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25阅读
  • 9回复

[历史地理]“福建土楼”概念探析  ——评《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福建土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章友
 

发帖
1
金钱
60
贡献值
1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1
家乡
福建漳州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2-09
— 本帖被 游学京 从 游氏源流 移动到本区(2015-02-10) —
“福建土楼”概念探析 jm%P-C @  
——评《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福建土楼》 jm%P-C @  
作者:游章友  2011年 jm%P-C @  
jm%P-C @  
核心提示: jm%P-C @  
      黄汉民为福建土楼的研究做出了不少贡献,其方楼到圆楼的八大优点总结提出,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更为了福建土楼的申遗做出了贡献,不遗余力保护福建的土楼,亦值得肯定。《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福建土楼》一书图片和绘图十分精美,是福建土楼非常重要和宝贵的历史记录资料。 jm%P-C @  
但是,也正因其出发点仅仅维护一省的利益,把广东土楼排除在其主要研究范围和提出的“福建土楼”概念外,是个遗憾。《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福建土楼》一书的几个重要错误,则暴露了其学术视野的狭隘性和调查的不够深入。 jm%P-C @  
jm%P-C @  
关键词: jm%P-C @  
  客家土楼、福建土楼、客家、福佬、起源 jm%P-C @  
jm%P-C @  
一,闽南人住的土楼比客家人多?不 jm%P-C @  
       “漳州市所属的10个县区都有土楼,泉州市所属的安溪县、南安市、惠安县也有土楼,尤其发现不仅永定县的客家人住土楼,闽南广大地区的闽南人也住土楼。在与永定交界的闽南的南靖、平和两县也有客家人的土楼。但据不完全统计,闽南人居住的圆楼方楼总数比客家人的还要多。”[1] jm%P-C @  
      这里所指的主要是漳州的情况。将泉州的零星土楼拉进来,其目的是给人造成广大闽南地区有大量闽南人(福佬人)住土楼的假象。 jm%P-C @  
      黄汉民之所以有此观点,是误以为龙岩市就是客家的,漳州市就是福佬的,并得出福佬人住土楼比客家人多的结论。笔者调查的实际情况是,漳州的土楼也是客家人居住的,只有少量的土楼是福佬人居住。漳州的土楼分布如下: jm%P-C @  
   诏安县: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4个乡镇。前3个乡镇是纯客家区。太平是客家福佬混居区,客家福佬人口比例约为6:4。 jm%P-C @  
   南靖县的土楼,分布在梅林镇和书洋镇。这两个乡镇基本上是客家人居住,福佬居民约占5%。 jm%P-C @  
   平和县土楼,福佬人和客家人都住土楼。土楼分布区主要在客家乡镇和福客混居乡镇。 jm%P-C @  
   华安的土楼比较少,目前只有64座,居住者有福佬人和福佬客(被福佬人同化的客家后裔)。 jm%P-C @  
   此外,漳浦、龙海、长泰,东山,云霄,只有零星土楼。发现的部分城堡,与土楼未必有直接关系。[2] jm%P-C @  
   笔者实在搞不懂,黄汉民先生为何会做出“闽南人居住的圆楼方楼总数比客家人的还要多”这样草率的结论?想当年,他和曾五岳以及台湾《汉声杂志》的记者一行对闽西南和粤东的土楼做了半个月的田野调查。难道是忽略了对土楼居民所使用语言情况的基本了解?还是作为外地人的他被同行的当地人曾五岳所误导?或是先入为主地认为“龙岩市就是客家的,漳州市就是福佬”以至得出错误的论断? jm%P-C @  
