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宋朝十八帝》作者游彪访谈
0 本次访谈有林苏主持。
Lju)q6 Lju)q6 《正说宋朝十八帝》作者游彪介绍:1965年出生,四川简阳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撰写博士论文,2000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宋辽夏金史研究,著有《宋代荫补制度研究》、《宋代寺院经济史稿》,发表论文30余篇。
Lju)q6 Lju)q6 林苏:宋太祖非常有名,宋太祖是开国之君,他成为君王是经过兵变,请您跟大家讲一讲宋太祖的故事。
Lju)q6 Lju)q6 游彪:关于太祖的即位或者太祖成为宋朝的君主,有很多传闻有些误差。有些人说他不想当皇帝,实际上宋太祖本人是为了掩盖某些东西,当了皇帝以后,把自己以前做过的不是很光彩的事做了一些掩饰,比如让别人编造一些故事,掩盖这些事实。历朝的皇帝都会掩盖一些事实,宋太祖也不例外。陈桥兵变是掌握在他手中的,他是毫无疑问的首谋。表面上似乎跟他无关,实际上他是装的,把他自己装扮成被动的。他必须要这么做,否则的话,他自己出面,效果未必达到原来想要的效果。整个的兵变过程应该说一定是在宋太祖赵匡胤掌握之中,但他让别人出面,让手下的骨干人员具体去做事情。
Lju)q6 Lju)q6 游彪:陈桥兵变里,包括喝完酒以后就去睡觉等等这些情节,这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而这个兵变的前期策划过程,基本上都是他操作出来的。
Lju)q6 Lju)q6 林苏:太祖自己有儿子,而最终继位的是他弟弟太宗。按照封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太宗继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能形成这样呢?
Lju)q6 Lju)q6 游彪:应该说宋太宗不管是在宋太祖建国的过程当中还是后来太祖当了皇帝以后,在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的时候,宋太宗一直参与了这个过程。太宗在宋王朝的集团里,有相当大的势力,也就是说宋太祖赵匡胤之外,他的势力应该是很大的。他自己培养了很多的势力。还有很有利的条件,就是宋太宗本人是开封府的府尹,相当于首都的第一把手,掌握了京城的控制权,这对他登上皇位来说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
Lju)q6 Lju)q6 游彪:这种皇位过渡表面上是平稳的,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种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太祖的旧部,也对太宗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后来宋太宗继位以后,慢慢剪除他们,但并不是通过很极端的手段,一继位以后把他们杀掉,没有这样。别的王朝杀人的情况比较多,太宗做得比较慢。应该说太宗本人比较阴险,他要逼死太祖儿子的时候,并不是说通过杀人的手段,而是用一种软刀子。当时雍熙北伐过程中,跟辽朝打仗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失踪了,当时军中无主,很多大臣要立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为新君。宋太宗回到朝廷以后,以这次战役失利为借口,不兑现此前平定北汉政权的封赏。将士们私下议论,德昭就跟太宗说,即使伐辽失败了,但也要赏赐平汉有功的将领。本来宋太宗打了败仗就很窝火,当时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就要了宋太祖儿子的命,就说赏可以,等你以后当了皇帝再赏吧。这句话暗示着不要以为我不知道,其实我失踪的这段时间,有人要立你为皇帝。其实他很明白地说出了对德昭的猜忌。
Lju)q6 Lju)q6 游彪:回去以后,太祖的儿子赵德昭对这句话受不了,就自殺了。自殺以后,宋太宗本人假惺惺抱着侄子说,侄儿你何至于此。实际上他通过这种手段就是要逼死人家。凡是对他皇位有威胁的人,基本上都剪除掉,所以他能够比较平稳地进行皇权的过渡。有一点比较好的就是太宗剪除反对势力的时候,它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是采取很极端的手段,逐渐地使大家对这种情况认可了,相当于默认了。包括太祖很信任的大臣赵普。开始的时候赵普是太祖很信任的大臣,后来他看到太宗的地位比较巩固以后,反而回过头来帮助宋太宗怎么样巩固帝位,怎么样剪除赵廷美等这些势力。太祖的旧部势力被剪除跟赵普很有关系。宋太宗统治后期,赵普对他的帮助很大。
Lju)q6 Lju)q6 林苏:最终宋太宗并没有做到哥哥传给他,反过来再传给哥哥的儿子?
