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诗声] 序 @%jY
@%jY @%jY
@%jY @%jY 游作忠 @%jY @%jY @%jY @%jY @%jY 人们都说梅花是中国的国花,中国是诗的国度,这不无道理。因为梅花品格高洁,雪压霜欺香益烈,不屈不挠,且梅花五瓣,妩媚芳妍,诚然可推为百花之魁。于是,历代文人雅士多有咏梅之作。古往今来,咏梅诗数以万计,如求之最妙者,当推我们闽清人萧德藻(南宋大诗人)的《古梅》七绝一首。大学者陈衍评云“梅花诗之工,至此可叹观止,非林和靖所能想到。”(见《宋诗精华录》),还有《千家诗》中《早春》七绝一首。其作者白玉蟾也是闽清人,在我国咏梅诗史上,这两首可谓珠联璧合,占尽风情。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骄傲和光荣的地方。
@%jY @%jY @%jY 闽清简称“梅”因古来盛产梅花,故名。象爱家乡一样闽清人钟情梅花,更爱诗歌。远的不说,近十年来,闽清各地群众自发吟诗活动经常,规模不小,颇有名气。政协梅声诗社成立之后,更是成绩斐然。梅声诗社成立于一九八三年,为全省最早成立的诗社之一。这个群众性的诗词创作团体,有会员五十余人,其中有老年人、年轻人,也有女同志。几年来开展征诗活动共十八次,召开诗词座谈研究会五次,征诗数量达三万多首,在市级以上发表获奖并选登省级。全国性报刊杂志的作品不可胜数,而且常在香港、美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报刊转载刊登,此非易事也。
@%jY @%jY @%jY 闽清城关台山公园最高处,前些年建了咏梅阁,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亲手为之题匾,这里背枕闽江,面临梅溪,是登高吟咏好所在。客岁中秋,台湾八闽诗社社长,国际桂冠诗人林咏荣(闽清人),回乡登临此阁,抒怀高吟,赞叹不已。并表示祖国统一后,他可以长来梅溪,时常与家乡诗老唱和。前些日,他还惠函梅声诗社,建议互相唱和诗作。是啊,诗社八年来。以诗会友遍环宇,情寄三胞念桑梓,为弘扬中华民族诗教,乃至祖国的统一大业,都作了不看磨灭的贡献。
@%jY @%jY @%jY 继政协梅声诗社成立之后,县文联又成立了诗词学会。进一步加强对传统诗词的研究工作。这说明闽清县党政部门十分重视人民文艺事业。诗社、学会均由一批退休老干部、职工为主要力量,他们老当益壮,白发红心,乐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献余热为闽清诗词繁荣,无私忘我地做了许多工作,精神十分可嘉,人们是不会忘记的。际此,我们也油然怀念起了十余年来,曾为闽清诗词繁荣做过的诗坛老前辈,他们有:刘保恒、许昭之、黄培煌、刘保尚、黄规为、刘我衍、刘步筹、黄培檀、黄德柱、黄士杰、吴汝辉、俞友容、陈光亮、罗际唐、刘狄秋、刘久檀、张钊藩先生等。《梅溪诗声》的刊印也算一瓣心香祭诗魂吧!
@%jY @%jY @%jY 九十年代伊始,诗社以迎接马年为题征集了七律、七藏和“新平”第一唱折枝诗,诗社要求我选评一门,我汗颜至极。不揣学浅识陋,欣然从命。开卷吟诵时,见佳作纷陈,珠玑满纸。先睹之情,快问何之,真是欣赏与学习的好大机会。经再三斟酌,初评出若干首,不妥之处,敬请诸老诗翁鉴谅。诗社老同志叫我这涉世不深的年青人写篇刊头语,旨在鼓动年青新一代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这本是很好的差事,但水准太低,实在写不出什么。我只觉得我们的诗社,我们的家乡——闽清和我我们的祖国一样,梅花是我们的象征。为了祖国四化的春天,梅之故乡人们,诗之人们,共同努力吧!
@%jY @%jY @%jY @%jY @%jY @%jY @%jY 一九九零年开春于咏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