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495阅读
  • 32回复

[哲学哲理]孙子兵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7-01
虚实第六 |YcYWok  
  孙子曰: |YcYWok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PrL)!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7-01
军争第七 ;PrL)!  
  孙子曰: ;PrL)!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PrL)!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PrL)!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7-01
九变第八 ;PrL)!  
  孙子曰: ;PrL)!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屺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PrL)!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PrL)!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7-01
行军第九 ;PrL)!  
  孙子曰: ;PrL)!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 ;PrL)!  
  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PrL)!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栗马肉食者,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PrL)!  
  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7-01
地形第十 ;PrL)!  
  孙子曰: ;PrL)!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07-01
九地第十一 ;PrL)!  
  孙子曰: ;PrL)!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屺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屺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屺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PrL)!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PrL)!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PrL)!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PrL)!  
  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PrL)!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屺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PrL)!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PrL)!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PrL)!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07-01
火攻第十二 ;PrL)!  
  孙子曰: ;PrL)!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而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PrL)!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07-01
用间第十三 ;PrL)!  
  孙子曰: ;PrL)!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PrL)!  
  故用间有五:有因(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PrL)!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07-01
时代意义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共分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PrL)!  
  提起《孙子兵法》,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甚至有人还可以背诵其中的名言警句。这部中国古代兵学名著虽然仅有5000余字,却以其博大精深的战争哲理、启迪心灵的斗争智慧在中外军事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那么,在21世纪怎样看待这部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兵学著作,它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思想借鉴价值吗? [编辑本段]兵法研究 ;PrL)!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史大致可分成7个时期。 ;PrL)!  
  (一)孕育产生时期——远古至春秋 ;PrL)!  
  学界一般认为,《孙子兵法》产生于我国春秋末期;亦有认为成书于战国或更后者。关于此书的作者,多认为系孙武亲著,又经后人校理。对于孙武的生活时代,学术界也有不同观点,一般认其为春秋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 ;PrL)!  