其实漳州有20%的人口是客家人,这些客家人居住了漳州绝大多数的土楼。若把龙岩、广东的土楼计入,则看得更明显。龙岩人口80%多是客家人,除适中镇的土楼外,均为客家人居住。广东潮汕特别是饶平有600多座土楼,广东梅州也有土楼,这些土楼主要是客家人居住,少量土楼里的客家人被潮汕人同化。 jm%P-C @  
    土楼集中在粤东北和闽西南,绝大多数土楼是客家人或者客家人后裔居住,极少数土楼是闽南人居住。黄汉民在《中国传统民居瑰宝福建土楼》一书中,多次出现把区域概念的“闽南”与族群概念的“闽南”混在一起表述或故意混淆的情况。 jm%P-C @  
     根据上述笔者的调查,结合土楼居民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漳州土楼基本上是单元式并且是客家人居住的情况,黄汉民认为客家族群主要居住通廊式土楼,闽南族群主要居住单元式土楼的错误结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jm%P-C @  
jm%P-C @  
二,客家人向闽南人学习了土楼?不 jm%P-C @  
黄汉民和曾五岳还有一个更草率和武断的的观点,就是“客家人从闽南人那里学习了土楼,并将之发扬光大”。 jm%P-C @  
首现,他们这一观点的致命错误是,客家人从闽南人学习的证据在哪里?持续了多长时间?一种建筑体系被另一区域的其他族群所学习,肯定有留下学习的痕迹或过渡的痕迹,这样的证据链条,黄曾都没有找到。他们的依据仅仅只是最早绝对纪年的土楼。这就是舍弃了证据链,只讲头尾,不讲过程。而闽南人向客家人学习土楼建筑技术却有迹可寻,近的如解放前,南靖的土楼主要是请永定的师傅来建造;诏安、平和的土楼主要是请饶平和永定的师傅来建造。远的则从现在闽南地区的土楼来看,很多土楼居民的族谱都记载他们的祖先来自客家腹地永定、上杭、宁化等,如漳浦的锦江楼、华安的齐云楼等。历史事实是,闽南人向客家人学习了土楼建造技术后,结合闽南地区的城堡建造的土楼,在抗倭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jm%P-C @  
    其次从人口的迁徙来看,客家人口的迁徙从三明客家腹地宁化迁出,并没有经过闽南地区“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到新的客家地区生活的过程。以诏安为例,目前看得到的诏安土楼都在客家地区,诏安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的客家人来源,是在元明时期从龙岩上杭、永定经过平和客家地区再从诏安东面进入诏安北部居住。此外,这些客家人的建筑有没有可能在对外交流中向闽南人学习来的呢?不可能。自古以来,这几个客家乡镇对外联系的通道,主要是从西面进入广东饶平,与广东客家人民来往较多,诏安客家人口迁徙到台湾和南洋,也是在潮州黄冈出海。直到解放后开通公路,诏安的客家人才比较多与同县的闽南人来往,即使时代进步到21世纪,现在的诏安客家人与诏安闽南人仍然来往不亲密。     jm%P-C @  
jm%P-C @  
三,能只在福建研究土楼起源?不 jm%P-C @  
    “地方学者囿于本地区内的研究,虽提供了本地区最详实的资料,由于无法全面了解其他地区的情况而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个别学者单纯从宣传客家文化的角度来介绍客家土楼,不自觉陷入了狭隘的片面性”[3] jm%P-C @  
    黄汉民这句话,按客家话说就是“乌龟笑鳖黑”,其本人就是“囿于本地区内的研究”的“地方学者”。其为了维护福建一个省份的地方利益,而将广东的土楼排除在外,推出所谓的“福建土楼”。曾五岳、黄汉民等在研究圆土楼起源时,只以福建省为范围,十分狭隘,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当年广东饶平等地要跟福建一起把土楼申请世界遗产,福建的黄汉民等人却推出“福建土楼”这一新提法,并以此为名申遗,致使后来广东的饶平、梅州大埔放弃了土楼申遗。要知道,广东的土楼与福建省的土楼是一样的,几十座代表性土楼,高大精美,完全不输于福建一些加入世遗的土楼,一样需要借申遗得到保护。为了维护一省的利益,而故意这样做,其如何面对全国专家学者,如何面对广东学者?从保护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其学术品格实在不敢恭维。 jm%P-C @  
