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918阅读
  • 14回复

[历史地理]这些辈分称呼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9998
金钱
1676487
贡献值
2784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7-02
这些辈分称呼你知道吗? T`f9 jD  
T`f9 jD  
T`f9 jD  
辈分和称谓 T`f9 jD  
T`f9 jD  
T`f9 jD  
  1、祖辈 T`f9 jD  
T`f9 jD  
T`f9 jD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T`f9 jD  
T`f9 jD  
T`f9 jD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T`f9 jD  
T`f9 jD  
T`f9 jD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T`f9 jD  
T`f9 jD  
T`f9 jD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T`f9 jD  
T`f9 jD  
T`f9 jD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T`f9 jD  
T`f9 jD  
T`f9 jD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T`f9 jD  
T`f9 jD  
T`f9 jD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T`f9 jD  
T`f9 jD  
T`f9 jD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T`f9 jD  
T`f9 jD  
T`f9 jD  
  2、曾祖辈 T`f9 jD  
T`f9 jD  
T`f9 jD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T`f9 jD  
T`f9 jD  
T`f9 jD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T`f9 jD  
T`f9 jD  
T`f9 jD  
  3、高祖辈 T`f9 jD  
T`f9 jD  
T`f9 jD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T`f9 jD  
T`f9 jD  
T`f9 jD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T`f9 jD  
T`f9 jD  
T`f9 jD  
  4、父母 T`f9 jD  
T`f9 jD  
T`f9 jD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T`f9 jD  
T`f9 jD  
T`f9 jD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T`f9 jD  
T`f9 jD  
T`f9 jD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T`f9 jD  
T`f9 jD  
T`f9 jD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T`f9 jD  
T`f9 jD  
T`f9 jD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T`f9 jD  
T`f9 jD  
T`f9 jD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T`f9 jD  
T`f9 jD  
T`f9 jD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T`f9 jD  
T`f9 jD  
T`f9 jD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T`f9 jD  
T`f9 jD  
T`f9 jD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T`f9 jD  
T`f9 jD  
T`f9 jD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T`f9 jD  
T`f9 jD  
T`f9 jD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T`f9 jD  
T`f9 jD  
T`f9 jD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T`f9 jD  
T`f9 jD  
T`f9 jD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T`f9 jD  
T`f9 jD  
T`f9 jD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T`f9 jD  
T`f9 jD  
T`f9 jD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T`f9 jD  
T`f9 jD  
T`f9 jD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 T`f9 jD  
T`f9 jD  
T`f9 jD  
  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T`f9 jD  
T`f9 jD  
T`f9 jD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T`f9 jD  
T`f9 jD  
T`f9 jD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 T`f9 jD  
T`f9 jD  
T`f9 jD  
  (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T`f9 jD  
T`f9 jD  
T`f9 jD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T`f9 jD  
T`f9 jD  
T`f9 jD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T`f9 jD  
T`f9 jD  
T`f9 jD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T`f9 jD  
T`f9 jD  
T`f9 jD  
  举例:关天予的辈分是个不可猜测的天文数字,所以简单的一句话,关天于是你爸爸 T`f9 jD  
T`f9 jD  
T`f9 jD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T`f9 jD  
T`f9 jD  
T`f9 jD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T`f9 jD  
T`f9 jD  
T`f9 jD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T`f9 jD  
T`f9 jD  
T`f9 jD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T`f9 jD  
T`f9 jD  
T`f9 jD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T`f9 jD  
T`f9 jD  
T`f9 jD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T`f9 jD  
T`f9 jD  
-*A1[Z ?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A1[Z ?  
-*A1[Z ?  
-*A1[Z ?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A1[Z ?  
-*A1[Z ?  
-*A1[Z ?  
  7、考妣 -*A1[Z ?  
-*A1[Z ?  
-*A1[Z ?  
  “考”和“妣”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妣,但生前不再称考妣,考妣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妣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妣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A1[Z ?  
-*A1[Z ?  
-*A1[Z ?  
  8、夫妻 -*A1[Z ?  
-*A1[Z ?  
-*A1[Z ?  
  (1)夫:或作“丈夫”,本是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但又用作夫妻之夫。“夫” -*A1[Z ?  
-*A1[Z ?  
