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138阅读
  • 11回复

[转载]魏赠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游松墓志铭考释 收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隆回游勇
 

发帖
415
金钱
4100
贡献值
306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4
家乡
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
性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5-05
【关键词】北魏东魏时期;游松;墓志铭;考释 jp\JwE  
【摘 要】游松墓志于2011年6月出土于河北省永年县龙泉村西。本文在对墓志铭全文释读及考证志主游松的籍贯、祖源、家世、秉行、履历、升迁、卒葬、恩恤等的基础上,重点对其举荐入仕、临危受命、戍守井陉、匡辅魏室、理民谘政等史实进行了研究和辨析。 jp\JwE  
2011年6月,河北永年县龙泉村村民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西侧10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石质墓志一合及部分陶俑等文物,现由县文物保管所收藏。该墓志为青石质,由志盖和志石两方组成。志盖近方形,顶,一角断裂,顶部长70厘米,宽65厘米,底部长80厘米,宽75厘米,厚9厘米;顶面四角留有四个铁环锈迹,正中篆刻“魏故仪同游公墓志铭”9个大字(图一)。志石长80厘米,宽75厘米,厚13厘米;志面以界格分隔,志文隶书,计33行,满行35字,另加左边侧一行12字,共计1123字(图二)。据墓志所载内容可知,志主游松,字士祥,身处北魏至东魏时期,历经多次宫廷废立变故及参与戎事,死后诏赠“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冀殷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因游松其人声名显赫而史书缺载,故本文拟在墓志全文释读的基础上,对其中所涉史实予以初步考证,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jp\JwE  
一、志主籍贯、祖源与家世 jp\JwE  
1、志主籍贯 jp\JwE  
志称:“公讳松,字士祥,广平任人也。”广平,即广平郡,北魏永安年间分置为广平、北广平二郡。广平治曲梁(今永年老城),辖平恩、曲安、邯郸、广平、曲梁、广年等六县,约当今永年、鸡泽、曲周、邯郸县地。北广平辖南和、任、襄国等三县,约当今任县、南宫、邢台县地[1]。任,即今之任县,魏原属广平郡,后属北广平郡。 jp\JwE  
广平是游氏著名郡望,任县更是广平游氏最主要的聚居区之一。据《元和姓纂》称:“后魏河南尹游迷始居广平,六代孙后魏尚书明根,生仆射肇。侄曾孙仁宗,唐比部郎中,生详,金部员外。明根再从弟雅,后魏太子少傅,七代孙中台,匡城尉。根从祖弟奇,后魏梁州刺史,六代孙子骞,驾部郎中。”[2]且据《魏书》记载,游明根、游雅均为广平任人。志主游松,虽史志失载,但其与游氏始居广平还相去不远,即与游迷之后游明根、游雅同为广平任人,且所处年代相近,故而推测其也应属于游迷之后裔,与明根及雅当属同宗异支。 jp\JwE  
不过,志文所称“广平任人”,只是指志主祖籍为广平郡任县人,而实际居住地早已南迁至魏尹易阳县(东魏天平初之前属广平),也即今之永年县龙泉村附近,这从后文志主病亡后葬于“易阳苟山之旧茔”即可得到证明。另据志文称,其祖曾任广平太守,而广平郡治曲梁与易阳相去不远,今同属永年县,故而推测,其迁居时间很可能即在此时。 jp\JwE  
2、游氏祖源 jp\JwE  
志称:“唯周之盛,哲人为辅;寄孥虢郐,遂宅京河。”这是对游氏先祖历史与功绩的追述。 jp\JwE  
所谓“唯周之盛,哲人为辅”,是说周还在兴盛之时,有贤哲为其辅佐。“寄孥虢郐”,是指寄置家人于虢、郐之地。“孥”指妻室。“虢郐”为周代诸侯国名。“虢”,分西虢和东虢。西虢为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公元前665年为秦所灭。东虢为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荥阳县境内,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此处指东虢。“郐”,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公元前769年为郑所灭。“遂宅京河”,是指定居或定都于京畿之地,黄河之旁。志文所述史实,显然与郑国的早期历史相符。据《史记·郑世家》记载:“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洛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桓公曰:‘善。’于是卒言王,东徙其民洛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3]是说在西周宣王与幽王之时,郑桓公姬友曾任司徒,辅佐王室,后因周幽王无道,郑桓公洞察到周王朝行将覆灭,故在太史伯的建议下,于受封郑公33年(前774年)之后,将郑国宗族、百姓及财产寄置于成周洛阳以东、河济之南的东虢和郐之间,并以此为国。《汉书·地理志》“郑国”条所载立国时间与之略异:桓公“乃东寄帑与贿,虢、郐受之。后三年,幽王败,桓公死,其子武公与平王东迁,卒定虢、郐之地”[4]。是说郑武公随平王东迁洛邑后,遂灭虢、郐二国,并建都立国。据此可知,游氏先祖最早可追溯至西周国势尚盛的郑桓公及东周初年的郑武公之时,最大的功绩是作为贤哲辅佐周王室,并迁民寄食于虢、郐之地,定居及建都于京洛之东、河济之南。 jp\JwE  
志又称:“二公得地险而建国,七穆获天兰以命氏。道行万古,德耀千龄;渊源注而无穷,枝叶散而更茂。”这是对游氏立姓本源及流布的叙述。 jp\JwE  