    只在福建省,甚至只是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研究土楼起源,而把隋唐就有的三明土堡寨和把广东土楼、江西土楼排除在外,就好比研究人类起源,只在中国研究而不是在全球研究,然后得出人类起源于中国某个省一样荒唐。 jm%P-C @  
jm%P-C @  
四,“福建土楼”概念的错误界定 jm%P-C @  
    “要给福建土楼下个定义,这个定义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勾勒出福建土楼的特色,又能与其他地区的土楼相区别。经过深入思考、反复推敲,我以为给福建土楼下这样的定义也许是恰当的: jm%P-C @  
   “福建土楼是特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山区那种适应大家族聚居、具有突出防卫功能,并且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的多层的巨型居住建筑。 jm%P-C @  
   “这个定义包括多重含义:首先福建土楼是多层的巨型居住建筑。粤北客家围龙屋为单层,粤东北的客家围子内部堂屋是单层,外周围屋至多两三层。赣南土围子多数也是两三层。而福建圆方土楼多数三至四层,五凤楼的后堂甚至高达六层。所以用‘多层’和‘巨型’居住建筑来表达才能真正反映它的特色,这也与层数相对较少的粤赣两省的土楼以及小型夯土墙民居相区别。其次表面了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地区——福建的闽西和闽南。再其次,福建土楼的结构类型显而易见是土木结构,由夯土墙承重是其突出的特点。”[4] jm%P-C @  
    按照这一概念的界定,我们来看看广东的南阳楼、道韵楼、新彩楼、花萼楼、镇福楼等几十座有代表性的广东土楼: jm%P-C @  
   南阳楼。位于饶平县上善镇永善村,呈圆形,面积1561平方米,直径44.6米,周长138.44米,楼高10.76米,三层半,二进一天井,共有房屋26间,皆以黄泥土夯成,楼内中心处设有圆形广场,水井一口,门楼上方有凹刻“南阳楼”三字,两旁写有对联,是饶平县655幢土楼寨中至今保较较为完好的一处。见图 jm%P-C @  
jm%P-C @  
jm%P-C @  
新彩楼。位于饶平县饶洋镇赤棠村,呈圆形,面积2769.8平方米,直径59.4米,周长186.59米,楼高13.6米,四层半,二进一天井,全楼皆以黄泥土夯成,内抹贝灰,楼内共有房屋32屋,公厅一间,中心为广场,水井二口,该楼是饶平境内楼层最多、最高的土楼,现保存较为完好。见图     jm%P-C @  
jm%P-C @  
jm%P-C @  
   jm%P-C @  
镇福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马坑村,呈椭圆形,面积6936平方米,南北为97.7米,周长295.4米,楼高10.86米,三层半,三进三天井,共有房屋60间,皆以黄泥土夯成,内抹贝灰,楼内中心外辟有广场,呈椭圆形,有八角井一口,门顶有凹石刻“镇福楼”三字,现保存较为完好。见图 jm%P-C @  
jm%P-C @  
jm%P-C @  
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个房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侵而特意设计的。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见图 jm%P-C @  
jm%P-C @  
jm%P-C @  
jm%P-C @  
    从上述几座广东土楼的代表来看,也具有“多层的巨型居住建筑”和“结构类型显而易见是土木结构,由夯土墙承重是其突出的特点”两个建筑学形式上含义,可见广东土楼在建筑形式来看,与福建土楼是不可分的,广东土楼与福建土楼的区别仅仅只是省份地域区别而已,如果撇开地域因素考虑,广东土楼也就是福建土楼了,岂不是荒谬? jm%P-C @  
     可见,黄汉民界定的“福建土楼”的概念,并不具有与粤东北土楼(不包含围龙屋、围屋、土围子)有建筑学意义上的本质区别,因此只能从地理区域的角度对其下定义,即“福建土楼”就是“福建省的土楼”,包括了龙岩客家土楼、漳州客家土楼、漳州福佬客居住的土楼、以及客家土楼演变出来的闽南人居住的零星土楼。 jm%P-C @  