  《孙子兵法》在产生以前,应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孕育过程。其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应有以下几点:中国远古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激烈、多样的战争是《孙子兵法》产生的源泉;此前已有的兵学理论成果,如《军志》、《军政》、古《司马法》、令典等,是《孙子兵法》跃上兵学峰颠的阶石;春秋时期的社会思潮,特别是关于“道”、“仁”、“阴阳”、“保民”等的理论,是《孙子兵法》形成的文化因素;崇武尚智的齐文化是培育《孙子兵法》这朵军事理论奇葩的沃土。孙武个人的天赋与努力,则是《孙子兵法》产生的主观因素。另外,中华民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统体思维、辩证思维、象类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孙子兵法》理论体系的构筑起了指导性作用。这是《孙子兵法》之所以产生于中国而不产生于外国,之所以产生于春秋而不产生于其他时期的主要原因。 ;PrL)!  
  (二)增益和早期校理时期——战国至秦汉 ;PrL)!  
  《孙子兵法》十三篇于公元前512年在吴国问世后,并未迅速广泛传播开来,究其原因,大致有吴国王廷对“十三篇”秘而不宣,当时传播媒介落后,社会上重礼轻诈观会对此书的贬斥,其价值未被时人所发现等几个方面。至战国时,此书才开始广泛传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孙子热”,所谓“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孙子兵法》自身以“出奇设伏”、“变诈”取胜为主要内容的军事理论适应了当时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的需要,是其基本原因;而其后世子孙孙膑对《孙子兵法》卓有成效的宣传和运用,则是其直接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孙武后学在这一时期对“十三篇”做了大量解释、阐发、增益的工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见吴王》等,均应是他们解释、阐发、增益“十三篇”之作,而在被《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之内。总之,在这一时期,《孙子兵法》在“十三篇”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扩增。1996年西安“发现”的伪书《孙武兵法八十二篇》说,孙武先写成“八十二篇”,后因其“天机阴杀”,就接受其儿子的建议,缩编成“十三篇”,乃是向壁虚构,是违反历史事实的。 ;PrL)!  
  到了汉代,官方组织人力,对《孙子兵法》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整理。一次是在汉高帝时,时间大致在高帝六年(前201年)至高帝十一年之间,由张良韩信“序次”。第二次是在武帝时,由军政扬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第三次是在孝成帝时,由任宏“论次兵书”,将其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种,《孙子兵法》位在“兵权谋”之首。这三次整理对《孙子兵法》的定位定型流传都具有重要意义。 ;PrL)!  
  (三)削繁和注释时期——魏晋至隋唐 ;PrL)!  
  曹操《孙子略解序》中所批评的关于《孙子兵法》的“训说况文烦富”,应包括《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中“十三篇”之外的各篇在内。杜牧《注孙子序》中说:“武所著书,凡数十万言,曹魏武帝削其繁剩,笔其精切,凡十三篇,成为一编,曹自为序,因注解之。”这里的“削”(删除)其“繁剩”,应包括“十三篇”之外的六十九篇,“笔(校、注)其精切”,则是指的“十三篇”。曹操只注“十三篇”,称《孙子略解》,因而使其得以广泛流传,甚余则因其“烦富”且“未得旨要”而陆续散佚。曹操《孙子略解》的问世,标志着《孙子兵法》真正进入了注解的时期。曹注重文字训解,但他本人又是军事家,更重实际运用,因此,其注理论性、实践性兼备,对后世有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曹注孙子之外,还有东吴沈友撰《孙子兵法》、贾诩《钞孙子兵法》,曹操、王凌集注《孙子兵法》、张子尚《孙武兵经》、《孟氏解说》等。从目前所见到的这一时期的注解内容看,其注文大都比较简略,偏重文字训诂,表现了《孙子兵法》早期注解时期的特点。 ;PrL)!  
  隋唐五代是《孙子兵法》注释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注解《孙子兵法》之书主要有:隋代的《萧吉注孙子》、唐代的《李筌注孙子》、《贾林注孙子》、杜佑《通典》中的训解《孙子》、《杜牧注孙子》、《陈暤注孙子》、《孙镐注孙子》、《孙燮集注孙子》、五代的《张昭制旨兵法》等。宋人辑的《十一家注孙子》中,唐人就占了五家。除注家多外,这一时期的注孙子还具有另辟蹊径、纠谬补缺、义详例丰、整体把握等特点。较魏晋南北朝时已有较大进步。如李筌已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孙子的思想,他依《遁甲》注《孙子》,成一家言;杜牧“其学能道春秋战国时事,甚博而详”,其注纵谈横论,广征博引,多有新见。这一时期在运用《孙子兵法》指导实践方面也卓有成效,人们注意总结新的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在唐朝时传入了日本,开始了在国外的传播。(本文源自《孙子兵法研究史》) ;PrL)!  
  (四)武经首位确立时期——宋代 ;PrL)!  
  宋朝自仁宗起,官方就重视兵学研究和整理,至神宗,诏令司业朱服、武学教授何去非校定《孙子兵法》等七书,号“武经七书”,以官方名义颁行,同时,重办武学,以“七书”试士。至此,以《孙子兵法》为首的七部兵书,在一定意义上说,取得了与儒家经典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后各代率相尊奉,其武经之首的地位一直得到了官方的肯定,《武经》本《孙子兵法》成为后世流传的最主要的版本。 ;PrL)!  
  宋朝前期的《孙子兵法》研究以官方组织为主。到了后期(北宋末至南宋亡),则以私人著述为主,反映了战乱年代整个社会对《孙子兵法》研究的重视。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大约成书于两宋期间的《十家孙子会注》,学界一般认为,此书就是存世的《十一家注孙子》。由于辑者将各家之说辑在了一起,具有重要的军事和史料价值,因而成为后来研究《孙子兵法》者的必读之书。此书的校定刊行,是宋人对孙子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此后的孙子书,以《武经》本《孙子兵法》和《十一家注孙子》这两个版本为底本不断繁衍,形成了传世版本的两大基本系统。《梅圣俞注孙子》、《张预注孙子》、郑友贤《孙子十注遗说》、施子美《七书讲义》等,代表了这一时期《孙子兵法》注解的新水平,对后世影响较大。尤其是张预注,集诸家之长,成一家之言,博而切要,多有发明,文字亦好,有杜牧之风。另外,此时还出现了西夏文《孙子兵法》,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国内少数民族文字译本。 ;PrL)!  