所谓“二公”,即前述郑桓公与郑武公,因“寄孥”与翦灭虢、郐而重建郑国。“七穆”,即“郑七穆”,是指郑穆公所出子罕、子驷、子良、子国、子游、子印、子丰等七个儿子,累世为卿辅政且命氏立姓。《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叔向曰:‘郑七穆,罕氏其后亡者也。子展俭而壹。’”杜预注:“郑穆公十一子,子然、二子孔三族已亡,子羽不为卿,故唯言七穆。”陆德明释义:“郑七穆,谓子展公孙舍之,罕氏也;子西公孙夏,驷氏也;子产公孙侨,国氏也;伯有良霄,良氏也;子大叔游吉,游氏也;子石公孙段,丰氏也;伯石印段,印氏也。”[5]据《元和姓纂》“游”氏条称:“左传郑穆公子偃,字子游,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孙吉,生速。”是说“子大叔游吉”,即“七穆”之一“子游”之孙,其以祖父之字,命氏立姓为“游”。此段志文大意为,游氏源出于周代宗族桓、武二公所建的郑国,本为姬姓,春秋时期,郑国的子大叔游吉,以其祖即郑穆公子偃(字子游)之字命氏为姓。家道行传万世,祖德光耀千秋,源远流长,枝叶繁茂。3、志主家世 jp\JwE  
志称:“王父任实剖符,仁被千里。显考官同削记,名高一邦。”并称:“祖,琅、广平二郡太守。祖亲,太原王氏。父神虎,郡功曹、州主薄。母,中山张氏。夫人,河东裴氏。息许良,年七岁。”这是对志主家世及家庭主要成员的概要介绍。 jp\JwE  
所谓“王父”,即父之父,也即祖父。“剖符”,是指古代帝王在分封诸侯、任命将帅或郡守时,以竹符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作为权力的凭证,后因以为分封﹑授官之称。因其祖曾任琅、广平二郡太守,也即主宰一方政务的地方长官,故称之“任实剖符”。“显考”,指父亲。“削记”,犹“刀笔吏”。古人用简牍书写,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历代文职官员常被称作“刀笔吏”。因其父神虎曾任郡功曹、州主薄,均为州、郡主官属下参与政务或掌管文书的佐吏,故称其“官同削记”。“祖亲”,即祖母。“息”,即子息,名许良。由此可知志主的世系为:(祖)→神虎(父)→松(志主)→许良(子)。 jp\JwE  
二、志主秉行、履历与升迁 jp\JwE  
本志对志主的秉行、履历、仕途升迁等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其中难免多有溢美不实之辞,但对了解志主其人及相关史实还是非常重要的。 jp\JwE  
1、志主秉行 jp\JwE  
志称:“公承灵河岳,资庆余善,风韵秀上,机惊(警)峻立;恢廓杰出,逸性不群,倜傥多远图,卓落有宏量。观九流而重儒术,论六家而好兵权;宪章孔孟,轨躅孙吴。身率典规,心存奇正;书琴并置,弓恋(应为銮之误)兼取。至若披荡心胸,开布衿抱,招引英武,结集人豪,耕牛共宰,骖马相赠;黄金不足比诺,白水未可况情,三寸信而有征,七尺倾而无怯。听其清响者,愿言把臂之交;服其雄列者,俱效刎颈之节。故以独步山左,声驰海西;气盖州闾,势陵邦国。” jp\JwE  
大意为,志主秉承山河之灵气,藉资福善之遗泽;风度韵致秀出于外,机智敏锐,峻然特立;心胸博大,孑然突出,性情超然,与众不同;豪爽洒脱,宏图高远,卓尔不凡,气量恢弘。广闻博识而独重儒学,谈经论道而专好兵略。效法孔孟,循迹孙吴;身率典章规度之范,胸藏奇正用兵之术;书琴皆精,弓銮娴熟。至于袒开心胸,敞开怀抱,广招英武之士,普结人中豪杰,耕牛共宰为食,良马慷慨相赠;黄金之贵不足比其诚挚守信,白水之鉴未可比其守义重情。三寸之舌,言而有信;七尺之躯,断而不惧。以致闻其清名者,愿与其结挽臂之交;敬其雄才者,均与其效生死之义。故而特行于太行以东,声名远播于邦域之外;豪气弥漫于州里,气势充斥于国邦。 jp\JwE  
志文所述未免夸大其辞,但所反映的志主之喜好和性格应是可靠的。一是聪慧机敏,心胸宽广,文通书琴,武善弓马,重视孔孟之道,尤好用兵之术;二是性情豁达,性格豪爽,注重人脉,喜好交际;三是重诚信,讲义气,言而有信,死而不惧,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号召力。 jp\JwE  
2、举荐入仕 jp\JwE  
志称:“正光中,至京都。司空江阳王唯贤作宰,品镜人伦,慕稷下之好贤,尚平台之爱客,深相礼遇,眷引殷勤。公衔恩赉,感知己,遂蹑珠履,同跨玉剑。气逸前途,辩折先进,由兹藉甚,物议有归。鹤响闻天,龙光遂及,诏除奉朝请。出彼时伦,入参华列,去褐服冕,独佩声荣。” jp\JwE  
所谓“正光中”,是指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年间(520-525年)。“京都”,指京城洛阳。“司空江阳王”,是指北魏皇室后裔元继(465-528年),皇兴二年(468年)袭爵江阳王,神龟元年(518年)改封为京兆王,二年任司空;正光元年末(520年)任司徒公,五年末(524年)改任太师、大将军;孝昌二年(526年)“复京兆王继本封江阳王”[6]。如史书记载无误,元继仅神龟二年至正光元年间任司空,正光中为京兆王,墓志所称江阳王不确。“稷下”,指战国齐都城临淄西门——稷门附近地区,齐威王、齐宣王曾在此建学宫,广招文学游说之士讲学议论,成为各学派活动的中心。“平台”,指河南商丘县东北古台,汉梁孝王筑,并曾与邹阳、枚乘等游此。“奉朝请”,意为奉朝会请召,魏属从七品下阶职衔。“去褐服冕”,指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员冕服。此段志文的大意为,北魏正光年间,志主来到京都洛阳。恰逢司空江阳王(实为京兆王,下同)元继选贤任能,品鉴与选拔人才。思慕当年齐威、宣二王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崇尚梁孝王会四海宾朋于平台,故而对志主非常器重和礼遇,牵挽眷顾,热情尊宠。志主感念其对自己的知遇赏识和恩德,于是投身在其门下,悬剑追随于其左右。生气飘逸于前路,辨识折服于先贤,由此声名日显,众议所归,犹如鹤鸣冲天,很快龙光普照,皇恩及身。皇帝下诏,授志主为奉朝请官职。从此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员冕服,突显于同辈之上,跨入显贵之列,盛享美誉和荣耀。 jp\JwE  
