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祭礼八记
游荔生莆田发表于 2025-09-19 13:05
祭礼八记
行祭祀之礼的理论研究之一是唐太常卿。莆田游氏的根在荔城区西天尾镇后埔村,有一段时间移居隔壁村枫林,北螺,宋代末重返后埔,故“圭浦游”有“回头游”之别称。妈祖的根在北螺,紫霄山南麓的凤林自然村。“圭浦游”四世游彖,官居唐太常卿,正三品,为九卿之一,主持皇帝祭天。制礼通时变,求书赞治平。彖公喜荔枝,退休后住在枫林,与妈祖林氏比邻而居,推广美食祭品“红团”。枫林是风水宝地,唐朝林姓林披,接着游姓及再后的俞姓俞布政择居该地。九牧林妈祖林氏,源于“红团”故事,与莆田游氏有联系。
行祭祀之礼的理论研究之二是妈祖祭典。妈祖祭典源于宋,历经元、明、清扩展充实。清代妈祖封“天后”,爵位达最高。新时代,妈祖祭典沿承古制,有创新和发展。了解妈祖祭典,要懂“太常卿”,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及博士祭酒等,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等礼仪,皇帝祭天时充当主持,也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用礼皆由正,知和始可行。祭天,太常卿引导天子祭祀。中祀以下的祭祀,由太常卿代天子献祭。节候初临谷雨期,满天风日助芳菲。祭天是祈求神灵赐福攘灾的行为,曾经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祭祀之礼的理论研究之三是祭天礼制。诗礼一庭真自乐,江山千里若为情。以农为本,为祭天提供理念基础。礼乐中朝贵,文章大雅存。《周礼》作为祭祀规范和礼制详尽的著作,为祭天礼制提供依据。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冬至日登泰山顶举行封禅。拜陵日近公卿发,卤簿分头入太常。冬至,大节日。自西汉郊祀制度逐步确立以来,国家祭祀礼仪是祭天。皇帝又称天子,备受关切。天子受命于天,当法天、象天,按时祭天向上天汇报工作。唐宋,确立冬至日为祭天日。祭祀,祭是汇报,祀是请示,必须一丝不苟。
行祭祀之礼的理论研究之四是《大唐开元礼》。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天子祭祀天地,要通过祭司与天地神祇交通,藉由天地人之间的良好交通,以保障秩序的理性安定,如社会的正常运行、气候的风调雨顺等,生民由此获得生活的保障。天的存在作为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则,就是为了人民之福。礼容分次第,泛爱别尊卑,祭天依据是《礼》,唐以后是《开元礼》。《大唐开元礼》是唐玄宗时期的官修礼仪著作,共150卷。该书以改撰《礼记》为目标,基于长期思想积淀与深刻学术渊源,通过整合构建五礼体系,旨在规范礼制。
行祭祀之礼的理论研究之五是礼仪兴革。中国为礼仪之邦,一部二百卷的《通典》,礼典一百卷,占一半。用礼皆由正,知和始可行。《大唐开元礼》上承先秦汉魏,下启宋元明清,在礼制史上占重要地位。春祠秋祭总期程,陵典分官次第行,中国有序之礼是开元礼。忠贤得用朝廷美,礼法匡时事业光。“开元之治”对于盛世的追求和安定的社会局势,为礼仪兴革创造了条件。开元礼的理论是儒学,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核心是仁和礼。礼的方法是中庸,建立道德秩序,使社会成员对自身的社会地位有稳定的认可和定位。
行祭祀之礼的理论研究之六是社会治理。社会成员普遍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是稳定与和谐的基础;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社会的道德秩序,就心平气和,安居乐业,就可以长治久安。中庸诗礼学,世世有知名,儒学是一种超越社会形态和阶级形态的社会统治方略和社会管理学说。把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作为经邦治国的重要手段,是《大唐开元礼》的出发点,符合实际统治的需要。故国经书在,他乡祭祀同。《大唐开元礼》,平和中正,四平八稳,处处浸透了儒家的王道仁政思想和“三纲五常”所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行祭祀之礼的理论研究之七是心诚则灵。齐家先祭祀,尽礼奉天妃。明永乐年间,郑和二至湄洲,七下西洋,扬国威于海内,立九州于四海,促进了妈祖文化的广泛传播。明永乐皇帝举行御祭,太常卿主持。四诵天妃供祭祀,吉嘉多礼著神明。《开元礼》规定的吉嘉礼:一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二曰嘉礼,其仪有五十。礼之用,和为贵。和谐是目的,形式为“和”服务。心诚则灵。心到了,自然就和谐。飨祭已看逢盛世,赠封曾说自湄洲。新妈祖之祭,应该参考《开元礼》,简单,有效,多一些新时代元素,比如八股诵。
行祭祀之礼的理论研究之八是民以食为天。新妈祖之祭,祭品主要是八股诵《四卷本》。想到湄洲供祭日,四书八股倍精神。书,实实在在的做好,摆出来,胜过千言万语。当然,新妈祖之祭,也摆一些美食。民以食为天!美食,以莆田游氏的红团、煎包为主打,色香味形,形神兼备。妈祖美食,线面米粉的“绝代双骄”,等。“祭”在心理思维的意义上,感悟人神沟通、上下交感,实现人神天地的和谐共生。祭,以献出礼品为基本前提。祭品一般是美食,64篇的《莆田美食》,表达我的心意,心诚则灵。新妈祖之祭,简单的心祭,切实可行。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