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310阅读
  • 12回复

分享游氏家族修谱的十大参考历史资料和办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5868
金钱
55111
贡献值
759
交易币
0
好评度
714
家乡
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萝卜冲组884号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1-25
    游氏家族修谱的十大参考历史资料和办法! *%5#\ I  
    *%5#\ I  
    《一》修著游氏家谱的作用 *%5#\ I  
       *%5#\ I  
    *%5#\ I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5#\ I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5#\ I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外?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着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5#\ I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特别我飞鹏卢氏,已有100多年没有修谱了,早我们采方中发现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说这次修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周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5#\ I  
    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望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比如,你要知道卢氏来由、远祖世系,可查卢氏由来,这次续谱,这套资料来之不易,她是我卢氏修谱中贡献最大的无名英雄,他叫卢本立,桃源县清林乡人,在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作,他耗费数千元,利用节假日三次飞往北京查寻复印下来的,我卢氏族人要感谢他对我族续谱工作中无私的贡献。你要知道范阳堂到底是回什么事?可查范阳堂—卢姓的堂号。你要知道老、新派别,可查老新语录。你想给自己的子女取个好名字,你想了解卢氏先人在各个历史朝代的功绩和对社会的贡献,一套谱书在手,卢氏家族的情况都有。 *%5#\ I  
    三、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不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馋奢无底,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卢氏后人的言行。谱书中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卢氏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不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5#\ I  
    四、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世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今后人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一个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随意向隅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经济开发中的往来,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5#\ I  
    五、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心万苦创业,育人,为卢氏家谱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5#\ I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美女?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美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这些都溶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回答是: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 *%5#\ I  
    《二》关于编撰续修__游__氏家谱的公开信 *%5#\ I  
      尊敬的同族宗亲台鉴: *%5#\ I  
      盖闻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无史则兴衰不明,族无谱则世系无序;雁过留影,人过留名,黎民百姓,谱著名迹。为人功德,平凡实绩,留给后人,不白涉世;为人不能无姓,为姓不能无谱,为谱不能无名,为名不能不留。家谱是“皮”,平民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常人不能名垂青史,但可以归根家谱。编撰续修家谱,就是要让所有宗亲都有姓有名,流芳百世。 *%5#\ I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引领同姓宗亲寻根问祖,专为黎民百姓树碑立传,是子孙的根系所在;没有家谱,寻根问祖缘木求鱼;没有家谱,追根溯源无本之木。我族历史悠久,人丁兴旺,世益弥远,族益滋大,人益滋繁。长幼尊卑,不识伦次;宗亲觌面,每多不识;同姓为婚,忽视优育;族内同名,不计其数;迁徙外地,不知所处,盖由家中无家谱所致。 *%5#\ I  
      家谱历史,文化深厚。此谱一续,世数相质;尊卑少长,有条不紊;族人功德,一一著录。 *%5#\ I  
      ___游_氏词曰:自家历史,宝贵财富,社会关注,自家爱护;续谱修谱,兴家旺族,有家有谱,子孙万福。适时续修,族人要务,历史宝库,永垂不朽。以谱识姓,自能解读。以谱传德,行为有数。以谱传世,支系清楚。以谱结亲,科学择偶。以谱寻根,问祖归宗。以谱取名,避免重复。以谱传艺,储文积武。以谱会友,收藏交流。以谱学谱,内涵丰富。 *%5#\ I  
      当前,神州昌盛,社会和谐,昌明盛世,有谱续修,无谱建谱,已为我族宗亲迫切愿望。几位族人,倡议续事,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拟建“编撰续谱委员会”,从即日起,开始工作。 *%5#\ I  
      为了续好家谱,赢得宗亲支持,发此公告。希望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特别希望本族文人,积极参与。本家前辈和晚辈们协助支持、提供信息、出力出资、共同来完成这项光荣、艰巨工程,将自已名讳烙记在家谱之中,把珍贵的家谱续修完成,将家族的辉煌历史和精神瑰宝,永不断载、代代相传。 *%5#\ I  
      最后祝本家人工作顺利、家庭和睦、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5#\ I  
      特发此信,望请本家人相互告知。以上若有不到之处,多多谅解! *%5#\ I  
    编撰续修家谱众倡议者 *%5#\ I  
                                                         *%5#\ I  
    *%5#\ I  
    年、月、日 *%5#\ I  
    *%5#\ I  
    *%5#\ I  
    *%5#\ I  
    〈三〉游氏家族理事会章程: *%5#\ I  
    第一章 总则 *%5#\ I  
    第一条  游  氏宗族理事会是民间的群众组织 *%5#\ I  
    第二条理事会的宗旨:热爱祖国,遵守法律,尊祖敬宗,传承家族文化,弘扬家风祖规,增强家族亲情与福利事业的发展,服务家族,以和谐促发展,以团结促进步,为宗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为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5#\ I  
    第三条理事会以  游  氏宗族世系范围内为组织区域。凡此区域的  游  氏宗族成员不分男女均为自然会员。 *%5#\ I  
    *%5#\ I  
    第二章 理事会的主要职能与任务 *%5#\ I  
    第四条主要职能 *%5#\ I  
    (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奉献力量。 *%5#\ I  
