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412阅读
  • 344回复

[原创]游泰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裕钧

发帖
771
金钱
3693
贡献值
453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0楼 发表于: 2012-07-27
       漳浦,游王氏,思刚公派裔孙王念八,讳宝生,原居宁化县城东门王家巷,于明永乐十二年移居漳州府漳浦县秀篆埔坪磜下,娶妻江氏,生子先益,未满周岁,念八故世,时崩田游七十七,讳信忠,中年无子,遂将先益鞠为嗣子,为其娶妻立业,为谢抚育之恩,先益遂改姓“游王”,并立族规,生姓游,死姓王,生时户籍为游氏,死后墓碑为王姓。王姓郡望 “太原”, 游姓郡望“广平”,其祠堂堂号从王、游两姓郡望各取一字,以“原平堂”作为游王氏家族标帜。衍播闽南、台湾的游王氏裔孙其祠堂堂号均用“原平堂”。 #L3heb&9  
离线游裕钧

发帖
771
金钱
3693
贡献值
453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1楼 发表于: 2012-07-28
明档案
        明档案  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命令中书省收集全国的“户口钱粮之籍”藏之内库;天下城池、山川、地理、形胜,亦皆图以成书,藏之内阁。并在宫内建立存放这些档案的大本堂。后又在南京后湖修造了黄册库,存放全国各地送来的赋役黄册。弘治十五年(1502),明孝宗命令在皇宫内修建了内阁大库。嘉靖十三年(1530),明世宗又在皇城内东南角,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所谓金匮石室的皇家档案库——皇史宬。此外,在各地方政府所在地,也修有架阁库、案牍库、案册库、册籍所等各类档案库房。由于自明中叶起政治极端腐败,加之明末清初长期战乱,明代的这些档案,基本上已荡然无存。清初为修《明史》,清政府向全国征集到各种明代档案共两万多件,由兵部送交内阁大库保存。后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为的破坏而不断有所损坏。清宣统二年(1910),内阁大库档案有数百万件被迁移出宫,后来流散于社会,造成大量明清档案的毁坏和失落。据目前所知,这些清初征集得来的明代档案,除北京、南京、台北及国外一些机构和个人手中有少量者外,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只有三千六百余件(册)。此外,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及山东曲阜孔庙之内,还保存了一些明代皇帝及其政府机构颁发给它们的文书。 #L3heb&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明代档案,就其年代而言,有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朝。而以天启、崇祯朝为最多。其中最早的是洪武三年徽州祁门县住民的户口单,最晚的是崇祯十七年反映明清战争及明末农民战争方面的文件,另外还有四件是南明弘光朝的官文书。 #L3heb&9  
        明档案的文种十分繁多。有皇帝的敕谕、诰命、铁券,各衙门或官员个人的题行稿、题本、奏本、揭帖、奏表、呈文、禀文、启本、手本、塘报、咨文、札付、舆图、簿册、契约、税票、户口单、状纸、宝钞以及实录、圣训、明会要、明会典、明国史稿等官修书的残本,也还有少数私人的著述如:明史纲目稿、明通鉴纲目稿、人物传记及奏议之类的手抄本等。其中以兵部的题行稿即发文稿以及科钞题本、奏本为最多,共计有三千一百余件,约占该馆现存明代档案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次是一些武职选簿等各种簿册。 #L3heb&9  
        明档案的内容,以崇祯年间兵部关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的题奏文书为较多。约有二百余件,计四十余万字;其次为反映明清战争的题奏文书。此外,还有反映明政权与蒙古及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有关漕运、荒政、租赋等方面的档案。 #L3heb&9  
        明代舆图中的《九州山镇川泽图》、《大明混一图》等,更是属于非常珍贵的档案。此外又有明代武职选簿,是记载明代京内外各卫所职官袭替补选及他们的履历等情形的登记簿,共有一百二十余册。它对于研究明代人物传记和边境疆城的治辖沿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L3heb&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这部分档案全部进行了修复装裱,重新配制了存放装置,妥善保管,并提供各界利用。 #L3heb&9  
        早自三十年代以来,有些档案资料陆续整理成编,铅印发表。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的《明清史料》,1949年前出版了甲至丁编;1959~1975年在台湾出版了戊至癸编。《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上下两册,金毓黻编,1949年东北图书馆出版。《明末农民起义史料》,郑天挺主编,1952年开明书店出版。《明清档案存真选集》,李光涛、李学智编,1959~1975年先后出版了三集,影印档案原件,略附文章说明。1978年创刊的《清代档案史料丛编》,刊印发表过一些明档。1981年创刊的《历史档案》杂志,间或也有一些明档刊布。 #L3heb&9  
