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荆”姓氏郡望——【广陵郡】 '",5Bu#C
'",5Bu#C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改江都国置,六年分广陵郡部分地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改为郡,治广陵(今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 '",5Bu#C
'",5Bu#C
'",5Bu#C
'",5Bu#C
8.“赵、姜、秦、尹、严、庄、桂、强、艾、扬、皮、狄、秋、双、莘、慎、王、阚那、权、上官”姓氏郡望——【天水郡】 aqQ o,5U>
aqQ o,5U>
汉元鼎三年(前114)置,治平襄(今通渭西北)。辖境相当今甘肃通渭、静宁、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 aqQ o,5U>
aqQ o,5U>
[汉阳郡] 东汉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置,治冀县(今甘谷东南)。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陇西、礼县以东、静宁、庄浪以西、黄河以南、蟠冢山以北地。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9.“王、郭、阎、郝、易、武、祝、祁、霍、邬、宫、迟、官、伏、唐、管、景、匡、昝、弓、韶、郁、能、充、弘、沃、越、师、尉迟、澹台、令狐”姓氏郡望——【太原郡】(晋阳郡) aqQ o,5U>
aqQ o,5U>
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置,治晋阳(今太原市西南晋源镇)。辖境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汉以后渐小。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10.“魏、莫、毋”姓氏郡望——【巨鹿郡】 aqQ o,5U>
aqQ o,5U>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置,治钜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11.“保、汤、兰、焦、甄、郎、仲、蔺、王、张、宋、舒、杜”姓氏郡望——【中山郡】 aqQ o,5U>
aqQ o,5U>
汉高帝置,治卢奴(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狼牙山以南、保定市安国以西、唐县新乐以东和滹沱河以北地区。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12.“骆、路、蓟”姓氏郡望——【内黄郡】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13.“汪、牟、纪、欧、解、柴、晋、来、巫、邴、仇、步、勾、饶”姓氏郡望——【平阳郡】 aqQ o,5U>
aqQ o,5U>
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分河东郡置,治平阳(今临汾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霍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14.“常、温、仇、东、芮、柬”姓氏郡望——【平原郡】 aqQ o,5U>
aqQ o,5U>
汉置,治平原(今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及河北吴桥等县。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15.“原、花、宿、王、太叔”姓氏郡望——【东平郡】 aqQ o,5U>
aqQ o,5U>
南朝宋改东平国为郡,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市、汶上、东平等县地。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16.“任”姓氏郡望——【东安郡】 aqQ o,5U>
aqQ o,5U>
东汉末置,治所即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旋废,晋元康元年复置,移治盖县(今山东沂源县东南),北齐又移治东莞县(今山东沂水县),隋开皇初废;三国吴黄武五年(226)置,治富春(今浙江富阳县),七年(228)废。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17.“习、苗、宦”姓氏郡望——【东阳郡】 aqQ o,5U>
aqQ o,5U>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分会稽郡置,治长山(今金华县)。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市县地。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18.“孟”姓氏郡望——【平陵郡】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19.“凤、支、轩辕”姓氏郡望——【邰阳郡】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20.“徐、戚、臧、竺、茅、后”姓氏郡望——【东海郡】 aqQ o,5U>
aqQ o,5U>
秦置,治郯(今郯城县北),楚汉之际为郯郡,后复为东海郡。辖境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21.“奚、王”姓氏郡望——【北海郡】 aqQ o,5U>
aqQ o,5U>
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分齐郡置,治营陵(今山东昌乐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市及安丘、昌乐、寿光、昌邑等县。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22.“孙、蒋、庄”姓氏郡望——【乐安郡】 aqQ o,5U>
aqQ o,5U>
三国魏改乐安国为郡,由临济移治高苑(今邹平东北)。辖境相当今山东博兴、高青、桓台、广饶、寿光等县地。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23.“吉、雷、党、印、益、专”姓氏郡望——【冯翊郡】 aqQ o,5U>