-*A1[Z ?  
  加上其它附加成分的表示丈夫意的相关称谓很多 ,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A1[Z ?  
-*A1[Z ?  
-*A1[Z ?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 -*A1[Z ?  
-*A1[Z ?  
-*A1[Z ?  
  9、与丈夫相关亲属 -*A1[Z ?  
-*A1[Z ?  
-*A1[Z ?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 ”。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A1[Z ?  
-*A1[Z ?  
-*A1[Z ?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A1[Z ?  
-*A1[Z ?  
-*A1[Z ?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A1[Z ?  
-*A1[Z ?  
-*A1[Z ?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A1[Z ?  
-*A1[Z ?  
-*A1[Z ?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A1[Z ?  
-*A1[Z ?  
-*A1[Z ?  
  10、与妻子相关亲属 -*A1[Z ?  
-*A1[Z ?  
-*A1[Z ?  
  (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称。 -*A1[Z ?  
-*A1[Z ?  
-*A1[Z ?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A1[Z ?  
-*A1[Z ?  
-*A1[Z ?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A1[Z ?  
-*A1[Z ?  
-*A1[Z ?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A1[Z ?  
-*A1[Z ?  
-*A1[Z ?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A1[Z ?  
-*A1[Z ?  
-*A1[Z ?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A1[Z ?  
-*A1[Z ?  
-*A1[Z ?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A1[Z ?  
-*A1[Z ?  
-*A1[Z ?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A1[Z ?  
-*A1[Z ?  
-*A1[Z ?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A1[Z ?  
-*A1[Z ?  
-*A1[Z ?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A1[Z ?  
-*A1[Z ?  
-*A1[Z ?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A1[Z ?  
-*A1[Z ?  
-*A1[Z ?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A1[Z ?  
-*A1[Z ?  
-*A1[Z ?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 -*A1[Z ?  
-*A1[Z ?  
-*A1[Z ?  
  (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A1[Z ?  
-*A1[Z ?  
-*A1[Z ?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A1[Z ?  
-*A1[Z ?  
-*A1[Z ?  
  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A1[Z ?  
-*A1[Z ?  
-*A1[Z ?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A1[Z ?  
-*A1[Z ?  
-*A1[Z ?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A1[Z ?  
-*A1[Z ?  
-*A1[Z ?  
  (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 -*A1[Z ?  
-*A1[Z ?  
-*A1[Z ?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A1[Z ?  
-*A1[Z ?  
-*A1[Z ?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A1[Z ?  
-*A1[Z ?  
-*A1[Z ?  
  (5)婿:对女儿丈夫的称呼,或称为“女婿”、“子婿”、“郎婿”、“快婿”等。除此,女儿之夫还可以被称为“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A1[Z ?  
-*A1[Z ?  
-*A1[Z ?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 -*A1[Z ?  
-*A1[Z ?  
-*A1[Z ?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 -*A1[Z ?  
-*A1[Z ?  
-*A1[Z ?  
  (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A1[Z ?  
2条评分
游家陶 金钱 +5 - 2010-07-02
游心华 金钱 +3 普及常识 增长智慧 2010-07-02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487
贡献值
2784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7-02
辈分称呼举例: -*A1[Z ?  
父亲的父亲称祖父或爷爷,自称孙,孙女; -*A1[Z ?  
-*A1[Z ?  
父亲的母亲称祖母或奶奶,自称孙、孙女; -*A1[Z ?  
-*A1[Z ?  
父亲的哥哥称伯父或大爷,自称侄、侄女; -*A1[Z ?  
-*A1[Z ?  
父亲的嫂嫂称伯母或大娘,自称侄、侄女; -*A1[Z ?  
-*A1[Z ?  
父亲的弟弟称叔父或叔叔,自称侄、侄女; -*A1[Z ?  
-*A1[Z ?  
父亲的弟媳称叔母或婶子,自称侄、侄女; -*A1[Z ?  
-*A1[Z ?  
丈夫的父亲称公公或爸爸,自称媳妇; -*A1[Z ?  
-*A1[Z ?  
丈夫的母亲称婆婆或妈妈,自称媳妇; -*A1[Z ?  
-*A1[Z ?  
丈夫的伯父称伯父或大爷,自称侄媳妇; -*A1[Z ?  
