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荥阳报》漳州郑氏游氏宗亲举行五千人大会 Pu'lp
O
漳州郑氏游氏宗亲举行五千人大会 Pu'lp
O
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6周年暨驻军漳州362周年 Pu'lp
O
福建漳州 苏真真 Pu'lp
O
新年伊始,漳州市郑氏游氏宗亲分别在龙海市洋西村、漳州芗城区扬美村、长泰县后坊村举行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6周年暨驻军漳州362周年大会,同时庆祝三村郑氏宗祠、宗庙重修落成。来自漳州市辖十一个县、市、区及台湾、香港、广东、厦门、泉州、龙岩、福清、长乐、莆田等地有关领导、社会知名人士、郑氏、游氏、温氏宗亲五千多人参加。 Pu'lp
O
根据最新挖掘的明、清出土资料及历史研究表明,民族英雄郑成功上十二世祖先曾经定居漳州府漳浦县旧镇,后裔又迁回泉州府社坛,又迁南安县之石井。不久前在旧镇、六鳌营里村新发现的《郑氏韵谱》,(迄今国内外唯一的郑成功家族族谱)详细记叙了郑成功之先祖于“西晋永嘉年间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入闽,侨寓兴化(今莆田),……丙寅秋因绿事客泉(州)乘间往双路口”。“开基初祖光德公,配赵氏,生四子。不幸公逝,又遭元乱。时盖元至正二年也。于焉携家远颺负骸而走,自泉至漳,自漳而浦,南至海滨地名旧镇,见夫山峰拱明,潮水环绕,为舟楫往来之区,商贾贸易之所。于是延师择地,卜葬公骸于后港尾眠牛之山。“(此墓已在旧镇找到)此处的记叙与郑成功之孙郑克塽为郑成功陵园所撰的墓志詺完全吻合:“先祖自河南荥阳入闽,由莆(田)居漳(州)乃移居泉之南安,遂世为南安人,十一世飞黄公(郑芝龙)十二世郑成功,十三世郑锦……”由此可见,漳州府曾是郑成功一脉的祖家地之一。又据郑成功当年的户部官杨英所记的日记被发现后,郑成功一生戎马生涯的足迹全部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其记录与后来的清廷档案、清代笔记体朝野史记都表明,郑成功自七岁从日本回国、22岁背父救国离开家乡安平(泉州)后,招军举义,十六年间驻军漳州府各县。当时漳州府不但被誉为“鱼米之乡”,而且沿海对外贸易相当红火。当年顺治皇帝明确指出,要“除”郑成功,必须攻打漳州,因为“厦、金”两个弹丸小岛“不可能供奉郑军三十多万军队与工匠。郑成功在漳州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参军、筹粮、打兵器、造战船,很快收复了漳州各县,泉州南面数县及广东北部数县。公元1654年农历十一月初四日,郑成功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率领万名将士浩浩荡荡开进南国重镇漳州,在漳州府衙门口接受清廷漳州知府房星烨。漳州总镇张世跃跪降。之后郑军以漳州为大基地,北上攻至福州、舟山、南京,后来又从漳州的海澄、东山、厦门东征驱遂荷兰侵略军收复祖国宝岛台湾。如今,在漳州地面上留有当年郑军驻扎时的数百座遗址及许多诗文、故事。漳州龙海的洋西村、芗城的杨美村、长泰的后坊村都是当年郑成功驻军地。 Pu'lp
O
祖籍漳州的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先生参观了郑军当年的遗址后,在纪念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向三村的郑氏宗亲理事会赠送了“弘扬郑成功爱国精神,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锦旗。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福建省人大代表郑霜高等领导和嘉宾也到会致词。会上,向参会嘉宾赠送了台湾作家郑万进、大陆作家郑惠聪编纂的《功盖千秋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书,同时当地文艺工作者也表演了精彩歌舞节目。 Pu'lp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