    (二)组织召开全体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和理事长办公会议,组织召开事理会属下的各组织机构工作会和各种研讨会议。 *%5#\ I  
    (三)加强本会同别姓宗系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增进友谊。 *%5#\ I  
    (四)认真反映宗族群众的情况和要求。 *%5#\ I  
    第五条具体任务 *%5#\ I  
    (一)关于宗功祖德祭祀活动事项。 *%5#\ I  
    (二)关于举办各类福利事业、敦亲睦族,促进繁荣事项。 *%5#\ I  
    (三)关于扶危、助贫、奖学事项。 *%5#\ I  
    (四)关于宗族各地之间的调查登记及文化交流联络事项。 *%5#\ I  
    (五)关于编辑本族家谱、历史事迹及族志会刊等事项。 *%5#\ I  
    (六)其他事项。 *%5#\ I  
    *%5#\ I  
    第三章 组织机构 *%5#\ I  
    第六条 理事会组织机构 *%5#\ I  
    (一)本会为理事会制,每届任期3-5年,可连选连任。改变任期由理事会全体会议决定。 *%5#\ I  
    (二)本会最高权利为理事会全体会议,理事会理事从家族成员中产生。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具体会议选举产生。 *%5#\ I  
    (三)本理事会设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资料组、会计、出纳、财务监督、法律顾问等。 *%5#\ I  
    (四)资料组、财会及其监督人员和法律顾问由理事会选派人任之。 *%5#\ I  
    (五)对本理事会有贡献、热心支持和资助本会工作贡献较大的海内乡亲族贤及社会各界人士均可在本会任名誉职务。如名誉顾问、名誉会长或副会长、名誉理事等(人数不限)并以本会名义发聘书。 *%5#\ I  
    (六)本会工作人员,一律义务服务本会,工作不领固定津酬。 *%5#\ I  
    第七条 理事会的职责是: *%5#\ I  
    (一)制定及修改本会章程; *%5#\ I  
    (二)审议业务计划及年度收支决算; *%5#\ I  
    (三)理事会机构人员的选举与解职。 *%5#\ I  
    第八条 理事会职权如下: *%5#\ I  
    (一)执行本章程; *%5#\ I  
    (二)执行理事会的各项决议; *%5#\ I  
    (三)制定年度计划财务安排; *%5#\ I  
    (四)召开理事大会及临时会议; *%5#\ I  
    (五)向理事会报告工作及年度财务工作; *%5#\ I  
    (六)对各项事务、业务、人员资格审查; *%5#\ I  
    (七)发动和接受族贤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 *%5#\ I  
    (八)推选财务监督人员、执行财务制度,管理好财务; *%5#\ I  
    (九)定期向理事会做工作报告。第九条常务理事会职责如下: *%5#\ I  
    1.执行理事会决议; *%5#\ I  
    2.主持理事会日常工作。 *%5#\ I  
    第十条: *%5#\ I  
    (一)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时,由理事长主持,如理事长没有出席时,由理事长委托人主持召开会议。 *%5#\ I  
      (二)召开理事会会议应有全体理事会三分之二人员出席始得开会,并以出席人数三分之二人同意,方得决议。对不利于理事会团结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可通过民主程序予以罢免和撤换。 *%5#\ I  
    (三)理事会成立财务领导小组,领导理事基金会,健全财务制度。财务收支要做到日清月结,定期向常务理事会汇报,定期对全体理事公布。 *%5#\ I  
    *%5#\ I  
    第四章 基金会总则 *%5#\ I  
      第一条:  游  氏宗族理事基金会由宗族理事会筹委会发起组建。 *%5#\ I  
      第二条: 基金会的注册地为: *%5#\ I  
      第三条: 基金会宗旨是:发展宗族事业,支持与推动宗族教育事业和宗族生活条件进步与发展。 *%5#\ I  
      第四条: 基金会受国家法律保护,并依法开展各项活动。 *%5#\ I  
    *%5#\ I  
    第五章 基金会任务 *%5#\ I  
      第五条: 基金会通过各种途径联络热心公益事业的国内外团体与个人,争取各种形式的参与和支持,共同探索发展民间公益事业的途径和方法。 *%5#\ I  
      第六条: 基金会积极扶助需要资助我族的老弱病残者,支持宗族公益设施的建设,承担修膳家谱的费用,承担祠堂、纪念馆修建、维修等相关费用, 承当祖坟修建、维修等相关费用。承担追寻、回购祖上遗物等的相关费用. 承担追讨我祖上之产业的相关费用。 *%5#\ I  
    第七条:基金会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特别优秀的青少年人才提供支持与奖励。 *%5#\ I  
    第八条:基金会每年年终给予宗族70岁以上的族人发放红包,具体发放金额有理事会商定公示。 *%5#\ I  
    第九条:资助宗族内贫困家庭, 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眼前的实际困难,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尽量帮助他们彻底地摆脱贫困。另每年年终给予宗族贫困家庭一定的资助。 *%5#\ I  
    第十条:资助宗族贫困学生;扶持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并确定适当资助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原则上每年年初奖励及资助一次。 *%5#\ I  
    *%5#\ I  
    第六章 基金会组织机构 *%5#\ I  
    第十一条: 基金会的最高决策机构为理事会,理事会由10~15名积极支持基金会的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以及对基金会捐赠、资助、业务参与和对基金会有贡献的人士组成。理事的产生本着对基金会有利的原则,由会长或二个以上前任理事联合推荐,经协商后产生。理事任期为二年。 *%5#\ I  
    第十二条:基金会设会长、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一人。会长和副会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秘书长由会长提名,理事会聘任;其他管理人员由会长任免。 *%5#\ I  
    第十三条:理事会的责权如下: *%5#\ I  
    (一)制订和修改基金会章程; *%5#\ I  
    (二)选举或罢免会长和副会长;聘任秘书长; *%5#\ I  
    (三)聘任名誉会长、名誉理事及基金会顾问。 *%5#\ I  
    (四)审议会长提出的工作报告以及基金会的预算决算报告; *%5#\ I  
    (五)讨论决定重大的各项决策。 *%5#\ I  
    第十四条:理事和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5#\ I  
    (一)遵守基金会章程; *%5#\ I  
      (二)积极参与基金会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 *%5#\ I  
    (三)根据需要为基金会提供必要的义务服务; *%5#\ I  
    (四)积极为基金会募款; *%5#\ I  
    (五)以基金会理事的名义参与符合基金会宗旨的各项社会活动; *%5#\ I  
    (六)向基金会推荐符合基金会宗旨的资助对象; *%5#\ I  
    (七)奖励在国(海)内外各级各类学校学习的优秀学生。 *%5#\ I  
    第十五条:理事会会议由会长召集,每年举行一次,根据基金会需要由会长召集召开理事会临时会议。 *%5#\ I  
    第十六条:理事会会议应由二分之一以上的理事出席方可举行。理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理事过半数通过才有效。 *%5#\ I  
    第十七条:理事会会议应由理事本人出席。理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书面委托其他理事代为出席理事会会议。 *%5#\ I  
    第十八条:基金会会长为法定代表人,副会长协助会长工作,秘书长和常设机构负责基金会的日常工作。 *%5#\ I  
    第十九条:基金会的基金来源: *%5#\ I  
    (一)基金会的发起基金由宗族人士捐赠; *%5#\ I  
    (二)社会各界、国内外团体与个人的捐赠与资助; *%5#\ I  
    (三)基金会的利息、股息以及投资委贷收益及其他收入。 *%5#\ I  
    第二十条:向基金会捐赠和资助的方式: *%5#\ I  
    (一)向基金会捐赠或资助可采取用现金或实物的方式,基金会充分尊重捐赠人的意愿,选择支持、资助符合基金会宗旨的各种公益事项和对象; *%5#\ I  
    (二)向基金会捐赠或资助均为无偿形式,其捐赠的财物所有权属基金会。向基金会资助的财物最终所有权属出资人,增值部分属基金会; *%5#\ I  