据此推测,志主游松出仕为官,很可能既有元继的举荐之力,也与志主的门第家世有关。因为当时朝廷曾大力提倡各级官吏推举德才兼备的人才。据《通典》记载:“后魏孝文帝欲创革旧制,选置百官,谓群臣曰:‘为朕举一吏部郎,给卿三日假。’”[7]正光六年三月,孝明帝还专门下诏曰:“选众而举,其来自昔。朕缵承大业,综理万机,求贤致治,心焉若渴。知人则哲,振古所难,宜博访公卿,采兹声实。可令第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人各荐其所知,不限素身居职。必使精辩器艺,具注所能,然后依牒简擢,随才收叙。”[8]而且,当时官员的选拔制度为九品中正制,即由有名望的“中正”官,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对每个人作出高下九品的评定,并将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依据。正光年间,京兆王元继曾任司徒,并“唯贤作宰,品镜人伦”,志主投身于元继门下,得到赏识和举荐是自然的。而且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门第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以致到西晋时即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9]的局面。游氏家族出自郑国君之后,志主之先祖及祖、父等均世代为官,且同宗游明根、游雅等均为当朝权贵,因此尚具才能的游松能够出仕为官也是必然的。3、临危受命 jp\JwE  
志称:“转燕州冠军府主薄,迁宣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遭母忧解。星见而行,望乡衄血,庭兔怀感,墓木同心。服未阕,起为殷州治中。于时燕山未静,尘埃将及,权夺至诚,变礼即事。既而巨滑滔天,大兵括地,一木不枝(支),百城俱解,去逆归顺,立节无亏。寻除相州治中,领北道军司,后以疾解。复授宁朔将军、步兵校尉。” jp\JwE  
其中,“燕州”于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分恒州东部、幽州北部而置,治在今北京市昌平区东南沙河镇。“冠军府主薄”,即冠军将军府主薄,属从七品下阶。“宣威将军”属第六品上阶,“员外散骑侍郎”属第七品上阶。“母忧”,指母丧。“衄血”,即流鼻血。“服未阕”,指三年守丧期不满,未除丧服。于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分定、相二州而置,治广阿(今河北隆尧县城东)。“治中”,属州牧之佐吏,北魏职官仅列“司州治中”为从四品下阶;北齐承魏制,三等上州“治中”为正六品下阶。“燕山未静,尘埃将及”,应指上谷(今北京市延庆县)杜洛周之变。据《魏书》记载:孝昌元年(525年)八月,“柔玄镇人杜洛周率众反于上谷,号年真王,攻没郡县,南围燕州”。二年春正月,“都督元谭次于军都,为洛周所败”。夏四月,“丁未,都督李琚次于蓟城之北,又为洛周所败,琚战没”。五月,“戊申,燕州刺史崔秉率众弃城,南走中山”。“冬十有一月戊戌,杜洛周攻陷幽州,执刺史王延年及行台常景”。武泰元年(528年)春正月,“乙丑,定州为杜洛周所陷,执刺史杨津。瀛州刺史元宁以城降于洛周”。二月,“杜洛周为葛荣所并”[10]。“权夺”,指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变礼”,是指不合典常、应特殊情况而变通礼节。“去逆归顺”,即逆去顺归,意为叛逆已除、回归平顺。“立节无亏”,“立节”即“建节”,古代使臣受命,必建节以为凭信。《新唐书·车服志》:“大将出,赐旌以专赏,节以专杀。旌以绛帛五丈,粉画虎,有铜龙一,首缠绯幡,紫缣为袋,油囊为表。节,悬画木盘三,相去数寸,隅垂赤麻,余与旌同。”[11]此为所立之“节”完好无损之意,借指不辱君命,军旅无损。“相州”,即故魏郡,天兴中改为相州,天平初改称魏尹,治邺(今河北临漳县邺城)。“北道”,属临时性地方军事指挥机关,位在州郡之上,但不管地方民政。魏有东、西、北、东北、东南各道,并设有各道行台、大行台、大使、都督、大都督、都督诸军事等职,辖域及职官品阶不详。“军司”,职司监军。“宁朔将军”,属从四品下阶。“步兵校尉”,属第五品下阶。此段志文大意为,志主由奉朝请转任燕州冠军将军府主薄,又升任宣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后因遭其母之丧而解职。为母奔丧,连夜驰行,心急如焚,鼻血外溢。痛丧慈母,庭院之兔怀感动容,墓田之木与人同心。服丧尚未期满,朝廷即起用志主为殷州治中。其时,燕山杜洛周之变尚未平息,战火即将漫延而来,朝廷既然诚聘和起用,只有打破常规、变通礼俗而行事。继之,贼首掀起滔天巨浪,大兵压境,攻城掠地,一木不支,百城俱破。后叛乱平息,重归于平顺;志主立威捍节,师旅无损。不久,志主又授职为相州治中,并兼任北道军司之职,后因病而解职。又授官为宁朔将军及步兵校尉。 jp\JwE  
据此可知,上谷杜洛周之变应是北魏历史上一次影响较大的事件,志主在居母丧未满之时,曾临危受命起为殷州治中,以拒杜洛周的侵扰和袭击。受命之时,应在杜洛周之变的次年,也即孝昌二年(526年)分定、相二州而置殷州之后。御敌除逆,应在武泰元年(528年)正月杜洛周大兵压境、定州失陷、瀛州投降,也即“百城俱解”之时。因殷州与定州相邻,定州陷没后,殷州自然成为与杜军对垒的前沿。但据笔者推测,志主此次御敌之举莫过于坚城壁垒,实际与杜军之间并没有直接交锋。原因是定州失陷后,杜洛周部很快即遭到另一支起义军葛荣部的攻击并败亡,未及继续南侵殷州。志主在杜洛周败亡之时,至多出兵驱逐残军或招降散兵游卒,故在志文中只字未提御敌行动或拼杀过程。所谓“去逆归顺”只是表述了事件的结果,还白享了“立节无亏”,即不辱君命、师旅无损的美名。 jp\JwE  
4、戍守井陉 jp\JwE  
志称:“永安之季,奸雄授首,余类未灭,仍结晋阳。诏公持节征虏将军、殷州大都督,专守阱邢(陉)之险,委以椅桷之势。公夙怀物情,素养剑客,不期而会,一夕成军,鼓行而西,志平凶丑。” jp\JwE  
