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
#m":
郧阳以其控扼汉水、势连秦巴、毗连鄂豫川陕四省的地域特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Om
#m":
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在郧城设立——湖广行都司(郧阳抚台),辖境最大时达鄂、豫、川、陕四省毗连地域八府六十二郡县。对于这段历史,知之者不是很多。先有冷遇春先生历数年之辛苦,于2004年撰写出《郧阳抚治两百年》;次有市方志办2006年组织校注出版来自台湾的明代《郧台志》。这样,郧阳明清历205年抚治的重要历史,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发掘、借鉴。 X/-KkC
郧阳府城原有郧阳抚台衙门,其西侧一巷也因此名为“察院巷”。但1969年10月丹江口水库蓄水淹没郧城后,郧阳抚台再无历史遗迹供人凭吊、追索了。 X/-KkC
X/-KkC
弥足珍贵的明代郧阳巡抚碑 X/-KkC
X/-KkC
2011年,郧县文物局把散落城乡各地的一批古碑、牌坊集中于明代大丰仓院内。 2011年12月,笔者有幸陪省广电总局的记者看到了这批珍贵文物。其中至为珍贵的是明代嘉靖年间郧阳巡抚吴桂芳撰文碑。在探索郧阳辉煌历史的几十年寻寻觅觅中,当笔者看到这块明代碑,而且是历史上辖境宽广、声震三边的郧阳抚台最高长官所立的碑,那惊喜,那激动真正是无以言状! X/-KkC
郧阳巡抚吴桂芳撰文碑的规格是240×121×28(厘米),上下各有残断的榫卯,看来此碑原有碑帽、碑座,形制应该比较大。可惜碑下部三分之一还有尺余厚的混凝土、钢筋等粘连,中间有若干行字被人为凿去,难以见其全貌了。好在明代《郧台志》中收录有此文,可使我们从中获知此碑所提供的重要史料信息。 X/-KkC
吴桂芳撰文碑右侧的标题是《改建郧阳府儒学记》。但综观全文,吴桂芳并未对郧阳府学宫(现仍存遗迹大成殿)施一砖一瓦之建;再则他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月任郧阳抚治,次年四月便从右佥都御史升为右副都御史,调任治理黄河的总理了。他在郧任职仅半年时间,也不可能改建府学。而且,这篇《改建郧阳府儒学记》也不是他在郧任职期间所写,而是在离郧四个月后,在总理河道任上所写。因为该碑文之后的落款至今仍清晰可辨:“嘉靖龙集癸亥(嘉靖四十二年)仲秋 赐进士出身 嘉议大夫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奉敕 先提督抚治郧阳等处地方 今总理河道 前督学山东按察副使 豫章(江西)吴桂芳撰”。 X/-KkC
据史料记载,吴桂芳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月从福建巡抚调任郧阳抚治,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四月已离郧总理治理黄河事宜,吴百朋代之抚郧;九月,康朗又代吴百朋抚郧。那么,吴桂芳抚郧仅半年,他既然没有对郧阳府学宫施建,又何必在已离郧四个月之后,洋洋洒洒写下千余字的《改建郧阳府儒学记》呢? X/-KkC
细读《改建郧阳府儒学记》全文,我们会发现吴桂芳有着两种情结: X/-KkC
其一,是他对前任官员高度重视地方文化教育的行为十分钦敬。他认为重视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才是治政之本。他在该文中历数了郧阳府学由“督抚之东”、“郡治之北”、“郡治之西”、“郡城东门之外”的数度迁移与扩建。特别是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章焕抚治郧阳后,认为府学规模宜大,宜远离官署闹市,遂下决心把府学迁“郡城东门之外”;又斥巨资拓建东城墙,把府学圈入城墙之内,并设小东门方便出入。这样就把初设郧阳府时所建府城的六门变成了七门。而府学新址周围本来的荒僻之地,现在成为三边地域的最高学府,成为学子们心目中的圣地。“青衿之士(读书人)喁喁兴奋,以为山川之胜若有待于今日,非偶然者。”原因是地方官员高度重视教育,“郧自开府以来,诸凡经制规划,大都一遵旧章,按成宪,鲜有大剺革(很少有大变动)。而独于学宫一迁再迁,至累三四迁而始定者,首善之地不得不详且慎矣!嗟夫,观于此而诸君子(迁移府学的前任各位官员)计安地方之志。殆汲汲矣!” X/-KkC
如果说五百多年前郧阳府的开设为郧阳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那么明清两朝历任郧阳巡抚、知府对府学宫的迁移、建设,则对提高郧阳的人文素质作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名闻三边的郧阳中学应该说得惠于此,方造就了代代优异人才! X/-KkC
吴桂芳的情结之二是郧阳,在高度重视教育的历任前贤的经营下,居然把府学宫建得如此规模巨大,气势恢宏,“规模形势视昔益恢以宏,益光以大……”因为感动,所以他在该文中细细描绘了府学宫的建筑设置及前后顺序、方位。假若今日复建之,完全可依此文绘制出平面图来。 X/-KkC
当年的府学宫究竟有多大?吴桂芳在此文中称:“为门者三百九十有奇,为楹者一千六百八十有奇。”当年,它接纳了多少郧阳优秀学子于此受教啊! X/-KkC
X/-KkC
吴桂芳其人其事 X/-KkC
X/-KkC
自古以来,郧阳以控扼汉水、势连秦巴、毗连四省之地利,关乎国之大局。所以明清两朝在郧阳设抚台的205年间,对于郧阳抚治的选调一直极为慎重,且更换频繁。例如明嘉靖元年到四十五年,有34个年度更换郧阳抚治42人。所选封疆大吏,都是堪当大任的国之栋梁,如明代的原杰、王世贞、卢象升等,而吴桂芳也是其中文武兼备的杰出人才。 X/-KkC
吴桂芳(公元152l年—1578年), 字子实,号自湖、石潭,江西新建县人。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 进士,是当年322名进士中的第20名。授刑部主事,后历礼部,迁扬州知府。时值扬州水患,倭寇经常侵扰江北。他首先赈济灾民,免交秋粮;接着又主持修筑了扬州新城,加强防御工事。他亲自率兵与倭寇作战,多次击退倭寇,因功加俸一级,升为浙江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X/-KkC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元)十月,吴桂芳抚治郧阳,次年四月进右副都御使总理河道。后巡抚广东,提督两广军务。时潮州有倭寇常扰掠当地民众。吴桂芳亲自率领官军进剿,一昼夜连克三巢,焚其巢穴,斩杀400余人。其因战功被召为南京兵部右侍郎。隆庆初年,转为兵部左侍郎,因疾乞归。 X/-KkC
吴桂芳文武兼备,学识渊博,文章通达,诗亦宏敞。为官之际,常讲学于龙光书院,著有《大学说》、《师暇裒言》12卷及《督抚两广奏议》16卷。 X/-KkC
从吴桂芳的深厚学养及他于为官任上亲自到书院讲学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一位封疆大吏,在军事、经济建设,诸般公务中该是多么繁忙,但吴桂芳对教育还是倾注了很大的精力,这也正是一种非凡的治政理念。也因此,吴桂芳任郧阳抚治虽只有半年时间,却感佩前任数迁学宫并一次次扩建,在离郧之后仍念念不忘,挥笔写下《改建郧阳府儒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