#L3heb&9  
#L3heb&9  
[ 此帖被游裕钧在2012-08-15 16:02重新编辑 ]
离线游裕钧

发帖
771
金钱
3693
贡献值
453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2楼 发表于: 2012-07-2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明代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明代档案,就其年代而言,有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朝。而以天启、崇祯朝为最多。其中最早的是洪武三年徽州祁门县住民的户口单,最晚的是崇祯十七年反映明清战争及明末农民战争方面的文件,另外还有四件是南明弘光朝的官文书。 G@P+M1c  
       明档案的文种十分繁多。有皇帝的敕谕、诰命、铁券,各衙门或官员个人的题行稿、题本、奏本、揭帖、奏表、呈文、禀文、启本、手本、塘报、咨文、札付、舆图、簿册、契约、税票、户口单、状纸、宝钞以及实录、圣训、明会要、明会典、明国史稿等官修书的残本,也还有少数私人的著述如:明史纲目稿、明通鉴纲目稿、人物传记及奏议之类的手抄本等。其中以兵部的题行稿即发文稿以及科钞题本、奏本为最多,共计有三千一百余件,约占该馆现存明代档案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次是一些武职选簿等各种簿册。 G@P+M1c  
       此外又有明代武职选簿,是记载明代京内外各卫所职官袭替补选及他们的履历等情形的登记簿,共有一百二十多。 G@P+M1c  
        明代卫所《武职选簿》是记载明代京内各卫所职官袭替补选情况的登记簿册,又称“军职黄簿。它编排了亲军卫、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南京五军都督府管辖的各卫所职官档案。由于每一份档案涉及武职官员“姓名、年甲、贯址、父祖脚色、从军归附来历、征克地方、杀获次数、受赏名目、升授职役并调守卫所”等详细内容,所以是了解明代武职官员个人及其祖辈、父辈历史的珍贵史料。
[ 此帖被游裕钧在2012-08-15 16:03重新编辑 ]
离线游裕钧

发帖
771
金钱
3693
贡献值
453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3楼 发表于: 2012-07-29
江苏建湖县交睦庄游姓(考)
                                                                   G@P+M1c  
                                                                         江苏建湖县交睦庄游姓(考) G@P+M1c  
G@P+M1c  
       江苏盐城市建湖县建阳镇交睦庄有游姓4000多人,经过多年繁衍,交睦庄游氏分布除西藏外各省区,国外还有相当部分。儿时每当农闲之时,或明月高挂的夏日夜色或漫雪纷纷的冬夜,一遍又一遍伶听家乡老人为我们讲述神奇的传说。讲者津津有味,听者聚精会神。而多少年后,仍然不能忘记的还是要算关于我们游姓族祖游泰驸马的传说。我是2003年定居北京的,其间多次回江苏探望老妈,也听到了一些关于驸马游泰和建阳镇交睦庄游姓的传说。然众说纷云,相互矛盾,没有确凿的史料来佐证。从2011年开始广泛收集明驸马游泰和建阳镇交睦庄游姓资料,加以研究,并多次与国内明史专家沟通。下面说说我对江苏建湖县交睦庄游姓研究的个人拙见,不到之处,请指正。 G@P+M1c  
                                                               G@P+M1c  
                                                                     江苏盐城交睦庄游氏始祖游黑厮 G@P+M1c  
         G@P+M1c  
       游黑厮:江苏盐城建湖交睦庄立雪堂游氏始祖。祖籍:安徽省怀远县。明初人,1356年在建康(又称集庆路,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4月1日,朱元璋攻克建康,将建康改为应天府)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屡建军功,荣膺军职,历陞千户。《游铉墓志》中有记载。2011年4月,我在网上通过北京明史学家李新乐先生提供的信息,在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80号(田义墓院内),找到〈游铉墓志铭〉,经盐城建湖交睦庄游氏家谱主编游佳培先生译成现代文,盐城交睦庄游氏研究会副会长游其宏来北京实地考证后,认为《游铉墓志铭》具有很高的史学研究价值,通过“先淮之盐城人,始祖黑厮,从我太祖建康以战功历陞千户”可以认定:游黑厮是江苏盐城建湖交睦庄立雪堂游氏始祖。而在此以前盐城建湖交睦庄立雪堂游氏家谱和言传一直是以游彦真、游麟(字彦清)兄弟为始祖,而现在盐城建湖交睦庄游氏为游彦真后人。而游麟(字彦清),子游杰(字思池),孙游泰驸马举家迁往北京通州。游黑厮后人游彦真、游麟(字彦清),游杰(字思池)倶世袭。《游铉墓志》和《游氏家谱》均有记载。 G@P+M1c  