  总之,宋代在孙子文献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在版本较勘、注解讲义、专题研讨、兵书合刻、集注汇解、分类辑编、少数民族文字翻译等方面,均有成果传世。特别是《武经》本《孙子》和《十一家注孙子》的编定刊行,深益后世,功不可没。但宋人对《孙子兵法》军事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进展不大,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实际运用是其薄弱环节。其成就和教训对后世均有深刻影响。 ;PrL)!  
  (五)阐发和考据时期——明清 ;PrL)!  
  如果说宋代施子美的《七书讲义》开疏解阐发《孙子兵法》之先的话,那么,明清就是《孙子兵法》疏解、阐发和考据的大丰收时期。刘寅的《孙子直解》、赵本学的《孙子书校解引类》、李贽的《孙子参同》、黄献臣的《武经开宗》、朱墉《孙子汇解》、顾福棠《孙子集解》、黄巩《孙子集注》等,都注意在理论阐发上下功夫,而不仅仅是注字训词,其讲解多有新见,且更注意了系统性,指导性,体例也更趋完备。李贽主张“以《七书》与《六经》合而为一,以教天下万世”(《孙子参同序》),王阳明合心学、兵学于一体,戚继光融兵、儒于一炉,并注重应用理论研究,将《孙子兵法》高深的理论具体化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清代的顾福棠、黄巩等开始将《孙子兵法》和西方的军事理论相结合,在《孙子兵法》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明、清两代的许多将领和学者将《孙子兵法》的理论用之于海防建设、火器战法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在《孙子兵法》研究史上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另外,这一时期以服务于武科应试为目的的武闱孙子研究,重视对《孙子兵法》的义理阐发,具有积极和消极(充当考生进入仕途的敲门砖)的双重作用。 ;PrL)!  
  与偏重讲解《孙子兵法》义理研究相对应的,是清代中期有关孙子的考据研究。其代表人物有孙星衍,毕以珣,章学诚等。他们在关于孙子事迹、《孙子兵法》成书时间、篇数和内容、文字校订和注释等方面作了深入考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特别是孙星衍据华阴《道藏·孙子》为底本、参《通典》、《太平御览》等书校订而成的《孙子十家注》,纠正了原书的不少错误,刊行后,广泛流传,成为《孙子兵法》流传的最主要的版本之一,改变了自宋以来主要靠《武经》本《孙子兵法》流传的单一格局。但他的这一版本因所见资料不全也出现了新的错误。 ;PrL)!  
  这一时期的《孙子兵法》研究在方法上仍主要承袭前朝,在内容上创新不足,特别是在清朝时期,西方军事理论已有长足发展,清人却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研究气氛沉闷,成果内容呆滞,表现出中国古代孙子研究即将终结的征兆 ;PrL)!  
  (六)近代中西军事融合时期——民国 ;PrL)!  
  民国时期的孙子研究和古代孙子研究相比,有了重大变化。一是《孙子兵法》与火器条件下的战争实践结合紧密,在战役战术乃至战略思想上均有新的重大发展,和冷兵器时代诸注家阐发的理论相比,已有了质的飞跃;二是《孙子兵法》的理论与西方军事理论在碰撞中相融合,已不单是闭关锁国的近亲繁衍,使孙子研究因获得新生而表现出某种生机勃勃的气象;三是注重对《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进行系统阐发,而不只是训字、注词、解句、讲章,已初步将《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概括为战争问题、战争指导、战略战术、治军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论述,为现代人更科学地概括《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框架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著作有:蒋方震刘邦骥《孙子浅说》、李浴日《孙子兵法之综合研究》、钱基博《孙子章句训义》、陈启天《孙子兵法校释》等。近代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是《孙子兵法》研究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孙子学的终结,孙子研究新时代的开始。 ;PrL)!  
  (七)孙子学确立与大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 ;PrL)!  
  新中国成立后的《孙子兵法》研究,在继承近代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毛泽东、刘伯承、郭沫若等老一辈革命家首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孙子兵法》之端,其后遂成一代新风,出现了一批批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光辉的研究《孙子兵法》的力作。郭沫若《孙子译注》、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孙子兵法》、吴如嵩《孙子兵法浅说》、杨丙安《孙子会笺》、陶汉章《孙子兵法概论》、吴九龙《孙子校释》、李零《〈孙子〉古本研究》等,或译注信达公允,或版本弥足珍贵,或笺注广征精取,或解说深入浅出,或论述多有新义,或校释集粹于一,或在古文献研究上独辟蹊径:各以其特有的光彩流传于世。尤其是汉简本《孙子兵法》版本系统的出现,打破了《武经》本和十一家注本《孙子兵法》两大基本版本系统流传的格局,影响重大,意义深远。这一时期的论文更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这些论文大多不拘成说,不但在《孙子兵法》版本流传、文字校勘、注释训解、军事思想阐发、哲学思想研究等方面颇多建树,而且开辟了多学科、多领域研究的新局面。有的从系统论入手,有的从决策学着眼,有的从管理学探讨,还有的从经济学预测学谈判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地理学数学医学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孙子兵法》的非军事运用研究逐步成为《孙子兵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从而使孙子研究逐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这就是“孙子学”。孙子学的确立,进一步促进并规范了《孙子兵法》的研究,使之更加繁荣而有序地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有志者事竟成
离线游春波