在对土楼的命名这一点上,曾五岳倒是认识得很清楚,他在《漳州土楼揭秘》一书中,就认为把圆土楼,叫着“神州土楼”或“中国圆楼”更妥当。 jm%P-C @  
jm%P-C @  
五,一个别有用心的图表 jm%P-C @  
黄汉民制作了一个表格,并表示“这个表格可以清晰地表明福建土楼所涵盖的内容以及它在中国生土建筑中所处的地位,也可以看出不同形式生土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福建土楼’的概念。”该表格如下:     jm%P-C @  
     jm%P-C @  
jm%P-C @  
     这是一个生拉硬扯的表格,黄汉民故意将“粤北围龙屋”“粤东客家围屋”当作广东土楼,把“江西土围子”当作江西土楼,然后又将广东土楼、江西土楼纳入客家土楼。其实围龙屋、围屋、土围子不是土楼,它们和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几种重要式样,它们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并具有建筑学意义上的巨大区别,特别是从外观上更容易区分。在许许多多的国内外关于客家土楼的著述中,从来没有哪个专家学者,把围龙屋、土围子、围屋纳入客家土楼的范畴,围龙屋、土围子、围屋,从来都是当作另一个建筑式样在研究的,这些是“屋”,按《辞海》的解释,屋是不高于3层的,而“楼”是3层或3层以上的,即黄自己所说的“巨型”“多层”。 jm%P-C @  
黄汉民故意把不是土楼的土围子、围屋、围龙屋纳入客家土楼范围,在国内外研究土楼学者中是首次,其目的是故意把客家土楼的范围扩大化,即囊括了土围子、围龙屋、围屋,把客家土楼变成“不是土楼”,变成包含了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客家人居住的所有建筑。这样就有利于把其虚拟架空并扩大化的“客家土楼”,跟其定义有明确地域明确建筑式样的“福建土楼”区分开来。 jm%P-C @  
反之,如果按照众多学者的看法,不像黄汉民那样故意扩大“客家土楼”的式样范围,则根本无法区分客家土楼与所谓闽南土楼、福建土楼的区分。 jm%P-C @  
目前广东正将围龙屋申请世界遗产,按照申遗有一个不成文的要求,即同一种遗产申遗成功后,其他就不能再申请,只能在4年内有增补的机会。按黄汉民的图表分析,广东围龙屋是土楼,已经无加入世遗的资格了吗?广东的政府部门和许多专家学者的努力,是在做无用功?此前,倒是其提出“福建土楼”并以“福建土楼”名义将土楼申遗,把广东土楼申遗之路彻底堵死。 jm%P-C @  
jm%P-C @  
六,她从哪里来? {Ze Y:\G~  
    关于圆土楼起源漳州的问题,黄汉民曾五岳的主要依据是土楼门匾的绝对纪年来定起源,这是很肤浅的,好比一个村庄,有个人年纪是最大的,然后就说全村人是这个人生的。按黄曾的观点,齐云楼是圆土楼的起源,是“圆土楼的母亲、啊嫲,一德楼是土楼的“阿公”,想当年,难道齐云楼建成后,有出现这样的一幕不成?客家人来了,闽南人来了,潮汕人也来了……大家纷至沓来,纷纷学习齐云楼,回去建设圆楼? {Ze Y:\G~  
    在十几年来的圆土楼起源争论中,因一些史料尚未发现,黄曾持有的错误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近几年发现的二条主要史料,不知道能否改变黄曾的观点? {Ze Y:\G~  
第一条是《重修虔台志》记载的土楼。这一史料为研究土楼的权威、福建师大博导谢重光发现的。《重修虔台志》为谢诏修撰,天启三年抄本,原藏于日本内阁文库,谢重光依据的版本是台北国家图书馆汉学研究中心影印本。 {Ze Y:\G~  
《重修虔台志》记载:“福建永安县贼邓惠铨、邓兴祖、谢大髻等,于嘉靖三十八年聚党四千人,占据大、小淘水陆要道,筑二土楼,凿池竖栅自固,且与龙岩贼廖选势成犄角……” {Ze Y:\G~  
同书同卷接着又记载道:‘已复攻围土楼,禽贼首吴长富,斩一百一十九级,独邓兴祖据楼抗拒,攻之不克。……”[5] {Ze Y:\G~  