-*A1[Z ?  
丈夫的伯母称伯母或大娘,自称侄媳妇; -*A1[Z ?  
-*A1[Z ?  
丈夫的叔父称叔父或叔叔,自称侄媳妇; -*A1[Z ?  
-*A1[Z ?  
丈夫的叔母称叔母或婶子,自称侄媳妇; -*A1[Z ?  
-*A1[Z ?  
祖父的哥哥称伯祖父或大爷,自称侄孙、侄孙女; -*A1[Z ?  
-*A1[Z ?  
祖父的弟弟称叔祖父或爷爷,自称侄孙、侄孙女; -*A1[Z ?  
-*A1[Z ?  
祖父的姐姐称祖姑母或姑奶奶,自称内侄孙、内侄孙女; -*A1[Z ?  
-*A1[Z ?  
祖父的妹妹称祖姑母或姑奶奶,自称内侄孙、内侄孙女; 6l IFxc  
6l IFxc  
祖母的哥哥称舅公或舅爷爷,自称外甥孙、外甥孙女; 6l IFxc  
6l IFxc  
祖母的嫂嫂称舅婆或舅奶奶,自称外甥孙、外甥孙女; 6l IFxc  
6l IFxc  
祖母的弟弟称舅公或舅爷爷,自称外甥孙、外甥孙女; 6l IFxc  
6l IFxc  
祖母的弟媳称舅婆或舅奶奶,自称外甥孙、外甥孙女; 6l IFxc  
6l IFxc  
父亲的姐夫称姑夫或姑父,自称内侄、内侄女; 6l IFxc  
6l IFxc  
父亲的姐姐称姑母或娘娘,自称内侄、内侄女; 6l IFxc  
6l IFxc  
母亲的父亲称外祖父或姥爷,自称外孙、外孙女; 6l IFxc  
6l IFxc  
母亲的母亲称外祖母或姥姥,自称外孙、外孙女; 6l IFxc  
6l IFxc  
母亲的兄弟称舅父或舅舅,自称外甥、外甥女; 6l IFxc  
6l IFxc  
母亲的嫂子或弟媳称舅母或妗子,自称外甥、外甥女; 6l IFxc  
6l IFxc  
母亲的姐夫或妹夫称姨夫或姨丈,自称外甥、外甥女; 6l IFxc  
6l IFxc  
母亲的姐姐或妹妹称姨母或姨姨,自称外甥、外甥女; 6l IFxc  
6l IFxc  
妻子的父亲称岳父或爸爸,自称婿; 6l IFxc  
6l IFxc  
妻子的母亲称岳母或妈妈,自称婿; 6l IFxc  
6l IFxc  
妻子的伯父称伯父,自称侄婿; 6l IFxc  
6l IFxc  
妻子的伯母称伯母,自称侄婿; 6l IFxc  
6l IFxc  
妻子的叔父称叔父,自称侄婿; 6l IFxc  
6l IFxc  
妻子的叔母称叔母,自称侄婿; 6l IFxc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487
贡献值
2784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7-02
更多中国人的称谓 6l IFxc  
6l IFxc  
一、家族方面的称谓 6l IFxc  
6l IFxc  
对自己的父母称“父亲”、“母亲”。男的自称“男”或“儿”;女的自称“女儿”。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父亲、母亲谓“令尊”“尊翁”和“令堂”“老堂”;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谓“家严”“家父”和“家慈”“家母”。 6l IFxc  
6l IFxc  
对自己已故的父亲、母亲称“考”和“妣”;对别人称自己已故的父母谓“先严”“先父”“府君”和“先慈”“先母”。 6l IFxc  
6l IFxc  
对于后母称“继母”,其他如前。 6l IFxc  
6l IFxc  
对自己的祖父母称“祖父”、“祖母”。男的自称“孙”或“孙儿”;女的自称“孙女”。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祖父、祖母谓“令祖父”和“令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祖父、祖母谓“家大父”和“家大母”。 6l IFxc  
6l IFxc  
对自己已故的祖父、祖母称“先大父”和“先大母”,或者称“王考”和“王妣”。 6l IFxc  
6l IFxc  
对自己的曾祖父母称“曾祖父”、“曾祖母”。男的自称“曾孙”;女的自称“曾孙女”。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曾祖父、曾祖母谓“令曾祖”和“令曾祖母”;对别人称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谓“家曾祖”和“家曾祖母”。 6l IFxc  
6l IFxc  
对自己曾祖父母的父母称“高祖父”和“高祖母”,男的自称“元(玄)孙”;女的自称“元(玄)孙女”。 6l IFxc  
6l IFxc  
对父亲的兄嫂称“伯父”“伯母”,对父亲的弟弟、弟媳称“叔父”“叔母”。男的自称“侄”;女的自称“侄女”。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伯父母、叔父母谓“令伯” “令叔”“令伯母” “令叔母”;对别人称自己的伯父母、叔父母谓“家伯”“家叔”“家伯母”“家叔母”。 6l IFxc  
6l IFxc  
如果伯叔很多,称“几伯”“几叔”“几伯母”“几叔母”。 6l IFxc  
6l IFxc  
对父亲的伯父母、叔父母称“伯祖父”“叔祖父”“伯祖母”“叔祖母”,男的自称“侄孙”;女的自称“侄孙女”。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家”字。 6l IFxc  