发帖
6734
金钱
54611
贡献值
193
交易币
209
好评度
1569
家乡
广东省河源市
性别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07-01
卷 上 HMd?`  
计 篇 HMd?`  
. . . . . . . HMd?`  
一. HMd?`  
子 曰: 兵* 者, 国 之 大 事, 死 生 之 地*, 存 亡 之 道*, 不 可 不 察 也。 HMd?`  
* 注 释 HMd?`  
1. 兵: 在 此 篇 中, 指 军 事, 战 争。 HMd?`  
2. 死 生 之 地: 战 争 场 所, 得 其 利 者 生, 失 其 利 者 死。 HMd?`  
3. 存 亡 之 道: 国 家 存 亡 之 问 题。
HMd?`  

二. HMd?`  
HMd?`  
经 之 以 五 事 校 之 以 计, 而 索 其 情*: 一 曰 道*, 二 曰 天, 三 曰 地, 四 曰 将, 五 曰 法。 HMd?`  
道 者, 令 民 与 上* 同 意 也, 故 可 以 与 之 死, 可 以 与 之 生, 而 不 畏 危。 HMd?`  
天 者, 阴 阳、 寒 暑、 时 制* 也。 HMd?`  
地 者, 远 近、 险 易、 广 狭、死 生* 也。 HMd?`  
将 者, 智、 信、 仁、 勇、 严也。 HMd?`  
法 者, 曲 制、 官 道、 主 用* 也。 HMd?`  
* 注 释 HMd?`  
1. 故 经 之 以 五 事 校 之 以 计, 而 索 其 情: 经: 量 度, 即 分 析。 校: 比 较。 即 需 自 五 方 面 分 析、比 较 及 探 索。 HMd?`  
2. 道: 道 路。 此 处 指 政 治 开 明。 HMd?`  
3. 时 制: 季 节 更 替。 HMd?`  
4. 死 生: 不 可 攻 守 进 退 或 可 攻 守 进 退 (之 地)。 HMd?`  
5. 曲: 军 队 编 制。 制: 指 挥 号 令。 官 道: 各 级 官 吏 之 职 责 与 管 理。 主 用: 军 需 配 备 与 使 用。
HMd?`  

