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 ^a7a_M
忘记从啥时候开始喜欢喝茶的了,只记得1998年那会儿还以喝冰水为主,就是说既不喝茶、也不爱喝饮料。后来好象是从铁观音开始入道,最终固定为绿茶了。 ^a7a_M
^a7a_M
之所以因铁观音而开始品茶,主要还是福建茶商太善于营销了,把“喝茶”这么一个千百年来极普通、简单的事情硬是艺术化了。试想曾经的6亿、现在的13亿国人中有多少“茶民”,所谓喝茶无非就是“泡茶”、“沏茶”然后“喝茶”而已。所以,十几20年前的“茶”还是极其大众化的普通食品;虽然也有著名如“龙井”这样的品牌,但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刻意追求、至少不至于“非‘龙井’不饮”的。原因嘛既有好茶产量低、普通大众的消费水平上不来的因素,也由于喝茶习惯方面的“惯性”、毕竟喝茶不是什么不得了和了不得的事——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曾经的茶跟柴米一样普通,跟油盐一样平常,甚至跟酱醋一样便宜。 ^a7a_M
^a7a_M
是福建茶商把这一切都改变了。 ^a7a_M
^a7a_M
说起来,铁观音无非是属于“半发酵”类的茶的一种。若按这种分类,茶也就是三大类:全发酵类、如红茶,半发酵类如福建、台湾产的乌龙茶,不发酵类的主要品种就是绿茶了。如果按加工方式来分,绿茶分烘、炒、晒、蒸四大类;按出产的时间来分又分为春茶和秋茶,甚至还可将春茶分为(清)明前茶、(谷)雨前茶等。总之,近十年来,中国终于迎来了茶业的繁荣鼎盛期。 ^a7a_M
^a7a_M
上文中说到福建茶商把“喝茶”艺术化,其首先是从“茶具”上来了个大突破:茶盘、茶盅、茶壶、滤茶罐、茶叶勺、电烧水壶等全副武装,缺一不可;其次是从“流程”上引出“茶道”的概念: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斟茶一共8个步骤,彻底消灭了“牛饮”、把“喝”上升到“品”的境地。 ^a7a_M
^a7a_M
当然,“铁观音”的味道也的确不错,只是独自在家的时候如果喝“铁观音”就咋的都喝不出在茶馆里的韵味来了,总不能为了满足一时之茶兴专门跑一趟茶馆吧?何况一个人在茶馆喝“铁观音”是很没劲的,于是不知不觉改喝绿茶了。 ^a7a_M
绿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茶里的清茶、并且须是芽尖,要的是“清香”、“清淡”、“色绿”、“形美”之感觉。按这种标准,“安吉白茶”被排到了第一位,然后是“碧螺春”,曾经还巧遇过极品“崂山绿”,估计很多产茶的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极品,只是产量不大、名气不响、流传不广、影响没“龙井”那么深远而已。那么为什么在前述排名中把“龙井”落下了呢?这里面有2个原因:一是2005年前后,龙井村的村民们带头“造假”、以至“龙井”的产量数十倍地增长、因而已经无法判断“龙井”何在了;二是所谓的真龙井其价格多年来扶摇直上,令真心品茗的人望而却步。这不光是一个“贵”的问题,更多的是此时的“龙井”里已充斥了太多的欺诈、泡沫以及浮躁,而这一切又和绿茶的“素”、“淡”、“雅”是多么的背道而弛,于是作罢了。
湖北游念东
2009-6-5 17:33:16发表于游氏广平堂二群
^a7a_M ^a7a_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