Lju)q6 Lju)q6 游彪:他就策划好了,不可能这样做的。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宋太宗和他的大臣导演出来的,很明显地要掩盖自己夺取帝位这种不光彩的行为,所以他必然要做出很多事情。比如中国古代一般说皇帝即位有君权神授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所有的皇帝,包括宋太祖宋太宗他们都有一种上天授于他们帝位的传言,都要编造一些。所以太宗即位以后,为了顺利把帝位传给他儿子,当然要编造很多东西。实际上都是他和心腹策划出来的东西。我想这种东西肯定是虚的,因为我们现在看不到他当时做的过程,他怎么样去操作的过程。有一点,他越是心虚越去做这些东西,不心虚的话就不必去做。
Lju)q6 Lju)q6 林苏:您提到宋代的特点,宋代的皇位传承非常平顺,并没出现大的危机,为什么?
Lju)q6 Lju)q6 Lju)q6 游彪:如果南宋末年的两位小皇帝不算,那么就有16位皇帝,其中又有7位皇帝是非嫡长子继承,比例高达近45%。甚至还出现一位平民皇帝宋理宗。皇帝的父亲仅是一个小县尉(相当于主管治安的副县长。县尉一职秦代开始设置,负责地方军事和治安,延续到宋代后职权就非常轻微了。),但在理宗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理宗兄弟不得不跟母亲寄居在舅舅家里。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大常见的,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宋朝的帝位传承它有很多因素,不是说像别的王朝比如皇室或者皇帝做出某种决定以后,就能够执行。由于国家对文官的重视,还有整个国家的政策,宋朝的皇位传承实行的是一种比较多元的政策。皇位的继承,有些时候皇帝说了算,但是大多数的时候不是皇帝说了就算,很多大臣在皇位的继承过程中很起作用,尤其是处在核心权力位置的士大夫,往往有相当大的权力,有参与权。在太宗儿子继位的时候,有很多官员,实际上参与的,像寇准这样一些人实际上也参与了皇位继承的决定。本来说这件大事我是不能参与的,实际上太宗是向他征求意见,他的意见对太宗的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宋朝从太宗以来就限制内宫的权力,不像明代、清代的宦官或者是后妃的权力欲很强,而且也掌握很多权力。宋朝从开国以后,严格控制内宫的权力。这些人不参与政治斗争,皇位的传承就会相对比较顺利一些,假如这些人有权力,存在着多种的政治势力,在这种情况下,皇位的传承就会血腥一些。宋朝没有很极端的帝位传承。尤其是军权,这种权力一般内宫的人是掌握不了的,当然就无法参与皇位的传承之争。
Lju)q6 K*{RGE 林苏:那宦官童贯为什么能爬到高位,甚至于封王,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惟一被册封为王的宦官?这对北宋有什么样的影响?