       下面说说盐城交睦庄游氏始祖游黑厮,游黑厮这个名字具有浓厚的元代文化色采,元代贫民多以数字命名,如明朝皇帝朱元璋,叫朱重八。他爸爸名字叫朱五四。他爷爷呢,叫朱初一。元代而以黑厮为名的较多,如李黑厮,吕黑厮等,这二个还是个大官。游姓始祖黑厮在元代可能性是个中下级军官。当朱元璋军队(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4月1日)攻克建康。“始祖黑厮,从我太祖建康以战功历陞千户”,游姓始祖游黑厮在建康参加了朱元璋的部队,这是个时间节点,大致可以推测1356年游姓始祖游黑厮参加了朱元璋的部队,打天下,并且“屡建军功,荣膺军职,历陞千户”。明代盐城行政上隶属淮安府,军事上隶属杨州卫,盐城守备千户所为中左所正千户,这在杨州方志上有记载。游姓始祖游黑厮是如何来到盐城市建湖县建阳镇交睦庄的,遍查盐城志,淮安志,山阳县志,杨州县志,金陵新志都没有找到史料记载。而游姓家谱称:为“皇明开国之旧勋”,明太祖施行屯田之策,遂置家于江苏盐城西北乡交睦庄。 G@P+M1c  
                                                                 G@P+M1c  
                                                                 江苏盐城建湖交睦庄立雪堂游氏始祖祖籍和宗祠 G@P+M1c  
                   G@P+M1c  
        江苏盐城建湖交睦庄游氏在第五次修谱时认定:江苏盐城建湖交睦庄立雪堂游氏始祖,祖籍祖籍安徽省婺源(今江西婺源县)。而盐城交睦庄游氏家谱主编游佳培先生,去上海图书馆查找婺源游姓宗谱,没有找到相关资料。而盐城滨海(建湖交睦庄游姓的一支)游姓去今江西婺源县实地查找,因找到今江西婺源县游姓家谱有彦高,与我祖彦真世序相同,而认定:今江西婺源县为始祖祖籍,并改了堂号,其实彦高是宋朝人,史书没有关于彦高的记载,只有彦高的哥哥九言,是宋朝人。而我祖彦真是明初人。固然,这时还没有找到〈游铉墓志铭〉,更不知游黑厮是江苏盐城建湖交睦庄立雪堂游氏始祖。 G@P+M1c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六-明-王世贞撰:“成化九年第六女隆庆长公主下嫁驸马游泰懐逺(阙)杰子也”,有人认为怀远可能性是驸马游泰父游杰的官衔。“驸马都尉游泰乞赐故父兵马副指挥杰谕祭特许之”,这是游杰去世时的官衔,五品官。我个人认为这里的怀远是个地名,后面少了二个字,可能性是那个村庄名。元明间怀远都属集庆路(建康)管辖,恰好与游铉墓志铭中提到的“始祖黑厮,从我太祖建康以战功历陞千户”,在地理位置上相一致。所以我个人认为江苏盐城建湖交睦庄立雪堂游氏始祖祖籍:安徽省怀远县。不过,这还需要进一步用史料来佐证。 G@P+M1c  
G@P+M1c  
                                                              艰难的资料收集,得到众人的热心帮助 G@P+M1c  
G@P+M1c  
G@P+M1c  
        从2011年开始。南京游海,南通游启平和我经过近一年的驸马游泰和盐城建湖交睦庄游氏的史料的收集,整理,于2012年04月21 日,在盐城建湖文史网上出版了《明宪宗游泰驸马传(【南京】游海 【南通】游启平 【北京】游裕钧》。 我们通过中华游姓网的游家陶先生和黄石的游泽华宗亲,找到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胡淑芳教授,向我们提供了边贡《华泉集》卷12中《张勋卫妻游氏墓志铭》复印件,南京的游海宗亲多次去南京图书馆查找史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终在一本台湾省出版的书中找到《张勋卫妻游氏墓志铭》原稿,《张勋卫妻游氏墓志铭》也就是驸马游泰女游芝的墓志铭。游芝在明史中没有记载,《张勋卫妻游氏墓志铭》的发现,给我们研究游泰提供了好多有价值的史料。有游芝出生和去世时间,通过游芝的墓志铭可以推测游芝夫英国公张仑的出生时间(1485年),并且还生有一子名骥。 G@P+M1c  
       南通的游启平宗亲利用休假时间,将盐城建湖交睦庄立雪堂游氏谱序和世序上传网上,供相关人士研究。2012年11月28日,又整理上传了《江苏盐城交睦庄游氏名人录》  ,涉及明清和近代盐城建湖交睦庄游氏52人。明清游姓名人的上传,为系统的研究盐城建湖交睦庄游氏提供了方便。 G@P+M1c  
       当我把寻祖问宗的信息在中华游氏网上布后,得到了游姓宗亲的热切关心,先后多人向我们提供信息,了解情况。在此表示感谢,因人员太多不再一一枚举。 G@P+M1c  
      同时在此感谢福建省永安地方志樊老师,山东文安吴主任,山东省招远市地方志主任,安徽省怀远地方志叶主任,北京市通州区史志办孙老师。         G@P+M1c  
      明代史料不同别朝,没有保存好,缺失多。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命令中书省收集全国的“户口钱粮之籍”藏之内库;自明中叶起政治极端腐败,加之明末清初长期战乱,明代的这些档案,基本上已荡然无存。明后期,农民起义军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对明代皇室宗亲大肆屠杀,对明文化焚烧催残。清朝进北京城后,为了稳定中原,先对皇室宗亲加以保护,后南方省份纷纷立明皇室宗亲为帝王,大规模的有组织反抗满清活动频繁。清康熙年间,也就是清朝定都中原20年后,清政府对原明皇室宗亲进行追杀,误杀好多。清初为修《明史》,清政府向全国征集到各种明代档案共两万多件,由内阁大库保存。