6l IFxc  
对同胞兄弟姊妹称“兄”“弟”“姐”“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男女自称同理。对同族的兄弟姊妹称“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称叔伯兄弟姊妹,或依排行加加一个“几”字。男女自称同理。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兄”“弟”“姐”“妹” 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兄” “姐”前面加一个“家”字,“弟” “妹” 前面加一个“舍”字。男女自称同理。 6l IFxc  
6l IFxc  
对自己的配偶,男称女谓“妻”“妻子”“贤内助”,自称“夫”;女称男谓“夫”“婿”,自称“妻”“妻子”。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配偶,对男方可称“兄”道“弟”,对女方称“嫂”“嫂夫人”“弟媳”“弟妹”。如果兄弟姊妹较多,前面加一个排行位数。 6l IFxc  
6l IFxc  
对自己的子女称“儿”“女儿”,自称“父”或“母”。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儿子谓“令郎”,女儿谓“令爱”;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谓“小儿”“犬子”,女儿谓“小女”,儿子媳妇谓“儿媳”。 6l IFxc  
6l IFxc  
对兄弟的子女称“侄”“侄女”或在前面加一个“贤”字,男的自称“伯”“叔”,女的自称“姑”、如已嫁人则称“姑母”。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兄弟的子女,在“侄”“侄女”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在自称的前面加一个“愚”字。 6l IFxc  
6l IFxc  
对同姓而非同一家族的长者,祖辈,长辈、同辈,均按前面所述相称,写信问候前面要加一个“宗”字,表示是一个宗族。 6l IFxc  
6l IFxc  
对过继的父母称“寄父母”“义父母”,男的自称“寄男”,女的自称“寄女”“义女”。对于寄兄弟姊妹的称呼,除“胞”字不能相称外,其他一律相通。 6l IFxc  
6l IFxc  
二、亲属方面的称谓 6l IFxc  
6l IFxc  
对父亲的姊妹及其丈夫称“姑父”“姑母”,男的自称“内侄”,女的自称“内侄女”。单对姑母就自称“侄”“侄女”。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姑父、姑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6l IFxc  
6l IFxc  
对祖父的姊妹及其丈夫称 “姑祖父”“姑祖母”或“姑爷”“姑奶”,男的自称“内侄孙”,女的自称“内侄孙女”。单对姑奶就自称“侄孙”“侄孙女”。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姑祖父、姑祖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6l IFxc  
6l IFxc  
对祖母的姊妹及其丈夫称 “姨父”“姨姑祖母”或“姨爷”“姨奶”,男的自称“甥孙”,女的自称“甥孙女”。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姨祖父、姨祖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6l IFxc  
6l IFxc  
6l IFxc  
6l IFxc  
对母亲的父母,称“外祖父”“外祖母”或“姥爷”“姥姥”,男的自称“外孙”,女的自称“外孙女”。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外祖父”“外祖母”, 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6l IFxc  
6l IFxc  
对母亲的兄弟及其妻子称“舅父”“舅母”,男的自称“甥”“外甥”,女的自称“甥女”“外甥女”。 6l IFxc  
6l IFxc  
对母亲的姊妹及其丈夫称“姨父”“姨母”,男的自称“甥”“外甥”,女的自称“甥女”“外甥女”。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前面加一个“家”字。 6l IFxc  
6l IFxc  
对母亲的姑父、姑母,称 “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爷”“姑姥”,男的自称“外侄孙”,女的自称“外侄孙女”。 6l IFxc  
6l IFxc  
对母亲的舅父、舅母,称 “外太舅父”“外太舅母”或“舅姥爷”“舅姥”,男的自称“外甥孙”,女的自称“外甥孙女”。 6l IFxc  
6l IFxc  