所称“永安之季”,是指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年间(528-530年)。“奸雄授首”,应指永安年间天柱大将军尔朱荣、上党王元天穆被诛之事。据《魏书》记载:尔朱荣,字天宝,北秀荣人,世袭秀荣领民酋长。正光中,四方兵起,遂招合义勇,东拼西杀,兵威渐盛,声名日显。武泰元年(528年)二月,其以灵太后毒杀孝明帝为由,与元天穆等密议称兵,入匡朝廷,遂发抗表,起兵晋阳,时年四月直入京师,奉元子攸为主,是为孝庄帝。荣以兵权在己,遂有异志,“乃引迎驾百官于行宫西北,云欲祭天。朝士既集,列骑围绕,责天下丧乱,明帝卒崩之由,云皆缘此等贪虐,不相匡弼所致。因纵兵乱害,王公卿士皆敛手就戮,死者千三百余人。皇弟、皇兄并亦见害,灵太后、少主其日暴崩”[12]。史称“河阴之变”。及至翦灭葛荣后,尔朱荣益加居功自傲,挟天子以令诸侯。“荣身虽居外,恒遥制朝廷。广布亲戚,列为左右,伺察动静,大小必知。或有侥幸求官者,皆诣荣承候,得其启请,无不遂之”,于是孝庄帝密有图荣之意[13]。永安三年(530年)“九月辛卯,天柱大将军尔朱荣、上党王天穆自晋阳来朝。戊戌,帝杀荣、天穆于明光殿,及荣子仪同三司菩提”[14]。“晋阳”,为并州及太原郡治,故城在今太原市西南晋源区一带,时为尔朱荣的老巢。“持节”,即持有君王所赐之旌节,以行使赏罚生杀之权。“征虏将军”,为从三品。“殷州大都督”,据《魏书·职官》称:“永安已后,远近多事,置京畿大都督,复立州都督,俱总军人。”职阶不详。“阱邢之险”,即井陉口,要隘名,古属九塞之一,亦属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因陉山“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井陉”[15],故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城北井陉山上。又城西有故关,乃井陉西出之口,是晋冀间的天然交通孔道。“椅桷之势”,即犄角之势,指分布兵力于不同处所,以便牵制、夹击敌人或互相支援。此段志文大意为,魏孝庄帝永安年间,权倾朝野的奸雄天柱大将军尔朱荣、上党王元天穆被诛杀于京都洛阳,但其余党并未被诛灭,仍盘踞在晋阳老巢。为防止其反扑,并扼制晋阳之敌兵出山东或南逼京师,朝廷诏授志主为持节征虏将军、殷州大都督,专门戍守井陉之险,以形成犄角之势。志主原本就有乐善好施的情怀,平素又广结天下豪杰,本次未经特意约定即纷涌而至,一夜间便汇聚成军。于是,出征队伍擂鼓浩荡西行,矢志扫平来犯之敌。据上文可知,志主奉诏戍守井陉之险,只是朝廷未雨绸缪而采取的防御之举,其缘由自然是因孝庄帝诛杀尔朱荣等引发的。因为尔朱荣父子及元天穆等人虽已被诛,但尔朱氏晋阳老巢尚在,且盘踞于各地的尔朱氏成员及其党羽甚众,所以孝庄帝自然会有遭受反扑报复之虞,并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措施。如诛杀尔朱荣之日,为防京师遭袭,即“遣武卫将军奚毅、前燕州刺史崔渊率兵镇北中”。两天后,又“诏诸旧代人赴华林园,帝将亲简叙。以抚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高乾邕为侍中、河北大使,招集骁勇”。十月丁卯,还“诏以世隆北叛,河内固守”等[16]。井陉为扼制尔朱氏晋阳老巢兵出山东的重要门户之一,朝廷派兵戍防并牵制敌军南袭京师是非常有必要的,显然志主奉诏戍守井陉之险即在其时,只是因尔朱氏势力过盛,上述所采取的防御措施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但当时朝廷曾派兵戍守井陉的史实,则可补史志记载之阙。 jp\JwE  
5、辅匡魏室 jp\JwE  
志称:“俄而河梁失据,祸集宫闱,周室犬戎之酷,有晋平阳之痛,比事言情,曾何逾此。公素服枕戈,缁经悬剑,同文仲之纵横,怀子源之慷慨。一夫有义,万旅无□,大盟邦人,誓雪国耻。” jp\JwE  
此是对前述孝明帝诛杀尔朱荣、元天穆后,尔朱氏的复仇行动及志主对事件之态度、义行的叙述。所谓“河梁失据,祸集宫闱”,是指尔朱兆洗劫京师、孝庄帝罹难之事。“河梁”,又称河桥,即洛阳东北黄河上的桥梁,是通向京师的重要门户,常有重兵戍守[17]。 “宫闱”,即宫廷。据《魏书·孝庄纪》载: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孝庄帝诛杀尔朱荣,“是夜,仆射尔朱世隆、荣妻乡郡长公主,率荣部曲焚西阳门,出屯河阴。……据北中城,南逼京邑”。冬十月“壬申,尔朱世隆停建兴之高都,尔朱兆自晋阳来会之,共推太原太守行并州刺史长广王晔为主,大赦所部,号年建明,普泛四级。徐州刺史尔朱仲远反,率众向京师”。十二月“甲辰,尔朱兆、尔朱度律自富平津上,率骑涉渡,以袭京城。事出仓卒,禁卫不守,帝出云龙门。兆逼帝幸永宁佛寺,杀皇子,并杀司徒公、临淮王左仆射、范阳王诲。戊申,元晔大赦天下。尔朱度律自镇京师。甲寅,尔朱兆迁帝于晋阳;甲子,崩于城内三级佛寺,时年二十四”[18]。《魏书·尔朱兆传》亦载:“及尔朱荣死也,兆自汾州率骑据晋阳。元晔立,授兆大将军,爵为王。兆与世隆等定谋攻洛,兆遂率众南出。进达太行,大都督源子恭下都督史仵龙开垒降兆,子恭退走。兆轻兵倍道从河梁西涉渡,掩袭京邑。……帝步出云龙门外,为兆骑所絷,幽于永宁佛寺。兆扑杀皇子,污辱妃嫔,纵兵掳掠。停洛旬余,先令卫送庄帝于晋阳。兆后于河梁监阅财货,遂害帝于三级寺。”[19]其中尔朱世隆、尔朱度律,为尔朱荣之堂弟;尔朱兆,为尔朱荣之侄。“周室犬戎之酷”,是指周幽王时,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之事。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幽王为博取其妃褒姒之笑,数举烽火,诸侯遂不信。时“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20],西周遂亡。“有晋平阳之痛”,是指晋怀帝司马炽被汉赵刘曜掳迁并遇害于汉都平阳之事。永嘉五年六月“丁酉,刘曜、王弥入京师。帝开华林园门,出河阴藕池,欲幸长安,为曜等所追及”;七年春正月“丁未,帝遇弑,崩于平阳,时年三十”[21],史称“平阳之难”。“文仲”,指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文会,他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子源”,即臧洪,字子源,汉末群雄之一,为人雄气壮节,为关东联军设坛盟誓,共伐董卓;曾理青州,并任东郡太守,政绩卓著,后被袁绍所擒,慷慨赴死。此段志文大意为,不久京都洛阳东北门户河梁失守,塌天大祸降临魏室宫廷。昔日周幽王为犬戎所杀,晋怀帝于平阳遇害,相比两事的情状,也没有超过此次的。于是志主改换素装,枕戈而卧,以黑丝结带悬挂佩剑,像越国文仲一样坚诚雄壮,同东汉子源一样正气凛然。一将有义,众军无私,遂大张旗鼓会盟邑人,立志誓死为国雪耻。 jp\JwE  
志继称:“遇承相勃海王自西俎东,潜图匡复,义祺既建,中兴纂绪,乃率部众委质归诚。同气相求,云龙自会;以石投水,密穆如兰。署大行台郎中,加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都督如故。寻转广平内史,仍参戎事。振锦衣而还旧里,策文马以备启行。遂赞天工,翼匡九服。” jp\JwE  