后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为的破坏而不断有所损坏。清宣统二年(1910),内阁大库档案有数百万件被迁移出宫,后来流散于社会,造成大量明清档案的毁坏和失落。据目前所知,这些清初征集得来的明代档案,除北京、南京、台北及国外一些机构和个人手中有少量者外,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只有三千六百余件(册)。此外,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及山东曲阜孔庙之内,还保存了一些明代皇帝及其政府机构颁发给它们的文书。 而清朝对明朝的史料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编修,首先从民间大量征集史料,再带有明显的清朝统治理念来编修明史,所以明实录好多方面,缺少真实性,给明史的研究和发摒带来了难题。 G@P+M1c  
       明史的研究在世界上,日本是最先进的,台湾次之,然后才是中国。日本,台湾研究明史比较早,而且明史资料多。中国大陆在学习日本,台湾的研究明史经验和技术。 G@P+M1c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明代档案比较全,共有88本《明史档案汇总》,就其年代而言,有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朝。而以天启、崇祯朝为最多。最早的是洪武三年徽州祁门县住民的户口单,最晚的是崇祯十七年反映明清战争及明末农民战争方面的文件,另外还有四件是南明弘光朝的官文书。此外又有明代《武职选簿》,是记载明代京内外各卫所职官袭替补选及他们的履历等情形的登记簿,共有一百二十余册。 明代卫所《武职选簿》是记载明代京内各卫所职官袭替补选情况的登记簿册,又称“军职黄簿。每一份档案涉及武职官员“姓名、年甲、贯址、父祖脚色、从军归附来历、征克地方、杀获次数、受赏名目、升授职役并调守卫所”等详细内容,是了解明代武职官员个人及其祖辈、父辈历史的珍贵史料。 G@P+M1c  
         关于对盐城建湖交睦庄游氏的研究,相关地方志中没有关于盐城建湖交睦庄游氏的史料记载,只能以明驸马游泰的史料的收集来研究,我们查找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明代档案,和能找到的网上史料,没有找到相关信息。除明实录能找到部分资料外,关联驸马游泰子女的史料相当少。而游铉墓志铭,游芝墓志铭都是在没有上传网上的史料中找出来的。我个人认为,要想进一步找到驸马游泰的相关史料,可能性要更多的在明代野史中查找。也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G@P+M1c  
G@P+M1c  
G@P+M1c  
                                                                             江苏建湖县交睦庄游姓后裔分布情况 G@P+M1c  
       G@P+M1c  
G@P+M1c  
                                                                                游      泰      传 G@P+M1c  
G@P+M1c  
G@P+M1c  
      游麟,字彦清:子游杰(字思池); G@P+M1c  
      游杰,字思池:(北京)东城兵马副指挥;子游泰。 G@P+M1c  
      游泰,字尚秦,号东园(约1458年——1533年十月丁亥日),御前带刀侍卫,累朝皆领宿卫(负责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驸马都尉。据《明史职官志》,驸马都尉位在侯爵之下,伯爵之上,超一品。 游泰身材魁梧奇伟,生性果敢勇猛,文武全才,尤以臂力过人、娴于骑射而名噪乡里。明代实行军籍制,卫所军士及其子孙均入军户,世袭为兵,不得更动;而且“军士应起解者皆佥妻”,军士若去屯戍则妻子必须同行。宣德以后军屯日益败坏,明代实行的军籍制已名存实亡。游泰该出生,生活在江苏盐城县西北乡交睦庄。他幼时就能“走马击剑,好兵略”,且有报国之志。成年后(13岁)从军, 时任伍长,管运京都(明朝政府规定,舍人继承一般都要按照被继承人原职下降五阶使用)。 G@P+M1c  
       成化元年(1465年),河南西华人刘通(又名刘千斤)、石龙(又名石和尚)在湖广房县领导流民起义。刘通自称汉王,年号德胜,分设将军、元帅等官职,附近流民纷纷响应,众至四万人。明政府急派兵部尚书白圭、抚宁伯朱永以及湖广总兵李震等督军征讨。成化二年,总兵李震率兵进山围剿,起义军在梅溪附近大败李震军,杀死都指挥以下军官三十八人。游泰在征剿荆、襄盗贼中一马当先,奋勇无匹,且亲手擒得绰号为“刘千斤”(喻其力大无穷)的匪首,为宪宗所赏识,封为御前带刀侍卫”。 G@P+M1c  
       成化九年秋七月(1474年)。癸丑册  皇第六妹为隆庆长公主选东城兵马副指挥游杰男泰为驸马都尉授以诰命 。明英宗之女长公主受册封,赐汤沐邑于隆庆(今北京通州区马驹镇附近。那儿有明代为驸马种地的佃户形成的村落,名驸马庄),号为隆庆公主。游泰因押运漕船和捍卫京都有功,于饮宴中得毬,官封驸马都尉,人称隆庆驸马,开府京都,游泰举家迁至通州。明制:驸马之父封为兵马指挥(正六品虚衔,有俸禄),母亲封“孺人”,子孙世袭“四品锦衣卫指挥佥事”。 G@P+M1c  
       明代弘治乙丑(1505)进士陆深《俨山集》卷二十一:“今驸马都尉游泰,带刀入直,立东近壁,诸将军以次侍立,各执金瓜,西亦如之……”。可见皇帝对驸马游泰的亲信程度。 G@P+M1c  
