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论坛上看了很多源流谱牒,从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上次所说的各有各家之谱,各有各家之说这件事,虽然各谱说法不一,有的还存在相互矛盾,从而需要大家讨论。但在讨论时一时又无法得到一致意见,或者说不能得到共同认可,加上我们在网上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一一看到原谱,有的是上传、有的是以扫描或拍照的方式上传,但终究难见所有原谱端貌,也就是说印证时难见真谱。然而在网上大家又见不到面,讨论起来十分费劲。反过来我又想,就是我们大家拿着谱在一起见到了面,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我想,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昨天,我冷静的思考了一下,觉得应该会有一个好方法的。
"w&G1kw5I 想起来的确,我们游族,大家公认来源于西周宣王之弟,郑穆公之八公子偃,字子游,其孙游吉,字大叔,认为王父字吉,故以其字游为氏,至今已近三千年,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我游氏经历很多,也搬迁过许多地方,目前子孙繁盛,分布很广,又经历过无以数计的改朝换代,家谱修膳不易,保管很难,有的遗失、被毁,自然难得统一,但是不管怎样,仍然有一根线牵着我们,就如同我们这些宗亲现在相会在论坛上一样,不是相隔万里也能认识吗?
"w&G1kw5I 由此,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大家修谱固然要辩明真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修谱要禀承“宁缺勿乱”的原则,对不对。而且按道理来说修谱其实不应该会乱的,不是吗?你们想想看,大凡修家谱,都是参照老谱往下修,就是没有老谱的,在一般情况下,也是由分徙地先找到迁徙地,再从迁徙地往前找,找到原居地,最后找到得姓地即始迁地,即我们所说的寻到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序清楚某一段时间的家族史即家谱,或者记录出整个家族的迁徙繁衍过程,虽然有的时候,因为间隔时间太长,不能找到上几个迁居地,但要找前一个迁居地还是有希望的,从而也就出现了当前的分段修谱的情况,进而可知,上一段家谱比下一段家谱对以前的资料记录得应该是更清晰、更真实、更可信,而后一段的家谱记录其迁居以后的资料则比前一段家谱应该说更清晰、更真实、更可信。
"w&G1kw5I 为此,让我想起,我南城游来自于福建建阳和莆田,这两地在记录酢、醳两公之前到匹、植二公之间的情况应该更清晰,撝、操二公迁南城,其之后的四五代,应该来说南城谱更可靠,白公迁福建上杭,其记录更真实,珠公迁赛源,其记录更可信。也就是说,上线要下线的资料,应以下线迁到外地后记录他们的那支情况为准,涉及到上线的情况,以上线的为准。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只要弄清楚他们的始迁地,一级一级往上走,这些个情况不就都清楚了。
"w&G1kw5I 虽然这些脉络让我想清楚了,但真正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象我,目前虽然知道我祖来自于城北青绥,但青绥之游又迁走了,找起来也有难度,徐家游他们也知道自己来自南丰双井,可双井之游也已经外迁。所以当前,各地之游只有先整理自己现住地的家谱,待等到有了机会的时候,再去合谱。
"w&G1kw5I 这样,也让我更明白,不管谁怎么样说都不要紧,从青绥到我界潭的这段,我只认青绥谱为实,我还得继续寻找,酢公到匹公的,以福建建阳谱为准,今后也得留心。反过来也就是说,谁要找我界潭的谱,我有,也决对准确,但如果要找界潭以上的,我虽然也有一些,但是不是很准确,这我不知道,因为我们当年也抄自于始迁地的,应该以他们的为准。总之一句话,要修好家谱,就要找准一个目标,再去深入挖掘,我坚信是一定会成功的。
[ 此帖被游大亮在2009-02-25 22:1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