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60阅读
  • 0回复

[历史地理]两宋移民与镇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8485
金钱
65610
贡献值
3218
交易币
14
好评度
5367
家乡
湖南株洲姚家坝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6-20
— 本帖被 游德能 从 游氏源流 移动到本区(2010-06-21) —
;PrL)!  
   随着宋代商品流通加快、市镇兴起及交通便捷,各地往来频繁,流动人口增多。唐代坊墙的禁锢被完全解除,人口迁移成为常见现象。 ;PrL)!  
宋代镇江铁塔
    五代末北宋初,镇江地区就有人口流动的记载,有的外迁户凭借自身的优势成为本地望族。如丹徒刁氏原籍河南上蔡,五代时为避中原战乱迁居皖南宣城,至刁彦能因家贫投身军伍,在吴镇海军节度使王茂章帐下当差,因徙升州(今南京)。南唐代吴后,积功为昭武军节度使,被赐田京口,遂定京口为家,子孙占籍丹徙。其子刁衍随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先后受到宋太祖、宋太宗的信任,官至崇文院编修、兵部郎中。真宗、仁宗两朝时子孙相继登科,且“家富于财”,成为京口望族。镇江府金坛刘氏,五代时自河北沧州迁居润州丹阳,至南宋刘宰祖父时再徙金坛,死葬金坛。而曾祖、高祖及其上俱葬丹阳。刘宰父刘蒙庆及伯父刘嗣庆都以文行名重乡里,且兄弟友爱。刘嗣庆死葬丹阳,刘蒙庆死葬金坛方山以陪父母。刘宰在《宋史》中有传,为南宋名臣之一。其他如浙江丽水葛氏、开封翟氏、泉州陈氏都是北宋时分别徙居丹阳、丹徒的。 ;PrL)!  
    宋代文官队伍庞大,各级官吏在一地任职时间都不长,调动频繁,人才的流动也推动了人口流动。以镇江为例(北宋称润州,北宋末升州为府,称镇江府),仅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先后莅任润州知守的有:李宾、宋迪、李及之、沈衡、陈经、孔延之、陈琮、滕甫、孙觉、王安礼等,其中王安礼从熙宁八年(1075)十二月知润州至元丰元年(1078)十月转知湖州,前后约3年,任期最长。任期最短的如孙觉只有数月。北宋如此,南宋亦然。官员往来奔波,亲属、吏属跟随迁赴,成为社会一景。 ;PrL)!  
    镇江山水独特,又地居枢纽,北宋时北上经真楚运河及汴河可抵京师开封,南下取浙西运河直达杭州。商业繁荣,码头兴盛。文人学士、富商大贾、达官游宦流连忘返,络绎不绝。或留居于此,或迁居于兹,或因葬而后人附居者不一而足。《嘉定志》记宋谚称:京口江山素号奇伟,故承平时士大夫有‘生居洛阳,死葬朱方’之语”。两宋时镇江除多名胜古迹外,还多公卿甲第、名人故居。 ;PrL)!  
    如北宋大臣陈升之,福建建安(今建阳)人,英宗朝任枢密副使,神宗朝熙宁初为相,以集贤殿大学士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因在变法机构名称上与王安石意见不合,称疾不朝,后任镇江军节度使、知扬州。退仕后即移居治第于润州,府址位于京口范公桥南,与沈括梦溪园相近。沈括《梦溪笔谈》曾记:“丞相陈秀公治第于润,极为宏壮,池馆绵亘数百步。宅成,公已疾甚,唯肩舆一登西楼而已。”宋《舆地纪胜》也称陈升之“后居于润,薨葬于润,子孙因家焉。”陈升之本人非润州籍,但其子孙入籍丹徒就成了润州人。南宋时,陈升之的重孙辈陈应 就曾“三举”于本路乡试。与陈升之类似的还有北宋另一大臣苏颂,其祖籍泉州同安,自幼跟随做官的父亲宦居各地。仁宗庆历二年(1042)苏颂考中进士,时年23岁。授宿州观察推官,次年即迁江宁知县,3年任满适逢其父苏绅病故。扶柩归葬途中就便葬父于运河入江口处的润州(苏绅墓在京岘山西北原),遂移家京口。苏颂从政50多年,晚年“告老,以中太一宫使居京口”,宅第在城东化龙坊,与陈升之宅相近。哲宗绍圣四年(1097)正式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在京口病逝,葬于城西五州山。苏颂本人原非润籍,而子孙后人则入籍镇江,散居京口、丹阳等地。宋时,基他名人如沈括、米芾、陆秀夫等也原非润州土著,是先后从外地迁居镇江的。 ;PrL)!  
