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172·白圭传》载:“成化元年,荆、襄贼刘千斤等作乱。敕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都督喜信、鲍政为左右参将,中官唐慎、林贵奉监之,而以(白)圭提督军务,发京军及诸道兵会讨”。“(白)圭等至南漳,贼迎战,败之,乘胜逼其巢。(刘)通(即刘千斤)奔寿阳,谋走陕西。圭遣兵扼其道,通乃退保大市,与苗龙合。官军又破之雁坪,斩通子聪及其党苗虎等。贼退保后岩山,据险下木石如雨。诸军四面攻,圭往来督战,士皆蚁附登。贼大败,擒通及其众三千五百余人,获贼子女万一千有奇,焚其庐舍,夷险阻而还”。
b>}
)G7b} b>}
)G7b} 《明史·卷173·朱永传》载:“成化元年,荆、襄刘通作乱。命(朱)永与尚书白圭往讨。进师南漳,击斩九百有奇。会(朱永)疾留南漳,而圭大军破贼。永往会,道遇余贼,俘斩数百人。其秋复进讨石龙、冯喜,皆捷”。
b>}
)G7b} 《明史·宪宗纪》载:“成化二年三月,朱永大破刘通于南漳,闰月朱永击擒刘通。其党石龙遁”。《明史·项忠传》载:“白圭既平刘通,荆、襄间流民屯结如故。(刘)通党李胡子者名原,伪称平王,与小王洪、王彪等掠南漳、房、内乡、渭南诸县。流民附贼者至百万。六年(公元1470年)冬,诏忠总督军务,与湖广总兵官李震讨之。”“贼潜伏山寨,伺间出劫。忠命副使余洵、都指挥李振击之,遇于竹山。”
b>}
)G7b} 《光绪府志》记载:“白圭至南阳,朱永由南漳入,遇贼诱之,临城击破之。永适有疾,留镇(南漳)。圭与唐慎、李震、湖广巡抚王俭进兵潭头坪;林贵、鲍政自远安进兵马良坪,喜信、王信自房县进兵浪口河,王恕率都指挥刘清等亦自谷城进兵洞庭庙。贼见势逼,千斤走寿阳,欲出陕西,苗龙走大市,欲出远安。即调兵往寿阳截其奔轶。千斤退大市与龙合。都指挥田广进至雁坪击贼,败之,追及古口山。明日广与诸军皆会,攻贼阵,斩其子刘聪、伪都指挥苗虎,乘胜进兵,贼退入巢穴,凭险为拒。时诸路兵会已二日,攻之不能下,士卒闻圭来,倍奋勇,圭乃命刘清,将兵千余,由间出贼后,焚其营。而自己大军临之,圭与震、俭攻其右,王信击其左,鲍政冲其中,贼数万余迎战,顾其营火,遂惊走。蹂躏死者无算,击斩万人,生擒刘千斤,献俘京师与苗龙等四十人皆磔于市,男子十岁以上者斩之,惟刘长子石和尚遁去”。
b>}
)G7b} b>}
)G7b} b>}
)G7b} 荆襄地区位于湖广、河南、陕西、四川四省交界处,“川陵延蔓,环数千里,山深地广”①。长期以来,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流亡到这里垦荒开矿,官府难以禁止。成化时,这里流民的数量已达一百五十万人以上②。为了加强对流民的管辖,明政府曾于天顺八年(1464)特增设湖广布政司参议一员,专门负责处置荆、襄、南阳三府流民事宜。正当明政府进一步加强控制时,成化元年(1465),河南西华人刘通(又名刘千斤)、石龙(又名石和尚)在湖广房县领导流民起义。刘通自称汉王,年号德胜,分设将军、元帅等官职,附近流民纷纷响应,众至四万人③。明政府急派工部尚书白圭、抚宁伯朱永以及湖广总兵李震等督军征讨。成化二年,总兵李震率兵进山围剿,起义军在梅溪附近大败李震军,杀死都指挥以下军官三十八人。白圭见李震战败,急调京营及江西、四川诸路兵马,从南漳、远安、房县、谷城四路攻击。刘通、石龙力战不支,被俘牺牲。
b>}
)G7b} b>}
)G7b} ①项忠:《报捷疏》,《明经世文编》卷四六。
b>}
)G7b} b>}
)G7b} ②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十一上《项忠传》。
b>}
)G7b} b>}
)G7b} [ 此帖被游裕钧在2013-01-20 11:1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