 ]||b2[*  
  税务司 资政院 咨议局 国务院 枢密院 ]||b2[*  
  三闾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将作大匠 谏议大夫 ]||b2[*  
  光禄大夫 绣衣直指 监察御史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b2[*  
  翰林学土 中书舍人 都指挥使 钦差大臣 牛录额真 ]||b2[*  
  参赞大臣 总税务司 海军衙门 ]||b2[*  
  典农中郎将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b2[*  
]||b2[*  
古代秘书官制简介 ]||b2[*  
  主书:战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 ]||b2[*  
  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 ]||b2[*  
  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 jMZ{>l.v  
  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jMZ{>l.v  
  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 jMZ{>l.v  
  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jMZ{>l.v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这种官职不是专职,而是加职。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处理皇帝的文书。 jMZ{>l.v  
  译官令 九译令:汉代设置的翻译官,负责翻译异国来信之语言。相当于当代的外文秘书。 jMZ{>l.v  
  符宝郎:东汉时掌管天子印玺及符节的官。 jMZ{>l.v  
  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的下属官员,负责中央馆、图书馆,处理直达君主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察权的各部刺史等。汉以后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与司隶校尉国为最有权威的督察官。 jMZ{>l.v  
  从事:汉代刺史的佐吏,如别驾、治中、主簿等都为从事。当时各郡国也有从事。 jMZ{>l.v  
  书佐:汉代主管文书的小吏。像功曹书佐、典郡书佐等,负责起草和缮写文书。 jMZ{>l.v  
  尚书:尚书是主管文书的意思。汉代在宫廷中主管文书的官称为尚书。 jMZ{>l.v  
  二千石曹尚书:汉代郡国守相的官傣为二千石,古习惯上称地方行政长官为二千石。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郡国守相文书的尚书被称为二千石曹尚书。 jMZ{>l.v  
  三公曹尚书: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三公职掌的文书的尚书被乐为三公尚书。 jMZ{>l.v  
  尚书令:尚书的主管为尚书令。隋、唐时逐渐形成以尚书为尚书省长官的制度,这样尚书令就不是主管文书的官,而是中央行政监督各部门的最高首长。 jMZ{>l.v  
  丞相:秦、汉时期定的制度。以丞相为辅佐皇帝的最重政务长官,与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汉代初期有时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明初亦说左右丞相,不久即废,此后不再有丞相之名。 jMZ{>l.v  
  中书令:汉武帝时以宦官充任,职掌传宣诏令。曹丕即位后设中书监及中书令,监令同等,其权任相当于宰相,习惯上监在令前。隋、唐以后,中书监废止,只存中书令。 jMZ{>l.v  
  中书监:魏时曹丕即位后所设,与中书令同等权位。 jMZ{>l.v  
  中书省:魏晋以后,尚书令之权被中书监、中书令所代,开始以中书省为中央总机构。至梁、陈时,中书省内部事务官中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 jMZ{>l.v  
  中书舍人:唐、宋时中书舍人是相当尊贵的官职。明代设中书科中书舍人,仅掌书写诰敕等事,官阶从七品。开始名为中书省直省舍人,后固中书省废而改称中书科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不为人重视,仅作为外观装点而已。其中有以工书得名实际担任缮写者,清仍其制,一般称中书科中书,是无是轻者之官。 jMZ{>l.v  
  秘书令:汉末曹操为魏王,初置秘书令,掌机要文书。曹丕即位后,改为中书监和中书令。 jMZ{>l.v  
   jMZ{>l.v  
等级与管理权限: jMZ{>l.v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 jMZ{>l.v  
  丞相(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 jMZ{>l.v  
  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jMZ{>l.v  
  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jMZ{>l.v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jMZ{>l.v  
  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jMZ{>l.v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 jMZ{>l.v  
  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jMZ{>l.v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jMZ{>l.v  
  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jMZ{>l.v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jMZ{>l.v  
  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jMZ{>l.v  
  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jMZ{>l.v  
  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部千总。 jMZ{>l.v  
  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县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jMZ{>l.v  
  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jMZ{>l.v  
  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委千总。 jMZ{>l.v  
  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署骁骑尉。 jMZ{>l.v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武)外委把总。 jMZ{>l.v  
  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 jMZ{>l.v  
  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jMZ{>l.v  
jMZ{>l.v  
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 jMZ{>l.v  
  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jMZ{>l.v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jMZ{>l.v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jMZ{>l.v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jMZ{>l.v  
  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 jMZ{>l.v  
jMZ{>l.v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jMZ{>l.v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jMZ{>l.v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jMZ{>l.v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jMZ{>l.v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jMZ{>l.v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jMZ{>l.v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jMZ{>l.v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jMZ{>l.v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jMZ{>l.v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jMZ{>l.v  
  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jMZ{>l.v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jMZ{>l.v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jMZ{>l.v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jMZ{>l.v  
  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jMZ{>l.v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jMZ{>l.v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jMZ{>l.v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jMZ{>l.v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jMZ{>l.v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jMZ{>l.v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8-11
够齐
有志者事竟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