    (三)基金会受到没有任何特定说明的款项均属捐赠性质。 *%5#\ I  
    第二十一条:基金会依法从事能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为目标的各类投资。 *%5#\ I  
    第二十二条:公益性的开支不得动用基金,应在基金会盈利分配后的公益金内支出。 *%5#\ I  
    第二十三条:基金会盈利的分配比例: *%5#\ I  
    (一)按60%-80%比例提取公益金,用于公益性的支出; *%5#\ I  
    (二)按20%-40%的比例提取公积金,用于基金会基金的保值、增值;具体的分配比例由理事会决定。 *%5#\ I  
    第二十四条:基金会实行独立核算,并委托注册会计师对基金会的财务进行审查与监督。 *%5#\ I  
    *%5#\ I  
    第七章 专项基金 *%5#\ I  
    第二十五条:基金会可根据捐赠人的意愿,为其设立公益性的专项基金。专项基金的设立必须符合基金会宗旨,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专职管理人员。 *%5#\ I  
    第二十六条:基金会受理公益性的信托基金。基金会可按信托人的要求,将捐赠款建立特定的专项基金,实行专项管理,定期定向支付。 *%5#\ I  
    *%5#\ I  
    第八章 附则 *%5#\ I  
    第二十七条:基金会如需终止,必须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组成的办公室会议提出报告,经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注销手续,并与原捐赠人协商处理剩余基金和财产。 *%5#\ I  
    第二十八条:本章程服从于国家法律、法规。 *%5#\ I  
    第二十九条:本章程的解释与修改权归基金会理事会。 *%5#\ I  
    家有族谱犹如国之有史,千百年来,我们的祖辈利用家谱记载了一代代人生奋斗的印记。族亲们,水有源,木有根,人也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宗,如果由于我们此代人对修谱意识的淡薄,放弃了历代先祖根据血缘传递而记载的家族历史,是对祖宗的不孝、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也将致我族后世千千万万子孙不能入谱,会留给他们对先祖的根源的困惑。 *%5#\ I  
      让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大同存小异,摒弃前嫌,精诚团结, 互相帮助,同心协力,希望我族各地宗亲支持并积极参与,有力出力,有资金出资金,把宗族宗亲事业做起来,为宗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以历史的眼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建一份千秋功业,再显祖上当年辉煌,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千秋万代永久地传承下去,让我们在宗族的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5#\ I  
    *%5#\ I  
    〈四〉
    *%5#\ I  
    *%5#\ I  
    游氏家谱制作的大概原理 *%5#\ I  
       *%5#\ I  
    *%5#\ I  
    游氏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中值得整理、开发、研究的一份珍贵遗产。明清以来家谱,内容丰富,尽管编纂形式有不同,收载内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谱,大致包含以下内容: *%5#\ I  
    (1)谱名: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韶山毛氏族谱》、《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包玉刚),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进贤刘氏重修族谱》、《中湘陈氏六修族谱》等。(2)谱序: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写,也有名人撰写,如朱熹、文天祥等。 *%5#\ I  
    (3)凡例:阐明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如民国时有些谱凡例规定女子也入谱。(4)遗像:刊载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遗像及赞语,诸如“秉姓忠直”,“忠悬日月”等。 *%5#\ I  
    (5)恩荣录:登载皇帝对家族中官员、亲属、烈女等的勅书、赐匾、赐碑等。(6)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各支派远近关系等。 *%5#\ I  
    (7)族规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内容具体,包括忠君、孝亲、祭祖、禁赌、财产继承、约束妇女等。(8)祠堂:记载祠堂建筑图案,修建经过、规模、地理位置,祠堂内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5#\ I  
    (9)世系、世传:记载始祖至撰修该谱时本家族各世代成员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谱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往往占到一部家谱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寻根的主要依据。(10)传记:又称行状、行述等,记载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主要事迹。 *%5#\ I  
    (11)族产:家族集体财产,如坟地、祀田、义庄、学田、山林、房屋等数量、位置以及管理办法。(12)契约:登载与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宗族内部关于承嗣、分家等契约,卖买田地、房屋、邻里纠纷等文据。 *%5#\ I  
    (13)坟墓:包括墓图、坟向(如乾山坤向),祖坟、各支派坟的地理位置,便于后人祭祖扫墓,“不忘祖先”。(14)艺文:收录族人著述、诗词、奏疏等。 *%5#\ I  
    (15)字辈、排行、行第:记载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16)领谱字号:家谱严禁公开,内部发行,印数按家族房数决定,多余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领家谱则按谱号领取,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并有记录,到时检查。 *%5#\ I  
    从上述内容看出,家谱具有以下特点:记载范围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迹,本族人撰写;记载内容的广泛性,实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书;记载体例的多样性,史、图、表、志、传,兼容并蓄。 *%5#\ I  
    *%5#\ I  
    〈五〉 *%5#\ I  
    *%5#\ I  
    游氏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5#\ I  
    *%5#\ I  
    \"mL LnK?  
    \"mL LnK?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mL LnK?  
    一 姓氏源流 \"mL LnK?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 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 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mL LnK?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mL LnK?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mL LnK?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 《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mL LnK?  