此是对志主投身勃海王高欢麾下,参与匡扶魏室的叙述。所称“承相勃海王”,是指北齐高祖神武帝高欢,北魏普泰元年(531年)三月,节闵帝曾封其为勃海王,次年,新立孝武帝又进其为大承相、柱国大将军、太师。“自西俎东,潜图匡复”,是指北魏建明元年(530年)末,高欢施计从尔朱兆处谋得六镇散兵的统率权,并以“频岁霜旱”、“就食山东”为由,率兵历六旬“自晋阳出滏口”,于普泰元年二月“军次信都”,密谋诛灭尔朱氏,以匡复魏室[22]。“义祺既建,中兴纂绪”,是指高欢于信都举义起事、扶立安定王元朗为帝之事。“义祺既建”,即兴义军,举义旗。“中兴”,常指复兴或特指恢复非由本人失去的帝位,此指所立安定王元朗的年号(531-532年)。“纂绪”,即继承统绪。据《魏书》记载:魏普泰元年“六月庚申,齐献武王以尔朱逆乱,始兴义兵于信都”。冬十月壬寅,推勃海太守元朗“即皇帝位于信都城西。升坛焚燎,大赦,称中兴元年”[23],故有是说。“同气相求”,属《易·乾》之语,谓天地之间共相感应,各从其气类,后用以比喻志趣相同或气质相类者互相吸引、聚合。“云龙自会”,出自《易·乾》“云从龙”之语,意为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后用以比喻君臣风云际会。“以石投水”,比喻互相投合而无间。“密穆如兰”, 意为亲密和睦,契若结义金兰。“大行台郎中”,即行台省属下的郎官。“台”,指中央的尚书省;“行台”,指尚书省在外设置的临时分支机构,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北魏称为“尚书大行台”,其首官直称“行台”或“大行台”,其下别置官属,北魏分若干曹,统称为“郎中”[24]。其时,高欢兼行台省“大行台”,志主为其属下“郎中”,品阶不详。“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均为从二品。“广平内史”,上郡太守及内史为第四品下阶。“遂赞天工,翼匡九服”,即辅佐履行天子职任,扶助拯救天下苍生。此段志文大意为,正好巧遇大承相勃海王高欢西自晋阳就食山东,密谋诛灭乱逆,匡复魏室。登高一呼,义旗已举,建元中兴,魏统得续。于是志主率领自己的部众,委身诚归于高欢麾下,效忠于新承统魏帝元朗。正可谓志同道合,气类相投;云龙相随,君臣际会;如石入水,密合无间;亲密和睦,义同金兰。其时,委任志主暂理大行台郎中之职,并加官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原任殷州大都督不变。不久又转任广平郡内史,仍参与军旅战事。于是,志主整冠披装还乡履职,扬鞭策马启程赴任,辅佐天子行使天职,扶助朝廷拯救天下。据此可知,志主在奉诏戍守井陉之险后不久,朝廷即发生了魏孝庄帝被掳杀之变,因此志主又参与了与尔朱氏叛军的对决行动。及至大承相高欢于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州市)扶立安定王称帝并建元中兴(531年)后,又率众归附于高欢麾下,并成为其亲信而得到重用,参与了高氏与尔朱氏之间的攻伐战争,辅佐皇室,平定天下。 jp\JwE  
6、理民谘政 jp\JwE  
志称:“丧乱既平,唯新在运,论功命爵,分竹大邦。除汲郡太守,加征东将军。庸卫革风,河淇易俗;匹妇知义,童子仁心。” jp\JwE  
此是对国家由乱而治后,志主授职为郡守并治理郡县事务、教化百姓情况的叙述。所谓“丧乱既平,唯新在运”,是指尔朱氏势力业已铲平,新的制度和秩序正在构建。据《魏书》记载:魏中兴二年夏四月,安定王逊位,平阳王即帝位,下诏曰:“近者四胡相率,实繁有徒,驱天下之兵,尽华戎之锐。桴鼓暂交,一朝荡灭,元凶授首,大憝斯擒。扬旆济河,扫清伊洛,士民安堵,不失旧章。社稷危而复安,洪基毁而还构。……思与兆民同兹嘉庆。”并改中兴二年为太昌元年。五月丁未又下诏曰:“今理运惟新,哀矜伊始,如有孤老、疾病、无所依归者,有司明加隐括,依格赈赡。”[25]《北齐书·神武上》亦载:“四月,斛斯椿执天光、度律送洛阳。长孙承业遣都督贾显智、张欢入洛阳,执世隆、彦伯斩之。兆奔并州。仲远奔梁州,遂死焉。时凶蠹既除,朝廷庆悦。”[26]“论功命爵,分竹大邦”,即论功行赏,剖分竹符授与大的州郡长官。据《魏书》称:太昌元年(532年)五月诏曰:“可令执事之官四品以上,集于都省,取诸条格,议定一途。其不可施用者,当局停记。新定之格,勿与旧制相连。务在约通,无致冗滞。”六月“戊寅,诏内外百司普泛六级。在京百僚加中兴四级,义师将士并加军泛六级,在邺百官三级,河北同义之州两级,河桥建义者加五级,关西二级”[27]。是知志文所述即指其事,时在中兴二年四月及出帝平阳王新立并改元太昌(532年)之后。“汲郡”,初置于西晋,治设于汲县(今河南卫辉市汲城村),魏时辖北修武(孝昌中分南修武置)、南修武、汲、朝歌(今淇县)、山阳、获嘉等六县。“太守”,即郡之主官,上郡太守为第四品下阶。“征东将军”,为第二品。“庸卫革风”,即卫之地风气得到革新。、卫为古国名,周初将殷都京畿区一分为三,设三监分管,多认为其南为,其东为卫,因汲郡古属此二国之地,故称。“河淇易俗”,即河淇之地陋俗得到改易。“河淇”,即黄河和淇河,是流经汲郡境内的主要河流。此段志文大意为,国家动乱既已平定,新的秩序正在运行。论功行赏,赐官授爵;剖分竹符,执掌州郡。志主授职为汲郡太守,加征东将军。经志主精心治理,所属卫之地风气一新,河淇两岸陋俗改易,农妇皆深明大义,稚童均存仁爱之心。 jp\JwE  
志继称:“转大承相谘议参军。苇车返路,卧辙盈道,献一钱以记恩,歌五而书惠。日在上席,讽议从容;义等五臣,昵齐四友;天爵善人,神听正直。” jp\JwE  
此是对志主奉职大承相府、谘政参政情况的叙述。“大承相”,是指高欢的大承相府,太昌元年(532年)七月之后建府于晋阳,自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十月迁都邺城始,军国政务皆归相府。“谘议参军”,主讽谏议论之事,为第四品下阶。“苇车”,指简陋无饰的车子,喻指为政清廉。“卧辙”,典出《后汉书·侯霸传》:霸为淮阳太守,理政有能名,“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皆曰:‘愿乞侯君复留期年’”[28]。后常引为挽留去职官吏之典故。“五”,典出《后汉书·廉范传》: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赵将廉颇之后,“建初中,迁蜀郡太守,……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29]。后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五臣”,因文而异,所指不同。此处或是指晋文公属下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等五臣,即“五臣显而重耳霸”。“四友”,一指周文王的四个亲信大臣南宫括、散宜生、闳夭、太颠(或说太公望);一指孔子的四个学生颜渊、子贡、子张、子路,此处或是指孔子四友。“天爵善人”,可能为朝廷授官、意在为民之意。“神听正直”,即洞悉明辨,公正无私。此段志文大意为,志主转任大承相府谘议参军,轻车简从启程上路,邑民百姓卧辙塞道,宁献一钱以记恩德,歌咏五以颂其惠。从此就任相府,位居上席,讽谏议论,从容自如。忠肝义胆,等比晋文五臣;仁爱亲昵,齐同孔子四友。尽职为官,与人为善;洞察明辨,公正无私。 jp\JwE  
