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1.Ah 图文:福建同康村 村民皆成“百万富翁”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图为:暴富后同康村民竞相购车,最贵的一百多万一辆
9年前,“黄金巨头”紫金矿业因拦砂坝溃坝冲毁耕地,向福建上杭县同康村的两百多户失地村民“赔偿”了一笔原始股。
今年4月,随着原始股解禁,这笔当年硬性摊派、一度被村民看做擦屁股纸的原始股,价值翻了600倍,一份股的市值从1338元逼近80万元。一夜之间,同康村几乎全村人都成了百万富翁——当然,除了当年真把原始股当废纸转让的人外。
一夜暴富的资本神话背后,尽是人间悲喜剧。
福建上杭县同康村的失地农民游文宏做梦都没想到,在外漂泊打工24年的他,今年4月初突然接到家人电话,电话里先是说:“紫金矿业要解禁了!”游文宏不炒股不懂什么是解禁,他“哦”了一声,电话那头干脆说:“家里账户要多好几百万啦!”闻言,游文宏简直要晕倒。
不单游文宏,这个位于闽西南的、游姓家族客家村庄两百多户村民几乎一夜之间都成了百万富翁。
剧变缘起于4月,中国黄金第一股紫金矿业49.25亿限售股解禁上市。一份原价1338元的原始股,如今市值已逼近80万元,同康村全村原价值143万元的限售股翻了600倍,已值8.6亿元!游文宏家有3份原始股,即是约240万元,还有家庭一夜尽得500万。
当年股票属“硬性摊派”
暴富神话有一个惨兮兮的开头。2000年,因为紫金矿业淘金用的拦砂坝溃坝,洪水冲毁了下游同康村的房屋和耕地,而紫金矿业一时又拿不出足够的现金实行征地移民补偿,结果变相硬性摊派给每个村民一份原始股——人称“同康股”。
当时,紫金矿业尚未上市,村民也看不出其有什么“黄金巨头”的潜质。不少村民还担心紫金矿业如果破产,那拿着一份原始股凭证,不就像是“拿了一张进厕所擦屁股的废纸”?村民为此一度举众抗争。后来,失去土地房舍的村民们被集体搬迁到上杭县城边,因为无地可种,怨言不少。
同康村的游姓家族祖上从河南搬来福建上杭,现在已是第31代族人。自1990年代,紫金矿业传奇人物陈景河开发紫金山金矿伊始,矿区一进再进,同康村村民们便一退再退,靠着每年并不丰厚的紫金矿业原始股分红、田地补偿款等生活。2000年溃坝事件后,村民们彻底失去所有土地。
有人懊悔“当初要钱”
当年,紫金矿业没有足够的现金赔偿,只能抵押上自己的原始股票。
到2001年6月17日,村委会召开会议,决定把股票分摊到每人头上。这在村里掀起一场风波,因为村民谁都不愿意领一张看起来毫无用处的股权证,而少了1338元直观的补偿金。住在村部背后的一户村民天天缠住村支书,最后村支书没有办法,只能借了2600多元,把他们家两份股权买了下来。
村民们面临着窘困的局面:补偿金不足以建新房。当时要在新址获得已建好地基的土地,再建一栋3层半高的楼房至少需要20万元。村民游金成在2001年搬迁下山,所有补偿加起来约6万多元。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他把家里的8份股权卖了5份,变现为安。
令那些过早变现的人懊悔的是,紫金矿业蒸蒸日上:2003年底、2008年分别在香港、上海上市,如今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股价亦节节攀升。2007年,一份“同康股”卖到了24.5万元!
多数人存巨款吃利息
2008年初,是“同康股”私下交易的高峰期。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中国A股遭遇了罕见大跌,“同康股”的私下交易也陷入沉寂。
这片寂静在今年4月被打破,同康村里挂出“祝贺紫金矿业限售股解禁成功”的横幅,村民们觉得当初的“废纸”如今终于可以变现了。整个村庄一下子变成了露天的股票市场,村民见面问得最多的是:“今天股价多少钱”、“什么时候发下来”。解禁前几天,村委会召开股东大会,村民一致通过出售同康股。
在一夜暴富之后,同康村没有人愿意炫富——因为据传外地一批烂仔想来抢劫,后被警方挫败了。村里暴富的消息,吸引了一些银行到村里召开专场讲演,理财师鼓励村民理财,不过,大部分村民选择将巨款存在银行收利息,有些人小心翼翼地购买了人身保险,以防意外……
村民游开金支持儿子买汽车,“全村至少有150辆车了,最贵的有一百多万。”
记者问一百多万的是什么车,游开金大着嗓门回答:“奥……奥拓吧。”
富裕村民补偿“踏空者”
紫金矿业的财富神话,也让那些过早低价出让原始股的同康村民“踏空”,他们几乎一夜之间沦为了穷人——家里往往只是毛坯房,墙壁和屋顶裸露着水泥板和钢筋,几乎所有农户都因担心水污染问题置备有饮水机,但他们家只有暖壶,且苍蝇成堆。
村民游百鸣早年以极低的价格出卖了原始股,如今颇觉懊丧的他闹上村委会,大叹不公平。后在协调下,当年的买家们适当补偿了“游百鸣”们一笔“损失费”,且双方再签一份“两清”协议,承诺以后均不再无事生非。
财富转移造成的矛盾,不仅仅在原始股买卖者之间出现。9年前那场溃坝,早先迁入上杭县城东村的金山小组村民补偿分的是地,没有分得紫金矿业的股权。面对如今的财富差距,当年分地的村民心里就像冰棍一样冻得发直,“不公平”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看着同康村暴富,金山小组的村民告诉记者:“我现在吃饭觉得没有味道,晚上也经常醒来。”
如今,搬迁后的同康村和金山小组相隔不远,却似乎已老死不相往来。唯一的联系只存在族谱上,上面还保留着古老的祖训:“有客来相访,如何以治生。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据《南方周末》报道)
"jl1.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