    二 堂号 \"mL LnK?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 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mL LnK?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mL LnK?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mL LnK?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mL LnK?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mL LnK?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mL LnK?  
    三 世系表 \"mL LnK?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mL LnK?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mL LnK?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 \"mL LnK?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mL LnK?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 很多不便。 \"mL LnK?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mL LnK?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 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 才是最为重要的。 \"mL LnK?  
    四 家训 \"mL LnK?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mL LnK?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 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mL LnK?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 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mL LnK?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 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mL LnK?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mL LnK?  
    (一)、注重家法、国法 \"mL LnK?  
    (二)、和睦宗族、乡里 \"mL LnK?  
    (三)、孝顺父母、敬长辈 \"mL LnK?  
    (四)、合乎礼教、正名分 \"mL LnK?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mL LnK?  
    五 家传 \"mL LnK?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mL LnK?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 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mL LnK?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 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 耀家族。 \"mL LnK?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 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mL LnK?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mL LnK?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mL LnK?  
    六 艺文著述 \"mL LnK?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 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 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mL LnK?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mL LnK?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 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 内容都十分丰富。 \"mL LnK?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 但是, 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 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 得以流传和利用。 \"mL LnK?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mL LnK?  
    七 家谱图像 \"mL LnK?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 为副,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mL LnK?  
      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 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mL LnK?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mL LnK?  
    1)老照片 \"mL LnK?  
      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mL LnK?  
    2)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 \"mL LnK?  
      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 先人手泽遗墨。 \"mL LnK?  
    3)风水图(祠堂图、墓图) \"mL LnK?  
      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 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 \"mL LnK?  
    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 为“风水图”。 \"mL LnK?  
    4)故居/村庄图 \"mL LnK?  
      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六〉 \"mL LnK?  
    家 谱: 家谱是记载我们游氏家族与世系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mL LnK?  
    \"mL LnK?  
    家 族: 与您有血缘关系的族人所形成的家庭组织。 \"mL LnK?  
    \"mL LnK?  
    世 系: 是家族世代相承的系统,也叫世系表。 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 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mL LnK?  
    \"mL LnK?  
    祖 籍: 祖宗的出生地。 祖宗一个家族的上辈, 多指较早的。 \"mL LnK?  
    \"mL LnK?  
    房 支:您或您的兄弟所成立的家庭便是一个房支。 \"mL LnK?  
    \"mL LnK?  
    辈份表: 家族世系的次序表需要进行考证的家谱内容。例如, 姓氏来源, 迁徙经过和原因等。 \"mL LnK?  
    \"mL LnK?  
    家 训: 是家族的法规。 内容基本上为修身、齐家、 守法等方面。 其中一部分包括:规约、训语、庙规。 \"mL LnK?  
    \"mL LnK?  
    规 约: 就是族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 家法。 \"mL LnK?  
    \"mL LnK?  
    训 语: 就是教人做人行事的道理,也称为家教。 \"mL LnK?  
    \"mL LnK?  
    庙 规:也称家礼。 为家族祭祀礼仪, 如: 祖庙、 祠堂组成、 祭祀、 婚丧礼仪等。 \"mL LnK?  
    \"mL LnK?  