据此可获知如下信息:一是志主就任汲郡太守应在北魏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年)五六月间。二是志主任汲郡太守期间,革风易俗,善政安民,官声有嘉,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三是志主仕途顺遂,屡加升迁,曾由地方郡宰就任政之所出的大承相府,其时应在志主任汲郡太守三年期满之后[30],也即东魏孝静帝天平年间(534—537年)。 jp\JwE  
三、志主的卒葬及恩恤 jp\JwE  
1、志主之亡 jp\JwE  
志称:“宜梦三禾,永绥百禄,而仁寿多欺,福谦终爽。大阶未履,小年已迫,春秋七,以天平四年岁次丁巳九月廿八日庚申薨于第。” jp\JwE  
所称“宜梦三禾”,典出《后汉书·蔡茂传》:“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薄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而茂征焉。”[31]意指应当飞黄腾达,位极人臣。“永绥百禄”,即永安多福。“仁寿”,即“仁者寿”,谓有仁德者长寿。“福谦”,《易·谦》谓“鬼神害盈而福谦”,即让谦虚者得福。“大阶未履”,指未登太大的官阶,也即未登太阶,指三公之位。“小年已迫”,指寿命短促。“天平四年”,为东魏孝静帝纪年,即537年。此段志文大意为,志主本应飞黄腾达,位极人臣,永安多福,然而命运弄人,所谓仁者长寿多欺诳不实,谦者多福也差池有误。未登太阶,寿命短促,年龄47岁,于东魏孝静帝天平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卒于家第。据此可知,志文对志主之死大发议论和感慨,说明志主很可能为猝死。按古人计算年龄的习惯,志主实为虚龄47岁,由此推算,应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 jp\JwE  
2、朝廷之恤 jp\JwE  
志称:“皇上追念勋德,复隆礼命,诏赠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冀殷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jp\JwE  
此为志主身亡后,朝廷依惯例给予的恩赠及抚恤。所谓“复隆礼命”,即再次隆重以礼策命。“散骑常侍”,掌讽议左右,从容献纳,为从三品。“都督冀殷二州诸军事”,魏制都督三州诸军事为第二品,都督一州诸军事为从二品。“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均为从一品。“冀州刺史”,属第三品。 jp\JwE  
3、志主之葬 jp\JwE  
志称:“粤五年正月十三日癸酉,窆于易阳苟山之旧茔。” jp\JwE  
所称“五年”,即东魏孝静帝天平五年。“窆”,即下棺入圹,也泛指埋葬。“易阳”,原属广平郡,此时属魏尹。“苟山”,即今永年县临关西之狗山。“旧茔”,即祖茔或老坟,说明志主祖辈或父辈即由祖籍地任县迁至易阳。但需说明,志文所称志主葬于孝静帝天平“五年正月十三日癸酉”,实为“元象元年正月十三日”之误。据《魏书·孝静纪》称:“元象元年春正月,有巨象自至郡陂中,南兖州获送于邺。丁卯,大赦,改元。”[32]按志文“癸酉”为正月十三日,而“丁卯”改元,应在正月初七日,也即志主下葬之日已在改元“元象”的7日之后。我们虽然不知当时从朝廷颁布改元到晓谕全国各地的传播方式及时限,但志主作为朝廷大员及名门望族,其家庭及亲属不可能消息如此闭塞;且当时的京师邺城距志主的居地不过百里,晓谕时间也不可能如此缓慢。故而笔者推测,很可能是墓志在改元之前即已镌刻完毕,故未再另行改易之故。 jp\JwE  
四、墓志铭词 jp\JwE  
志称:“令范纯徽,已明于图简;英声懋实,更刊于泉石。乃作铭曰……”志文承前启后,首先对前述志文及刻石情况作了交待,即志主的美德仪范、纯正徽风,已明了于图籍简册;美好名声和卓著功实,又镌刻于九泉之石。继启下文,于是作铭词如下,即最后以韵文形式对志主的族氏源流、生平经历及辞世归葬等情况作了精要概述。按照叙事内容及韵部转换,可分为四阕;分别以四字为句,八句成阕。 jp\JwE  
其一:“大宝不穷,去豳俎丰;凤鸣嵩顶,龙起河中。分周而国,析郑为宫;□源浚远,庆绪兹隆。”此是对游氏源头及传承情况的叙述。“大宝不穷”,是说君王之位永无止境。“去豳俎丰”,是指周族远祖公刘之子庆节国于豳(今陕西彬县),周文王自岐下徙都于丰(今西安西南沣河以西)。“凤鸣嵩顶”,指周文王时凤鸣岐山、兆示吉祥的神话传说。“□源浚远”,指源头深远。“庆绪兹隆”,指皇家宗室滋益昌隆。大意为,君位绵延不绝,周祖由豳徙丰。凤鸣岐山峻顶,真龙现身河中。桓公分周为国,游氏析郑立宫。祖源渊深流远,宗族滋益昌隆。 jp\JwE  
其二:“唯公载诞,独禀粹灵;宰社称正,月旦归平。氛氲徽誉,皎皎令名;怀玉待价,用之伊行。”此是对志主诞世之后、出仕之前情况的叙述。“载诞”,指诞世。“宰社称正”,指作宰乡社,为正作长。“月旦归平”,即“月旦评”,指品评人物,典出《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徽誉”、“令名”,均指美好的声誉和名声。“怀玉待价”,意为怀藏珠玉、侍价而沽,喻指有才能的人等待机会才肯出仕效力。大意为,志主降生诞世,独秉河岳之灵。乡社为正作长,月旦众议有评。郁馥纯挚美誉,皎洁才德盛名。怀才待遇明主,为之效命力行。 jp\JwE  
其三:“功参霸迹,道镜唯良;政非禁火,化实去蝗。将从槐路,郁彼台光;如何仁寿,奄属云亡。”此是对志主仕途、政绩与亡故情况的叙述。“功参霸迹”,是说功在参与和致力于王霸之业。“道镜唯良”,指道德标准以良善为准绳。“政非禁火”,是指前述东汉廉范废止“禁火令”之典。“化实去蝗”,即实施教化如同灭蝗。“槐路”,指京城的槐荫大道。“台光”,喻指三公宰辅之位。大意为,功参王霸之业,道从仁德善良。为政绝非禁火,施教实同灭蝗。将步槐荫大道,荣其台辅之光。何能仁者多寿,奄然弃世命亡。 jp\JwE  
