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353
-
- 注册时间2009-03-20
- 最后登录2024-11-13
- 在线时间5785小时
-
- 发帖2665
- 搜Ta的帖子
- 精华3
- 金钱37359
- 贡献值2888
- 交易币15
- 好评度3357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2665
- 金钱
- 37359
- 贡献值
- 2888
- 交易币
- 15
- 好评度
- 3357
- 家乡
- 江西省南城县徐家镇游家村
- 性别
- 男
|
抚州素以“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名享誉中外,历代文化名人数量之多、涉及之广如明星璀璨,其功绩之伟、地位之崇令人高山仰止。游国恩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和古典文学研究,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我国著名文学史家、楚辞研究专家、国学大师,是楚辞研究的集大成者,更是抚州人的骄傲。今年恰逢游国恩诞辰115周年,本报记者来到游国恩先生外甥,市招商局退休干部喻镇一家采访。 vz,LF=s2 vz,LF=s2 vz,LF=s2 喻镇一今年77岁,老家在临川区湖南乡竹溪村,他的母亲游兰桂就是游国恩的亲姐姐,在游家六个孩子中排行老大,是家中长女。喻镇一告诉记者,游国恩是1899年4月17日出生,临川区湖南乡洪塘游家村人,在家中排行老二。游国恩的父亲游本修从事经商,由于人勤奋和精明,使一家人的生计并不困难。游国恩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祖父游士桢。游士桢是一位秀才,对古文研究很深,对孙子管教极其严格。在游国恩两岁多时就教他识字,稍大一点,又要求他读书背书、练习写字,还要对“对子”写文章。即使在传统节日里也要令其完成当日课程。虽然祖父这种硬灌古文的旧式教育枯燥而又痛苦,但游国恩自小天资聪慧,喜欢读书,记忆力超常,非一般人可比,读书只要教两三遍,就能熟记于心,终生不忘,达到祖父的要求。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在湖南乡老家前辈们还流传下来这样一种说法:游国恩只有六七岁的时候,跟祖父去参加一些婚礼、葬礼,看到一些写得精彩的对联,回到家以后就能一字不漏地背给祖父听,过目不忘,在乡间颇有名气。在祖父长达7年的严格督教下,游国恩熟读了经、史、子集和《古文辞类纂》等书,为他日后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今的不少评论家也认为,正是由于游国恩在幼年刻苦攻读,全部读完旧式教育的必修课,根底深厚,直到晚年,举凡经、史、文集和唐诗,宋词中一些重要篇章,仍可随口背诵,可见幼学根底之深,对其著作大有裨益。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1915年,17岁的游国恩考入了临川中学读书。三年后,与上顿渡的姑娘陈辅恩结婚。1920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预科,后升为本科。 vz,LF=s2 vz,LF=s2 vz,LF=s2 上大学时出类拔萃学有成就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进入北大后,游国恩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出类拔萃,在校学习期间就学有成就。1925年,他先后发表了《离骚研究》、《陶潜年纪辩疑》、《天问研究》、《莲社成立年月考》,并完成了《楚辞概论》一书的写作。1926年,又写出并发表了《一千五百年前的大诗人陶潜》一文。不久,《楚辞概论》一书由北新书局出版。此书出版后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同时确立了游国恩新楚辞学奠基人的地位。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当时“对楚辞深有研究”的著名学者陆侃如欣然命笔为此书写了序言,对游国恩的楚辞研究成果赞口不绝,认为此书是“有楚辞以来一部空前的著作”。鲁迅、郭沫若等学界名家也曾先后多次给予过此书高度赞誉。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屈原及宋玉》中把《楚辞概论》列为参考书之一。郭沫若在《历名人物·屈原研究》一文的正文与注释中多次提到《楚辞概论》,除同意游国恩的一些看法外,还称游国恩对“离骚”的解释是一大发明。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1926年7月,游国恩在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由于在学术界没有亲故后援,游国恩带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大学时代丰硕研究成果,回到家乡临川,从此走上一生从事教学道路,倾自己的知识哺育后人。1926年9月应聘到江西省立第四中学任教;1927年2月到临川中学任教;1928年2月进入南昌第一中学任国文教员。 vz,LF=s2 vz,LF=s2 1929年,时任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闻一多读了游国恩的《楚辞概论》后,拍案叫绝,当即邀请游国恩从南昌去武汉大学任教,讲授中国文学史和楚辞,从此开始了他的大学教学生涯。而原先他们俩并不认识。1931年又受青岛大学(现山东大学)的邀请,到青岛大学任讲师、教授。1936年7月,游国恩辞去青岛大学教职,任华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由于时局的变化,随后他随校辗转到桂林、大理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教书生活。尽管生活艰苦卓绝,但他仍然坚持一丝不苟地学习,写出了大量的著作。在教学之余,还考察研究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地理和风俗民情,撰写了10余篇论文。除教书、读书、写作外,游国恩每天坚持看报,密切注意战局的发展。对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黑暗和贪污腐败,他非常痛恨,心情激愤时,常寄情于诗歌,抒发他忧国忧民的心情。1939年游国恩写了一首《夏三虫歌》(苍蝇、蚊子、臭虫),借当时居住环境中确实存在的三害,以讽刺国民党的贪官污吏。