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这本书 "w&G1kw5I "w&G1kw5I 《易经》,或者更精确的来说──《周易》,原本只是“卜筮之书”,但它不仅是许多占卜数术的源头,还成为中国的科学基础。
"w&G1kw5I "w&G1kw5I 《易经》作者是谁? "w&G1kw5I 虽然这个问题仍是众说纷云,但如果我们不去涉及一大堆属于正统学术,或是各种考证等最严谨的问题,只是要为这个问题找到一个合理、让一般人大致上可以接受的答案,并不困难。
"w&G1kw5I "w&G1kw5I 就一般的说法,《易经》可以说是周朝时候占卜时巫师所使用的标准参考书,类似我们现在工程人员时常要带在身上的“技术手册”。
"w&G1kw5I "w&G1kw5I 然而这样的标准本并不是在周朝时就有的,虽然《周易.系辞传》里认为《易经》成书于“中古”,当时所谓的中古也就是“殷之末、周之初”。但一般而言,是伏羲画八卦,文王“重之”变为八八六十四卦),换句话说,《易经》也就是文王所作。也因此,我们在谈“八卦时”有分伏牺卦和文王卦。
"w&G1kw5I "w&G1kw5I "w&G1kw5I [size=-1]《史纪.周本纪》:西伯(即周文王)“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w&G1kw5I
"w&G1kw5I
干凿度:“垂黄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 "w&G1kw5I
不过这个说法有学者质疑。《周易正义》整理出总共四种说法,最后并认为伏羲画八卦时就已重之,换句话说,他认为64卦也是伏羲所制。
"w&G1kw5I [size=-1]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 "w&G1kw5I
"w&G1kw5I
以上意思为伏羲设计出64卦;文王为每卦写卦辞;周公进一步写每卦每爻的爻辞;孔子为周易作易传,即十翼,用以解易经。
"w&G1kw5I 不论是那一种说法,但仍有神话意味,而且古时著作往往明明并非一人一时所作,但就是会找个最伟大的人来充当作者。换句话说,以文王为《周易》作者的说法,只是以文王一人当集大成的代表而已。
"w&G1kw5I "w&G1kw5I 《易经》在夏朝和商朝时,应有其较早的版本,在夏朝时所使用的卜书叫做《连山》,商朝的版本叫做《归藏》,到了周朝所用的才叫做《周易》。所以《易经》的成书最早的版本至少可以回朔到夏朝。至于《连山》、《归藏》和目前的《易经》有多少内容相同之处,就不可而得之,不过有人考证出,《连山》是以“艮卦”做为开始,《归藏》是以“坤卦”,和现在《易经》以“乾卦”做为开始是不一样的。
"w&G1kw5I "w&G1kw5I 由此看来,《易经》的成书至少历经夏、商、周三代的演变,至于最初版本的集成又是怎么来的?可推溯到什么朝代?很难得知。
"w&G1kw5I "w&G1kw5I 不过就现行版本的《易经》来看,其取材和所涉及的历史事迹,都不晚于西周初期,所以就现在的《易经》来看,应该大概成书于周初。然而个人认为,虽然有人以此否认《连山》和《归藏》的存在,但是周朝之前也很有可能早就有类似《易经》这样的书在巫师手上,而当初的取材和经文也与今版不同,也说不定。
"w&G1kw5I "w&G1kw5I 如何成书? "w&G1kw5I 至于现在的《易经》是怎么来的?有位学者推测《易经》的成书历程,倒是很值得我们作为参考,以下就不再做考证,直接把结果讲出来。
"w&G1kw5I "w&G1kw5I 话说在周朝的最早期,皇室有专门掌管占卜的人,每天将所问的事情,以及所占卜出的现象记载下来,事后并将占卜结果与事情结果相互比较,收藏起来。然后定期将这些记载拿出来比对整理,将应验的筛选出来,做为以后比对吉凶祸福的参考依据。
"w&G1kw5I "w&G1kw5I 如此经年累月,逐渐累积下来的资料当然非同小可,而经过长期与事实的对照与统计,终于慢慢产生了最为简要的吉凶断辞,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卦爻辞”。“卦爻辞”指的是“卦辞”和“爻辞”,卦辞放在每卦之下统论一卦吉凶,而每一卦都有六个爻,每爻之下又都有论断该爻吉凶的文字即是爻辞。
"w&G1kw5I "w&G1kw5I 知道了《易经》的成书之后,再回顾《易经》的内容就会恍然大悟,由于其取材原本就以皇室生活为背景,所以有很多关于政治、军事、战争,等等材料,比如“利建侯”、“利涉大川”、“高宗伐鬼方”等等的;也有些则是取材自自然的事物,或者是人的身体。
"w&G1kw5I "w&G1kw5I 然而若是就事情的内容来看,《易经》不论是那一卦,大部份都是用来解释政治、人事、国家大事等等问题,都会非常地切题,而且很好解释;但若是碰到我们常问的事业、爱情、财运等等问题,却往往卜到的卦让你觉得文不对题,很难用来解释所要问的事,若要解释,只能靠联想力了。我想,这和《易经》的成书方式与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w&G1kw5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