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范公-宋绍兴谱序(1)
回帖:弘治八閩通志15
【明】黃仲昭纂修

卷之六十五

  人物
建寧府

道學
〔宋〕
  遊酢字定夫。建陽人。與兄醇俱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年雖少而一時老師宿儒咸推先之。程頤見之京師,謂其資可以進道。時程顥知扶溝縣,兄弟方以倡明道學為己任,召酢職學事,酢欣然往從之,得其微言,於是盡棄其學學焉。第進士,調蕭山尉,縣有疑獄十餘年不決,酢攝邑事,一問得其情而釋之,精練如素官者,人服其明。近臣論薦,召為太學錄,遷博士,以奉親不便,求知河陽縣。範純仁守穎昌府,辟府教授。純仁入相,複為博士,僉書齊州、泉州判官。徽宗立,召還為監察禦史,出知和州漢陽軍,曆舒、濠二州,所至有惠政,民戴之如父母,去後見思,愈久不忘。後寓居曆陽卒。程頤嘗稱酢“德宇粹然,問學日進,政事亦絕人遠甚,楊時謂酢不為世儒之習,誠於中,形諸外,儀容辭令燦然有文望之知,為成德君子也。”有《易?詩?中庸論》、《孟說》傳世。
  胡安國字康侯。崇安人。入太學以程頤之友朱長文及靳裁之為師,既仕,又質訪于楊時、游酢、謝良佐諸賢。登進士第三,徽宗朝累遷屯田郎。靖康初召見,奏“明君以務學為急,聖學以正心為要”,又乞“定國論以覬中興”。召試詞掖,除中書舍人。時何建議分天下為四道,置諸總管以衛王室;安國謂“莫若據今二十三路帥府,選擇重臣付以都總管之權,專治軍旅,有急即各率所屬守將應援,則一舉兩得矣。”高宗即位,除給事中,再召不至。紹興初,除中書舍人,獻時政論二十一篇,曰:定計建都,設險制國,恤民立政,核實尚志,正心養氣,宏度寬隱。遷給事中,居旬日,再見以疾懇求去,高宗曰:“聞卿深於《春秋》,方欲講論。”遂以《左傳》付安國點句正音,安國奏:“《春秋》經世大典,今方思濟艱難,左氏繁碎,不若潛心聖經。”遂除兼侍讀,專講《春秋》。坐論朱勝非積忤呂頤誥,奉祠,宰執台諫交章留之,不報。久之除知永州,再予祠,令纂修,所著《春秋傳》,書成,除提舉萬壽觀兼侍讀,未行,諫官陳公輔上疏詆假託程頤之學者。安國奏曰:“孔孟之道不傳久矣,自頤兄弟始發明之,使學者師孔孟,而禁不得從頤學,是入室而不由戶。本朝邵雍、張載、程灝及其弟頤,皆世所師尊,望加之封爵,載在祀典,仍頒行其遺書,使邪說不得作。”奏入,公輔等承望宰相風旨,論安國學術頗僻,再除外祠,進寶文閣直學士。卒諡“文定”。謝良佐嘗語人曰:“康侯如大冬嚴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獨秀者也。”有《文集》十五卷、《資治通鑒舉要補遺》一百卷。國朝正統間,詔從祀孔子廟庭。成化三年,追封建甯伯。
  胡寅字明仲。安國弟淳之子。寅將生,弟婦以多男欲不舉,安國妻取而子之。宣和中,擢甲科,曆校書郎,從楊時學。金人陷京師,議立異姓,與張浚、趙鼎逃太學中不書議狀。及張邦昌僭位,棄官歸。建炎三年,高宗幸建康,再遷起居郎。金人南侵,詔議移蹕之所,寅上書乞“按行淮襄,罷絕和議,以圖中原,不宜退保吳越”;又“必務實效,去虛文;任君子,斥小人”,反復數千言。疏入,宰相惡其切直,除主管江州太平觀。會詔求言,寅上十事曰:修政事,備邊陲,治軍旅,用人才,除盜賊,信賞罰,理財用,核名實,屏諛佞,去奸慝。不報。紹興四年,拜中書舍人。時議遣使講和,寅專以復仇為請,乞寢罷使命。既而以與張浚異
下一页 (1/3)
下一楼›:这是节选于明朝,《八闽通志》是当时的地方志,这一段其他姓氏 ..
‹上一楼:游正宽:游氏与此联系,没有足够的证据。 (2014-10-16 23:14) 
对, ..

查看全部回帖(6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