    祠 堂:记录家族祠堂的历史与现状、规则、 神位、 世次、 田庄管理以及祖坟、 各房墓地的分布和坐向。
    \"mL LnK?  
    \"mL LnK?  
    \"mL LnK?  
    〈七〉 \"mL LnK?  
    \"mL LnK?  
    家谱堂号 \"mL LnK?  
       \"mL LnK?  
    \"mL LnK?  
    什么是堂号?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等;另一类是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世德堂”、“崇本堂”等。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馀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如“世德堂”,丁、王、李、吴、何、沈、邵、周、胡、秦、徐、陆、陈、孙、黄、曹、许、张等数十个姓氏都有此堂号,而且同姓中的不同支派也有,出现的重复率极高,但加以姓氏、籍等条件限制,就可缩小范围。 \"mL LnK?  
    各堂的代表姓氏 \"mL LnK?  
    “堂号”也叫“郡号”,郡是行政区域的建置,也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立“堂号”而为信。“堂号”究竟有多少,已难确知,依据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邀请专家研究整理,查考得到的共有八十堂,二百六十七姓,各堂的代表姓氏及其居住地点如下:  01、济阳堂:丁、卞、江、柯、却、陶、庾、蔡。后汉设济阴国,晋改济阳郡,在山东定陶县地。 \"mL LnK?  
      02、西河堂:卜、林、卓、宰、靳。汉时的郡名,今绥远鄂尔多斯地方,即山西离石县。 \"mL LnK?  
      03、河南堂:于、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陆、褚、廉、种。今河南阳县。 \"mL LnK?  
      04、东鲁堂:孔。孔子生于鲁,地因人而名,故叫东鲁。 \"mL LnK?  
      05、雁门堂:文、田、童、农。战国时为赵地,汉为郡,地当山西旧代州,宁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带。 \"mL LnK?  
      06、陇西堂:牛、辛、李、时、彭、董。秦郡名,地当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 \"mL LnK?  
      07、天水堂:尹、皮、艾、狄、桂、秦、庄、赵、严、上官。汉时郡名,在甘肃渭县境,即今伏羌地。 \"mL LnK?  
      08、平阳堂:仇、汪、巫、来、常、凤、管、卫、欧、饶。三国魏郡名,在山西临汾县境。 \"mL LnK?  
      09、吴兴堂:水、尤、沈、明、姚、施。三国吴郡名,今浙江省吴兴地。 \"mL LnK?  
      10、太原堂:王、羊、祁、易、武、祝、宫、温、霍、阎、尉迟。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 \"mL LnK?  
      11、高平堂:巴、范。汉时国名,今安徽省盱贻县境。 \"mL LnK?  
      12、南阳堂:白、束、呼、姬、许、隆、叶、翟、韩、乐、邓。秦时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阳及湖北襄阳一带。 \"mL LnK?  
      13、京兆堂:申、史、宋、别、冷、杜、车、宗、段、计、韦、晁、郜、浦、象、康、舒、雍、寿、酆、黎、皇、甫。汉三辅之一,地辖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 \"mL LnK?  
      14、渤海堂:甘、封、高、欧阳。汉郡名,地领河北省河间、沧县、安次各地,南至山东吴棣境。 \"mL LnK?  
      15、汝南堂: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蓝。汉郡名,地辖河南旧汝宁、陈州二府及安徽颖州府。 \"mL LnK?  
      16、武陵堂:冉、华、龙、龚、顾。汉时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县地。 \"mL LnK?  
      17、上党堂:樊、包、尚、连、鲍。秦时郡名,在山西东南部,今长子县境。 \"mL LnK?  
      18、陈留堂:伊、阮、虞、谢。汉时郡名,晋为国,今河南陈留县,后移至开封。 \"mL LnK?  
      19、上谷堂:成、侯、冠、荣。秦郡名,地辖保定、易州、宣化、顺天诸府,均在河北省。 \"mL LnK?  
      20、沛国堂:朱。汉时设郡,后汉改国,在安徽宿县境。 \"mL LnK?  
      21、晋阳堂:匡、唐、景。秦汉时县名,今山西太原地。 \"mL LnK?  
      22、新安堂:古。三国吴郡名,在浙江省淳安县。 \"mL LnK?  
      23、武威堂:石、安、贾。汉武帝时郡名,即甘肃省武威县地。 \"mL LnK?  
      24、乐安堂:任。南朝宋郡名,隋癈,在山东广饶县。 \"mL LnK?  
      25、冯翊堂:吉、雷。汉时郡名,为左冯翊辖地,即陜西大荔县地。 \"mL LnK?  
      26、中山堂:仲、汤、蔺。春秋时国名,属北狄鲜虞国地,今河北省正定县境。 \"mL LnK?  
      27、西平堂:池。东汉郡,今甘肃西宁县。 \"mL LnK?  
      28、安定堂:伍、胡、席、梁、程。汉时郡名,在甘肃旧平凉、固原、泾州境。 \"mL LnK?  
      29、东海堂:有、茅、徐。汉时置郡,地当山东兖州东南,江苏邳县以东。 \"mL LnK?  
      30、河东堂:旅、薛、裴、储、聂。秦时郡名,即山西西夏县地。 \"mL LnK?  
      31、下邳堂:阙。后汉时国名,即江苏邳县地。 \"mL LnK?  
      32、延陵堂:吴。春秋时吴邑,季札受封延陵,今将苏武进县地。 \"mL LnK?  