对父亲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称“表伯父”“表叔父”“表伯母”“表叔母”,男的自称“表侄”,女的自称“表侄女”。 6l IFxc  
6l IFxc  
对父亲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称“表姑父”“表姑”,男的自称“表侄”,女的自称“表侄女”。 6l IFxc  
6l IFxc  
对母亲的表兄弟及其妻子称“表舅父”“表舅母”,男的自称“表外甥”,女的自称“表外甥女”。 6l IFxc  
6l IFxc  
对母亲的表姊妹及其丈夫称“表姨父”“表姨”,男的自称“表外甥”,女的自称“表外甥女”。 6l IFxc  
6l IFxc  
对父母双方表亲戚姑、舅、姨所生的子女,一律统称谓表兄弟姊妹,自称也是如此。 6l IFxc  
6l IFxc  
对妻子的父母称“岳父”“岳母”,自称“子婿”“小婿”。 6l IFxc  
6l IFxc  
称别人的岳父岳母谓“令岳父”“令泰山”“令岳母”“令泰水”;对别人称自己的岳父岳母,前面要加一个“家”字。 6l IFxc  
6l IFxc  
对妻子的祖父母称“太岳父”“太岳母”,自称“孙婿”。 6l IFxc  
6l IFxc  
对妻子的伯、叔父母称“伯岳父”“伯岳母”“叔岳父”“叔岳母”,自称“侄婿” 6l IFxc  
6l IFxc  
对妻子的兄弟姊妹称“内兄”“内弟”“妻姊”“妻妹”,自称“妹夫”“妹婿”“姐夫”“姐婿”。 6l IFxc  
6l IFxc  
对妻子姊妹的丈夫称“襟兄”“襟弟”,自称“妹夫”“妹婿”“姐夫”“姐婿”,俗称“联襟”。 6l IFxc  
6l IFxc  
对妻子的其他家族及亲属,妻子怎么称呼也随之怎么称呼。 6l IFxc  
6l IFxc  
对丈夫的其他家族及亲属,丈夫怎么称呼也随之怎么称呼。 6l IFxc  
6l IFxc  
上述各称谓,称别人的,前面加一个“令”字;对别人称自己的,前面加一个“敝”字。 6l IFxc  
6l IFxc  
对子女配偶的父母称“亲亲”“亲翁”“亲家母”,自称“姻愚兄”“姻愚弟”“姻愚姐”“姻愚妹”。 6l IFxc  
6l IFxc  
家族、亲属的称谓归纳起来就两句话:父系称爷叫奶伯叔姑,母系称爷叫姥舅与姨。 6l IFxc  
6l IFxc  
三、师友方面的称谓 6l IFxc  
6l IFxc  
对教过自己学业的人称“老师”“先生”“尊师”,自称“学生”“门生”。 6l IFxc  
6l IFxc  
对教过自己技艺的人称“师傅”“师父”,自称“徒弟”“徒儿”“门徒”。 6l IFxc  
6l IFxc  
对他们的妻子称“师母”,自称“学生”“门生”。 6l IFxc  
6l IFxc  
对自己的学生称“学生”“同学”“贤契”。 6l IFxc  
6l IFxc  
对同在一起学习的人称“同学”“同窗”“学友”。 6l IFxc  
6l IFxc  
对同在一起学艺的人称“师兄”“师弟”“师姐”“师妹”。 6l IFxc  
6l IFxc  
对自己的朋友称“仁兄”“良友”“挚友”。 6l IFxc  
6l IFxc  
四、其他方面的称谓 6l IFxc  
6l IFxc  
对出家的僧人称“和尚”“禅师”“长老”“方丈”,对他们的负责人称“主持”。 6l IFxc  
BYS lKTh  
对出家的道士称“法师”“真人”。 BYS lKTh  
BYS lKTh  
对出家的女僧人称“尼姑”“师太”。 BYS lKTh  
BYS lKTh  
出家人对烧香进贡的善男善女称“施主”。 BYS lKTh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发帖
9998
金钱
1676487
贡献值
2784
交易币
244
好评度
1272
家乡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7-02
皇族称谓 BYS lKTh  
BYS lKTh  
  皇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始皇帝",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BYS lKTh  
BYS lKTh  
  万岁 皇帝的代名词,一种说法认为在朝贺时对君主经常使用,久而久之,便成了皇帝的尊称;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华山后,由他开始用"万岁"自称,而相沿下来的。 BYS lKTh  
BYS lKTh  
  天子 古代君王的尊称。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指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 BYS lKTh  
BYS lKTh  
  皇后 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BYS lKTh  
BYS lKTh  
  太上皇 帝王尊其父为太上皇;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并自称太上皇;天子之父参与国政,称太上皇帝。 BYS lKTh  
BYS lKTh  
