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老谱《录旧谱》
《叙》是王源(1376-1455)太守为我游氏作谱特写的序言。王源,原名王原楚,字启泽,号韦庵。龙岩西湖岩山(今西陂镇)人,闽王王审知之裔孙。他的始祖入岩(安仁坂尾)是云游四方的王淳清,始迁岩山是他的曾祖注王缙钧。明永乐二年二甲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河北深泽知县、左春坊司左直郎(仁宗皇帝朱高炽及其兄弟的老师)、上海松江同知和广东潮州知府等职。1445年告老还乡( “致仕”)享朝庭二品奉禄。
《叙》著时年应是明宣德(《叙》录本中“正德”疑是后录笔误:正德六年是1511年,且1511为辛未年,非“辛亥岁”)六年(公元1431年)正月。此时,我祖“游君”所处儒山,属龙岩县管辖(漳平设县是明成化七年,即1471年),隶漳州府。
《叙》,今我们所能读到的是后修谱牒的文言文抄录本,读来于予有几缺憾。一、无断句,难以读懂。二、有一处破损而阙字。该处缺字,联系上下句及查阅有关资料,猜想句意应是:正好遇着“我”(王源太守)到祖居地和睦安仁坂尾“拜扫先塋”回归。所以阙前断句该为“每以……为虑。”阙字后断句该为“拜扫先塋归,谒游君于儒山。”此中“适”作“遇”解,谒是“拜见”之意,接后的“信宿”是表示连住两夜。三、落款中“王源太守”的前缀与其他信息资料“不相入”,疑前缀是后抄录时所添。“赐进士出身”:二甲进士,次于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高于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奉政大夫”: “奉政大夫”是清代才有的头衔,明代为“奉仪大夫”,是五品散官;“春坊司”:是一皇宫机构;“勅守湖郡致仕”:首先“湖”是“潮”的误笔,因王源任职地没有与“湖”有关的地方,“潮”则可与其后英宗皇帝“敕守潮州”相符, “致仕”是现“退休”之意。这些冠予王源一生完全相符,问题是王源出任潮州知府和“致仕”是作谱序之后的事,而王源辞官尽孝到守孝期满是1429-1434年间,其回祖上故里和睦安仁坂尾(现属漳平新桥)扫墓归程中“谒游君于儒山”作谱序,是1431年(即“辛亥岁”),是王源出任潮州知府和“致仕”之前的事。
《叙》,阐明修谱准则要领是“真”。真——“桃李相接”——“天下皆桃李”。赞我祖:“善”、“好学”、“ 谦恭庶几”有风度。解我祖之心结,指导据实以“真”作谱:“尽作谱当五世”、“列名于前,而备于后”,“派从……有记,……有录”, 俾子孙知水源木本,以达 “共庆”、“共戚”、“相恤”、“相亲”的作谱初衷;旧录中“恐未得其真”的 “别为一籍”。如此“谱其所知”,否则“不论”,就是“孝且至矣”,也解了我祖心结—— “祖父子孙之冰炭”,日后自然 “天下皆桃李”。
《叙》表明我祖“儒山游君”与作者王源太守有较深的交情,体现我祖“游君”在儒山的四邻八乡中有较高的声望。王源回祖故里扫墓归程中拐道我儒山,“谒”我祖,堂堂进士五品大员为我祖修谱作序。文中“谒”、“信宿”等词也都可见一斑。
《叙》是我族所有谱誌中留下最早的文字资料,中心是“真”,必定《叙》中的文字也真——可信度较高。又《叙》中有“每以谱牒不作久矣,派别难明,亲疏莫辨为虑”,以及“……已累世”。故此假定“儒山游君”为我义六公后的第六代时年60,每代25年,推出:我义六公(华养公)始住儒山霞湖在公元1260年前后。魁七公来芦溪边在公元1110年前后。我始祖迈三公入闽在公元900年到公元1050年间