    北宋末发生靖康之变,金兵攻陷开封,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金兵不断南侵,中州及两淮之民大举奔逃过江,出现自西晋末永嘉之乱及其后。唐天宝安史之乱及其后的第三次大规模南迁浪潮。据《宋史》记载,建炎初“高宗南渡,民之从者如归市”;“金兵陷扬州,士兵随乘舆渡江,众数万”。高宗与流民落脚的第一站即是镇江。高宗还曾打算,将行在临时设在镇江,被从臣劝阻,取运河再逃浙北。建炎三年(1129)金军完颜宗弼(金兀术)部一直打到浙东,第二年春撤回江北,其后双方在江滩拉锯。绍兴三十年(1161)金主完颜亮撕约和约,发大军60万四路攻宋,主力一直打到长江北岸的和州(今安徽和县),淮泗居居又纷纷南逃,出现第二个难民流高潮。《至顺志》就记:“绍兴、隆庆间……(镇江)流徙蔽野,兵民参错”。南宋后期蒙古灭金军后转攻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蒙古军入侵淮西,兵锋至合肥?熏攻真州不克。江淮人众又一次奔逃,“宋端平丙申后,淮士多避地京口”,出现第三个难民流高潮。战争也给本土居民带来影响,如北宋末徽宗政和进士李觉,曾任亳州麻城县令,“承平时其家聚四百口,渡江兵火离散”,其所居旧址到南宋中叶成了镇江都统司眉寿酒库。 ;PrL)!  
    南宋一朝有关镇江移民的记载不绝于书。如徽宗宣和太学生范邦彦,本邢州唐山人,北宋末邢州沦陷于金,他参加金国的乡试,授任蔡州新息县令。高宗绍兴中,南宋军队诸路反攻,他率众反正,献蔡州以降。继南下徙居镇江,曾任南宋镇江府签判,后迁通州知州。周孚,镇江府丹徒人,南宋孝宗朝进士。祖上本是山东济北军将世家,两宋之交其先人避乱徙居镇江。周孚著有《蠹斋集》、《非诗辨妄》等,为当时知名学者。邱岳,南宋镇江府人,官至孝宗朝工部尚书。其先原海州朐山人,北宋末海州沦陷于金,遂徙高邮。南宋绍兴中邱岳父邱伯松携家自高邮南下,再徙镇江。高桂,南宋丹徒人,曾任高邮知州。其祖籍开封祥符,后渡江居京口。南宋末元兵攻入临安,高桂参加流亡政府,扈从赵、赵昺于海上,升枢密使。崖山之战中他追随陆秀夫蹈海殉国,名垂青史。 ;PrL)!  
    除史志外,有关宋代移民的记载在族谱、家谱中也保存较多。如镇江城南曹氏,先祖传为宋初大将曹彬之后,金兵南下,始迁祖曹斗保随宋室南渡,卜居镇江城南崇德街。丹阳尹氏,先世居河南洛阳,一世祖尹焞随宋室南渡,徙居浙江绍兴,是为尹氏南迁始祖。传4世至尹国宁,由浙东再迁镇江府丹阳黄连庄,是为丹阳尹氏始祖。与尹氏相似的是丹阳厉氏,建炎南渡时始迁祖厉介扈跸随从,辗转至浙东,继迁丹阳。镇江润东徐氏,始迁祖徐处仁于两宋之交自中原渡江,先居建康,传至徐世寿再迁镇江。丹徒大港赵氏,传为宋皇室赵德昭后代,金兵南下始迁祖赵子褫自中州移居镇江,再迁丹徒大港镇,至7世纪已有18分支,渐成当地第一大姓。后代25世孙赵声,为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丹徒石城陈氏,始迁祖陈延通分居徽州,历4世传陈肇昌,生子三,次子陈庆五、三子庆六于宋末为避战乱自徽州婺源迁往江东,居镇江城南横山石城乡,是为迁润始祖。清末民初镇江籍著名学者陈庆年即为横山陈氏之后。镇江梦溪严氏,北宋末始迁祖严永中自汴京(开封)移居镇江,传5世移宅京口子城外梦溪(原沈括梦溪园址),至9世严泰壹再移府城内严家巷。京口草巷茅氏,原籍河南汴梁,建炎南渡时先祖随从高宗渡江,徙居京口城内,至清代茅氏已是镇江府城著姓之一。茅氏30世孙茅以升为当代著名桥梁专家。此外京口望族丁氏、何氏等也都是在两宋之交时先后自河南祥符、开封等地迁入镇江的。 ;PrL)!  
    宋代移民现象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完全密不可分,移民的大量涌入在经济、文化、教育及风俗习尚等方面给镇江地区带来深远影响。 ;PrL)!  
(责任编辑 尤 岩)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待人以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