三 . HMd?`  
HMd?`  
此 五 者, 将 莫 不 闻, 知 之 者 胜, 不 知 者不 胜。 故 校 之 以 计, 而 索 其 情, 曰:主 孰* 有 道? 将 孰 有 能? 天 地 孰 得? 法令 孰 行? 兵 众 孰 强? 士 卒 孰 练? 赏 罚 孰 明? 吾 以 此 知 胜 负 矣。 HMd?`  
* 注 释 HMd?`  
敦: 谁、 哪 个、 哪 一 方。 主 孰 有 道: 哪 个 君 主 更 得 人 民 支 持。
HMd?`  

四. HMd?`  
HMd?`  
听 吾 计*,用 之 必 胜, 留 之; 将 不 听 吾 计, 用 之 必 败, 去 之*。 HMd?`  
* 注 释 HMd?`  
1. 将 听 吾 计: “将” 指 将 军。 但一 解 释 指 孙 子 求 吴 王 阖 闾 之 语。 即: “如 吴 王 听 我 计, ......”。 但 从 全 文 观 之, 宜 释 为 “将 领”。 HMd?`  
2. 用 之 必 胜, 留 之; (将 不 听 吾 计) 用 之 必 败, 去 之。 接 上 文之 另 一 解 释 则 为: 用 我 计 必 胜, 我 将 留 下; 不 用 我 计 必 败, 我 即 离 去。
HMd?`  

五. HMd?`  
HMd?`  
利 以 听*, 乃 为 之 势, 以 佐 其 外*。势 者, 因 利 而 制 权 也*。 HMd?`  
* 注 释 HMd?`  
1. 计 利 以 听: 采 纳 有 利 计 谋 之 后。 HMd?`  
2. 乃 为 之 势, 以 佐 其 外 : 需 创 一 态 势 以 促 其 实现。 HMd?`  
3. 因 利 而 制 权 也: 因 事 之 利, 制 为 权 谋。
HMd?`  

六. HMd?`  
HMd?`  
者, 诡 道* 也。故 能 而 示 之 不 能, 用 而 示 之 不 用, 近 而 示 之 远, 远 而 示 之 近。 利 而 诱 之, 乱 而 取 之, 实 而 备 之*, 强 而 避 之, 怒 而 挠 之*,卑 而 骄 之*, 佚* 而 劳 之, 亲 而 离 之。 攻 其 无 备, 出 其 不 意。此 兵 家 之胜, 不 可 先 传* 也。 HMd?`  
* 注 释 HMd?`  
1. 诡 道 : 诡 诈 之 术。 HMd?`  
2. 实 而 备 之: 对 具 实 力 之 敌 严 加 戎 备。 HMd?`  
3. 怒 而 挠 之: 激 怒 性 格 暴 躁 之 敌 人。 HMd?`  
4. 卑 而 矣 之: 故 作 谦 卑, 使 敌 人 矣 傲 松 懈。 HMd?`  
5. 佚: 安 逸。 HMd?`  
6. 先 传: 先 事 而 言。
HMd?`  