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1942年8月,游国恩受邀请去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教授,当时的西南联合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后随西南联大迁回北京。此后,他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游国恩主要发表出版了《先秦文学》、《读骚论微初集》、《屈原》等多部书籍。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一代宗师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游国恩在北京大学求学和教学前后工作42年。他知识渊博,是学术权威,是众多学者所佩服的,更为后者所推崇。他治学严谨,读书认真,和研究生的第一次谈话就是强调要多读书,老老实实地读书,读书少了基础不厚,做学问就不能有多大的成就。他把做学问比做盖房子,基础如不广阔坚实,不仅窄小,还容易倒塌。他的学术态度,更是受到众多学者的赞誉,诸多学者称赞他的文章结构严谨,立论有据,“颇多胜解”,“平理若衡,照辞如镜”。他的学风,泽被了好几代人。1957-1959年,他主持编写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和《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成为国内高校文科师生的必备参考书,得到海内外的一致好评。1961-1963年,他又受中宣部和高教部委托,领衔主编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大纲》(1册)和《中国文学史》(全4册),后者多次再版,在中国高校延用20多年。1999,他被列入20世纪10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四大名家”之一。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但就是这样的一代宗师,游国恩毕生仍然勤奋地学习和工作,至老不衰。他平日除了上课开会以外,很少出书房,晚年体弱多病,除最后两年,每年仍坚持学习八小时,节假日也很少休息。经他读过的书,或字里行间圈圈点点,画着各种标记,或在书眉上写满密密麻麻的蝇头批注。凡是用得着的材料、心得等等,无不及时记录下来。他那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令无数后辈们十分敬佩和感动。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许多人都写了回忆文章,谈到听游国恩讲课情景,认为他讲课内容丰富,分析精僻,条理清晰,易记易懂,且讲读时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有的同学还回忆游国恩随着铃声走进教室,讲课声音宏亮,凡引用古诗文都背诵如流,写在黑板上也一字不差。在北大举办的游国恩诞辰百周年纪念会上,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曹道衡谈到文研所所长何其芳向游国恩请教的事。何其芳与人论谈《诗经》,请游国恩列出一些参考书,游国恩居然不暇思索,一口气就列举出前人研究诗经的书籍好几十种。后来文研所买参考书,绝大部分是按游国恩列举的书籍去买的。曹道衡感慨地说:“现在有的人写书是电脑写的,而游先生的书是人脑写的,字字是金。”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游国恩的女儿游宝谅也曾深情地回忆说:“我们忘不了多年来父亲为培养人才所倾注的无限心血,忘不了父亲在昆明郊区陋室备课的情景,昏暗的灯光照着他清癯的身影,更忘不了父亲在晚年身体极度衰弱的情况下,还主动让青年教师来家中给他们讲目录学,直到把嗓子都讲哑了。”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喻镇一也赞扬游国恩说:“舅舅不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而且还品格高尚,一直关心家乡和自己的亲人。小时候我家里好穷,父亲长期生病,早逝,每个月舅舅都会寄10多元回家供养外公,顺便也寄5元钱接济我家。我母亲是1953年病故,当时没有钱安葬,还是游国恩舅舅闻讯寄来60元钱,才把母亲的后事办完。”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1925年冬天,游国恩从北京南归,路过一书坊看到有明朝临川学者傅占衡的《湘帆堂集》一书卖,要价白金三元,折价不卖。他当时没买,心想是家乡出的书,应该容易买到,谁知这一放弃就是二十多年,他一直后悔不已。这是最早看到游国恩关心乡邦文献的记载。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游国恩还一直不忘关心家乡人的学习,常常在百忙之中抽空给乡里乡亲们写书信,为了鼓励他们学习,还赠送了他们诸多书籍。喻镇一记得在七十年代初的一次赴京出差,来到北大燕东园游国恩故居,在书房拜访了舅舅。游国恩向他详细咨询了家乡点滴变化情况,问他家里生活有没有困难,教导他一辈子要好好读书,多多读书,要热爱自己的家乡。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游国恩在晚年还计划编写家乡临川县的艺文志,并为此花费了不少精力。游国恩逝世不久出版的《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选录了游国恩论述家乡有关人和事的文章,《谢灵运诗华子冈麻源辩证》就是其一。千百年来,“华子冈麻源”之谜,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游国恩就曾对此做过学术研究。当时为了辩证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中的“华子冈麻源”究竟是在南城麻姑山、临川铜山还是在浙江绍兴之上虞的这个问题。游国恩在《谢灵运诗华子冈麻源辩证》一文中,采用先立后破的手法,明确而肯定地指出:“华子冈”、“麻源”皆在今南城县麻姑山中,而后以大量篇幅重点批驳“上虞说”之不可信。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游国恩是在1978年6月,因突感呼吸困难,抢救未能及时,遽尔逝世,终年79岁。 vz,LF=s2 vz,LF=s2 vz,LF=s2 vz,LF=s2 [ 此帖被游安民在2014-07-10 20:33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