      33、庐江堂:河。汉时郡名,在安徽庐江县境。 \"mL LnK?  
      34、北海堂:邢、郎。汉郡名,东汉改国,地领山东益都以东至掖县一带。 \"mL LnK?  
      35、平陵堂:孟。春秋时齐邑,今山东历城县境。 \"mL LnK?  
      36、彭城堂:金、刘、钱。汉郡名,今江苏铜山县地。 \"mL LnK?  
      37、清河堂:房、傅、张。汉时郡名,地当河北清河、故城、枣强、南宫诸县及山东清平、恩县、冠县、高唐、临清、武城一带。 \"mL LnK?  
      38、东平堂:花。汉国名,即山东省东平县。 \"mL LnK?  
      39、博陵堂:邵。晋国名,后改郡,今河北省安平县境。 \"mL LnK?  
      40、山阳堂:岳。汉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县,曹丕篡汉,废献帝为山阳公。 \"mL LnK?  
      41、荥阳堂:昌、潘、郑。战国时韩地,今河南省荥阳、成皋一带。 \"mL LnK?  
      42、临海堂:屈。三国吴,分会稽东部置临海,在浙江省,旧称台州。 \"mL LnK?  
      43、范阳堂:邹、简、燕。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县地。 \"mL LnK?  
      44、齐郡堂:查、晏、覃、富、谭。汉时郡名,后改为国,今山东临淄地。 \"mL LnK?  
      45、高阳堂:纪、耿。汉时县名,今河北省高阳县地。 \"mL LnK?  
      46、敦煌堂:洪。汉时郡名,今甘肃西部敦煌县。 \"mL LnK?  
      47、魏郡堂:柏。春秋时国名,在山西芮城县境。 \"mL LnK?  
      48、扶风堂:马、班、禄、万、鲁。隋时置郡名,今陜西省扶风、凤翔一带。 \"mL LnK?  
      49、千乘堂:倪。汉时郡名,在山东地城、益都一带。 \"mL LnK?  
      50、会稽堂:夏。秦郡名,地当江苏东部、浙江西部,即今绍兴。 \"mL LnK?  
      51、河内堂:荀、司马。汉郡名,地当河南省黄河与太行山之间,今武陵、沁阳一带。 \"mL LnK?  
      52、广陵堂:贡、盛。汉国名,后改郡,今江苏都县地。 \"mL LnK?  
      53、薛郡堂:海。秦时郡名,地辖山东西南部、江苏东北部。 \"mL LnK?  
      54、河间堂:凌章詹。汉国名,后魏改郡,在河北献县及河间一带。 \"mL LnK?  
      55、南昌堂:涂。汉县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涂氏为豫章望族。 \"mL LnK?  
      56、豫章堂:罗。汉郡名,在江西南昌县地。 \"mL LnK?  
      57、颖川堂:陈、邬、赖、锺。秦郡名,地辖河南旧许州、陈州、汝宝、汝州诸府,盖指颖水流域。 \"mL LnK?  
      58、护国堂:逢、边、戴、稽。春秋时陈焦邑,今安徽省亳县地。 \"mL LnK?  
      59、余杭堂:隗。隋郡名,唐复为杭州,今浙江杭县。 \"mL LnK?  
      60、汾阳堂:郭。汉地名,唐并入阳曲,在山西省,唐将郭子仪受封于此,因而名传。 \"mL LnK?  
      61、琅瑜堂:符、云、诸葛。秦郡名,地辖旧山东兖、音、沂、莱四府,后汉为国,在临沂县境。 \"mL LnK?  
      62、广平堂:游、贺、谈。汉郡名,后改为国,今河北鸡泽县地。 \"mL LnK?  
      63、江夏堂:费、黄。汉郡名,在湖北云梦境。 \"mL LnK?  
      64、辽西堂:项。秦郡名,地辖永平、承德、朝阳、锦州、新民一带,在辽宁与河北间。 \"mL LnK?  
      65、平原堂:东方。汉郡名,在山东旧武定、济南二府之西,及乐陵、长清一带,即平原县地。 \"mL LnK?  
      66、顿邱堂:葛、司空。春秋卫邑,在河南省浚县。 \"mL LnK?  
      67、弘农堂:杨。汉时郡名,在济南省灵宝县境。 \"mL LnK?  
      68、百济堂:福。春秋时国名,在今朝鲜半岛。 \"mL LnK?  
      69、内黄堂:骆。汉时县名,今河南省内黄县地。 \"mL LnK?  
      70、江陵堂:熊。春秋时楚郢都,汉置县,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 \"mL LnK?  
      71、巨鹿堂:魏。秦郡名,晋为国,今河北巨鹿、宁晋一带。 \"mL LnK?  
      72、兰陵堂:兰。晋时郡名,在山东峄县,南朝宋移昌卢,在滕县境。 \"mL LnK?  
      73、解梁堂:关。春秋时晋邑,地领山西解县、临晋、虞乡诸地,后汉关羽,即解人也。 \"mL LnK?  
      74、燕山堂:窦。辽时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领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mL LnK?  
      75、武功堂:苏。汉郡名,在陜西郿县境,今设武功县。 \"mL LnK?  
      76、始平堂:翁、冯、庞。晋郡名,三国魏改始平,在咸阳附近。 \"mL LnK?  
      77、梁国堂:墨、桥。汉时梁国,后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县境。 \"mL LnK?  