七. HMd?`  
HMd?`  
未 战 而 庙 算* 胜者, 得 算 多 也*; 未 战 而 庙 算 不 胜 者, 得 算 少 也。 多 算 胜, 少 算 不 胜, 而况 于 无 算 乎*! 吾 以 此 观 之, 胜 负 见 矣。 HMd?`  
* 注 释 HMd?`  
1. 庙 算 :出 师 打 仗 乃 大 事, 须 于 庙 堂 举 行 仪 式, 协 商 讨 论, 以 测 算 战 争 胜 负。 HMd?`  
2. 得 算 多 :有 利 条 件 多。 HMd?`  
3. 多 算 胜, 少 算 不 胜, 而 况 于 无 算 乎 : 有 利 条 件 多 则 胜, 有 利 条 件 少 则 败, 何 况 毫 无 有利 条 件 乎。
HMd?`  
卷 上 HMd?`  
作 战 篇 HMd?`  
返回. . . .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HMd?`  
八. HMd?`  
子 曰 : 凡 用 兵 之 法, 驰 车 千 驷, 革 车* 千 乘, 带 甲 十 万*, 千 里 馈 粮* ; 则 内 外 之 费, 宾 客 之 用, 胶 漆 之 材*, 车 甲 之 奉*, 日 费 千 金, 然 后 十 万 之 师举* 矣。 HMd?`  
* 注 释 HMd?`  
1.革 车 : 重 型 战 车。 HMd?`  
2.带 甲 : 士 兵。 HMd?`  
3.馈 粮 : 运 送 粮 食。 HMd?`  
4.胶 漆 之 材 : 维 修 弓 箭 甲 盾 等 之 器 材。 HMd?`  
5.车 甲 之 奉 : 车 辆、 盔 甲 之 及 补 给。 HMd?`  
6.举 : 可 出 发。
HMd?`  

九. HMd?`  
HMd?`  
用 战 也 胜*, 久 则 钝 兵 挫 锐, 攻 城 则 力 屈*, 久 暴 师* 则 国 用 不 足。 夫钝 兵 挫 锐, 屈 力 殚 货*, 则 诸 候 乘 其 弊 而 起, 虽 有 智 者, 不 能 善 其 后 矣。 故 兵 闻拙 速*, 未 睹 巧 之 久 也。 夫 兵 久 而 国 利 者, 未 之 有 也。 故 不 尽 知 用 兵 之 害 者, 则不 能 尽 知 用 兵 之 利 也。 HMd?`  
* 注 释 HMd?`  
1. 用 战 也 胜 : 作 战 但 求 ( 速 ) 胜。 HMd?`  
2. 屈 (jue) : 竭 : 穷 尽。 HMd?`  
3. 久 暴 师 : 长 期 领 军 于 外。 暴 (pu) 同 “ 曝 ”。 HMd?`  
4. 屈 力 殚 货 : 人 力 财 力 枯 竭。 婵 (dan): 枯 竭。 HMd?`  
5.? 拙 速 :直 截 了 当, 迅 速 解 决。
HMd?`  

十. HMd?`  
HMd?`  
用 兵 者, 役 不 再 籍*, 粮 不 三 载* ; 取 用 于 国*, 因 粮 于 敌*, 故 军 食 可 足 也。 HMd?`  
* 注 释 HMd?`  
1. 役 不 再 籍 : 不 一 再 征 兵。 HMd?`  
2. 粮 不 三 载 : 不 多 次 往 返 运 输 粮 草。 三 载 指 多 次。 HMd?`  
3. 取 用 于 国 : 军 需 自 国 内 运 来。 HMd?`  
4. 因 粮 于 敌 : 粮 草 自 敌 国 征 用。
HMd?`  

十 一. HMd?`  
HMd?`  
之 贫 于 师 者 远 输*, 远 输 则 百 姓 贫。 近 于 师 者 贵 卖*, 贵 卖 则 百 姓 财 竭, 财 竭 则 急 于 丘 役*。 力 屈 财 殚*, 中 原 内 虚 于 家, 百 姓 之 费, 十 去 其 七 ; 公 家 之费, 破 车 罢 马*, 甲 胄 矢 弩, 戟 盾 蔽 橹, 丘 牛 大 车, 十 去 其 六。 HMd?`  
* 注 释 HMd?`  
1. 国 之 贫 于 师 者 远 输 : 远 途 运 输, 耗 尽 财 力 人 力, 使 国 家 百 姓 贫 困。 HMd?`  
2. 贵 卖 : (促 使 ) 物 价 上 涨。 HMd?`  
3. 丘 役 : 指 征 收 赋 役。 HMd?`  
4. 财 殚 : 财 竭。 HMd?`  
5. 罢 马 : 马 匹 疲 惫。罢 (pi), 同 “ 疲 ”。
HMd?`  