其四:“藏山易往,修略复催;风华已毕,拱木方摧。指心言痛,切骨为哀;高峰可毁,声烈不颓。”此是对志主辞世的挽词及声名的赞誉。“藏山易往”,典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东晋僧肇《物不迁论》称:“庄生之所以藏山,仲尼之所以临川,斯皆感往者之难留。”意指万物及时间所去之促。“修略复催”,是指短促寿命叠加催逼。“修略”,为长而缩短之意,意指寿命较短促。“拱木方摧”,指墓旁之树木已倒覆,婉指死亡。“声烈”,指显赫的名望。大意为,藏山瞬间可失,寿命短而逼催。风采年华已尽,墓旁之木亦摧。捶胸号啕诉痛,彻骨透心含哀。峰高千仞可毁,英名万古不颓。 jp\JwE  
五、结 语 jp\JwE  
通过对游松墓志全文的释读及相关史实的考证,我们大体上可以获得以下几点认识或信息。 jp\JwE  
1、志主游松,源出于周王室乃至郑国君之后,祖籍广平郡任县,可能自其祖任广平郡太守时迁至易阳,也即今永年县境内。生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卒于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可能为猝病而亡,终年47岁。于元象元年正月十三日葬于易阳苟山旧茔,志误为天平五年。已知近世谱系为:(祖)→神虎(父)→松(志主)→许良(子)。 jp\JwE  
2、志主其人,聪慧机敏,心胸宽广,重视孔孟之道,尤好用兵之术;性情豁达,性格豪爽,注重人脉,喜好交际;且重诚信,讲义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号召力。 jp\JwE  
3、志主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来到京都洛阳,投身于司空、京兆王元继门下充当门客,凭借自己的家世门第及才德,并经元继举荐而步入仕途。 jp\JwE  
4、志主在为母居丧未满之时,曾被朝廷起用为殷州治中,以防止和抵御上谷杜洛周起义军的袭击,可能主要为坚城壁垒,驱逐败军,招抚流散,且不辱君命,军旅无损,进而得到升迁和重用。据考证推测,时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至武泰元年(528年)二月之间。5、志主在北魏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孝庄帝诛杀权奸尔朱荣和元天穆等人之后,曾诏授持节征虏将军、殷州大都督,戍守井陉之险,以扼阻和牵制尔朱氏晋阳余党兵出山东及南袭京师。井陉及滏口是晋阳东出太行的两大交通孔道,志文所述史实可补史籍记载之缺。 jp\JwE  
6、志主于北魏永安三年(530年)十二月孝庄帝被尔朱兆等掳杀于晋阳之后,曾与殷州邑民以昭雪国耻为盟,率领部众与尔朱氏对立和反抗。自勃海王高欢于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六月举义旗于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以及同年十月拥立安定王为帝、建元中兴之后,又率部归诚于高欢麾下,参与了翦灭尔朱氏余党及平定魏室天下的攻伐战争。 jp\JwE  
7、志主于北魏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年)五六月间,也即战乱平息后不久,曾被授任为汲郡太守,他革风易俗,善政安民,声名有嘉,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 jp\JwE  
8、志主曾由地方郡宰升迁至政之所出的大承相府,就任谘议参军,参政议政,其时应在东魏孝静帝天平年间(534-537年)。 jp\JwE  
9、志主病亡之后,朝廷曾给予礼遇和恩恤,诏赠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冀殷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最高位至从一品,但并非实际任职。 jp\JwE  
附录: jp\JwE  
魏故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冀殷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游公墓铭」 jp\JwE  
公讳松,字士祥,广平任人也。唯周之盛,哲人为辅;寄孥虢郐,遂宅京河。二公得地险而建国,」七穆获天兰以命氏。道行万古,德耀千龄;渊源注而无穷,枝叶散而更茂。王父任实剖符,仁」被千里。显考官同削记,名高一邦。公承灵河岳,资庆余善,风韵秀上,机惊(警)峻立;恢廓杰出,逸」性不群,倜傥多远图,卓落有宏量。观九流而重儒术,论六家而好兵权;宪章孔孟,轨躅孙吴。」身率典规,心存奇正;书琴并置,弓恋(銮)兼取。至若披荡心胸,开布衿抱,招引英武,结集人豪,耕」牛共宰,骖马相赠;黄金不足比诺,白水未可况情,三寸信而有征,七尺倾而无怯。听其清响」者,愿言把臂之交;服其雄列者,俱效刎颈之节。故以独步山左,声驰海西;气盖州闾,势陵邦」国。 jp\JwE  
正光中,至京都。司空江阳王唯贤作宰,品镜人伦,慕稷下之好贤,尚平台之爱客,深相礼」遇,眷引殷勤。公衔恩赉,感知己,遂蹑珠履,同跨玉剑。气逸前途,辩折先进,由兹藉甚,物议有」归。鹤响闻天,龙光遂及,诏除奉朝请。出彼时伦,入参华列,去褐服冕,独佩声荣。转燕州冠」军府主薄,迁宣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遭母忧解。星见而行,望乡衄血,庭兔怀感,墓木同心。」服未阕,起为殷州治中。于时燕山未静,尘埃将及,权夺至诚,变礼即事。既而巨滑滔天,大兵」括地,一木不枝(支),百城俱解,去逆归顺,立节无亏。寻除相州治中,领北道军司,后以疾解。复授」宁朔将军、步兵校尉。 jp\JwE  
永安之季,奸雄授首,余类未灭,仍结晋阳。诏公持节征虏将军、殷州」大都督,专守阱邢(陉)之险,委以椅桷之势。公夙怀物情,素养剑客,不期而会,一夕成军,鼓行而」西,志平凶丑。俄而河梁失据,祸集宫闱,周室犬戎之酷,有晋平阳之痛,比事言情,曾何逾此。」公素服枕戈,缁经悬剑,同文仲之纵横,怀子源之慷慨。一夫有义,万旅无□,大盟邦人,誓雪」国耻。遇承相勃海王自西俎东,潜图匡复,义祺既建,中兴纂绪,乃率部众委质归诚。同气相」求,云龙自会;以石投水,密穆如兰。署大行台郎中,加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都督如故。寻」转广平内史,仍参戎事。振锦衣而还旧里,策文马以备启行。遂赞天工,翼匡九服。 jp\JwE  