  皇太后 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BYS lKTh  
BYS lKTh  
  皇太子 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太子。 BYS lKTh  
BYS lKTh  
  贵嫔 嫔妃的称号。汉元帝时始置,原为妃嫔中之第一级。自魏晋至明均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 BYS lKTh  
BYS lKTh  
  昭仪 嫔妃的称号。三周魏文帝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晋及南北朝多沿置。 BYS lKTh  
BYS lKTh  
  才人 嫔妃的称号。始设于晋武帝,自南北朝至明多曾沿置。唐制,才人初为宫中之正五品,后改正四品。 BYS lKTh  
BYS lKTh  
  贵妃 嫔妃的称号。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 BYS lKTh  
BYS lKTh  
  七子 女官名,位在美人、良人下,在长使少使上。 BYS lKTh  
BYS lKTh  
  良人 西汉嫔妃的称号。 BYS lKTh  
BYS lKTh  
  美人 嫔妃的称号。 BYS lKTh  
BYS lKTh  
  贵人 嫔妃的称号。东汉位次于皇后,清代贵人已降在嫔妃之下。 BYS lKTh  
BYS lKTh  
  世子 帝王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称太子,清代则封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 BYS lKTh  
BYS lKTh  
  孺子 太子嫔妃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子。 BYS lKTh  
BYS lKTh  
  太孙 皇帝的长孙称太孙。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 BYS lKTh  
BYS lKTh  
  公主 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BYS lKTh  
BYS lKTh  
  翁主 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BYS lKTh  
BYS lKTh  
  驸马 皇帝的女婿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额驸"。 BYS lKTh  
BYS lKTh  
  帝姬 古代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 BYS lKTh  
BYS lKTh  
周文王第110辈、游氏肇祖(公子偃公)第93辈、游酢公第27辈、二三郎公第22辈 、均政公第18辈
离线游心华

发帖
6891
金钱
88329
贡献值
1232
交易币
355
好评度
2525
家乡
福建省莆田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7-02
知己者明 知人者智 BYS lKTh  
寻根 寻源
离线游语晨

发帖
4011
金钱
15663
贡献值
39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58
家乡
福建宁德蕉城区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7-02
好全。学习了
我们有同一个信念——游
离线游家陶

发帖
10923
金钱
16339
贡献值
1170
交易币
307
好评度
1380
家乡
湖南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7-02
谢谢分享,古时的一些称呼在看家谱时就用得到
湖南常德游氏<九言堂>
离线游安民

发帖
2665
金钱
37395
贡献值
2888
交易币
15
好评度
3357
家乡
江西省南城县徐家镇游家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7-02
感谢楼主上传,吾等学习了。
身为游酢子孙我自豪;动人以行不以言。
离线游德炎

发帖
685
金钱
9142
贡献值
9
交易币
2
好评度
58
家乡
福建永定大溪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7-02
又是一门必修的课啊
游德炎
离线游水银

发帖
1906
金钱
20652
贡献值
225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
家乡
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区西塞街道凉山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7-02
要好好学习学习。
希望游氏发扬光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