十 二. HMd?`  
HMd?`  
智 将 务 食 于 敌*, 食 敌 一 钟*, 当 吾 二 十 钟 ; 芑 秆* 一 石, 当 吾 二 十 石。 HMd?`  
* 注 释 HMd?`  
1. 智 将 务 食 于 敌 : 明 智 将 领 务 求 于 敌 国 就 地 取 粮。 HMd?`  
2. 钟 : 古 计 量 单 位, 有 两 种 算 法, 约 合 今 日 1000 升, 或 640 升。 HMd?`  
3. 蕊 秆 : 豆 秕, 禾 藁。 同 “ 萁 ” (qi)。
HMd?`  

十 三. HMd?`  
HMd?`  
杀 敌 者, 怒 也* ; 取 敌 之 利 者, 货 也*。 故 车 战, 得 车 十 乘 已 上, 赏 其 先得 者, 而 更 其 旌 旗, 车 杂 而 乘 之, 卒 善 而 养 之, 是 谓 胜 敌 而 益 强。 HMd?`  
* 注 释 HMd?`  
1. 故 杀 敌 者, 怒 也 ; 激 发 对 敌 愤 怒, 故 可 杀 敌。 HMd?`  
2. 取 敌 之 利 者, 货 也 : 赏 以 财 物, 鼓 励 杀 敌。
HMd?`  

十 四. HMd?`  
HMd?`  
兵 贵 胜 不 贵 久。故 知 兵 之 将, 民 之 司 命*, 国 家 安 危 之 主 也。 HMd?`  
* 注 释 HMd?`  
民 之 司 命 : 人 民 命 运 之 所 系。
HMd?`  
HMd?`  
HMd?`  
卷 上 HMd?`  
谋 攻 篇 HMd?`  
返回.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HMd?`  
十 五. HMd?`  
?子 曰 : 凡 用 兵 之 法, 全 国 为 上, 破 国 次 之* ; 全 军 为 上, 破 军 次 之 ; 全 旅为 上, 破 旅 次 之 ; 全 卒 为 上, 破 卒 次 之* ; 全 伍 为 上, 破 伍 次 之。是 故 百 战 百 胜, 非 善 之 善 者 也 ; 不 战 而 屈 人 之 兵, 善 之 善 者 也。 HMd?`  
* 注 释 HMd?`  
1. 全 国 为 上, 破 国 次 之 : 上 策 为 使 敌 国 保 全 而 屈 服, 攻 破 敌 国 为 次 策。 HMd?`  
2. 卒 : 古 军 队 编 制, 百 人 为 卒。
HMd?`  

十 六. HMd?`  
HMd?`  
上 兵 伐 谋*, 其 次 伐 交*, 其 次 伐 兵, 其 下 攻 城。 HMd?`  
攻 城 之 法, 为 不 得 已。 修 橹 辕 辊*, 具 器 械, 三 月 而 后 成, 距 瘭*, 又 三 月而 后 已 ; 将 不 胜 其 忿 而 蚁 附 之*, 杀 士 三 分 之 一 而 城 不 拔 者, 此 攻 之 灾 也。 HMd?`  
故 善 用 兵 者, 屈 人 之 兵 而 非 战 也, 拔 人 之 城 而 非 攻 也, 毁 人 之 国 而 非 久 也, 必以 全 争 于 天 下, 故 兵 不 顿* 而 利 可 全, 此 谋 攻 之 法 也。 HMd?`  
* 注 释 HMd?`  
1. 故 上 兵 伐 谋 : 用 兵 之 道, 以 计 谋 取 胜 为 上。 HMd?`  
2. 伐 交 : 以 外 交 手 段 瓦 解 敌 人。 HMd?`  
3. 修 橹 辕 辊 ; 橹, 大 盾。 辕 辊, (fen,wen), 攻 城 之 车 具。 HMd?`  
4. 距 瘭 ; 修 土 山 以 越 过 城 墙 进 攻。 瘭 (yin), 通 “ 堙 ”, 土 山。 HMd?`  
5. 蚁 附 : 士 兵 多 如 蚂 蚁, 缘 城 墙 而 上。 HMd?`  
6. 顿 : 疲 惫 受 挫。
HMd?`  