      78、济南堂:伏、宁。汉初置郡名,即今山东历城县境。 \"mL LnK?  
      79、平昌堂:红、孟、管、离。三国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东安丘县地。 \"mL LnK?  
      80、濮阳堂:爰。汉县名,后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阳县及山东濮县一带。
    \"mL LnK?  
    堂号的意义 \"mL LnK?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mL LnK?  
    堂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亦称“郡号”或总堂号。同一姓氏的发祥祖地和郡望不同,会有若干个郡号。如李姓郡(望)号有: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江夏、范阳、汉中、代北、鸡田、柳城等30余个;王氏有:太原、琅琊、京兆、元城、汲郡等地38个;张姓有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中山、安定、河内等40余个。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在同一姓氏之间,除广义的郡望之外,往往以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文字或祥瑞典故,自立堂号,其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若按每姓一个堂号来计算的话,全国至少有数千至一万个堂号,是姓氏文化中有待开发、整理、研究的资料宝库。 \"mL LnK?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堂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因此,象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堂祠和小祠堂。 \"mL LnK?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mL LnK?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终结,祠堂在中国大陆不是成了历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号不可能再产生,但是,旧有的堂号却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的开放改革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mL LnK?  
    〈八〉 \"mL LnK?  
    \"mL LnK?  
    传统家谱制作方法: p@~ic#X  
    p@~ic#X  
    p@~ic#X  
    p@~ic#X  
    1. 传统的与规范化的家谱内容与结构.A.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商代甲骨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叙放碑》和《赵宽碑》是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薜孝通贻后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华墓志和刘宋临澧侯刘袭的墓志就可看出,不同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自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却是司空见惯的。唐朝的家谱,大多为合谱,一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的。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家谱,大多取法於此,卷首列世系总表,以备检查,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p@~ic#X  
    “家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 型. 明清两代,家谱的格式大致排列如下:
    p@~ic#X  
    (一)谱序(略)(二)题辞(略) p@~ic#X  
    (三)恩荣(略)(四)凡例(略) p@~ic#X  
    (五)图:(略)(六)节孝(略) p@~ic#X  
    (七)像赞(略)(八)考:(略) p@~ic#X  
    (九)世系:也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图,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五代为一表。(十)世系录:也有的家谱作「世序」、「世系考」、「傅实」、「行实」、「世录」。是对世系表的解释,即记录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父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莽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时、封诰、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特别重生死、血统。 p@~ic#X  
    (十一)派语:记载族人的排行宇语,中国古代家族排行都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确定的,子孙后代,一代一字作为排序。如孔子后代排行字语为:希、伯、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就是明清两代皇帝赐予的。(十二)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而传记则为家族中有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的入传。传记又分为内传、外传两种,内传为女子有懿行的,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写,也可请当代名人写。 p@~ic#X  
    (十三)宗规家训(略)(十四)祠堂、祠产、坊墓(略) p@~ic#X  
    (十五)先世考辨:主要为叙述家族历史,如得姓始未、始祖、支派、迁徙、分布情况。尤其是本支的迁徙、定居历史和各支外迁史,以及一些同姓、同宗的考辨等等。(十六)志(略) p@~ic#X  
    (十七)杂记(略)(十八)文献(略) p@~ic#X  
    (十九)修谱姓氏(略)(二十)五服图(略) p@~ic#X  
    (二十一)余庆录(略)(二十二)领谱字号(略) p@~ic#X  
    此外,近代一些家谱后,有的还附有一些统计图表,如人口等。以上所说的家谱的各种格式,并不是每部家谱都完全具备的,家谱的详略程度不一样,格式分合也不一样,排列次序也不完全一样,但总体来说,基本上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 p@~ic#X  
    B.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略)   p@~ic#X  
    二 堂号(略)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p@~ic#X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p@~ic#X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p@~ic#X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四 家训 (略) p@~ic#X  
    五家传(略)六 艺文著述(略) p@~ic#X  
    七 家谱图像(略)C. “参考中国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家谱描述元数据规范》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家谱专门元数据规范格式(讨论稿)》成果,利用DC元数据标准提供的扩展机制,实现家谱以下信息内容的描述: p@~ic#X  
    家谱名、修纂者、序跋、凡例、目录、修纂时间和名目、家谱体例说明、谱籍、领谱字号、堂号、家谱类型、收藏历史、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恩荣录、像赞、诰敕、排行字、族规家训、祠堂祠产、坟茔、五服图、版本等等。” “中华大族谱的管理对象应该主要是以下几类:家谱(对家谱作为一个整体资源进行描述)、家族人物(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人物信息描述)、家谱研究资料(谱谍文化、姓氏文化相关资料或研究资源,包括人物传记、或著述,可供家族人物信息中引用。 p@~ic#X  