       游泰父游杰(字思池):东城兵马副指挥。明王朝规定,驸马须从平民或低级官吏家庭中选取,而且子弟被选中的人家,近亲中便不能再出仕为官,即使已经做官的也得退休回家。游泰与隆庆公主结婚后,游泰父游杰该退休回家.弘治十八年二月(1505年2月)○驸马都尉游泰乞赐故父兵马副指挥杰谕祭特许之,(谕祭:谓天子下旨祭臣下,游杰在1505年前去世的)。 G@P+M1c  
      明宣德后,凡选驸马,礼部榜谕在京官员军民子弟年十四至十六,容貌齐整、行止端庄、有家教者报名,司礼内臣于诸王馆会选。“隆庆公主,英宗第十一女,母高淑妃。景泰六年生,后累进长公主。成化九年下嫁游泰。成化十五年薨,年二十五。母高淑妃。”成化九年,游泰最多16岁,而公主19岁,游泰至少比隆庆公主小三岁,可以大致推测游泰最早出生在明天顺二年(1458年)。 G@P+M1c  
       游泰驸马有一女四子:女,游芝(1490年9月26--1508年1月);子:游铭(庶出)(?--1512年)、游钦(庶出)(?--1505年),游铉(庶出)(1494年--1569年二月二十八日)、游锜。 G@P+M1c  
       据边贡的《华泉集》卷十二《游氏墓志铭》云:“游氏讳芝,世家淮阳。祖杰,为锦衣卫正千户,父泰,为驸马都尉, 母为隆庆大长公主”。游氏出生在明弘治庚戌(弘治三年,就是1490年)九月二十六日, 正德戊辰(1508年)春正月某日,锦衣卫勋卫张仑(后来的英国公)妻游氏卒。至是十有九岁也。生子名骥。张仑(尧臣)(1485年--1535年7月25日)在位21年。游铭:《大明孝宗皇帝实录》“升锦衣卫副千户游铭,为本卫正千户,及其弟百户钦,俱与世袭。铭、钦,皆驸马都尉游泰庶子也”。《继世纪闻》(明·陈洪谟)记云:正德7年(公元1512年)正月,“刘六,刘七义军复突霸州,攻陷大城,驸马游泰的儿子,跟随毛锐冒功,被义军杀死” (可能是游铭战死于霸州,今河北文安)。游钦:弘治七年五月,升锦衣卫副千户游铭为本徫正千户及其弟百户钦俱与世袭铭钦皆驸马都尉游泰庶子也 。据《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弘治十八年(1505年),授驸马都尉游泰庶子铉为锦衣卫百户,先是泰子钦恩授世袭百户卒,泰请以铉袭,且乞升正千户,兵部以为未可。上特授铉百户。游钦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前死的。游铉(1494年---1569年二月二十八日):字伯举,号微山,驸马三子,袭职锦衣左所正千户。诰封怀远将军,官至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游铉活到75岁。上面史料在北京琅山村出土的《明故锦衣卫指挥使游(铉)公墓志铭》,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80号(田义墓院内)中有记载。游锜: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七 )嘉靖十九年六月(1540年),辛未荫驸马都尉游泰子锜为国子生 。又据《招远县志》(上)(清),游锜,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任招远知县(现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 G@P+M1c  
       游泰为皇室重要成员之一,掌管皇室祭祀活动,在明实录中记载驸马游泰负责的祭祀活动就近200次,尤其在明武宗和明世宗的两朝里,代皇帝行太庙祭祀大礼!世宗实录 第:51页。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月○丁亥 ○驸马都尉游泰卒泰自武(成)化中尚隆庆长公主累朝皆领宿卫赐祭葬如例 。说明明驸马游泰直到1533年十月○丁亥才辞世。 G@P+M1c  
       《大明熹宗皇帝实录》(卷之十五)记云,天启元年十月(1621年),“录荫驸马游弘(宏)道子光表入监读书”。 G@P+M1c  
       根据《游氏宗谱》记载,游泰的三子游铉生游浃,游浃生游弘道,游弘道生游光表。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游氏宗谱•族谱叙》记载:“驸马嫡系居北通州,支脉犹存。自我皇清定鼎以来,罢职闲居。禄在未冠时,见驸马公一支之谱。祖父云:此驸马七世孙(游) 光表所记之谱。”引文中的“禄”,即族谱叙的执笔者。由此可见,至清康熙朝中期,还有游泰支脉在通州居住的记载。 G@P+M1c  
G@P+M1c  
G@P+M1c  
                                                                 明清 江苏盐城市建湖县建阳镇交睦庄游姓名人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本人水平有限,收集的资料,供参考,不足之处,请指正。另,有江苏盐城游氏始祖游黑厮和游泰驸马的相关信息请联系:yo60@sina.com谢谢。游裕钧。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 此帖被游裕钧在2012-12-31 18:16重新编辑 ]
离线游裕钧

发帖
771
金钱
3693
贡献值
453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4楼 发表于: 2012-07-31
明代漕运