aqQ o,5U>
三国魏改左冯翊置,治临晋(今大荔)。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地区。 aqQ o,5U>
aqQ o,5U>
[华阳郡] 南朝宋侨置,治华阳(今勉县西北,北魏移勉县东)。辖境相当今陕西勉县、宁强县地。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24.“萧、缪、万俟”姓氏郡望——【兰陵郡】 aqQ o,5U>
aqQ o,5U>
晋元康元年(291)分东海郡置,治氶县(今枣庄市峄城镇)。辖境相当今山东枣庄市及滕县东部、东南部。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25.“杨、刁、牧”姓氏郡望——【弘农郡】 aqQ o,5U>
aqQ o,5U>
汉元鼎四年(前113)置,治弘农(今灵宝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26.“佟”姓氏郡望——【辽东郡】 aqQ o,5U>
aqQ o,5U>
战国燕置,治襄平(今辽阳市)。辖境相当今辽宁大凌河以东。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27.“项、钭”姓氏郡望——【辽西郡】 aqQ o,5U>
aqQ o,5U>
战国燕置,秦汉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辖境相当今河北迁西、乐亭、辽宁松岭山以东、长城以南、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28.“林、毛、卜、靳、池、栾、卓、银、邸、宰、通、相”姓氏郡望——【西河郡】(河西郡) aqQ o,5U>
aqQ o,5U>
战国魏置,一称河西,后入秦,废;汉元朔四年(前125)置,治平定(今陕西府谷西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山西吕梁山、芦芽山以西、石楼以北及陕西宜川以北黄河沿岸地带。 aqQ o,5U>
aqQ o,5U>
[九原郡] 秦置,治九原(今包头市西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后套及其以东至包头市、黄河南岸的伊克昭盟北地。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29.“吴”姓氏郡望——【延陵郡】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30.“夏、钟离”姓氏郡望——【会稽郡】 aqQ o,5U>
aqQ o,5U>
秦置,治吴县(今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浙江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地。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31.“谭、查、覃、晏、羿、富、宁”姓氏郡望——【齐郡】 aqQ o,5U>
aqQ o,5U>
汉改临淄郡置,治临淄(今淄博市东北临淄镇北)。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青州、广饶、临朐等市县地。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32.“黄、费、喻”姓氏郡望——【江夏郡】 aqQ o,5U>
aqQ o,5U>
汉高祖六年(前201)置,治安陆(今湖北安陆北)。辖境相当今湖北安陆、钟祥、潜江、沔阳、嘉鱼、蒲圻、崇阳以东、及河南光山、新县以西、信阳以东、淮河以南地。 aqQ o,5U>
aqQ o,5U>
[义阳郡] 三国魏置,治安昌(今枣阳市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罗山等市、县和桐柏县东部、湖北应山、大悟、随县等三县部分地区。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33.“熊、楚、戎”姓氏郡望——【江陵郡】 aqQ o,5U>
aqQ o,5U>
唐天宝初改荆州置,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乾元元年复为荆州。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34.“周、袁、廖、殷、齐、梅、盛、盍、商、糜、蓝、应、鞠、沙、河、昌、和、危、麴、仰、咸、盖”姓氏郡望——【汝南郡】 aqQ o,5U>
aqQ o,5U>
汉高帝四年(前203)置,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辖境相当今河南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 aqQ o,5U>
aqQ o,5U>
[淮南郡] 三国魏改淮南国置,治寿春(今寿县)。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巢湖、肥西以北、塘河以东、凤阳、滁县以西地区。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35.“胡、梁、程、伍、蒙、席、张、胡”姓氏郡望——【安定郡】 aqQ o,5U>
aqQ o,5U>
汉元鼎三年(前114)置,治高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今甘肃平凉市、景泰、靖远、会宁、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县地。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aqQ o,5U>
36.“马、万、鲁、窦、井、惠、班、禄”姓氏郡望——【扶风郡】 aqQ o,5U>
aqQ o,5U>
三国魏以右扶风改名,治槐里(今兴平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永寿、礼泉、户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 aqQ o,5U>
aqQ o,5U>
[新平郡] 东汉兴平元年(194)分右扶风及安定郡置,治漆县(北魏改名白土,今彬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长武、永寿和甘肃泾川、灵台等县地。 aqQ o,5U>
aqQ o,5U>
aqQ o,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