在土楼起源问题上,《重修虔台志》记载土楼的发现是重大发现。因为黄汉民近年再版的《福建土楼——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中称,“土楼”一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1573年的《漳州府志兵防志》。但是后来谢重光发现的客家地区的古文献《重修虔台志》记载的“土楼”是在1559年,比《漳州府志兵防志》的“土楼”一词早了14年。而且其记载的二座土楼是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建的,与漳浦一德楼的建立“明嘉靖戊午年冬吉定(1558)”只有一年之差,从一种建筑形式的漫长发展过程来看,这一年之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是几乎是同时建筑。显然深山里的客家人不可能翻山越岭到漳浦是向漳州先民学习土楼建筑技术的,并且一年就学会马上回去建。 这也证明了土楼的根不在漳州。更进一步说,以比较某一座土楼的纪年早晚,来推断土楼或圆土楼的起源,很不科学。 {Ze Y:\G~  
      第二条是粤东饶平县三饶镇“旧楼”尊君堡门石匾纪年的发现 , “尊君堡”土楼(有些土楼也叫堡或寨)门石匾上刻的纪年就是“明嘉靖”(1522—1566),比被黄汉民和曾五岳捧为土楼起源点,即有绝对最早纪年的齐云楼更早。该楼的居民还称,“明嘉靖”是该楼的重建时间。[6]若按照一座土楼最短的重修期限近100年来算,该楼始建年代最短还可以往前推。 {Ze Y:\G~  
      在土楼起源的研究争论上,笔者倾向于其是从“三明土堡”演进而来。三明宁化从唐朝起就是客家的中转站,是客家祖地。三明土堡隋唐就有,据清康熙《宁化县志 建邑志》载:“隋大业之季……其时土寇蜂举,黄连人巫罗俊者,年少负殊勇,就峒筑堡卫众,寇不敢犯,远近争附之。”客家人口,正是从三明地区迁出到世界各地,带去特有的建筑——土楼、围屋、围龙屋、五凤楼等。三明宁化堡、寨的建造,直至土堡的出现,是三明客家人将城堡、坞堡按南方山区气候、地理和环境的要求加以改造的结果;闽西、闽南、粤东土楼的建造,直至圆楼的出现,是客家人将堡、寨按“堡宅合一”要求加以脱胎换骨的改造结果。 {Ze Y:\G~  
三明土堡与闽西、闽南、粤东土楼(土堡)的演进关系,兹引用三明博物馆馆长刘晓迎的调查报告论证(以永定土楼为例):[7] {Ze Y:\G~  
   1、永定的堡、寨源自宁化堡、寨。 {Ze Y:\G~  
    宋末是客家人的第一次大迁移,正如北民南迁进入宁化石壁而传入坞堡建筑形式一样,随着石壁移民向闽西、粤东等地不断地迁徙,由城堡、坞堡发展而来的宁化堡、寨又传入上述地区。胡大新先生在《永定客家土楼研究》一书中说:“永定土楼之母——‘堡’和‘寨’,和宁化的土堡和堡外的寨,从名称到主要的建造方法、结构和功能,都或完全一致,或多有相同或相似。”“作为土楼主体的土墙,其基本夯筑技术,还有造、砌土砖的技术,在宁化的‘土墙屋’中都已经大致成熟。”“永定土楼主要体型之一的五凤楼,其基本结构和宁化‘九井十三厅’何其相似乃尔。永定县城温家的‘郎官第’,占地2千平方米,在纵向轴线上依次排列前厅、中厅、后厅,两侧为对称的横屋,这简直就是‘九井十三厅’的翻版。”应当说,宁化石壁由于人口发展、饱和等原因,向外迁移而定居永定,为防御盗贼匪寇、虎狼野猪的骚扰及当地土著民的排外摩擦,为达到长期聚族而居的要求,家乡宁化的土堡与寨居处形式自然成为首选对象,这就是永定许多堡寨的来由。 {Ze Y:\G~  
   2、宁化日益成熟的土墙屋夯筑技术,为永定“堡(寨)宅合一”土楼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Ze Y:\G~  
   宁化的土堡(寨),主要用于防御匪寇入侵,是由于高达4:1的客主比例,入住只是暂时性的;而定居永定的客家开基祖先们,首要考虑的是能长期为生产生活和防卫需要的居所,即适应当地生存就要对堡寨进行改造。于是,一方面运用宁化土墙屋埋“墙筋”等技术经验来改进土墙夯筑工艺,使墙体厚度大幅度降低,省出底层房间的宽度,墙体高度得以提升且固;另一方面,吸纳宁化“凿空屋”木构架简易轻灵的架筑方法,用立柱横梁偕同外墙来一起架造房间,让立柱分担外墙的承重,同时所有房间墙面,以及二层以上门窗、栏杆、地板等均用木料,又减轻外墙的负载。经过如此的改造,使生活区与防卫区合为一体,增加一层的房间数量,层数亦增加,中间辟为天井,用作采光、通风及公共活动场所,早期的“堡宅合一”模式得以诞生。六百多年前永定湖雷下寨“馥馨楼”的出现,当为这一时期“堡宅合一”的“活化石”。 {Ze Y:\G~  