明代漕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运,一类是军运。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始,在淮安、徐州德州通州等段,由官军节节接送,谓“支运”。每年四次,运粮300余石。旋改民运。明宣德四年(1429年),由于军队频繁调动,“瑄及尚书黄福建议复支运法”,采用军民结合方式进行。宣德年间六年(1431年),规定各地民可运粮到附近府州县水路兑给卫所官军,由官军运往京师,民贴给耗米、轻赉银,称为“兑运。”但是,由于运送路程较远,或受到气候的影响,以及官员的腐败,使得漕军军官和士兵也常为其所累。当时就有许多负责漕运的官员上吊而死或遁入空门,漕运总督也曾多次向皇帝表明他们的痛苦。后来漕运之法又改为“长运”,即全部漕粮由官军长运至京,更使得几十万漕军的生活境况迅速恶化。从明代中期卫所担负漕运开始, 直至清末卫所裁撤的400多年间, 东南卫所成为漕粮运输的专门性职业运输机构, 每年担负着将400万石漕粮由江南安全运送至京师的重要使命,东南之卒亦被之所困也。在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落后的明清时期, 只有依靠漕运卫所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 才能确实保障漕粮稳定运达,可以说卫所的作用和地位经历着变迁。 可参见:黄仁宇:《明代的漕运》李巨澜:《略论明清时期的卫所漕运》黄云鹤:《明清漕运史》
[ 此帖被游裕钧在2012-08-07 15:12重新编辑 ]
附件: 游氏1.bmp.zip (1 K) 下载次数:0
离线游裕钧

发帖
771
金钱
3693
贡献值
453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5楼 发表于: 2012-07-31
游铉
       游铉(1494年---1569年二月二十八日):字伯举,号薇山,驸马都尉东园公三子(按年龄)。游铉从小就是个杰出人物,形体相貌魁伟,开朗大方,待人和蔼。长大成人之后,承袭“锦衣左所正千户”之职兼督香舆廷燎亭厂,奉皇上之命巡视山东,回京后向皇上汇报,明年巡视锦衣卫各卫所,皇帝诏命任东厂掌理刑法之官,升指挥同知,锦衣卫南镇抚司堂上管司事,不久诰封怀远将军。数年之后,年老退休。穆宗即位之后,特命升任指挥使。隆庆三年(1569)二月二十八日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在当年四月十二日,葬于翠微山之南(今琅山村)。     G@P+M1c  
       游铉在锦衣卫任职时,尽职尽责,遇到灾年,赈济有方,百姓普遍得到救济。操练中军时,军政得到肃清。他在山东巡视时,张贴布告,使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有所收敛。游铉所到之处,用委婉的言辞鼓励﹑劝勉官员,有能干的声誉。在东厂掌理刑法时,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谁也不敢欺骗他。当时缉捕大逆不道之人,平息了危险的祸害,功劳居多。在伸雪冤屈,揭发奸恶的过程中,发现隐沦而未被擢用之士,又深表恭敬和怜悯。在掌握朝廷给予的节制管辖权力时,则更加自我检点约束,他说:“有见识的人,预料形势,该隐藏就躲起来,就没有灾异。维持安定,百姓应有安全感。”游铉到退休时,已任职三十年,而家中无多余积蓄,人们都说他廉洁。他虽是行伍出身,但恭谨温顺的样子,有儒士之风。他交往的人,都是当时社会名流;他谦虚有才干,能和属下打成一片,治理严格而给出路。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抚养侄儿,能发现他们的优点。     G@P+M1c  
       游铉的祖先是盐城(今江苏省盐城市)人。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是黑厮,跟随太祖朱元璋,因战功升为千户。祖父的父亲是游麟,祖父是游杰,均进封袭职。到父亲游泰,与隆庆长公主婚配,游泰号东园。   G@P+M1c  
       游铉配偶三人:初娶杨氏,鸿胪寺卿杨瑢的女儿,封为淑人,生一女,夭折;继娶郭氏,太傅、武定侯郭勋的女儿,没有生育,早已去世;再娶缪氏,生男女各一。游铉的儿子游浃仍袭祖职,娶白氏,她是龙骧卫指挥白宣的女儿。游铉的大女儿嫁给巡抚宣府都御史刘达的孙子刘希祖,即杨氏所生。二女儿嫁给本卫户侯吴镇的二儿子吴延鹤,即缪氏所生。游铉孙辈四人,三男一女。三男是:游弘道、游大道、游正道,尚在幼年,未娶妻。一女答应嫁给锦衣指挥邵辅的孙子邵师武。三男一女都是白氏所生。   G@P+M1c  
       上面史料在北京琅山村出土的《明故锦衣卫指挥使游(铉)公墓志铭》,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80号(田义墓院内)中有记载。
   G@P+M1c  
        通过对《游铉墓志》的分析,说说我个人的拙见,供参考: G@P+M1c  
        1, 游黑厮:江苏盐城立雪堂游氏始祖。元明初人,1356年在建康(又称集庆路,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4月1日,朱元璋攻克建康,将建康改为应天府)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屡建军功,荣膺军职,历陞千户。这在游铉墓志中有记载。曾祖麟(游彦清),祖杰(游思池),俱世袭。江苏盐城交睦庄游姓家谱中记载,游泰的伯祖父游彦真世袭,并且在洪武初年,立有战功。在发现《游铉墓志》前,江苏盐城交睦庄游氏并不知道盐城游氏始祖游黑厮,《游氏家谱》中也没有盐城游氏始祖游黑厮的记载。          G@P+M1c  
        2,驸马游泰,字尚秦,号东园。 G@P+M1c  
