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人口统计的经纬与现存黄册底籍 b>}
)G7b}
2001年第4期 b>}
)G7b}
b>}
)G7b}
周绍泉 b>}
)G7b}
b>}
)G7b}
b>}
)G7b}
一、“不丁不籍说”和中国明代人口研究 b>}
)G7b}
b>}
)G7b}
在中国明代史的研究中,人口史研究似乎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不要说在通史著作中,就是在断代史著作中,也很少提及。甚至在专史著作中,如明代经济史著作中,对人口问题亦语焉不详。究其原因,不能不说与一种所谓的“不丁不籍”的传统说法有关。这种传统说法始于何时,一时难以考究。“不丁不籍”见诸文献,有万历间会稽县著名文学艺术家徐渭《户口论》,他说:“今按于籍,口六万二千有奇,不丁不籍者奚啻三倍之。”这里的“口”应为“丁”,意思是说,全县人口二十四万多,登于籍之丁仅占四分之一。“不丁不籍说”见诸近人论著中,最早可以追溯至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1941年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据王其榘先生说,其中第三编作者叶蠖生、金灿然、唐国庆等曾提出,朱元璋造黄册,本意在查明供赋役的男丁数目,女口也许不在册内。1950年,范文澜先生发表在《中国青年》第34—35期上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认为:“明初(人口),约1.1亿(男丁5600余万,加上同数妇女,总数在1.1亿以上)。”就是说,明初的人口统计数字5600余万,只是男丁的数字,不包括妇女。他把1941年叶蠖生等提出的“女口也许不在册内”,予以肯定。这恐怕是“不丁不籍说”之嚆矢。 b>}
)G7b}
b>}
)G7b}
也许是因为范文澜先生在中国历史学界的崇高的学术地位的缘故吧,他的观点逐渐演变成一种传统说法,即所谓“成说”。对这种成说,几十年来没人继续论证,加以深化;也没人提出反对。1988年,王其榘先生在范文澜先生那篇文章发表三十八年之后又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在《历史研究》1988年第1期上发表了〈明初全国人口考〉一文。该文的主要论点是,明初黄册中所记载的人口数字不包括妇女,亦即重申“女口不预”,即“不丁不籍”的论点。 b>}
)G7b}
b>}
)G7b}
王其榘先生的这篇文章引起了反响。1990年,王育民、葛剑雄先生先后分别发表了〈《明初全国人口考》质疑〉〈明初全国户口总数并非“丁”数——与王其榘先生商榷〉他们根据新挖掘出来的文献资料指出,明代户籍制度并非“女口不预”,批驳了明代黄册所载人口不包括妇女的说法。 b>}
)G7b}
b>}
)G7b}
明代最早记载人口状况的资料是户帖。在明代户帖原件发现以前,论者在述及明代户帖时,多引述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一中的《半印勘合户帖》。然而这个资料中没有详细的人口资料,而有人口资料的文献资料当时却没见征引。如盛枫《嘉禾征献录》卷三十二《卜大同传》所载《洪武四年嘉兴府嘉兴县杨寿六户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