    3、宁化的“九井十三厅”建筑形式,伴随着永定客家人根基渐稳、经济实力渐强及对居宅质量的追求,翻版成为永定雍容华贵的“五凤楼”,并冠以“某某第”的称号。 {Ze Y:\G~  
明成化十五年,永定从上杭县分出,正式建县,其政治地位的提高,大大促进了永定经济、文化的发展。此后文化方面“人文鹊起,甲第巍科为数郡冠”崇尚读书之风盛行;经济方面,明代引进优质高产的烟草极适宜当地的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其大量的种植面积及烟草加工业的发达,给永定人带来了滚滚财源,亦造就了一批大小富翁。于是,功名显赫或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追崇“高贵门第”的等级观念、尊卑秩序及富丽堂皇的气派,将来自宁化的“九井十三厅”演变为高贵豪华的“五凤楼”。如永定县城温家的“郎官第”五凤楼,高陂、坎市、湖雷等地也有数量不少的五凤楼 {Ze Y:\G~  
{Ze Y:\G~  
{Ze Y:\G~  
[1]《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福建土楼》p85 {Ze Y:\G~  
[2]拙著《圆土楼起源是个伪命题》 {Ze Y:\G~  
[3]黄汉民《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福建土楼》p26 {Ze Y:\G~  
[4] 黄汉民《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福建土楼》p87 {Ze Y:\G~  
[5]谢重光《土楼之根与土楼文化的精髓》(2009年发表)。 {Ze Y:\G~  
[6]2011年8月2日出版的《潮州日报》A3 版。据记者现场采访,因风蚀严重,该楼似圆形又似八卦形。 {Ze Y:\G~  
[7]《深入挖掘土堡资源,加快文化强市建设》 {Ze Y:\G~  
联系作者:福建厦门市湖滨北路育秀广场,邮箱:75278091@QQ.com手机13600905854,QQ75278091。 {Ze Y:\G~  
{Ze Y:\G~  
{Ze Y:\G~  
[ 此帖被游章友在2015-02-09 23:53重新编辑 ]
4条评分好评度+10贡献值+10
游新源 好评度 +5 谢谢解读 2015-03-04
大溪游振华 好评度 +5 勤劳智慧的结晶 2015-02-11
大溪游振华 贡献值 +5 勤劳智慧的结晶 2015-02-11
游江 贡献值 +5 精彩原创文章。 2015-02-10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离线游和忠

发帖
3598
金钱
8488
贡献值
118
交易币
0
好评度
465
家乡
江西九江市庐山区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2-09
       占领有利地形
凤凰山,广二祖六十六代裔孙,九江千八公二十三代裔孙。
离线河源游彬

发帖
593
金钱
18342
贡献值
387
交易币
0
好评度
188
家乡
广东河源 东源 骆湖 致富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2-10
土楼建筑是高超技艺与建造艺术的完美融合、勤劳的客家先民智慧结晶的体现,具有极强的防御性能;不愧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离线游江

发帖
2762
金钱
62795
贡献值
1095
交易币
186
好评度
49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西科朝东楼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2-10
非常赞同章友兄的观点。游章友,福建诏安秀篆人,海峡导报记者。我曾于福建土楼通过世遗后写过一篇博文《福建土楼的主人有多少是客家人》,用意也在于分析福建土楼到底是客家人的杰作还是闽南人的杰作。 {Ze Y:\G~  
福建土楼的主人有多少是客家人 {Ze Y:\G~  