        3,江淮传说中的《望夫台》,误传游铉是隆庆公主的儿子。隆庆公主生活时间:1455----1480年12月。而游铉出生在1494年。而史料中也没有找到隆庆公主生人的记载。 G@P+M1c  
        4,《继世纪闻》(明•陈洪谟)记云:明正德7年(1512)正月,游铭战死于霸州,今河北文安;据《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弘治十八年(1505),授驸马都尉游泰庶子铉为锦衣卫百户,先是泰子钦恩授世袭百户卒,泰请以铉袭,且乞升正千户,兵部以为未可。上特授铉百户。游钦在弘治十八年(1505)前死的。“ 性孝友抚诸弟侄,能笃其爱”说明游铭,游钦有后人,这些还不被我们知道。 G@P+M1c  
        5,“孙四三男一女,男“孙四三男一女,男弘道,大道,正道,幼未娶,”,说明游铉死时有三个孙子,而史料中只有游弘道的记载。别的还需要我们去查找。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 此帖被游裕钧在2012-08-17 14:02重新编辑 ]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G@P+M1c  
[ 此帖被游裕钧在2013-01-09 19:18重新编辑 ]
附件: 游氏1.bmp.zip (1 K) 下载次数:4
离线游裕钧

发帖
771
金钱
3693
贡献值
453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6楼 发表于: 2012-08-08
        游泰的人生历程是相当辛酸的,婚后六年(1479年12月),隆庆公主去世。接下来,1505年和1512年正月,二子游钦长子游铭相继去世,中年丧妻和二子。是常人无法承受的。
离线游裕钧

发帖
771
金钱
3693
贡献值
453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7楼 发表于: 2012-08-12
       公主冠服,与亲王妃同,惟不用圭。亲王妃冠服:受册、助祭、朝会服礼服。洪武三年定九翚四凤冠。永乐三年又定九翟冠,制同皇妃。其大衫、霞帔、燕居佩服之饰,同东宫妃,第金事件减一,玉绶花,瑑宝相花文。 G@P+M1c  
    公主册印:银册二片,镌字镀金,藉以红锦褥。册盝饰以浑金沥粉蟠螭。其印同宋制,用金,龟纽,文曰“某国公主之印”。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印池用金,广取容。印外箧用木,饰以浑金沥粉盘凤,中箧用金鈒蟠凤,内小箧,饰如外箧。 G@P+M1c  
      公主府第:洪武五年,礼部言:“唐、宋公主视正一品,府第并用正一品制度。今拟公主第,厅堂九间,十一架,施花样兽脊,梁、栋、斗栱、檐桷彩色绘饰,惟不用金。正门五间,七架。大门,绿油,铜环。石础、墙砖,镌凿玲珑花样。”从之。 G@P+M1c  
       公主车,宋用厌翟车,明初因之。其后定制,凤轿、行障、坐障,如亲王妃。 G@P+M1c  
亲王妃车,亦曰凤轿、小轿,制俱同东宫妃。惟凤轿衣用木红平罗。小轿衣二:一用矾红素纻丝,一用木红平罗。行障、坐障,制同东宫妃。 G@P+M1c  
        文武官朝服:侯七梁,笼巾貂蝉,立笔四折,四柱,香草四段,前后金蝉,驸马与侯同,不用雉尾。 G@P+M1c  
        文武官公服:公、侯、驸马、伯服色花样、腰带与一品同。其制,盘领右衽袍,用纻丝或纱罗绢,袖宽三尺,一品至四品,绯袍; G@P+M1c  
[ 此帖被游裕钧在2012-08-12 17:57重新编辑 ]
离线游裕钧

发帖
771
金钱
3693
贡献值
453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8楼 发表于: 2012-08-13
明代隆庆州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三月,明成祖朱棣北巡,驻跸团山(今旧县镇团山),以妫川平坦,土地肥沃,设隆庆州,辖永宁、怀来二县,移民屯垦,直隶京师宣府;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为避穆宗年号,改为延庆州、延庆卫。 G@P+M1c  
       延庆县历史悠久,约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生活。春秋时期,延庆县曾是山戎活动的地区。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地属燕国。秦统一六国后,属上谷郡。西汉在延庆境内设夷舆、居庸二县,属上谷郡。东汉撤夷舆合入居庸县。三国、晋皆沿旧制。北魏居庸县为上谷郡治,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5年到527年),杜洛周在此发动了反魏起义后,居庸县遭到破坏,县废。东魏天平中(公元534至537年)复置。北齐为怀戎县地。 G@P+M1c  
  唐初属北燕州。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北燕为妫州;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在延庆境内置妫川县,属妫州;后又在今延庆城设防御军;唐末改称缙山县,为儒州治。后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石敬塘割幽云十六州于契丹,此地遂归辽;辽设儒州缙山县属南京道。 G@P+M1c  