    〈 九〉 p@~ic#X  
    p@~ic#X  
    家谱的格式 p@~ic#X  
    p@~ic#X  
    一、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二、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三、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四、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五、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六、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七、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八、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p@~ic#X  
    〈 十〉 p@~ic#X  
    p@~ic#X  
    家谱体例 p@~ic#X  
    p@~ic#X  
    p@~ic#X  
       p@~ic#X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内容已较全面,包括序、凡例、列士、金氏本国、世系、事略、行实、行状、墓志铭、杂著、记、诗、赞、规约。嘉靖十八年许璞、许汉纂《许氏统宗世谱》内容涉及序、名人传记、行状、墓志、世系。嘉靖三十四年朱世恩纂《朱氏统宗世谱》内容涵括历代谱序、敕命、凡例、像讚、祠屋图、墓图、传、世系图。嘉靖三十七年黄侍、黄仁德纂《左田黄氏孟宗谱》内容包括序、图、地理志、姓氏源流、世系、文翰。隆庆六年许可复、许凤翔纂《新安歙北许氏东支世谱》吸收并总结了嘉靖以前家谱的有关内容,且有所扩展。该谱涉及历代谱序、目录、世系图、考、先世文翰、序、说、传、记、寿叙、赋、诗、歌、词、挽诗、行状、赞、祭文、谱说、后骗子、领谱字号等诸项内容。 p@~ic#X  
      万历以后,字谱内容较前更为丰富。隆庆、万历年间歙县殷氏宗族“始为谱,其大凡有姓氏、本原、世系三考”,其后内容又扩充了“世德、规范、训典、文献、宅第、丘墓、遗文、遗迹、里社九考。”万历五年吕仕道纂《吕氏续修宗谱》涉及目录、书法、凡例,历代谱序、像讚、迁源源流、祠墓寺图表、里居图、姓氏来源、世系、世德、规范、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修谱衔名、修谱总论、后序、跋等内容,该谱的列诸项涵盖了后世家谱所具备的基本内容。万历十八年程弘宾纂《歙西严镇百忍程氏本宗信谱》分谱序、谱例、纪源、传疑、传信、世系、世传、内传、保莹、遗翰、族约、续后十二篇。万历末年修成的休宁《曹氏统宗世谱》涉及序列、题辞、谱引、谱歌、谱诗、恩荣录、曹氏先达、迁徙源流、坟墓、后序、跋、谱约、支谱图、统宗谱系小叙、系图、事略、重修族谱叙略、家乘序、诗集序、遗嘱、跋等内容,名目纷繁,同万历以前所修宗谱相比,内容得到大规模扩展,几乎囊括了与宗族相关的所有事项。通过对上述明代宗谱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与宋元谱相比较,明谱新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家规家训、祠产族产等宗族制度的相关方面,这也正是明代宗族制度较前有所发展的一个反映。 p@~ic#X  
      关于体例方面,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项新内容,这是明修宗谱进一步吸收正史和地方志编纂学上成果的重要体现。据翟屯建先生研究,明代宗谱体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纲目体,以纲统目;二是条目体,一事一目,互助统辖;三是纲目与条目的混合体。且愈往后,这种混合体的方法在宗谱编纂中愈益得到广泛的运用。与明代以后所修宗谱相比较,有明一代所修宗谱的体例已比较完备,且大体上已定型,此后清、民国年间所纂宗谱在体例上基本承袭明谱,变更甚微。
    《长沙游建武提供分享》
    p@~ic#X  
    p@~ic#X  
    p@~ic#X  
    p@~ic#X  
    p@~ic#X  
    p@~ic#X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敬请各位宗亲登陆我QQ258949503欣赏苗圃相册动态影集。                                                              
     建萍绿化园林花卉苗圃业务联系游建武电信新号码13319564148、0731-86882718、长途专用电话号码13077326125
                                          
    离线游贤坤

    发帖
    3874
    金钱
    22721
    贡献值
    1083
    交易币
    3
    好评度
    1478
    家乡
    重庆渝北区两路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1-27
    谢谢上传分享,建武宗亲辛苦了。
    离线游家源

    发帖
    186
    金钱
    4239
    贡献值
    96
    交易币
    0
    好评度
    56
    家乡
    广西桂平市白沙镇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1-29
    学习,
    离线游家源

    发帖
    186
    金钱
    4239
    贡献值
    96
    交易币
    0
    好评度
    56
    家乡
    广西桂平市白沙镇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1-29
    游建武宗长,这贴子对我非常及时有用,非常感谢
    离线游焕奎

    发帖
    31
    金钱
    1011
    贡献值
    10
    交易币
    2
    好评度
    15
    家乡
    河北省,永年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1-29
    谢谢上传分享,建武宗亲辛苦了。
    游焕奎
    离线游宣虎

    发帖
    4628
    金钱
    70376
    贡献值
    1859
    交易币
    106
    好评度
    2477
    家乡
    江西 九江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2-01
    谢谢上传分享,
    离线游秋平

    发帖
    1431
    金钱
    54246
    贡献值
    11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3
    家乡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2-01
    谢谢上传分享
    离线游正权

    发帖
    3759
    金钱
    39899
    贡献值
    737
    交易币
    0
    好评度
    336
    家乡
    重庆市永川区外环西路88号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2-01
    谢谢,收藏了。
    我是入川尊祖友贵第25代后孙,尊祖于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5年)从世居地江西府吉水县迁至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后于洪武4年迁至原四川省重庆府永川县松溉镇洞口。
    离线游世继

    发帖
    1833
    金钱
    10804
    贡献值
    199
    交易币
    0
    好评度
    250
    家乡
    江西高安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2-02
    建武宗亲辛苦了,打这么多字不容易,很有参考价值
    离线游贵文

    发帖
    2795
    金钱
    13217
    贡献值
    1121
    交易币
    0
    好评度
    371
    家乡
    重庆江津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2-02
    好,谢谢上传。
    我是福建二三郎公30代孙,乐山公27代孙,三让公22代孙,富农公21代孙。迁重庆江津曰玑祖的11代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