丧乱既平,」唯新在运,论功命爵,分竹大邦。除汲郡太守,加征东将军。庸卫革风,河淇易俗;匹妇知义,童」子仁心。转大承相谘议参军。苇车返路,卧辙盈道,献一钱以记恩,歌五而书惠。日在上席,」讽议从容;义等五臣,昵齐四友;天爵善人,神听正直。宜梦三禾,永绥百禄,而仁寿多欺,福谦」终爽。大阶未履,小年已迫,春秋 jp\JwE  
七,以天平四年岁次丁巳九月廿八日庚申薨于第。皇」上追念勋德,复隆礼命,诏赠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冀殷二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粤五年正月十三日癸酉,窆于易阳苟山之旧茔。令范纯徽,已明」于图简;英声懋实,更刊于泉石。乃作铭曰:」 jp\JwE  
大宝不穷,去豳俎丰;凤鸣嵩顶,龙起河中。分周而国,析郑为宫;□源浚远,庆绪兹隆。唯公载」诞,独禀粹灵;宰社称正,月旦归平。氛氲徽誉,皎皎令名;怀玉待价,用之伊行。功参霸迹,道镜」唯良;政非禁火,化实去蝗。将从槐路,郁彼台光;如何仁寿,奄属云亡。藏山易往,修略复催;风」华已毕,拱木方摧。指心言痛,切骨为哀;高峰可毁,声烈不颓。」 jp\JwE  
祖广平二郡太守。祖亲,太原王氏。父神虎,郡功曹、州主薄。母,中山张氏。」夫人,河东裴氏。息许良,年七岁。」
9条评分好评度+23贡献值+19
山东游森恩 好评度 +5 珍贵资料 2016-05-08
山东游森恩 贡献值 +5 珍贵资料 2016-05-08
游荔生 好评度 +5 珍贵资料 2016-05-08
游荔生 贡献值 +5 珍贵资料 2016-05-08
游海泉 好评度 +4 2016-05-06
游贻广 好评度 +4 谢上传,辛苦了! 2016-05-06
游渊 好评度 +5 2016-05-06
游渊 贡献值 +4 2016-05-06
游安民 贡献值 +5 珍贵资料谢谢上传 2016-05-05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家谱传承以真实为信,宁可实有据,不可言无凭。
攀古人之显者而祖之,系无所承,即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人。上以乱我支派,下以惑我子孙
离线浏阳游定

发帖
3395
金钱
15034
贡献值
453
交易币
2
好评度
471
家乡
湖南浏阳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5-05
谢谢上传游家历史名人墓志,辛苦了!
湘省四邑游氏后裔
离线游禄生

发帖
79
金钱
19149
贡献值
320
交易币
0
好评度
26
家乡
福建省柘荣县
性别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5-05
离线游家良

发帖
2084
金钱
22411
贡献值
660
交易币
12
好评度
464
家乡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逆江坪乡
性别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05-06
分享,谢谢。
离线游海泉

发帖
1840
金钱
873
贡献值
1242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27
家乡
江西省丰城市富竹游家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05-06
离线游武翔游

发帖
3399
金钱
72941
贡献值
1384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2
家乡
贵州省六盘水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05-06
优秀历史文献佰值德我游氏子孙研究学习
离线隆回游勇

发帖
415
金钱
4100
贡献值
306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4
家乡
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
性别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6-05-07
家谱传承以真实为信,宁可实有据,不可言无凭。
攀古人之显者而祖之,系无所承,即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人。上以乱我支派,下以惑我子孙
离线游荔生

发帖
7731
金钱
24755
贡献值
1012
交易币
4
好评度
6017
家乡
莆田
性别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6-05-08
优秀历史文献,值得我游氏子孙研究学习。谢谢。

发帖
4374
金钱
103142
贡献值
1716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0
家乡
山东滨州中游村
性别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6-05-08
珍贵资料
离线隆回游勇

发帖
415
金钱
4100
贡献值
306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4
家乡
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
性别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6-05-11
家谱传承以真实为信,宁可实有据,不可言无凭。
攀古人之显者而祖之,系无所承,即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人。上以乱我支派,下以惑我子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