  延庆:统元年(公元1141年)缙山县归德兴府,废州存县。元初废州,复改缙山县属上都路奉圣州;后因元仁宗诞生于县境香水园(今沈家营镇上下花园一带),他登基后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九月升缙山县为丈龙庆州,隶大都路,领怀来县。 G@P+M1c  
  明初,蒙古族退居漠北,龙庆州属永平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三月废州,迁民于关内,在居庸关设隆庆卫,驻军屯守,后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又增设永宁卫,属后军都督府; G@P+M1c  
        延庆地处北京市西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生态环境优良。延庆县地处居庸关和八达岭要塞,历史著名的万里长城东西穿越县境,自古以来延庆县就是全国南北交通要道。因此,从西汉到明代,延庆县经历了七度废兴。因战乱废弃州县建置时,居民大规模迁徙到长城以南;重新设置州县时,居民又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故今日延庆县居民之祖先,仅能从明代算起。由于明清以来,州县建置相对稳定,居民大部分来自明代戍守境内长城的卫屯士兵大部分为江淮人士和山西洪桐县移民,加之清代初期八旗子弟圈占旗地,因此经过数百年的隔阂后,延庆人民养成一种纯朴、勤劳、好学和不排外的性格,形成一种既不同于长城以南,又不同于长城以北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地方口音。
[ 此帖被游裕钧在2012-08-13 09:45重新编辑 ]
离线游裕钧

发帖
771
金钱
3693
贡献值
453
交易币
0
好评度
674
家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9楼 发表于: 2012-08-16
明东城兵马司在思城坊
        明代北京城除设置二县外,还设置与二县地位相当的五城兵马司,名为专理“刑名盗贼”,实际上其行政职能已接近今天的市政机构。中城兵马司在仁寿坊(东安门外东北),东城兵马司在思城坊(东安门外东南),南城兵马司在城外正阳街,西城兵马司在咸宜坊(西安门外西南),北城兵马司在教忠坊(北安门外东北)。 G@P+M1c  
       “东四”,旧称“东四牌楼”,因明代在路口建有4座牌楼而得名。在东四北大街路东,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名为“东四头条”至“东四十四条”的14个胡同。这片街巷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元大都时期,这里在元代属寅宾坊和居仁坊范围,明代改称思城坊和南居贤坊, G@P+M1c  
       东四街区,依照明朝 城内地方以坊为纲的行政设置,③ 它大致归属于东城南居贤坊和思城坊,受顺天府大兴县管 辖。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此二坊的东面为东直门和朝阳门,漕运而来的南方粮食和物 资从此处登岸进入内城,官方在其周围广建仓廒垄断重要物资流通,在控制商业网络时,货 物的流动也刺激了附近一带的各行各业的发展,南面大市街????杂货市、柴草市、贸易所就是 例证④;往北为府学胡同,是太庙、贡院的地方,各地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汇集于此,清朝 震均谈及春秋二试时,提到附近街巷多以租赁房屋牟利,家家出赁考寓,谓之状元吉寓⑤。 高耸的东四牌楼为此二街坊及其他临近街坊的典型商业网络标识,林立的店舍、商铺以这一 标识为中心向四周扩布开来,加上各种类型人口的流动,在明朝出现了所谓城中市肆,北最 盛,次则东牌楼街,西不及东的情况⑥,也显现出南居贤坊和思城坊的商业贸易指向。除商 业指向特征外,据康熙二十五年《日下旧闻考》对南居贤坊和思城坊的考证,由明朝太监和 官员出资、舍地或撰碑的寺庙道观构成街区的另一图景,如为太监王成住宅的承恩寺、景泰 五年太监阮通修建的永丰观、由太监阎兴撰碑的慧照寺、通政司陈恭撰碑的福安寺等。⑦韩书瑞(Susan Naquin)认为明代宫廷成员积极参与寺庙道观建设的原因,一来是明朝皇帝的 倡导,二来为上层透过建设寺庙作为中介,参与了北京的城市生活提供便利,因此皇室、宦 官与宫中的妇女等等都曾是寺庙的赞助者。⑧ 这里姑且不论明朝寺庙建设的功能和目的,本 文较为关注这些寺庙道观在街区的广泛存在,为清代汉民进入内城打开了一个缺口。 清代北京街区资料的相对丰富,使东四街区图景的呈现更为细致、完整。清初满族入关,在 京城强制推行满、汉分城政策,除了将内城土著居民驱逐至外城外,明朝内城日渐成熟的城 市商业网络也在高压下被强行中断,渐而转变为政治、军事等功能较均质、单一的八旗街区。 东四街区为正白旗部分居址,正白旗居东直门,取金胜木之义,区域界限北自府学胡同东口 向南,至四牌楼豹房胡同东口,南则从皇城根至东大城根????南北分别与镶黄旗和镶白旗交界, 其区域范围与明朝南居贤坊和思城坊大致吻合。清朝正白旗街区的整体概貌来看,经过清初 营建和修缮后东四头条至十条胡同,规整、宽敞,住宅院落多为诸王公贵族的府邸和宅第, 其中嘉勇公福康安府邸在二条胡同,麟公第府邸在五条胡同,元公第、信永公府邸在六条胡 同等,这些府邸,内门建在台基上、绿瓦朱漆、雕梁画栋、楼房大门,不仅显示主人的社会 等级和身份象征,四合院建筑群落基本奠定了清朝东四街区的整体景观。⑨#p#分页标题#e# 然而,东四街区虽同为正白旗居所,但根据官爵职位 G@P+M1c  
G@P+M1c  
[ 此帖被游裕钧在2013-01-14 09:59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