K*{RGE K*{RGE 游彪:童贯本身是一个特例,宋朝其他的时候很少有这个现象。有的时候皇帝派他出去,仅仅是为皇帝办事而已。这种宦官不具有特别大的权力。童贯的特例估计跟宋徽宗本人有关。宋徽宗本身对艺术的酷爱,使他很少有精力管理朝政,所以把朝政交给他信任的人。宋徽宗所信任的人在我看来有两类,一类就是跟他兴趣相投的,有同样爱好的这样的人,比如像蔡京,蔡京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宋徽宗就很信任他,把朝政交给他管理。还有一类人就是跟军事有关的,比如童贯。童贯曾用兵河湟,攻打西夏,镇ya方腊,都可以算是小有成绩的。童贯最大的军事动作是所谓的收复燕云。燕云16州是被辽朝人控制的,从宋太祖开国以后就想收复燕云地区,这是赵宋王朝很久以来的梦想。这个梦想在宋徽宗时代由童贯实现了,宋太祖没有实现的,童贯带领军队把燕云地区拿下来了。尽管事实上童贯接收的仅仅是燕京空城和其他六州,而且也不是靠军事实力打下来的,反而暴露了马脚,让金朝感到有机可乘(金人看清了宋军队的衰弱,很快就准备南侵了。),但徽宗君臣以为是一个绝大的胜利,对童贯等人大肆封赏。童贯的地位升高跟这种情况有很大的关系。从制度的层面看,并不是宋朝所有的宦官都有这样的地位。唐朝的宦官可以任意换皇帝,但是童贯即便这么高的地位,也没有对皇帝不利的情况,应该说宋朝的童贯这样的宦官是一个特例。
K*{RGE K*{RGE 林苏:宋朝很少没有杀大臣的事件,为什么呢?
K*{RGE K*{RGE 游彪:太祖建立宋朝以后,对武将一直是防范的,怕他们威胁到帝位,所以太祖逐渐地开始重用文官。虽然太祖时代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这样的政策,但是重文的倾向逐渐开始形成。形成过程中,据说在宋太祖的时候给他的子孙定下几条规矩,不杀文官,不杀大臣等。这就是宋人一直津津乐道的祖宗家法,后来宋朝的士大夫一直沿袭的。这样的规范是主要的方面,但宋朝君臣关系有些时候还是出了很多问题。总的来说,宋朝君臣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因为掌握权力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文官,文官也有权力斗争,但是斗争方式跟武将是不一样的,最多是在那打笔战,不至于产生逼宫篡位这样的情况。在我看来,宋朝的权力运作方式跟其他朝代还是有些差距的,这个差距更多的体现在一种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样的理念上。这种理念在宋朝比较明显。在这种理念下,由于士大夫受到有很好的待遇,也有很高的地位,所以跟皇帝能够和平相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南宋灭亡的时候,很多人宁愿跳水自殺,甚至是自fen,甚至整个家族为宋王朝殉葬,别的王朝可能也有,但是这种情况在宋灭亡的时候,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这个事实说明什么问题?就是北宋的王室对士大夫格外的关照,他们的社会地位非常高,所以他们能够比较和睦地与皇帝相处。
K*{RGE K*{RGE 林苏:宋朝的文化非常发达,不仅大臣文化素质很高,皇帝的文化素质经常是这样的,比如宋徽宗可能是历史上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皇帝。这对宋朝的文化和政治有什么样的影响?
K*{RGE K*{RGE 游彪:从总的情况来看,整个两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是一个高峰。我觉得这个高峰不一定是皇帝有多么高的水平。宋朝皇帝从小就受教育,从小就有单独的学校,有专门的学校教育他们,就是所谓的赵家子孙都有专门的学校教育他们。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老师一般是由朝廷选出来比较好的老师来教育他们。整个赵家子孙的文化素质都不低,甚至有赵家子孙想考进士,想考的不得了,但是皇帝规定宗室不能考,如果让他们考的话,完全有可能考上的。后来这个规定废去了,很多宗室真的考上了。我看过宋朝的两个登科录,有相当一部分是宗室子孙,上面都注明了的,这个可以看得出来,整个宗室的素质都比较高。在艺术上,宋徽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天才皇帝。他的艺术天才影响了宋的统治。宋徽宗可能因为艺术才华很浓厚,对性格有影响,执政的时候随意性也很大。很多时候不应该做的事情他也做。从政治角度说,宋徽宗是一个昏君,但是从他对宋代文化的贡献来说,宋徽宗的艺术创作给后人留下来的都是无价之宝
K*{RGE K*{RGE 今日:150 | 昨日:211 | 最高日:725 | 标记已读 | 精华区 | 最新帖子 主题:5988 | 帖子:50000 | 会员:1562 | 新会员:游小锋 K*{RGE 这贴就是论坛的第50000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