十 七. HMd?`  
HMd?`  
用 兵 之 法, 十 则 围 之*, 五 则 攻 之, 倍 则 分 之*, 敌 则 能 战 之*, 少 则 能 逃 之, 不 若 则 避 之。 HMd?`  
故 小 敌 之 坚, 大 敌 之 也*。 HMd?`  
* 注 释 HMd?`  
1. 十 则 围 之 : 如 有 十 倍 兵 力 则 围 困 敌 人。 HMd?`  
2. 倍 则 分 之 : 兵 力 两 倍 于 敌 人 则 可 夹 攻。 HMd?`  
3. 敌 则 能 战 之 : 势 均 力 敌 则 奋 力 抗 击。 HMd?`  
4. 小 敌 之 坚, 大 敌 之 擒 : 弱 兵 如 固 执 坚战, 必 为 强 敌 所 擒。
HMd?`  

十 八. HMd?`  
HMd?`  
将 者, 国 之 辅 也。 辅 周* 则 国 必 强, 辅 隙* 则 国 必 弱。 HMd?`  
* 注 释 HMd?`  
1. 辅 周 : 才 智 周 备 去 辅 国。 HMd?`  
2. 辅 隙 : 辅 国 有 缺 点。 隙 : 有 所 缺。
HMd?`  

十 九. HMd?`  
HMd?`  
君 之 所 以 患 于 军 者 三 : 不 知 军 之 不 可 以 进 而 谓* 之 进, 不 知 军 之 不 可 以 退 而 谓 之 退, 是 谓 縻 军*。 不 知 三 军 之 事 而 同* 三 军 之 政 者, 则 军 士 惑 矣。 不 知 三 军 之 权 而 同 三 军 之 任, 则 军 士 疑 矣。 三 军 既 惑 且 疑, 则 诸 候 之 难 至 矣, 是 谓 乱 军 引 胜*。 HMd?`  
* 注 释 HMd?`  
1. 谓 : 使。 HMd?`  
2. 縻 军 : 束 缚 军 队。 縻 (mi), 束 缚。 HMd?`  
3. 同 : ( 外 行 ) 干 预。 HMd?`  
4. 乱 军 引 胜 : 自 乱 其 军 引 敌 取 胜。
HMd?`  

二 十. HMd?`  
HMd?`  
知 胜 有 五 : 知 可 以 战 与 不 可 战 者 胜 ; 识 众 寡 之 用 者 胜 ; 上 下 同 欲 者 胜 ; 以 虞待 不 虞 者 胜* ; 将 能 而 君 不 御 才*。 此 五 者, 知 胜 之 道 也。 HMd?`  
* 注 释 HMd?`  
1. 以 虞 待 不 虞 者 胜 : 有 准 备 对 无 准 备, 自 可 得 胜。 HMd?`  
2. 将 能 而 君 不 御 者 胜 : 将 帅 有 能 而 君 主 不 加 干 预 者 胜。
HMd?`  

二 十 一. HMd?`  
HMd?`  
曰 : 知 彼 知 已 者, 百 战 不 殆* ; 不 知 彼 而 知 已, 一 胜 一 负* ; 不 知 彼, 不 知 已, 每 战 必 殆。 HMd?`  
* 注 释  zGlZ!t:  
1. 殆 (dai): 危 殆, 危 险。  zGlZ!t:  
2. 一 胜 一 负 : 或 胜 或 负, 无 必 胜 之 把 握。
 zGlZ!t:  
 zGlZ!t:  
有志者事竟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