flymouse {Ze Y:\G~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是如何起源的,土楼的根在何处。作为土楼所在地的永定、南靖和华安有各自迥然不同的观点。永定认为土楼是客家民居,是客家人的杰作,南靖和华安则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土楼根在闽南,土楼不仅仅只有客家才有,闽南也有,除了客家土楼之外,还有闽南土楼。观念的不同体现在各自的宣传口号上。永定推出的是“福建土楼,客家永定”,主打客家牌;南靖的“福建土楼,故里南靖”和华安的“土楼源头,福建华安”强调的是自己才是土楼的根,绝口不提“客家”二字。一边强调土楼和客家的关系,一边根本不提,笔者不禁想提个粗浅问题,福建土楼的主人究竟有多少是客家人,占多大比例? {Ze Y:\G~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完全可以去实地调查,调查这三地的土楼主人,问问他们是不是客家人,看看是客家人的比例有多少,结果应该就能出来了。在调查之前,也可以先定性分析分析。 {Ze Y:\G~  
首先永定土楼的主人毫无疑问是客家人了,因为永定是纯客家县。接下来看南靖土楼,南靖现存土楼绝大部分位于西部和永定的接壤地带,据说居住在南靖土楼的居民许多是从永定搬迁过去的,应该也属于客家人或者客家人的后裔。只是由于他们在南靖属于少数,可能慢慢被闽南人同化了,可能有些已经不会说客家话,或者慢慢忘掉了自己的客家身份,但是大部分还会承认自己是客家人。所以可以认为南靖土楼的主人绝大部分也是客家人。最后看华安,华安不和闽西客家地区接壤,华安为数不多的土楼,他们的主人究竟是客家人还是非客家人,笔者不敢妄下结论,只有等主人亲口说了。 {Ze Y:\G~  
由此看来,福建土楼的主人大部分还是以客家人为主,究竟具体占多少比例,真希望有一天能有个调查机构出面调查一番。当然了,永定就不用调查了,调查南靖和华安就够了,而且重点在华安。 {Ze Y:\G~  
{Ze Y:\G~  
http://user.qzone.qq.com/25444273/2


离线游新源

发帖
8904
金钱
124409
贡献值
2441
交易币
0
好评度
1258
家乡
福建省上杭县同康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2-10
土楼客家人的智慧
因为一个游字,紧紧的把我们连在一起

发帖
7198
金钱
49986
贡献值
4389
交易币
19
好评度
387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2-10
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
为中华游氏的资料正确、全面地出现在网络上为世人方便查看而努力

发帖
273
金钱
936
贡献值
44
交易币
0
好评度
173
家乡
河南,温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2-10
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

发帖
2208
金钱
64741
贡献值
1498
交易币
0
好评度
924
家乡
福建省平潭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2-11
拜读了!
子游公第94代裔孙、游匹公第37代裔孙、冠卿公第29代裔孙、上鑑公第24代裔孙。

发帖
7198
金钱
49986
贡献值
4389
交易币
19
好评度
3875
家乡
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太联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2-11
勤劳智慧的结晶
离线游新源

发帖
8904
金钱
124409
贡献值
2441
交易币
0
好评度
1258
家乡
福建省上杭县同康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3-04
谢谢解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